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的60%多,这些学生面对陌生环境,自我封闭,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自我放任,普遍学习成绩低下,没有自信心。本文从学生的现状着手,查找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给出了针对性解决办法,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策略

伴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一部分进城务工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入城镇生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情况受到广泛关注。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小学,一共有1000多名学生,而这些学生当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到了65%左右,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小的心灵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学业的挫折,特别是心理方面,有的孩子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自卑、紧张、困惑、迷茫、厌世、自闭、逆反等不良心理。这些学生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上的差距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压力,迫切需要教师和管理人员从多个层面关注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分析问题的原因

(一)忙于生计,无暇顾及

乡镇外来务工人员大多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很多家长对孩子没有要求,大多数家长表示孩子能上什么程度就上到什么程度,以后孩子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不善学习。课前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懒于思考。课后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少数同学从来不做家庭作业。不守纪律,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行为时有发生。(二)打骂为主,说教为辅

由于父母职业、文化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教养方式,家庭文化氛围,家庭的成员间的相互关系会有较大差别,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家长的影响,家长恰如其分的对学生表现出一种期望,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起推动促进作用。班级中经常与父母沟通的孩子,作为家长不仅可以及时的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而且还会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且欣赏孩子身上的优点,不断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而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由于本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很低,有的甚至不识字,缺少基本的家教方法,管教孩子和犯人一个样,打骂为主,说教为辅。要么对孩子的行为的对与错一概不管不问,对其学习努力与否也不关心,任其所为。孩子表现为对事物无是非观念,对学习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成绩好坏也随其自然,学生生活在这样一种“放任”的家庭中,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低下。

(三)忽视人格和自信心培养

即使有父母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考试考得不好或者犯错误时,许多家长并不究其原因,而对孩子实行打骂的教育方式,孩子的自尊和人格受到损害,自信心受到打击,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致使学生学习成绩低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

四、措施及对策

(一)注重农民工子女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道德养成教育是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工子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应在农民工子女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从小抓,抓小事。促进农民工子女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促进农民工子女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种教育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通过

多种方式促进他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在操场报栏处、教学、实验楼走廊、校园小亭子里均安置书报架。然后动员学生把自己收藏的课外书籍、读书笔记、小发明等登记分类后,放在书报架上供大家借阅、欣赏与交换,既补充了学校书报资料的不足,又有效地利用了大家的图书资源,启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搭建交友平台的同时,为农民工子女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二)坚持平等原则,处处体现公平

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上应该是一视同仁,体现平等。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和希望,而不应该厚此薄彼。不管课堂还是课余,注重培养学生自立、自信、自强的心理形象。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育程度不同的学生给予平等的待遇,尤其对那些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更需要耐心指导,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外教师应注意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城市学生理解和尊重农民,改变原有的歧视思想和行为,净化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环境,同时借助各种有效手段积极转变农民工子女的自卑心理,逐步树立他们对自身群体的信心。

(三)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

加强学校与家长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巨大的推动力,共同做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具体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定期召开家长会。召开家长会的目的在于把学校近阶段来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在校表现与家长沟通,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成长和提高。也可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们介绍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或者请一些家庭教育

比较成功的家长在会上作经验介绍,让其他的家长也能从中汲取教子经验。同时鼓励家长不定时地主动地与学校、老师沟通。这也是家长会的一个有益的补充。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老师与孩子接触的时间也很长,作为最了解孩子的双方,在遇到难题的时候能够有效地沟通、互相请教,这样必定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及时有效。二是适时进行家访。通过家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家长的个性特点,找出原因,及时纠正。当然,家访应建立在彼此信任,共同提高的目的上来进行的,切不可让家长感觉老师的家访就是上门告状,要让家长感到家访是老师对孩子的重视和关心,使家长感受到老师的诚意,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的目的。三是建立家校联系卡,建立家长反馈机制。学校反馈他们在校的情况,家长也可把学生在家的表现向学校反映,这样能达到信息的共享和反馈,改变以往的信息的不对称性,更加全面和完善地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

(四)以爱感化,让外来务工子女尽快融入集体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威曾经说过:“缺乏自信心,是失败的最大原因。”所以外来务工子女不同于本地学生,他们流动性大,在语言、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上有着很大差异,由于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加之教材、进度或语言不同等原因,往往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同时外来务工子女来到城里学校,由于家庭经济收入悬殊、文化背景的差别,造成了这些孩子的心理落差。背井离乡的生活、异常简陋的租住环境、语言不通的尴尬,再加上本地人或多或少的歧视,造成他们孤僻的现象。这些自信心欠缺的学生不敢大声说话,或者说话时非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