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1978年间的语文教育

1949~1978年的语文教育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可谓是一波三折,称为语文教育的曲折发展期。在这曲折的发展历程中,语文教育体现了这个时代独有的特征。下面主要从语文教育思想、主要教育家、教材三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进行简要概述。

一、思想

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语文学科在新的政治条件下更新发展。这一时期,由于政治大环境的要求,语文学科更致力构建一种与新的时代相契合的教育模式,彻底肃清个人主意,建立革命的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帮助他们树立一个崇高的、为人民事业奋斗的宏大理想和志向。这一时期的语文思想在具体的不同时段又有着些许不同:

(一)、语文定名期(1949~1956)

叶老曾说:“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一起说,就叫语文”。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出版了全国统一的语文课本,在《编辑大意》里说:“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汉语文课程正式更名为语文。语文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1)思想教育为主,政治意味浓重。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1951年7月出版的初级语文课本的《编辑大意》中指出:“无论那一门功课都有完成思想教育的任务,这个任务,在语文科显得更重要。”同时还指出:“要通过语文课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不能单靠几篇说理的论文,凡小说、诗歌、历史故事、乃至自然科学的故事都应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些规定无不体现着语文课的思想政治要求。

(2)听说读写并重,全面训练语文能力。

针对过去“国文”教学重“文”忽“语”即只重视文字的东西而忽视口头的的现象,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的1950年语文课本的《编辑大意》中说:“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四项,不可偏轻偏重。”这是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导向,是语文教育史上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3)初步学习苏联教育思想与方法。

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差异,排斥西方资本主义的东西,自然而然的选择苏联作为学习的榜样。195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凯洛夫的《教育学》被誉为教育界的圣经。

(二)分科阶段(1956~1958)

(1)学习苏联教育高潮时期

(2)系统学习语言、文学史、文学理论知识,加强语言、文学教育

这一时期根据分科阶段的要求,分别进行了不同的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对语言、文学知识都进行了系统的教学。

(三)波折期(1958~1966)

随着1958年汉语、文学分科结束,“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反复波折,语文教育思想也体现了巨大的反复波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工具性、思想性的论争

50年代末,语文教育为了配合“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突出强调了思想性,强调语文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生产劳动服务。

60年代前期的语文教学进行了调整,1963年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这就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2)文道关系的论争

文道关系简言之就是语文教育思想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建国后我国的语文教育一直坚持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即重视“道”。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语文教育就仅仅为当时的革命目标和政治利益服务。

1959年,上海《文汇报》展开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讨论”,提出了语文教学“文道统一”的观点。但因为在实施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文道之争的问题让在继续,文道在此时期始终未能实现统一。

(3)“双基”教学思想的诞生

大跃进时期,语文教学紧跟形式,突出政治,语文多是喊口号、贴标签,毫无双基可言。这段时期,语文教学上的“双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一直争论不断。

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提出了“双基”的语文教学内容,为以后的语文教育提出了一个标准。

(四)文革时期(1966~1976)

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得我国的语文教育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时期。在政治工作第一,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的情况下,语文教育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直接参与政治教育活动。语文教育只是重视“道”,双基的教学也被抛弃到了九霄云外,教师也沦落到了“臭老九”的地位,学生地位却被无限度放大,语文教育陷入了巨大混乱之中。

总之,1949年建国后到1978年改革开放期间我国的语文教育一直处在为社会注意政治建设服务的时期。不可避免的,语文教育思想带有浓重的政治说教意味,体现了较强的政治观点和为政治服务的意识。语文教育的思想可以说在曲折发展中摸索前进。

二、代表人物

这一时期的语文发展曲折不断,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涌现出了一批伟大的语文教育家。主要有下以几位。

(一)叶圣陶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既继承和发扬了我国语文传统,又充分吸收了外来的积极因素,是近百年来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对语文课的性质、目标,语文教材的内容、体系,语文教学的原理、方法,语文考试的实质和语文教师的修养等问题,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对语文课的性质、目标有精到的论述。他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工具不是目的……我们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就指出了,工具性和思想性是语文课的性质。基于这一认识,他提出了几个相应的观点:(1)语文要联系生活,注重实践。

早在40年代,叶老就批判过旧式教育的“利禄主义”和“古典主义”,批判过那种严重脱离现实生活的恶习。他十分重视语文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认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