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角下《围城》中的情感隐喻

合集下载

《围城》中隐喻的分类与翻译-认知的视角

《围城》中隐喻的分类与翻译-认知的视角

【关键词】《围城》认知翻译隐喻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9—8534(2011)02—0034一04 一、隐喻——一种认知行为
隐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理查兹指出 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我们日常会话 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Richards, 1936:98)。乔治・莱考夫认为:“隐喻无所不在,在我们 的语言中,思想中。我们赖以思考和行为的日常概念 系统,从本质上讲,也是隐喻性的。”(【akoff& Johnson,1980:4)他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就是 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ibid:5)。 莱考夫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 解释隐喻现象.从而得出隐喻是一种“跨域映射”,是 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参照已知的,熟悉的,具体的 概念去认识或思考未知的,陌生的,抽象的概念的认 知方式。隐喻实际上就是两个义域在概念上的映射。 莱克芙将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TIME IS
Mrs.
so
Sun said.
are
“She
has

fianc6 and
is
stiU
nirtatious?We
already antiques.At
new
least we’
Ve
leamed something
this
time.”
2.辛楣教训了李梅亭一顿,鸿渐背后对辛楣到: “那雌老虎跳出来的时候.我们这方面该孙小姐出 场,就抵得住了。” …“When

lener was sad
enough
to
moVe
hean of stone… 评价:该类隐喻
源语.目标域喻源域

《围城》中的认知隐喻探究

《围城》中的认知隐喻探究

《围城》中的认知隐喻探究作者:简飞月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5期【摘要】《围城》是钱钟书的长篇小说,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

《围城》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其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语言中有大量的隐喻,值得我们加以探讨、研究。

【关键词】隐喻;空间方位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联觉隐喻隐喻,一向被视为一种修辞文学技巧,作用是增强表达效果,充当文学语言表述的点缀与修饰。

此一定位的认定源远流长,在西方可远溯至古希腊时代的亚里斯多德。

语言学大师雷可夫(George Lakoff)与哲学大师詹森(Mark Johnson)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譬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以大量日常口语资料揭示:隐喻不只是字词的游戏,更是与我们的认知活动以及思维运作息息相关的角色,在我们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思维活动中无所不在。

大部分的概念体系本质上是譬喻性的,我们经由此一途径建构了观察事物、思考、行动的方式。

在分析《围城》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这一含义。

一、隐喻认知研究:名字中的隐喻(一)题名的隐喻围城:1. 婚姻是围城,在恋爱甜蜜时,对结婚十分向往,想进入由两个人组成的小世界之中,但婚后生活不再像恋爱时那样浪漫,无忧无虑,它需要每天面对锅碗瓢盆和两人的真实日常生活,因此显得枯燥,令人厌烦。

于是想要摆脱这种境况,想要冲出二人组成的围城。

2. 病态的社会是围城,到处是勾心斗角,方鸿渐无法寻求到理想的工作和美满的爱情。

3. 人一生的奋斗也是围城,人始终想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但实现后又显得迷茫、空虚无趣。

(二)人名的隐喻1. 方鸿渐:方显得方方正正,鸿渐出自《易经》:“鸿渐于干,鸿渐于木,鸿渐于陵”,是指鸿雁走到了山涧,也预示著方鸿渐陷入人生的困境。

无论他怎样努力,终究是个失败者。

2. 唐晓芙:名字含义是清晨池塘盛开的荷花,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是“一个真正的女孩子”,率真可爱,有不为外物所影响的真性情。

认知视角下《围城》中的情感隐喻

认知视角下《围城》中的情感隐喻

表 达的抽 象概 念
,

虽 然像 上

,


外 等两 极 对立 是 基 于
。 。
物 理 概 念 但 基 于此产 生 的隐喻 因为 文化 差 异 而 不 同 结 构 隐喻 是 指 以 一 种 概念 的结 构构 造另 一 种 概 念 两 种 概 念从 属
,
物体 具 有 温 度 和 位 置 属 性 因 此衍 生 出情 感 强度 是 温 度 情 感 是 位置 固体 能够 移动 能够静 止
因此 情 感 也 是 可移动 的 固体或 自主 的 固体 生 力量
,

移动 的 固体 会 产
《 围城 》 ; 认 知
:
;
情 感 隐喻
.
;
,
概念 隐 喻
湖 南省 未 阳 市人
隐喻

悲伤 隐喻
愤怒 隐喻 等

(一)
快 乐隐喻
,
《 围城 》 是 钱 钟 书 于 2 0 世纪 4 0 年代 所 作 的也 是 他 唯 一
快 乐 是 人 类 最基 本 的情 感之 一 待 周 围世界 的态 度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它 表 现 的是 人 类 积 极 看
,
的 一 部 长篇 小 说

这 部 小说 让 读 者 印 象最深 的莫 过 于作 者 对


快 乐的人感 到 精力充 沛
动 力 十足


语 言非 凡 的 驾 驭能 力及语 言所 反映 的 作 者 的人 生 智 慧
,



1
快 乐 是 向上的
:
先 生在 作 品 中运 用 了 多种 艺 术 手 法 作 品 的文笔风 格 独树 一 帜 幽 默 犀利 其中 隐喻 的 使 用 尤 其精 彩 令 人赞 不 绝 口

钱钟书小说《围城》中情感隐喻的认知分析

钱钟书小说《围城》中情感隐喻的认知分析

钱钟书小说《围城》中情感隐喻的认知分析陈渊媛【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年(卷),期】2014(000)007【摘要】钱钟书小说《围城》中充满描述人物情感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小说人物的情感世界,揭示了人物的个性和特点。

这些语言表达的产生和理解以情感隐喻为基础。

《围城》中的情感隐喻类型多样,与中国语言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是汉语语言者对情感认知体验的结果。

%There are many expressions concerned with the characters’emotion in the novel Fortress Besieged by Qian Zhongshu. They are very vivid descriptions for the emotional worlds of the characters. The expressions have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ople in the novel. The produc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se expressions are based on the emotion metaphors. In Fortress Besieged,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emotion metaphors, which are deeply concerned with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result of the Chinese speakers’cognitive embodied experiences about their emotions.【总页数】3页(P177-178,183)【作者】陈渊媛【作者单位】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1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相关文献】1.小说语言的创造性及翻译的得与失——以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比喻翻译为例[J], 周晔2.从认知视角谈隐喻修辞对读者认知的影响——基于钱钟书《围城》中经典隐喻[J], 卢建兴3.汉英版《围城》中"喜悦"情感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 [J], 陶慧萍4.钱钟书小说《围城》中情感隐喻的认知分析 [J], 陈渊媛5.小说《围城》中颜色词"黑/白"的认知语义分析 [J], 罗凌云;尹祥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围城的隐喻(最新)

围城的隐喻(最新)

围城的隐喻(最新)刚给《读书》写了篇《围城》杂感,就见到日本学者中岛长文的有趣评论。

这位《围城》的日文译者眼光敏锐,专从此书与众不同的现代主题,来反证它饱受冷遇及误会的漫长经历。

中岛发现,如今《围城》虽然流行了,却受到各式各样的待遇,以至“在北京站的书摊上混杂于武侠小说中出售”。

于是叹息:“懂事明理的知识分子大概不会作为纯然的娱乐作品而读……虽说贵国评论家的文章常常令人觉得不对镜头,又令人感到不小的不安”。

(见中岛《<围城>论》,载《钱钟书研究》第二辑)如中岛所说,“不对镜头”的例子确实存在。

就连那些知书明理的知识分子,放下《围城》接看五十集流行电视剧,恐怕也要头晕一阵,辨不清方鸿渐与王沪生了。

为此中岛引了赵辛楣的感喟:中国真厉害,天下无敌手。

话虽这么说,我却相信《围城》自有一种超越品格,不至于应合鲁迅的名言:什么东西进中国就完了,如浸入染缸而面目全非。

一路想去,我又得了几段杂感——既为了结上篇未尽之兴,也算是同中岛先生唱和吧。

尽管我有些与之相左的看法,却很赞赏他的研究态度,即希望《围城》的主旨意蕴,不要在如今的喧闹声中继续被冷落下去。

六.关于《围城》的用典。

中岛文章提及,他造访钱府时曾蒙主人赐教,得知“围城”一词最早出自《战国策》,经司马迁征引入《史记·鲁仲连传》。

文中之“城”原指赵都邯郸。

但钱先生又说,“围城”作为词语入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中岛于是想到其它古例,如《左传》记载的“围固城”,以及蔡文姬《悲愤诗》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之句。

因为《围城》的写作正值日本侵略中国,中岛便揣度《悲愤诗》中描述的景况(“乎士人脆弱,来兵皆胡羌”)可能更符合小说的寓意。

偏偏小说自身罕有这方面的象征意味。

晤谈时钱氏也未论及《悲愤诗》一节。

苦思不得解,中岛只好认为那是先生对于“胡羌来的东夷人”特别细心地加以关照了。

我喜欢这段参禅般的对话。

钱先生手执《史记》,提醒客人别忘了《围城》与中国古典的可能联系,随即又指出索隐工作中未可貌取皮相的问题——窃以为这正是以言破言,非道说道了。

《围城》爱情观剖析

《围城》爱情观剖析

《围城》爱情观剖析《围城》中的男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落魄的文人,他经历了曲折、坎坷的情感历程。

首先无知的方鸿渐被鲍小姐引诱并抛弃,而后又被苏文纨利用并惨遭报复,最后陷入孙柔嘉的婚姻“围城”被控制而无法脱身。

这一切的经历使方鸿渐饱受情感的折磨,现在我们从他的情感经历来剖析爱情观。

一、性欲不等于爱情方鸿渐与鲍小姐的相遇是他的第一次情感经历。

他在回国的船上遇到了鲍小姐,迎来了生命中情感经历的第一个春天。

然而,这个春天是非常短暂的,转瞬之间便结束了,于是方鸿渐成为这场夭折情感的悲剧人物。

小说对鲍小姐的描写篇幅并不多,她与方鸿渐因一时性欲冲动而造成的“一夜情”间接导致了方鸿渐和唐晓芙爱情的失败。

方鸿渐认为鲍小姐看中了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被鲍小姐利用玩弄了。

在“一夜情”之后,鲍小姐很快调整好心态,做好了见未婚夫的准备。

更可气的是在下船时她对方鸿渐不理不睬表现得很不耐烦,只想快速摆脱方鸿渐,迅速下船后就扑向又黑又胖的未婚夫怀里。

方鸿渐只是鲍小姐生活中的一个过客,仅仅是她生命中众多男人中的一个不起眼的雄性动物而已,只是寻找快乐的工具,这不能不说是方鸿渐的悲哀。

这也回应了他那句“世间哪有恋爱?压根是生殖冲动。

”此时,方鸿渐领悟到“爱情跟性欲一胞双生,类而不同,性欲并非爱情的基本,爱情也不是性欲的深化。

”二、爱情需要执着和勇气被鲍小姐轻描淡写地抛弃之后,方鸿渐又被困于苏文纨的围捕之中。

苏文纨早就对方鸿渐有爱慕之意,鲍小姐离开之后方鸿渐和苏文纨开始了接触。

到上海后方鸿渐和苏文纨的爱情纠葛之所以能得以延续,是因为方鸿渐感觉空虚无聊之际把苏文纨当作一种消遣的需要,来满足情感排遣的需求,只是雄性动物的心理需求而并非爱情的需求。

在拜访苏文纨的过程中,方鸿渐结识了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他第一次看到唐晓芙时顿觉眼前一亮,吸引了他所有的注意力。

苏文纨很妒嫉,因此方鸿渐和唐晓芙这次相识为俩人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在方鸿渐眼中唐晓芙是与众不同的,她不像其他都市女人那样矫揉造作,不需要花时费力地雕琢自己。

爱情的多重维度《围城》的情感剖析

爱情的多重维度《围城》的情感剖析

爱情的多重维度《围城》的情感剖析《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通过对于两性关系的剖析,展现了人们在爱情面前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情感纠葛。

本文将从爱情的多重维度入手,深入剖析小说中的情感变化和思考。

爱情的多重维度爱情作为人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多重维度,每个人对于爱情的理解和需求都有所不同。

《围城》中的主要人物,如方鸿渐、杨绛、孙少安等,他们各自经历着不同维度的爱情,这也成为了小说情感剖析的主要线索。

一、浪漫与理智的对立小说中的抗日战士方鸿渐与方鸿琪是一对恋人,他们之间的情感扑朔迷离、曲折纠结。

方鸿渐深爱着方鸿琪,但他的理智告诉他应当把自己的未来放在第一位,放下爱情去追求事业。

而方鸿琪则一直坚守着浪漫的爱情观,她追求着心灵的契合与纯粹的感情。

这种浪漫与理智的对立,既体现了两人在人生选择上的矛盾,也揭示了现实社会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摩擦。

二、择偶观的碰撞小说中,杨若水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性,她的择偶观与方鸿渐截然不同。

杨若水不愿将自己的前途寄托于一个事业没有起色的男人身上,她希望找到一个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都与自己匹配的对象。

然而,杨若水的这种择偶观与方鸿渐对于爱情的理解背道而驰,他希望通过爱情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种择偶观的碰撞,使得两人在情感上产生了难以调和的分歧。

三、婚姻与自由意志的挣扎孙少安与方鸿渐均陷入婚姻的困境中。

孙少安生活在一个传统家庭环境中,他与自由的思想以及对于自己命运的思考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希望能够逃离束缚、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实现,而不仅仅是束缚在婚姻中。

方鸿渐则在婚姻中感到了家庭和社会责任的重压,他想要摆脱婚姻的束缚,追求自由和个人的发展。

两人在婚姻和自由意志之间的挣扎,体现了个体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局和选择。

思考与情感的交织小说中的人物不仅经历着爱情的多重维度,也在情感上展现出深度的思考。

他们对于爱情、婚姻、家庭、自由等话题的反思和思考,构成了小说的一大特色。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该小说讽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围城》的讽刺艺术:一是小说中的讽刺目标和手法,二是小说中借助讽刺所表现的深层意义。

一、小说中的讽刺目标和手法1.讽刺婚姻观念《围城》中一直贯穿着婚姻观念的讽刺。

小说中的婚姻呈现出一种通过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来交换的现象,而不是以真心相爱为基础的。

作者用讽刺的口吻告诉读者,这样的婚姻只会让人们在痛苦中度过一生。

比如,书中的颜楠在四处求婚被拒后,转而选择了一位老女人做妻子,仅仅是为了钱和房子,最终也只是提前预定了自己婚后的痛苦命运。

2.讽刺小资产阶级小说中的许多角色都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但他们却都有着自以为是的优越感。

比如,陈察秋与吕洞宾组织的“察吕联欢会”令人对他们的谈吐以及那种独具标新立异之妙感到压抑和搞笑。

这些小资产阶级的行为看似潇洒随意,实则是被自己铺设好的城墙所纠缠,从而导致他们无法脱身。

小说在具体展现小资产阶级行为的时候,深入地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小资产阶级文化的一部分。

3.讽刺文化现象小说中一些流行的文化现象也成为了作者讽刺的对象。

比如,小说中的人们大量使用英文词汇,以此尽显自己的文化底蕴。

但事实上,这部分人却对英语并未有太大的掌握,他们所用的英语词汇基本上只是广告、麦当劳等多媒体塑造的“时髦”符号。

这种表现正是对异化现象的一种透露。

二、小说中借助讽刺所表现的深层意义1. 社会困境通过对小说中婚姻、小资产阶级以及文化现象的讽刺,小说背后体现出的是一个整个社会的困境。

在大环境下,人们只能寻找各种方式来逃避自己的困境,这是持久的社会困境。

人们不断拉伸围墙,尝试寻找完美的感觉,而不去面对社会中的不完美因素,并试图从中实现成功。

如此不断地期盼完美不可靠的东西,不断纠缠于自己建造的围墙、城墙之中,而真正的解脱却并未到来。

2. 人性困境《围城》还着重表现了人性困境。

小说中的城墙并非只是空想和建筑的象征,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防御的体现,即人的内在城墙。

《围城》的隐喻表达探析

《围城》的隐喻表达探析

艺术研究0 引言《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长篇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展现了抗战初期中国社会的知识分子群像,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隐喻表达。

当代隐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通过阐述隐喻的性质、特点和分类,明确区分隐喻与其他修辞的方法或原则[1]。

本文从认知视角对小说《围城》中的隐喻进行分类并总结其特点,以期为其他文学作品的隐喻研究提供参考。

1 隐喻理论概述隐喻是一种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比喻另一种事物[2]。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从修辞学角度研究隐喻的人[3]。

他认为,隐喻本质上是将不同事物进行对比,从这个角度来说,隐喻和明喻具有一致性。

现代语言学家们尝试在语言系统之外寻找隐喻产生的原因。

20世纪后期,美国学者约翰逊和莱考夫创作并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标志着隐喻研究进入高潮[4]。

在这本书中,他们首次从认知视角提出概念隐喻,认为人们以往对隐喻的看法太过狭隘,倡导人们从更宏观的视角理解隐喻的认知特性。

2 《围城》中隐喻的分类钱钟书先生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背景、时代特点等元素,充分运用隐喻思维,在《围城》中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知识分子生活图景[5]。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可分为以下三组类型:显性隐喻和隐性隐喻、根隐喻和派生隐喻、基于客观相似性的隐喻和基于创造性的隐喻[6]。

2.1 显性隐喻与隐性隐喻按照认知的表现形式对隐喻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以下两种类别:显性隐喻和隐性隐喻。

显性隐喻即明喻[7],通过使用“……像……”句式在本体和喻体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即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8]。

例1:辛楣一来,就像阎王派来的勾魂使者,你什么都不管了[9]。

例1中,作者使用明喻的手法,巧妙地将辛楣比作阎王派来的勾魂使者,本体和喻体放在一起作比较,从侧面烘托出方鸿渐自赵辛楣到来之后魂不守舍的状态,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

隐性隐喻即暗喻[10]。

暗喻一般不使用喻词,而是简单地说A是B[11]。

《围城》情感传译的隐转喻研究

《围城》情感传译的隐转喻研究

《围城》情感传译的隐转喻研究王卫迎;张凌【摘要】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隐转喻角度,以隐喻与转喻之间互动探究文学作品《围城》英译本的情感翻译与传达,通过对其汉英译本中情感词句的分析,列举实例,主要从颜色、温度及人体器官等三个隐转喻本原来分析探讨隐转喻在情感翻译传达中的应用与效果,并以此来证明认知语言学中的隐转喻机制是情感翻译的重要指导原则,以期为读者解读《围城》提供新的视角.【期刊名称】《哈尔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5页(P136-140)【关键词】《围城》;情感翻译;隐转喻;认知语言学【作者】王卫迎;张凌【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陕西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陕西杨凌 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围城》特有的描写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情感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作品本身。

其英译本流传世界各地。

国内外学者专家从各个角度对这一著作进行探讨深究,但很少从情感表达的翻译入手,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去研究《围城》的情感翻译就更是寥寥无几。

本研究拟从认知语言学的隐转喻角度探究文学作品《围城》及英译本“Fortress Besieged”中的情感翻译与传达,通过对其汉英译本中情感词句的分析,列举实例,主要从颜色、温度及人体器官等三个隐转喻本原来分析探讨隐转喻在情感翻译传达中的应用与效果。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Goossens首次提出了Metaphtonymy(隐转喻)观点,指出隐喻和转喻两种认知过程并不互相排斥,而是结合在一起,具有开创性意义。

[1]国内学者潘震将其应用到情感翻译研究领域,被视为是翻译研究领域又一新发现。

目前,将情感作为研究对象的翻译研究极少,一些研究者在其著作中略微谈及了情感翻译的重要性,如Murry、solomon、许钧、刘宓庆等。

徐珺,霍跃红撰文探讨了情感翻译中的同化与异化。

[2]蒋骁华总结了东方情调化的翻译方法和特点。

《围城》中身体—情感语言转隐喻解读

《围城》中身体—情感语言转隐喻解读

《围城》中身体—情感语言转隐喻解读邱艳芳;马云飞【摘要】身体—情感转隐喻是身体—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是由身体内外部位的"行为"所体现的情感构成的语言表达.《围城》中大量的心理情感表达主要是借助描写人物外部身体部位的行为和内部器官的状态,通过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得以实现的.通过分析书中包含"头""脸""心"等身体要素的身体—情感语言,探讨概念转喻与隐喻在情感概念的构建和解读中的作用,进一步证实了身体—情感转隐喻并不是任意的,它们具有一定的体验和心理基础,并且受到文化模式的影响.【期刊名称】《龙岩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6)003【总页数】6页(P114-119)【关键词】情感;概念转喻;概念隐喻;《围城》【作者】邱艳芳;马云飞【作者单位】龙岩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龙岩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36身体—情感转隐喻是人类情绪语言表达的一种,是以人类外部身体部位的状态和行为以及内部身体器官的状态来喻示情感的表达方式。

社会文化和人类身体本身相互作用且影响着情绪语言,因而对情绪语言的解读必须同时考虑文化和身体这两个因素。

关于文化对语言的影响的研究已经很多,而身体在人类意义和理解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本文拟从身体-情感转隐喻角度出发,以钱钟书先生的《围城》[1]中身体—情感语言为语料,探究身体在情绪概念的构建和解读中的作用。

一、情绪与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情绪语言主要可分为两类(图1):一类是描述性的,如“喜、怒、哀、乐”等;一类是表达性的,如“滚”“哎”“天哪”等。

描述性的情绪语言包括平实语言(literal language)和形象性语言(figurative language)。

与平实语言不同的是,形象性语言并不为某种特定的情绪“命名”,因而该表达也不会涉及到情绪的原型性问题。

_围城_的隐喻解读

_围城_的隐喻解读

少女— ——唐晓芙。 可见,通感隐喻有 象 的 事 物 都 被 人 们 当 成 了 一 个 具 体 Of Chicago Press,1980.
助于读者更好地体会文中的语言效 的有边界的容器来认识,使人们从不
3. 钱 钟 书 , 围 城 [M], 北 京 : 人 民
果。
同的角度去认识事物。
文 学 出 版 社 、1980。
3.《围 城 》 中 的 隐 喻 表 达 形 式 分 类
3.1.概 念 隐 喻 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 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概念 隐喻表达的,全文围绕主人公方鸿渐 留学(不如说游学)回国、相亲、恋 爱、找工作等事情展开,不乏情感方 面的概念隐喻,像愤怒、害羞、害怕、 无助等。 如:当与鲍小姐闹翻,再见面 时她爱理不理后,“鸿渐气得心头直 冒火”,当赵辛楣把鸿渐当作情敌时, “恨不得鸿渐杯里的酒滴滴都化成火 油”, 当孙小姐得知有人泄露她与陆 子潇通信时,“脸爆炸似的发红,又像 一星火落在一盆汽油面上”。 这些在 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语义重叠的基
sthetic metaphor),它 与 一 般 隐 下(UP-DO)WN)等。
摇— ——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 通过
喻有着基本相同的认知机理和表现
《围城》里的容器图式很多,如: 详细、 明晰地分析和阐释隐喻过程,
形式 (感官特征之间的映射过程)。 “假使订婚戒指是落入圈套的象征, 我们在深刻理解小说的同时,更深刻
础上构成的隐喻表达式里,“火焰”是 来源域,“冒火”“火油”“星火”借描摹 火焰之行以示目标域发怒。 有关生 气、愤怒的行为反映出的某些特征投 射到火油的图式认知架构上,准确而 生动地刻划出人愤怒时的心理特征。 当赵辛楣由于行为不谨闯下祸端而 决定离校时,“鸿渐回校,一路上仿佛 自己的天地里突然黑暗”,“郁勃的心 情像关在黑屋里的野兽,把墙壁狠命 的撞、抓、打,但找不着出路”。 这里的 概 念 隐 喻 — ——“害 怕/无 助 是 黑 暗 ”, 与黑暗的相似点是从外在的空间延 伸开来的,在于看不见、无助无望,其 艺术魅力大得多,给读者提供的想象 创造的天地也广阔得多,使读者对这 种情感的认知更为深刻。

《围城》中的隐喻

《围城》中的隐喻

《围城》中的隐喻二、人物隐喻1. 方鸿渐- 方鸿渐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他可以被看作是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隐喻。

他留学归来,看似有着光鲜的外表,就像那个时代很多知识分子一样,接受了西方教育。

他的内心却十分迷茫和空虚。

- 他在学业上的“假文凭”事件隐喻着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的虚荣和不扎实。

他没有真才实学,却靠买来的文凭来装点门面,这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部分人对表面功夫的追求,而忽视了真正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 在爱情和婚姻方面,方鸿渐对待感情的态度也具有隐喻意义。

他与多个女性的纠葛,如对鲍小姐的一时冲动、对苏文纨的暧昧不清以及与孙柔嘉的仓促结合,隐喻着当时人们在爱情和婚姻中的盲目、不坚定以及缺乏深度的理解。

他在感情上像一个漂泊者,无法找到真正的归宿,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内心的不安定和对未来的迷茫。

2. 孙柔嘉- 孙柔嘉可以被视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女性的隐喻。

她既有传统女性的一面,比如在婚姻中希望丈夫能够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有一定的家庭观念。

- 但她又受到现代教育的影响,有自己的主见和算计。

她在与方鸿渐的婚姻中,从最初的温柔小意到后来的争吵不断,隐喻着现代婚姻中男女关系的复杂性。

她的“柔嘉”这个名字看似温柔美好,但她在婚姻中的表现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这暗示着传统对女性的期待与现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之间的冲突。

三、环境隐喻1. 围城- 小说的标题“围城”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隐喻。

它象征着婚姻、生活、社会等多方面的困境。

就婚姻而言,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冲出来。

这一隐喻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婚姻的矛盾心理。

- 在社会层面上,“围城”隐喻着当时的社会环境像一座围城,人们被困在其中。

例如,方鸿渐在社会上四处碰壁,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人际交往中。

他想进入某些圈子,如在三闾大学任教时,却发现里面充满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想要逃离却又难以脱身,这就像被围困在城中一样。

- 从人生的角度看,“围城”隐喻着人们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的无奈。

认知视角下《围城》中的情感隐喻

认知视角下《围城》中的情感隐喻
爱便过早枯萎、凋零。植物生长过程这一具体概念很好得被映射到了爱 情发展过程中这一抽象概念中。
(三)悲伤隐喻 1. 悲伤是让人感到不适的天气 如:她冷淡的笑容,像阴寒欲雪的淡日。 2. 悲伤是被囚禁的动物 如:鸿渐郁勃的心情,像关在黑屋里的野兽,把墙壁狠命地撞、 抓、打,但却找不到出路。 人在感到悲伤时,大脑会分泌一种激素和指令,是全身毛孔收缩, 所以感到冷,感觉周围空气冷却下来,天空变得阴霾。人走不出悲伤, 就走不出悲伤带来的压抑,找不到出口。 (四)愤怒隐喻 1. 愤怒是一种颜色 如:①鸿渐气得脸都发白,说苏文纨是半老徐娘。 ②鸿渐看得面红耳赤。 ③柔嘉霍地坐起,睁大眼睛,脸全青了。 愤怒到底是什么颜色?在钱钟书的笔下,它可以是白色、红色、绿 色。愤怒是人们对阻碍、苛责、忽视及驱逐的一种防卫反应。盛怒的外
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语言学。
[ 中图分类号 ] :h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2-2139(2016)-02--02
《围城》是钱钟书于 20世纪40年代所作的也是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
说。这部小说让读者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作者对语言非凡的驾驭能力及语
言所反映的作者的人生智慧。钱先生在作品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作
如:①梅亭一言不发,向椅子里坐下,鼻子里出气像待发的火车 头。
②事后,刘先生怪太太不该提起昆明做媒的事,触动她一肚子怒 气。
三、结语
情感在文学作品中永远占据重要席位,而情感的抽象往往让人难以 表达。文学家借助隐喻使抽象的情感概念具体化,生动化。隐喻是一种 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认知方式,来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体验。隐喻的 抒情作用使文学作品更加凝练,情感内涵也更加深刻丰富,同时帮助读 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围城》新奇隐喻合成空间动态认知视角阐释

《围城》新奇隐喻合成空间动态认知视角阐释

《围城》新奇隐喻的合成空间动态认知视角阐释摘要:合成空间的认知观将语言现象的认知运作视为是建立抽象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网络的过程,它对认识和理解隐喻有充分的解释力,为分析作品中新奇隐喻的实时意义构建和动态认知推理,提供了全新视角。

关键词:《围城》隐喻认知合成空间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誉极高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钱钟书在其代表作《围城》中,以留法学生方鸿渐学成归来、辗转奔波、四处碰壁的故事为中心,生动刻画了国难时期社会各阶层的芸芸众生。

作品以“爱情小说”戏仿形式,从凡人琐事、逸闻掌故中,抉发中国走向现代性之“围困主题”,内涵充盈,意蕴深邃,笔风尖锐深刻、幽默诙谐。

小说表面看来戏剧色彩浓郁,初读之下令人捧腹,然而却蕴含着悲剧意味,细读之后,发人深省。

在使得小说如此成功的众多的艺术手法中,比喻又是其中最耀眼的亮点,它新奇而又贴切,绚丽多彩而又变化无穷。

“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钱钟书如是说,而《围城》则正是隐喻的集大成者。

近二十年来,国内对《围城》的研究方兴未艾,局面喜人。

但综观这些研究可以发现,多数剖析视角集中在主题意蕴、人物形象、女性主义批评文学、结构主义文学、接受美学等方面,而从隐喻角度展开分析的则为数不多,至于从认知维度对其隐喻进行动态探讨和阐释的则更是少之又少。

二隐喻1 隐喻概述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对隐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首先对隐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认为隐喻是把属于另外一个事物的名称转移到某一个特定事物上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隐喻的比较论。

而在我国,隐喻长期以来只是被视为一种修辞现象,其使用只是为了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它主要通过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来实现。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及隐喻学革命的到来,人们愈来愈清晰深刻地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方式。

现代隐喻的研究范围已从单纯的修辞学扩展到认知语言学、哲学、符号学、外语教学等学科,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从概念隐喻的视角看《围城》中的情感隐喻翻译

从概念隐喻的视角看《围城》中的情感隐喻翻译

的映射 , 使人类达到认知世界的 目的。《 围城》 中情感概念 隐喻及其翻译 的定量和定 性分析证明: 基于人类共 同的身体经验 , 英汉两种语言的情感概念隐喻 系统有 着重叠 的部分, 英汉隐喻完全移植的实现是翻译过程 中求“ 同” 忽略“ 异” 的过程 , 然而对于那 些 无法 忽略 的“ 异” , 英 汉不 同文化 模 式 中的“ 优 先概 念 化 ” 对 翻 译 策略 的 选择 则 起 到
隐 喻” 理 论 。莱考夫 认 为 : “ 隐 喻无 所 不 在 , 在 我们 的语 言 中 , 思 想 中 。我们赖 以思 考 和行 为的 日常概 念 系统 , 从 本质 上讲 , 也是隐喻性的。 ” 概 念 隐 喻理
论 为 隐喻 翻译研 究带 来 了许 多新 的启 示 。

达。 ” 隐喻翻译作为翻译活动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
使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 , 是从始源域到 目 标域
的结 构 映射 。在 莱 考 夫 和约 翰 逊 ( M.J o h n s o n ) 看 来, 隐喻 的 实质就 是通 过另 一类 具体的概念
( 始源域) 来 理解 人们 未 知 的 、 陌生的、 抽 象 的概 念 ( 目标 域 ) 。始 源 域 的知 识 结 构 被 映 射 到 目标 域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3一l 7
作者简介 : 郑凌燕 , 福建福州人 , 硕 士生 , 主要从事 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 。

1 0 6・
郑凌燕 :从概 念隐喻的视角看《 围城》中的情感隐喻翻译
三、 《 围城》 中的 情感概 念 隐喻

在《 围城》 中 以情 感作 为 目标 域 的概 念 隐喻 总 数达 5 6条 , 包含 了快 乐 、 悲伤、 愤怒、 爱情 和妒忌 这 些 人类 常见 的情 感 。这些 概 念 隐 喻 的 翻译 策 略 见

钱钟书小说《围城》中情感隐喻的认知探索

钱钟书小说《围城》中情感隐喻的认知探索

钱钟书小说《围城》中情感隐喻的认知探索作者:相云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3期摘; 要:情感是人类最普通最重要的人生体验,而对于情感的探知是探索人类认知的一部分。

对于情感的抽象模糊,钱钟书的小说充满了情感隐喻语言智慧,本文从情感隐喻与情感语文的概念入手,对《围城》中描述人物的情感语言进行深刻分析,对小说中情感隐喻所传述的相关认知进行深刻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围城》;情感隐喻;认知[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01钱钟书的小说《围城》,通过对人物情感语言的描述,生动提示了小说人物的情感世界和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对于情感隐喻的运用,大大增加了文章的色彩,深受读者的喜爱与推崇,通过对小说《围城》中情感隐喻的认知探索,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情感隐喻概念隐喻是一种认知思维的方式,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的现象和认知活动。

而对于情感隐喻是一种非常普遍,常见的人性体验,对于情感的抽象化的特征,人们通常将它隐喻化,用一些具体的现象或概念来帮助人们进行情感概念的理解,也就是所谓的情感隐喻认知。

而对于小说《围城》而言,都是通过小说中对情感的描述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以情感隐喻为认知的基础而产生和进行理解[1]。

二、小说《围城》中的情感隐喻1.以“人”为目标域的隐喻对于以“人”为目标的情感隐喻,就是通过把人作为目标域的隐喻,把其他相关事物作为源域,从而来映射人的特征。

在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中,有138个以“人”为目标域的情感隐喻。

“方鸿渐牛性,不吃周家送来的东西。

”对于此,我们可以看出,人是牛的这一隐喻,我们知道在日常的生活中,牛是常见的动物之一,对于牛一般都知道,力气大,一根筋,比较固执和倔强。

而在小说中,作者用牛来映射方鸿渐,来表明方鸿渐的牛劲,性格也是固执和倔强,对于任何事情难易屈服。

“你今天真是颗酸葡萄。

围城表达的意思

围城表达的意思

围城表达的意思
钱钟书所著的《围城》让我们读者体会到,人生就是如此,爱过一些人,被一些人爱过,但最后和自己结婚的人,却往往是自己当初压根没想到的人。

单身时羡慕他人的婚姻生活,结婚后往往又怀念起单身的好处了。

婚姻是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人总是羡慕别人拥有的,却往往无视自己的拥有的。

有时候羡慕的他人的幸福,在那人那里也许是一种痛苦,而你所无视的自己拥有的,却很可能正被他人羡慕。

《围城》意蕴的三个层面:
一、是社会批判层面,在抗战的背景下,作品随主人公的漂泊转
徙而触及到广阔的社会面和众生相,涉笔成趣,皆成讽刺;
二、是文化批评层面,诸如当局的思想文化控制政策,崇洋媚外的文化风气,皆在讽刺之列,尤其是对高级知识分子在失去文化规范之后的精神病态的针砭,发人深省;
三、是形而上层面,由主人公的荒诞处境和无意义的人生经历而生发,拓展到对人的基本存在困境和人生的根本意义、人的基本根性和人际间的基本关系等人生的根本问题进行探询,从而将作品的意蕴提到了人本的、形而上的高度。

如何理解围城中反复出现的围城隐喻

如何理解围城中反复出现的围城隐喻

如何理解围城中反复出现的围城隐喻《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经典之作,其中“围城”这一隐喻贯穿始终,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要理解这一反复出现的隐喻,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从婚姻的角度来看,“围城”意味着婚姻就像一座城,城外的人渴望进去,而城里的人却想出来。

在书中,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未结婚之前,方鸿渐对婚姻充满了憧憬和期待,觉得那是一种美好的归宿。

然而,当他真正步入婚姻的殿堂后,却发现生活充满了琐碎、争吵和矛盾。

这种反差体现了人们在婚姻问题上常常出现的一种盲目和幻想。

城外的人看到的是婚姻的表面,是温馨、安定和相互陪伴的美好景象,因此急切地想要进入其中。

而城里的人则亲身经历了婚姻中的种种不如意,感受到了责任、束缚和磨合的艰难,从而产生了逃离的想法。

从职业的角度去理解,“围城”隐喻着人们对于职业的追求和困惑。

方鸿渐的职业经历可谓波折不断,他从一个工作换到另一个工作,始终没有找到真正令自己满意的职业。

在未踏入某个职业领域时,人们往往会对其抱有过高的期望,认为那是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取财富地位的途径。

但一旦进入其中,就会发现其中的压力、竞争和无奈。

比如,方鸿渐最初以为在三闾大学任教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遭遇了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这让他感到无比疲惫和失落。

再从人生的宏观视角来看,“围城”反映了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困境。

人们总是对自己未拥有的东西充满渴望,认为那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和满足。

然而,当真正得到之后,却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反而可能会陷入新的烦恼和痛苦之中。

这种现象不仅仅局限于婚姻和职业,还包括对财富、地位、名誉等各种事物的追求。

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追求,从一座“城”进入另一座“城”,却很少能够真正停下来,审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和追求的意义。

此外,“围城”隐喻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局限性。

人们往往缺乏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清晰认识,容易被表象所迷惑,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社科界2015年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资助项目(2015z134)、咸阳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13xsyk036)认知隐喻相似性的跨语言研究)及咸阳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201402012)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围城》是现当代一部经典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作品中语言幽默生动、泼辣犀利,尤其是各种隐喻的使用令人拍案叫绝。

本文以融合作者智慧的情感隐喻为分析语料,从认知角度出发,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及情感隐喻理论阐释这些情感隐喻的隐喻理据以深刻理解每个情感隐喻背后的文化内涵及它们所表现的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体验。

关键词:《围城》;认知;情感隐喻;概念隐喻 作者简介:胡晓榕(1979.8-),女,湖南省耒阳市人,硕士,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2 《围城》是钱钟书于20世纪40年代所作的也是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让读者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作者对语言非凡的驾驭能力及语言所反映的作者的人生智慧。

钱先生在作品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作品的文笔风格独树一帜、幽默犀利,其中隐喻的使用尤其精彩,令人赞不绝口。

本文从众多的隐喻中选取情感隐喻为研究语料,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及情感隐喻理论阐释这些情感隐喻的隐喻理据以深刻理解每个情感隐喻背后的文化内涵及它们所表现的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体验。

一、概念隐喻与情感隐喻 1980 年,lakoff 和johnson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成为隐喻研究的转折点。

lakoff 等学者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并把概念隐喻分为方位隐喻、结构隐喻和实体隐喻。

方位隐喻有关空间走向,也称空间隐喻。

空间概念是人们较早较容易理解的具体概念,人们将这些具体空间概念投射于情绪等抽象概念,形成了许多用具体的空间方位词表达的抽象概念。

虽然像上、下,内、外等两极对立是基于物理概念,但基于此产生的隐喻因为文化差异而不同。

结构隐喻是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构造另一种概念。

两种概念从属于不同范筹,但两种概念结构存在相同之处。

人们通过结构隐喻用具体的已知概念去理解抽象未知概念,将描写具体已知概念的词语用于描写另一种概念。

如“爱情是一场战争”,“婚姻是一座围城”等。

实体隐喻就是把事件、情感、活动、观点等无形概念视为有形实体,因而人们可以对这些无形的概念进行量化、识别。

人类认知与人类情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人们往往借助于某种可感知的物质去认知理解情感概念并固定于意识中。

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出来。

kovecses认为情感隐喻具有普遍性而不是文化特性,情感隐喻中的喻体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它们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生理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即便处于不同文化,人在遇到害怕恐惧时都会表现为睁大双眼、张大嘴巴;愤怒时,人感到体温上升、血压升高等。

处于某种情绪时人体生理会发生变化,语言用这种变化来表达情感。

为了理解情感这一抽象概念,人们将具体概念映射于这一抽象概念。

情感被看成可感知的物体。

在情感隐喻表达中,情感是身体内的液体,是气体,是固体。

情感是固体衍生出情感主体是易碎的固体。

物体具有温度和位置属性,因此衍生出情感强度是温度,情感是位置。

固体能够移动能够静止,因此情感也是可移动的固体或自主的固体。

移动的固体会产生力量,因此情感也是一种力量。

移动会发生在某一时间或移动出现距离,于是就有了情感亲近和疏远是位移时间和距离等。

一层层继承、延伸,一直扩展到具体情感。

二、《围城》中的情感隐喻分析 《围城》中的情感隐喻主要可划分为:快乐隐喻、爱情隐喻、悲伤隐喻、愤怒隐喻等。

(一)快乐隐喻 快乐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它表现的是人类积极看待周围世界的态度。

快乐的人感到精力充沛,动力十足。

1.快乐是向上的 快乐的情感往往与向上的概念联系在一起。

如:①早晨方醒,听见窗外树上鸟叫,无理由地高兴,无目的的期待,心似乎减轻重量,直升上去。

②鸿渐兴高采烈,没回房就去看辛楣。

2.快乐是一种舒适的天气 如:①王处厚先出来,满面春风。

②那女孩年纪虽小,打扮的脸上颜色赛过雨后的虹霓。

人们在达到预期目标释放愉悦心情时,肌肉放松、神采飞扬。

雨后虹霓和春天的微风让人心情开朗,舒适乐观。

王处厚脸上的轻松喜悦表情与春天的微风本质上毫无关联,但脸部因肌肉神经的放松而显露的微笑和春风给人的心理感受是相似的,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构成了这一隐喻的基础。

女孩脸上涂抹的颜色过于鲜艳和虹霓的耀眼都给人一种惊愕之感。

3.快乐是容器中的液体。

如:①他的快乐从睡梦中冒出来,使他醒了四五次。

②快乐像沸水似的洋溢满桌。

4.快乐是一种植物。

如:可是受了这封建思想的恭维,也快乐的两张酒脸像怒放的红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花往往象征幸福喜悦甚至是奖励。

中国人在喜庆时佩戴红花,小孩收到表扬时奖励红花。

这一概念隐喻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中国人内向含蓄的性格特点。

旧时的中国人很少会生动或夸张地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他们往往把感情深藏内心,所以作者用到了“怒放”一词来修饰红花,足以描写当事人的兴奋之感。

(二)爱的隐喻 爱是一种主动情感,以真心对待某个生命体或物体,对他/她/它充满热情、兴趣、渴望,愿意亲近他/她/它。

在《围城中》,爱被隐喻概念化为一种身体的亲近,身体发出的力量,身体的疾病等。

1.爱是身体上亲近。

如: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趾,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苏鸿渐心里装着唐晓芙,对苏文纨并没有爱意,但在那个暮春早夏的月圆之夜,面对月光衬托下苏文纨的和她的主动示爱,他没法退避,只好回脸敬而远之犹豫不决地吻了她。

这也许就是月亮惹的祸。

这一隐喻生动具体的描写了方鸿渐当时的情感。

2.爱是身体迸发出的一种力量。

如:①苏小姐知道他在看自己,回脸对他微笑,鸿渐要抵抗这魅力的决心,像出水的鱼,头尾在地上拍动,可是挣扎不起。

②情感一触即发,要避免刺激它。

爱是双方之间的一种相互吸引,是恋人之间的一种魔力。

人们生活在地球上,受到地球引力的牵制。

他们对引力的生活经验相当丰富,很容易吧引力这一具体概念映射到抽象概念“爱”之中。

3.爱是一种疾病 如:他想这事势难两全,只求做的光滑干净,让苏小姐的爱情好好的无疾善终。

爱与一个人身体内荷尔蒙分泌有关。

荷尔蒙分泌过剩易导致身体系统紊乱,致一个人对所爱的人日思夜想,没有心思去打理别的事情,甚至于歇斯底里,神智变得不正常,跟生了病似的,因此爱是一种疾病。

4.爱是装在容器里的液体 如:鸿渐情感像个漩涡。

人的身体是一个容器,情感是人体这个容器里的液体。

液体越多,容器压强越大;情感越深,身体越承受不起。

5.爱是火 如:鸿渐想起唐晓芙和自己,心像火焰的舌头,突跳而起。

方鸿渐对唐晓芙的热恋就像一团火焰。

爱情犹如一团燃烧的火给人温暖,给人希望与憧憬。

火的炽热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适宜的温度。

太多的合适会让火种的燃料早早燃烧殆尽。

另一方面,忽视、冷漠等不合适也同样浇灭火种让爱这火焰熄灭在彼此的心里。

方鸿渐与唐晓芙终究或是因为唐晓芙的口齿伶俐或是方鸿渐的一时失误或是苏文纨的挑拨或是更多其它原因未能让这爱情的火燃烧下去。

6.爱是一个有价值的物体 如: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好了的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子里。

苏文纨把自己的爱情看成一件奢侈品,小心对待,可惜她施与这件奢侈品的人方鸿渐真没看上她,至少他的表现与她的满意度有较大差距。

7.爱是一种植物 如:①我心里的花儿早已开!唉!!!我的爱。

②可是你这一念温柔,已经心里下了情种。

爱情经历播种、生根、发芽、成长、茂盛、枯萎、凋零等由始而终过程。

呵护得精心,它就停留在生长、茂盛阶段;粗心大意或是不珍惜爱便过早枯萎、凋零。

植物生长过程这一具体概念很好得被映射到了爱情发展过程中这一抽象概念中。

(三)悲伤隐喻 1.悲伤是让人感到不适的天气 如:她冷淡的笑容,像阴寒欲雪的淡日。

2.悲伤是被囚禁的动物 如:鸿渐郁勃的心情,像关在黑屋里的野兽,把墙壁狠命地撞、抓、打,但却找不到出路。

人在感到悲伤时,大脑会分泌一种激素和指令,是全身毛孔收缩,所以感到冷,感觉周围空气冷却下来,天空变得阴霾。

人走不出悲伤,就走不出悲伤带来的压抑,找不到出口。

(四)愤怒隐喻 1.愤怒是一种颜色 如:①鸿渐气得脸都发白,说苏文纨是半老徐娘。

②鸿渐看得面红耳赤。

③柔嘉霍地坐起,睁大眼睛,脸全青了。

愤怒到底是什么颜色?在钱钟书的笔下,它可以是白色、红色、绿色。

愤怒是人们对阻碍、苛责、忽视及驱逐的一种防卫反应。

盛怒的外表下常有一颗脆弱的心。

愤怒意味着人们感到他们所受的阻力或威胁太“烫手”,难以控制。

2.愤怒是火 当愤怒达到较高程度,身体因为愤怒而发生一些生理变化。

如血压升高、身体发热等。

这些变化应有一定的限度,当变化超出限度时,人们就会失去控制。

隐喻把源域“愤怒”看作是“热”。

不同愤怒隐喻成热的不同程度。

如:①鸿渐气得心头火直冒,仿佛会把嘴里的香烟衔着的一头烧红了。

②恨不得他怀里的酒滴滴都化成火油。

3.愤怒是容器内的气体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气。

《黄帝内经》认为在天地没有形成之前便有了气,气充满太虚运行不止,后来才逐渐形成了宇宙万物。

人的身体被隐喻成一个情感容器。

愤怒是这个情感容器中的气体。

如:①梅亭一言不发,向椅子里坐下,鼻子里出气像待发的火车头。

②事后,刘先生怪太太不该提起昆明做媒的事,触动她一肚子怒气。

三、结语 情感在文学作品中永远占据重要席位,而情感的抽象往往让人难以表达。

文学家借助隐喻使抽象的情感概念具体化,生动化。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认知方式,来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体验。

隐喻的抒情作用使文学作品更加凝练,情感内涵也更加深刻丰富,同时帮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