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派报刊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新派报刊思想:(1)早期维新派思想家的办报主张。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早期的维新派的办报思想主要来自于王韬,郑观应,陈炽等人。
康有为的“通时务”、“知新政”是和变法维新相连的;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是》中把报纸作用概括为“去塞求通”,即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
还将其比作人的耳目、喉舌;谭嗣同提出报纸就是民史民口,更有民主民权和言论自由的色彩,这些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范畴。
早期维新派还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2)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办报思想。
梁启超在海外办报,新闻思想有所转变,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作用”。
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见。
1:戊戌变法时期,随着办报实践的增多,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志士对报刊的认识不断深化。
其中阐述最多的仍是报刊对于国家的积极作用,他们将报刊的功能高度民主概括为“通”。
可送三方面论述。
第一,维新派极力阐述并努力实践报刊的“通西情”特别是“通外情”的功能。
重视报刊传播信息和稳定国家统治秩序的作用。
第二,强调并利用了报刊的开通民智的功能,因而始终把开民智作为报纸的主要任务之一。
第三,重视并自觉的运用了报刊开通风气的功能,即引导舆论的功能。
2:对报刊性质的认识超出了早期维新派人士的程度。
维新派已经把办报视为为民众的当然权力和政治民主的体现,意识到报刊反专制的战斗作用。
3:对报章文体报人素质问题发表了见解,提出制定报律的建议。
辛亥革命时期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国外办报的同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和新闻理论对他的新闻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根据亲身的体会,在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健全舆论、宣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
第一,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作用”。
第二,提出办报的四条标准。
(1)“宗旨定而高”。
(2)“思想新而正”。
(3)“材料富二当”。
(4)“报事确而速”。
第三,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
报馆要造成健全的舆论必须具有五要素:一曰常识;二曰真诚;三曰直到;四曰公心;五曰节制。
第四,提出了宣传的方法。
为了提高宣传效果,梁启超总结出两种宣传方法,即浸润法和煽动法。
梁启超这时的新闻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报刊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他新闻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此时他的新闻思想已经进到了资本主义新闻思想体系,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鉴。
维新派办报活动的作用与贡献:
作用:①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
维新派通过报刊陈述当前中国列强环伺的危险局势,愤怒地谴责了列强的种种恶劣行径,发出了建设一个强盛,独立的新中国的号召,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抵御侵略,振兴中华的爱国、激情。
②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教育。
维新报刊以相
当多的篇幅介绍西学和西方情况,热情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使广大知识分子的头脑为之一震,思想得到解放。
③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各地维新派新团体的报刊活动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的舆论影响,获得了一大部分具有爱国思想的仁人志士的支援和支持,对变法起到了很大帮助。
主要贡献还有:①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②开了政治家办报的先河;③创造了报刊新文体,推动了政论写作的发展。
“新文体”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新文体”: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在日本办起了《新民丛报》,他的报刊政论在原来的时务文体的基础上更上层楼,不仅思想新,文言成分也更加减少,人称“新民体”。
“新文体”的形成:起于王韬,发展于梁启超的《时务报》,成于《新民丛报》。
资产阶级改良派新闻思想
早期维新派思想家的办报主张。
ν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早期的维新派的办报思想主要来自于王韬,郑观应,陈炽等人。
力荐西式报纸,盛赞其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影响巨大;ν
认为报纸可帮助统治者“博采舆情”,了解下情、通达帝命等;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是》中把报纸作用概括为“去塞求通”,即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
还将其比作人的耳目、喉舌;谭嗣同提出报纸就是民史民口,更有民主民权和言论自由的色彩ν
谴责外国人在华报纸的抑中扬外、颠倒黑白、蛊惑人心;指出应自办报纸加强宣传;郑观应提出报纸的社会教育和社会公益作用,多办报有利于国家安全和社会团结等ν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办报思想
梁启超在海外办报,新闻思想有所转变,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作用”。
ν
报刊对于国家的积极作用,概括为“通”:第一,维新派极力阐述并努力实践报刊的“通西情”特别是“通外情”的功能。
重视报刊传播信息和稳定国家统治秩序的作用。
第二,强调并利用了报刊的开通民智的功能,因而始终把开民智作为报纸的主要任务之一。
第三,重视并自觉的运用了报刊开通风气的功能,即引导舆论的功能。
第四,开言路,注重报纸在建设民主政治方面的作用。
ν
2:对报刊性质的认识超出了早期维新派人士的程度。
维新派已经把办报视为为民众的当然权力和政治民主的体现,意识到报刊反专制的战斗作用。
ν
3:对报章文体报人素质问题发表了见解,提出制定报律的建议ν
久"的道理。
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
认为只有实行变法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严复也对君权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他用近代民主思想阐明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的道理,用民权否定君权,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维新运动的高涨,引起封建顽固势力的仇恨和攻击,于是一场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开始了。
洋务派也站在顽固派一边,形成了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尖锐对立。
封建顽固势力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来反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武器。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论战主要是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的。
这场维新与守旧的论战,其核心是要不要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
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