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事而异,因人而异
• 还有一种情况是第三组⑧、⑨、⑩这三句。这三句中“差一点儿 没……”这种格式,即使后面补出了具体的事件,也仍然是有歧义的。 这是因为在人们的心理认知中,企望还是不企望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一件事情往往因为具体条件和环境不同,有时希望它实现,有时不希 望它实现。比如久旱不雨,就盼望着下雨;可是雨下得太多了,又希 望适可而止。所以“差一点儿下雨了”和“差一点儿没下雨”,有时 是一个意思,有时则是两个意思。此外企望不企望也往往因人而异。 比如甲乙两方赛足球,射球入甲方球门是乙方球迷所企望的,站在甲 方球迷的立场上,却不希望它实现。因此甲方说“差一点儿射中了”、 “差一点儿没射中”意思相同,都是说没射中;同样两句话由乙方来 说,则意思不同。另外现实生活中还可能有些事情说不清楚是企望的 还是不企望的。比如“结婚”这样的事,不同的人对结婚的想法不同, 而且结婚至少也要涉及到结婚的双方,其中就很可能有人是期盼已久, 有人是被逼无奈,也不排除有人持无所谓态度,那么说“差一点儿结 婚了”和“差一点儿没结婚”到底是什么意思,就既可能因事而异, 也可能因人而异了。
“无意歧义”
• 如果语境只允许一种合适的解释,错误的 解释越生动,两种解释就越不谐调,效果 也就越好。但如果句子中两种解释都是合 适的,那么这就是一种语义双关的绝妙好 辞,它也能引人发笑,但并不显得荒唐滑 稽。
• 比如电视剧《闲人马大姐》里马大姐说: “你看这黑心棉被,里面装的都是些破棉 花、破布条这些没用的东西”。旁观者: “这里面哪是没用的东西啊,都是用过 的。”“没用”的后一个意思就很少出现, 但用在这里,又有顶真的效果,听了就让 人忍俊不禁。
课堂练习1解析
•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注意歧义语句也不一定只有坏 的一面,这一点歧义句和病句是不同的。有时候 巧妙利用歧义的语句,也能收到特殊的效果。这 个故事讲的主要是利用语音造成的歧义。正因为 “是”和“柿”在口语中读音相同,才会在听的 时候造成歧义。
课堂练习2解析
•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会用“修改法”分化语句 歧义。参考答案:①中可以把“个”改为“位”或 “名”。本句是量词词义不明确产生了歧义:可理 解为两个人是来自独联体的“两个成员国”,也可 以理解为“两个人”来自同一个独联体成员国。② 中可以把“饭”改为“米饭”或“食物”。本句是 多义词造成的歧义:“饭”可以指煮熟的谷类食品, 也可以特指大米饭。③中可以把“叫”改为“称呼” 或“找/招呼”。本句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叫” 可以表示称呼的意思,即“称呼他爷爷”;也可以 表示招呼、招唤的意思,即“去把爷爷叫来”。
• 因此在双关语中,最生动的通常不是那些 多种解释几率均等的情形,而是这样的情 况:错误的理解是最有可能的解释,但在 较大的语境中偏偏这种解释被证明是错的。
“一种语言的歧义”和“不同语言的歧 义”
• 当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在源语言 中只是笼统的现象经常被译者当作歧义现 象。这一点在把类似汉语这种无形态变化 的语言译成某种印欧系语言时,表现得特 别突出。
说一不二
避免歧义
学习目标
• • • • 了解语句歧义的产生原因 了解歧义句的类型 并且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了解如何辨析和分化语句歧义,从而在语 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病句和歧义
• 歧义也是一种有“病”的句子,但和我们 上一节讲的病句有所不同。上节讲的病句 是不符合语法规则和表达规范的错误的句 子,而歧义的句子在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 上都是合格的,只是比句子应该表达的意 义多了一个意义。
• 第二组是⑤、⑥、⑦这三句。以⑤为例,“差一 点儿及格了”和“差一点儿没及格”意思就不相 同,前者是说没及格,后者是说及格了。在形式 上也是一个肯定一个否定,但肯定形式表示否定 的意思,否定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其他两句也 是这样。 • ⑥差一点儿中奖了(没中奖)≠差一点儿没中奖 (中奖了) • ⑦差一点儿考上了(没考上) ≠差一点儿没考上 (考上了)
“程度高的歧义” 和“程度低的歧义”
• 几种可能理解的相对几率是影响一个语言 形式歧义程度的重要因素。如果几个几率 差不多,那么歧义的程度就高。如果几个 几率有明显的差别,一种解释的几率大大 地超过其他解释的几率,那么这就是最有 可能的一种解释。
• 例如“买马”听起来像“埋马”,因为“买”在 第三声词“马”之前读成第二声。但是,由于谈 起买马的场合显然要比谈起埋马的场合多,因而 这个短语最容易被听成是“买马”;除非在谈及 如何处置死马的场合,它才有可能被理解为“埋 马”。 • 再如,如果校长通知同学们在参加开学典礼的时 候“不准穿裤子”,也决不会有人到时候什么都 不穿就赶来。 • 又如“爱拼才会赢”这句话,如果不用在广告语 里决不会有人把它理解为是为拼图做的广告。
课堂练习5解析
•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会判断歧义和辨别歧义的类型。 参考答案:①、②、③、④都有歧义,⑤没有歧义。①是 结构层次不同造成的歧wenku.baidu.com:可以是“数百位/死难者的家 属”,也可以是“数百位死难者的/家属”。②是词汇歧 义:“和”可以是连词,也可以是介词。③是结构层次不 同造成的歧义:“别送礼品送祝福”可以是“别送礼品/ (要)送祝福”的意思,也可以是“别/送礼品、(别) 送祝福”的意思。④是语义结构不同造成的歧义:名模孙 燕可以是“拍摄者”,也可以是“被拍摄者”。
“有意歧义”
• 虽然歧义经常造成交流不畅,但意在混淆 或逗乐而不是在交流思想的情况下,人们 也可以故意制造歧义。巧妙利用歧义,有 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比如一个算命先生跟来算命的人说“父在母先 亡”,那么这必然是一个神机妙算。因为它可以 是“父/在母先亡”的意思,也可以是“父在/ 母先亡”的意思。 • 再比如一则皮鞋广告中说“足下生辉”,则是用 足下有“脚下”和“对朋友的尊称”这两个意思 来造成歧义增强表达效果。 • 又如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不顾清政府战败割地赔 款而花费巨款大办寿辰,有人在城门上题曰: “普天同庆,万寿无疆。”看似庆寿,实则暗讽 疆土的丢失。
• 语际歧义(inter-lingual ambiguity)绝不限于 语法上的差异。如果一个人说“My cousin called me up”(我的堂(或表)兄/弟(或姐/妹) 打了一个电话给我),听话人可能希望得到关于 那个“cousin”的进一步的信息,但不会认为那 个句子有歧义。如果他必须把它译成汉语,那么 在为汉语译句在八个不同的称呼中作出选择之前, 他必须知道该句所谈及的那个“cousin”是男的 还是女的、是父方的还是母方的、是年长的还是 年轻的。
• 例如“我的朋友来了”译成英语是有歧义的,因 为它可以有两种理解:A.“My friend has come.” (我的一个朋友来了)或者B.“My friends have come.”(我的一些朋友来了)。假如上下文或情 景告诉译者所谈的只是一个朋友,那么他会译成 A句;而A句这种译法作为一个英语的句子,看上 去是毫无歧义的。但是德语译者从他的语言的观 点看,认为A句仍是有歧义的;他必须知道这个 朋友的性别,然后才能确定到底是要把“friend (朋友)”译成“Freund(朋友,阳性)”还是 “Freundin(朋友,阴性)”。
课堂练习3解析
•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用“修改法”(调 整语序)分化语句歧义。参考答案:①可 以把“很多”放在“感受”的前面(保留 原句的一个意义)。②可以把“原”放在 厂长的前面(保留原句的一个意义)。③ 可以说成“谁他都不认识”,或“谁都不 认识他”
课堂练习4解析
•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会辨析歧义和用语音手段分化语句 歧义。参考答案:①是多音词造成的歧义语句。“背”读音 不同意义也不同。②是结构层次不同和语义结构不同造成的 歧义语句。可以用停顿(书面上可表现为标点)来分化这种 歧义。原句中“面带难色”指代不明,因此可以说成“王五 看着那些人,面带难色”(王五面带难色),也可以说成 “王五看着,那些人面带难色”(那些人面带难色)。③广 义地说,任何句子都可以用重音去强调不同的词,当强调的 词不同时,表达的意思也会有差别。因此这句话中,如果重 音在“你”上,意思是“你”不该骂,要由可以骂的人骂; 如果重音在“骂”上,意思是不该“骂”,而应采取说服教 育的办法;如果重音在“他”上,意思是不该骂“他”,是 骂错了对象;如果重音在“该”上,意思是不“该”骂人, 即骂的理由不充分。
“差一点儿”差很多
• 汉语中“差一点儿(怎么样)”或“差一 点儿没(怎么样)”是一种常用的句式, 但是表示的意思却并不都一样。上面的句 子可以先分成两组,也就是有两种基本的 对立情况。
• 第一组是①、②、③、④这四句。以①为例, “差一点儿打破了”和“差一点儿没打破”意思 相同,都是说“没打破”。在形式上前一句是肯 定的(没有否定词),后一句是否定的(有否定 词),但意思都是否定的。其他三句也是这样。 • ②差一点儿摔倒了(没摔倒)=差一点儿没摔倒 (没摔倒) • ③差一点儿打败了(没打败) =差一点儿没打败 (没打败) • ④差一点儿淹死了(没淹死) =差一点儿没淹死 (没淹死)
课堂练习6解析
•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判断语句歧义。正确选项是C。A 是语义结构歧义:句子中“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 觉”,既可以指松下公司的产品,也可以指索尼公司的产 品。B是语义结构歧义:“经济学家对此看法是否定的” 中的“此”,可以指“嘴上说说”,也可以指“要采取果 断措施”。D是语义结构歧义,同时也是语法结构歧义: “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可以理解为 “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是家里人不 相信),也可以理解为“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 不相信”(任何人都不相信)。
• 宋朝年间,有一个黑心的赵员外想要霸占钱秀才的一山树 林。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钱秀才被迫以低价卖掉了这座山, 但是却与赵员外约定门前的几棵柿子树不卖。写文约时, 赵员外目不识丁,所以拉来了一个读书人起草。这个读书 人对赵员外平时鱼肉乡里的行为很看不惯,对钱秀才的遭 遇深表同情,于是在写文约时把“柿”写成了“是”,即 “是树不卖”。由于“是”与“柿”同音,赵员外没有听 出什么不对劲,就很高兴地画了押。第二天赵员外派人来 砍树,钱秀才拿出文书据理力争,凡是树都不卖。双方争 执不下,官司打到了县衙。赵员外声称钱秀才答应“柿树 不卖”,所以除了柿树,其他的树都可以砍;钱秀才申辩 说“是树不卖”,所以赵员外不能砍自己山上所有的树。 县令一看文约,当堂宣判,文约写明“是树不卖”,而赵 员外毁约砍树,重重责打四十大板。钱秀才终于保住了自 己的树林
想一想
• 那么为什么人们在说上面第一组和第二组 这种“差一点儿怎么样”和“差一点儿没 怎么样”的句子时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呢?
• 这就涉及到人们的某种心理认知:像第一组中的 “打破、摔倒、打败、淹死”,就一般情形说都 是说话的人不企望发生的事情;而像第二组中的 “及格、中奖、考上”,就一般情形说都是说话 的人企望发生的事情。凡是人们不企望发生的事 情,两种说法的意思就一样;凡是人们企望发生 的事情,两种说法的意思就不同。两种说法中肯 定格式的意思都是否定的;而否定格式是什么意 思光从形式上就看不出来了,这时必须考虑人们 对这件事情企望的态度。所以可以说,“差一点 儿没……”这种格式是有歧义的,这种歧义是由特 殊的句式带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