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理论观照下的隐喻认知阐释

合集下载

概念整合视角下的隐喻探究

概念整合视角下的隐喻探究



隐喻、 概 念 隐 喻 与概 念 整 合
我们经常使用词 的 比喻意义 , 这 已是常识 , 因此 , 处于
比喻下位 的隐喻传统上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 。它通过在
风格 上 增 加 魅 力 的手 段 进 而 利 用 语 言 手 段 表 达 思 想 。 以莎
映射是 没有 问题 的 , 然而语言环境的变化 、 话语 内涵的丰富 性 以及说话 者意 图的变化 ,使得概念 隐喻在传 统层面上进
翁十四行诗里关于 e y e( 眼睛 )的描写为例 ( F . U n g e r e r &H . J .
S c h mi d , 2 0 0 1 ) :
S o me t i me s t o o h o t t h e e y e o f h e a v e n s h i n e s , An d o f t e n i s hi t s g o l d c o mp l e x i o n d i mme d .
中出人 意料的 、甚至连使用者也没 意识 到会 用来 表示 “ 领 导、 首脑 ” 的意思。可以说 , 当隐喻逐渐词汇化 、 固定化并且 是在无 意识 中进入交 流语 言系统 时 , 隐喻就拥有 了“ 认知 的 功能” ( B l a c k , 1 9 6 2 . 3 7 ) , 概念隐喻理论便应运而生 。 概念隐喻理论将 隐喻看作是一种对事物 进行思维 的方
2 0 1 2年 ) 称作概念 整合理论 中的“ 概念整合” 。 概念 整合理论
由美国语 言学家兼哲学家 F a u c o n n i e r 与T u r n e r 等一批认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语 言学家提出来 的 ,是继 概念 隐喻后提 出的新的关涉意义 构建和信息整合的理论 , 是认知语 言学 的进一步发展。概念

概念整合理论对影像作品中隐喻的认知阐释

概念整合理论对影像作品中隐喻的认知阐释

概念整合理论对影像作品中隐喻的认知阐释发表时间:2013-06-08T10:25:48.26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梁玉张佟菲[导读] 影像作品从其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娱乐,一种消费文化。

梁玉张佟菲哈尔滨理工大学 150040摘要影像作品在当今社会的活跃与繁荣不仅得益于其新颖的题材,动感的画面,更重要的支柱是使人们乐不可支,回味无穷的台词,它们充溢着各种修辞,其中以隐喻见多。

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切入点,试图对影像作品中隐喻修辞的意义构建进行认知解读,以期为今后对影像作品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觉。

关键词影像作品隐喻概念整合一.引言影像作品从其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娱乐,一种消费文化。

它是一门综合艺术,除了能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外,还以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给人们以文化发过面的启迪。

影像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影像语言的运用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以选择和安排为其创作基础的。

因此在影像艺术中也同样需要对影像语言进行有效的修辞。

影像修辞是影像语言运用过程中的一种自然行为,其形式林林总总,创意层出不穷,其中以比喻占很大比例。

异彩纷呈的比喻使作品熠熠生辉,效果不凡。

影像隐喻与文学隐喻有共同的心理机制和认知机制,但影像隐喻的目的不在于表述某种确切的含义,而在于着力呈现世界的丰富意蕴,以含蓄,委婉和诗意去启发人们的体味与思考。

20世纪80年代,概念整合理论兴起,此理论成果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揭示了自然语言意义构建过程中的概念整合这一十分普遍的认知过程,为语言分析提供了一个新视觉,即语言的储存,处理与加工过程是一个包含若干相关的心理空间网络的结构体,不同的概念经过人的认知和整合形成语言的深层意义。

因此,概念整合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话语的意义构建。

国内外学者研究影像作品修辞现象的不少,但在揭示其认知机制方面却为深入研究。

本文透过影像语言的形式,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揭示影像作品中隐喻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后台认知机制。

概念整合理论对小说隐喻的阐释

概念整合理论对小说隐喻的阐释
是通 过三种相互关联的方式产生 的 : 一是组合 ( o p si ) 将 两 cm oio : tn
r) y 以心理 空间( etl pc ) m na sae 为基础 , 动态 的 、 造性 的认 知活 对 创 动做 出解释 , 研究表 明此理论对新奇 隐喻有 很强的解释 力。3 小说 中包含 着许 多新 奇的隐喻 , 们 常常是 解读 小说 主题 的 它
cr ir u e 提出的概 念整合 理论 ( ocpu l lnigT e- om e &T r r n C ne ta Be dn ho
个心理空 间的整合 步骤可以概述如下 :1 ( )两个输 入空 间部 分地
跨空间映射 (rs — p c apn ) ( )类属 空间对 每 一个 输入 cos saem p i ; 2 g
小说 《 白象似 的群 山》中的主要 隐喻 , 以说明概念 整合理 论如 何 阐释 小说独特语境 下的新奇隐喻 , 为解读整部 作品提供 一 条有
效的途径 。
关键词 : 关键词 : 概念整合理论 ; 心理空 间; 小说 隐喻 ; 语境
中图分类号 : 0— I0 H 0; 6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43 4 2 0 )30 1-3 17 — X(0 9 0 - 80 4 0
些抽象结构 与组织 , 而整合空 间是来 自两 个输入 空 间的要 素场 所。 四 衍
本体 隐喻和结构隐喻等 ) 并非纯粹 的语言现象 , 而是两个语域 (e s .
m ni dma ) a t o i 之间概 念 的映 射 ( p i ) c n mapn 。这 种 映射 是 不 对 称 g 的 , 用一 个语域 ( 它 即源域 ) 的概念表达另 一语 域 ( 目标 域 ) 即 的情 形 , 人借助映射 理解这 一情 形 。 概 念 隐喻 理论 成功 地解 释 了 让 规约的 隐喻 , 但对于新奇 的在线 的隐喻却 显得 力不从 心。而 F u a—

探讨概念隐喻关照下的隐喻机制对概念整合运作的阐释 -回复

探讨概念隐喻关照下的隐喻机制对概念整合运作的阐释 -回复

探讨概念隐喻关照下的隐喻机制对概念整合运作的阐释-回复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了人们在理解抽象概念时基于具体、感官经验的概念来进行隐喻迁移。

而概念整合则是指将多个概念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为复杂的概念,使其具有更丰富的意义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概念隐喻关照下的隐喻机制对概念整合运作的阐释,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概念隐喻的定义和特点。

概念隐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进行对应、类比,从而使前者借用了后者的部分特征来增强其意义。

在概念隐喻中,源概念(即隐喻概念)通常是具体、感官经验丰富的,而目标概念(即被隐喻概念)则是抽象、抽象程度较高的。

通过隐喻机制,人们将具体的观察、经验转化为概念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抽象概念。

概念整合是一个基于概念隐喻的认知过程,指的是将多个概念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更复杂的概念。

概念整合的过程中,不同概念之间会发生意义和特征的转移和共享,使整合后的概念具有更丰富的表达能力和意义。

而概念隐喻则是概念整合的重要手段,是概念整合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概念整合运作过程中的隐喻机制包括隐喻映射和隐喻转喻两个方面。

隐喻映射主要指的是源概念与目标概念之间的相似性和联系。

通过隐喻映射,人们可以将源概念的一些特征和含义借用到目标概念中,使得目标概念更容易理解和解释。

隐喻映射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源概念和目标概念之间的相似性,以及人们对源概念的理解和表征。

例如,将“时间”隐喻为“金钱”,源概念中的特征如“有限”、“可以成长”等被映射到目标概念中,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隐喻转喻是概念整合运作中的另一个重要机制。

隐喻转喻主要指的是在概念整合过程中,源概念和目标概念之间的映射关系发生了转移或变化,使得目标概念的表达更加丰富和灵活。

隐喻转喻可以是直接的,即将源概念的特征直接应用到目标概念中;也可以是间接的,即通过其他概念的桥梁将源概念的特征转移给目标概念。

概念整合理论对服装广告中隐喻认知机制的解释

概念整合理论对服装广告中隐喻认知机制的解释

概念整合理论对服装广告中隐喻认知机制的解释发表时间:2012-01-04T14:39:32.91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丁雪[导读] 以多个隐喻型广告为例,用合成理论解析了广告中隐喻的运作机制,使对隐喻的理解更加清晰化。

丁雪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150080摘要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行为,以其特有的修辞功能和表达效果在商业广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合成空间理论揭示了自然语言意义建构的过程,对广告中的隐喻具有很好的解释力,使人们对广告中隐喻的认知机制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关键词服装广告隐喻认知机制概念整合理论一、引言隐喻作为现代广告基本传播形式的核心,已逐渐成为高水平广告所经常诉诸的手段。

隐喻的研究不只久远,而且角度也很多元,在语言学、哲学、以及认知科学中,隐喻都是引人关注的主题。

本文将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服装广告中的隐喻现象和工作机制,进一步验证合成空间理论对于广告中隐喻的阐释力。

二、隐喻理论隐喻的发展经历了修辞学、语意学以及多学科三个发展阶段。

现代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相结合产生的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对传统的语言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翻开了现代隐喻学研究的新篇章。

以Lakoff为代表的语言学家对隐喻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并指出不仅是语言,人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在本质上都是隐喻的。

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福科尼尔和特纳(Fauconnier & Turner)于20世纪90年代后相继发表了系列文章,如概念整合原理(principles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1998)、《我们思维的方式》(The Way We Think,2002)等。

二位学者结合现代认知科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又称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概念整合理论对通感隐喻建构过程的认知阐释

概念整合理论对通感隐喻建构过程的认知阐释

间的映射( m a p p i n g ) 1 .  ̄ 及意 向图式( i m a g e s c h e m a ) 来 解释隐喻现象 。例如 T i m e i s m o n e y隐喻即是从源 域m o n e y 映射到 目标域 T i m e , 通过源域 m o n e y 来思
两个概 念域或心理 空间之 间映射时抽象 概念 的产
生和理解的认知机 制。 F a u c o n n i e r &T u r n e r( 2 0 0 2 ) 对意义的构建过
抽象结构 , 复合空间则承接两个输入空 间相关域 的 所有背景 、结构 和认 知模 型知识 。
2 . 2概念整合 的原则
闭着 眼睛能够更好地欣赏音乐 , 而堵 住耳朵 能够减
少一部恐怖 片的恐怖感 。 通感 隐喻是有神经基础的。 最近对神经 系统 的 研究 表明 , 人类大脑 的执行 区域 , 主要是大脑的前
输入空 间 1 和输 入空间 2 相对应 的部分之 间进
行 映射 。如 图 1 所示 。 同类 空间( G e n e i r c S p a c e ) :同类空 间反映两个 输入空 间的共 同抽 象结 构和之间进行的映射 。
概 念整 合 理论 对 通 感 隐喻建 构 过程 的认 知 阐释
苑 晓 鹤
( 中国海洋大学外 国语学院 , l l I 东 青岛 2 6 6 1 0 0)


要: 建立在 对通感的认知基础 、原则和机制的分析基础之 上, 本 文试 用概念整合的理论分析五
大感官之 间的隐喻 映射过程 ,指 出:通感 隐喻 的意 义建构 的过程是动 态的概念 整合 的过程 ;通感 隐喻基 于人 类共 同的生理心理机制 ,是 生理 、心理和神经 的体验 ;各 感官之 间的隐喻 映射是 有一定规律 的 ,符 合认知 经. 济I 『 生 原则 ;通感隐喻遍及我们的 日常生活 ,无处不在 。 关键词 :通感隐喻 ;体验哲学 ;认知机制 ;概 念隐喻 ;概念整合

概念整合理论对《黄帝内经》中隐喻的认知解释

概念整合理论对《黄帝内经》中隐喻的认知解释

概念整合理论对《黄帝内经》中隐喻的认知解释隐喻在语言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向读者传达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思想,而《黄帝内经》更是以大量的隐喻来向读者传达其许多宝贵的思想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可以提供一个解释这些隐喻的认知视角,它可以指导我们对于《黄帝内经》隐喻细节的解释。

概念整合理论指出,当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语言中所表现的形式是被比喻的表达时,会出现概念的整合。

这里的整合指的是在抽象概念和客体概念(具体现象)之间发生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得抽象概念可以以一种比较直观的、能够被容易理解的方式传达出来。

例如,《黄帝内经》中,写道:"仁之气如鹅,宽大宽行,无言喧哗,其乐乃存,仁之气如鸟,其言和鸣,其乐乃存。

"其中以鹅和鸟来比喻“仁之气”,通过比喻,这里将爱心,宽容和柔顺,温和的气质和温暖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仁”的理解。

另外,概念整合理论也指出,一旦抽象概念和客体概念的联系被建立起来,会在读者之间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影响,即读者被激发产生一种同理心,从而将抽象概念具象化。

例如,在《黄帝内经》中,毕达哥拉斯主张,术士不该过分贪婪,否则会招致“穷必有折”的后果。

这句话以鹰来比喻术士:鹰若贪婪,将反张用力太大而自断翅膀,这句话当中把概念“贪婪”和“穷必有折”具象化,使得术士能够轻松易懂地得到理解。

通过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我们可以解释《黄帝内经》中隐喻的含义,这种整合使得这些抽象概念可以以更具有吸引力和传达力的方式被传达出去,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

同时,概念整合理论也为我们读《黄帝内经》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视角,从而使得我们对于这部古代名著的理解更加准确且深入。

《概念整合视域下基于隐喻思维的英语幽默认知机制研究》范文

《概念整合视域下基于隐喻思维的英语幽默认知机制研究》范文

《概念整合视域下基于隐喻思维的英语幽默认知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英语幽默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表现,其背后隐藏着丰富的认知机制。

本文从概念整合的视角出发,探讨基于隐喻思维的英语幽默认知机制,旨在揭示幽默语言背后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模式。

二、概念整合理论概述概念整合理论是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它认为人类通过将不同概念框架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意义和理解。

在语言交流中,这种整合过程对于理解幽默等复杂语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三、隐喻思维与英语幽默的关系隐喻思维是语言创造和理解的基石,它通过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创造出新的意义和效果。

在英语幽默中,隐喻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巧妙地运用语言游戏、双关语等手段,使人们在理解中产生笑点。

四、基于隐喻思维的英语幽默认知机制1. 语境构建:幽默的产生往往依赖于特定的语境。

语境为幽默提供了背景和框架,使得隐喻思维得以在语言中发挥作用。

通过分析语境,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幽默的内涵和笑点。

2. 概念整合:在理解幽默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整合。

这种整合过程包括跨文化、跨语言的元素,需要调动人们的认知资源,对语言进行深度加工。

3. 隐喻解读:隐喻是英语幽默的核心。

通过解读隐喻,人们能够理解幽默的深层含义。

隐喻的解读需要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幽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4. 笑点的产生:笑点的产生是幽默认知机制的关键环节。

通过分析笑点的产生过程,可以揭示人们如何从语言中提取出幽默元素,并对其进行加工和处理,最终产生笑意。

五、实证研究本部分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讨概念整合视域下基于隐喻思维的英语幽默认知机制。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语料分析等方法,收集人们在理解英语幽默过程中的数据和反馈。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揭示了人们在理解英语幽默时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模式。

六、研究结果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理解英语幽默时,首先通过语境构建和概念整合来理解语言表面意义;然后通过隐喻解读来挖掘语言深层含义;最后在笑点的产生过程中体验到幽默感。

《2024年概念整合视域下基于隐喻思维的英语幽默认知机制研究》范文

《2024年概念整合视域下基于隐喻思维的英语幽默认知机制研究》范文

《概念整合视域下基于隐喻思维的英语幽默认知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幽默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幽默的认知机制。

本文旨在从概念整合的视角出发,探讨基于隐喻思维的英语幽默认知机制。

通过分析隐喻思维在英语幽默中的运用,揭示其背后的认知过程和语言现象,以期为英语幽默的理解和欣赏提供新的视角。

二、概念整合理论概述概念整合理论是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它认为人们在理解语言时,会通过心理空间的概念整合来构建意义。

这种整合过程涉及到跨域映射、投射和整合等认知操作。

在语言幽默中,概念整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幽默的深层含义和构建幽默的效果。

三、隐喻思维与英语幽默的关系隐喻是语言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来传达特定的含义。

在英语幽默中,隐喻思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隐喻,人们能够在语言游戏中找到乐趣,体验到幽默的效果。

隐喻思维能够帮助人们跨越不同的概念域,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奇联系,从而产生幽默感。

四、基于隐喻思维的英语幽默认知机制基于隐喻思维的英语幽默认知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识别幽默中的隐喻表达;其次,通过概念整合理论,将隐喻表达中的不同概念域进行整合;再次,理解整合后的新概念结构,从而把握幽默的深层含义;最后,体验到幽默带来的愉悦感。

这一过程涉及到认知、语言、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五、案例分析以几个典型的英语幽默为例,分析其基于隐喻思维的认知机制。

如:“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所有动物生来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

)这个例子中,通过隐喻将“平等”这一概念应用于“动物”这一概念域,形成了新的概念结构,产生了幽默效果。

通过概念整合,人们能够理解这一幽默的含义,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老人与海》中的隐喻研究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老人与海》中的隐喻研究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老人与海》中的隐喻研究《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文豪海明威的作品之一,其中充满隐喻的情节、细腻的语言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用隐喻的方式,探索《老人与海》中隐喻的意义及其暗示的深刻思想。

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究文学和文学创作的方法。

它旨在探讨文学创作者如何在文学作品中引入新的概念,并将其与其他概念进行整合、建构有机故事,以及文学受众如何识别和解读这些概念。

根据该理论,文学作品中隐喻扮演着起重要作用,它能够向读者传达作者的概念,并刺激读者对作品的认知、情感和思想。

《老人与海》中的隐喻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该作品中大量使用了自然界的隐喻,其中包括鲨鱼、海洋、云彩和星星等。

例如,鲨鱼被描绘为“赤鬼白鲨”,象征着主人公的权力。

这是因为鲨鱼的视觉形象和生物属性结合,而又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因此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并激发读者的情感和思考。

此外,海洋充满了神秘感和活力,可以暗示希望,表达对冒险和自由的向往,这也是创作作品的一种初衷。

其次,该作品也运用了社会性的隐喻,包括希特勒作为恶魔的暗示、和平协定作为复仇的比喻,以及拉比作为聪明人的象征。

隐喻的使用暗示了人们关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主张,特别是强调了不可抗拒的历史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此外,隐喻的使用也暗示了海明威对美国社会的不满,以及他对美国传统价值观的批评。

最后,本作品还使用了人物隐喻,主角老人被暗示为无法抗拒历史碾压的典型人物,他无助地面对历史的蹂躏。

而老人的孙子被塑造成反映个体挣扎的抗争精神的象征。

这些隐喻旨在表达海明威对家庭关系的认识,他认为家庭是维系个体价值观的核心,而且个体价值观深深影响着个体的行为,这也是实现人们的愿望的条件之一。

综上所述,《老人与海》中的隐喻可以推测出海明威对美国社会、历史和家庭价值观的看法,他认为唯有理解个体价值观,实现个体愿望,才能抵抗历史的冲击。

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诗性隐喻意义建构的认知阐释

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诗性隐喻意义建构的认知阐释

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诗性隐喻意义建构的认知阐释
岳 好 平 ,汪 虹①
( 南农业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湖 湖南 长 沙 4 0 2 ) 1 1 8
[ 摘 要 】 诗性 隐喻有别 于常规 隐喻 , 大多属 于创新性 隐喻 。由于诗性 隐喻 的超 常规性 , 它们的理 解就需要借助较 为复
构 成 。其 中一 个 输 入 空 间包 含 了一 个 抽 象 的空 框 架 , 另 一 而
大阐释力的概念整合理 论才能清 楚 的解 析诗性 隐喻 的意义
建 构 过程 。
概念整合理论引进 国内之后 , 许多学者利用该理论 对诗
性 隐喻等一些创新性 隐喻进行 了相关研 究 。由于诗性 隐喻
的 必 要 条件 , 因此 只 有 通 过 对 于 新 奇 隐 喻 或 即 时 隐 喻 具 有 强
步提 出了概念整合 理论 。该理论认 为 隐喻 意义 的建 构
过程始于两个属于不 同认知域 的输入空间 , 而产生 能够抽 进 象概括两个输入空间 内容的类属空 间( 或称 普遍空 间) 一 和
杂的多空 间投射机制。F uone &T re 的概 念合成 理论是能 够解读诗 性 隐喻 等诸 多语 言认知 活动的 重要理论模 式。文 a cn i r un r 章利 用概念整合 网络分别解析 了与文学、 幽默 、 治、 政 诗歌相关联的诗 性隐喻 , 对其 隐喻 意义建构 的认知 机制进行 了较 为详尽 的描述 。 将其认知过程动 态性地展 示出来 , 以期论 证概 念合 成理论框 架下诗性 隐喻认知 阐释 的可行性 。 [ 关键词 ] 概 念整合理论 ; 诗性隐喻 ; 心理 空间
个合成空间 。类 属空间包含两个输 入空间共 有的抽 象结构 , 形成普遍结构 ; 合成 空 间除 了包含 类属 空间 中 的普遍 结 构 外, 还从两个输 入空间中提取部分结构 , 并通过 自身的组合 、

概念整合理对婚联隐喻认知解读论文

概念整合理对婚联隐喻认知解读论文

概念整合理论对婚联隐喻的认知解读摘要:概念整合作为人类一种普遍具有的认知方式,其相关理论具有极强的认知阐释力。

本文针对概念整合理论在婚联领域的研究现状,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详细分析婚联中的动物隐喻、植物隐喻、气象隐喻以及其他隐喻等四种类型的隐喻的认知过程,以展示概念整合理论对于婚联的认知具有强大阐释力,并为婚联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婚联概念整合理论隐喻1 概述婚联是中国传统的语言形式对联的分支,是专门用于结婚庆典的文学艺术形式,深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婚联的撰写多采用形象美好的事物作为比喻和象征,将结婚新人与美好事物相映衬,以营造美好、欢快、热烈的气氛,具有精炼而传神的特点,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

笔者发现,到目前为止,西方学者对婚联这一中国传统的语言形式的研究不足,而中国学者长期以来对其进行的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对联的起源、分类、结构、修辞、功能以及搜集整理等方面,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婚联进行的研究与探讨目前还很薄弱。

概念整合作为人类一种普遍的认知方式,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其相关理论具有极强的认知阐释力。

鉴于此,本文尝试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婚联进行认知运作机制的研究。

2 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即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是fauconnier(1997)和turner(1996)等人在lakoff 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心智空间理论(mental spaces)的延续和发展,是认知语言学研究重要组成部分。

概念整合是在四个基本的心智空间中建立在类比、递归、知识框架、概念包等心理活动基础上的一系列认知操作,这四个抽象的心智空间分别为输入空间ⅰ(input spaceⅰ)、输入空间ⅱ(input spaceⅱ)、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整合空间(blended mental space)。

浅析概念整合理论对隐喻现象的解读

浅析概念整合理论对隐喻现象的解读

W m^浅析概念整合理论对隐喻现象的解读■王莹/哈尔滨师范大学摘要: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基于认知 语义学的两大研究传统——概念隐喻 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 与心理空间理论联系紧密,因为意义建 构的动态过程和分析时会对心理空间 产生依赖,但概念整合理论是不同于心 理空间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的,因为它 能解决这两个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比如对隐喻内涵的解读。

因此,概念整合 理论具有强大的解释力。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概念隐喻心理一、前言整合理论源于Fauconnier和Turner 的研究。

Fauconnier为了解释传统的意 义建构问题,创建了心。

Turner是从文学语言中转喻 的角度来看意义建构问题的。

Fauconnier和 Turner观察到很多语言的意义建构程似 无法用语言 是:结 。

因此,整合 应运 。

整合 的是为了语言 和意义建 程的语言角色,别是意义建 程的创造性方面,比如说,隐喻 、非真实条件句等等。

,近 究 整合的 ,认整合对人类思维和想 是很重要的,仅体现在语言上,也体现在人类活动上,比如说艺术、等方。

二、概念整合理论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了整合网 。

整合网络的提出就是为了 新创意义的来源。

Fauconnier和Turner还 提出整合网络应该包括输入 ,输入之 映射联系到一起。

而概 整合的 是 可相比的元素射到一起。

确了 :概念是 的知识 ,而心理则是意义构建过程中的在线产物。

整合 的是在线的意义建 程。

整合 的整合网仅仅有输入 1入 #两。

因的是动 的意义建 程,于 实体。

也是说,入 彼 类比和建70立映射形成类 。

类 包含的是适用于输入 1入 #的。

反映输入 共有的些 组织,映射的核心内容。

整合网络的第四 ::整合 合成 。

包含着新创(层创):新创 丨里面既有输入 元素在合成 的应物,也有输入 有的元素。

新创 是由整合 中没有 入空联系的元素 的。

三、概念整合理论对隐喻现象的解读以Tie surgeon i s abutcher 为例。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雪莱诗歌通感隐喻探析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雪莱诗歌通感隐喻探析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雪莱诗歌通感隐喻
探析
雪莱诗歌通感隐喻探析雪莱的诗歌以其通感隐喻的文学风格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他的诗歌中有许多抽象的想法,但也有许多深刻的含义,这些含义可以用不同的视角来理解。

本文将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来探讨雪莱的通感隐喻。

概念整合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一个概念时,会将其与自身经验中的其他概念或者知识进行整合。

这种整合会形成一种新的概念,即隐喻概念。

隐喻概念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一个概念,因为它可以让我们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这个概念。

雪莱的诗歌中有许多通感隐喻。

例如,他的诗“黑暗之中”描绘了一个人孤独地在黑暗中走过的画面,通过这个隐喻,他希望读者能够体会到他独自在世界上游走的孤独。

此外,他的诗“圣诞夜”中也有一个隐喻,他描绘了一个充满和平与爱的圣诞夜,这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对和平与幸福的向往。

此外,雪莱的诗歌中还有许多对生活的隐喻。

例如,他的诗“坠落”描绘了一个人从悬崖上坠落的画面,这个隐喻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对生活的失败的悲伤。

总之,雪莱的诗歌中有许多深刻的通感隐喻,它们可以通过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来理解。

通过这种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雪莱的诗歌,从而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隐喻研究》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隐喻研究》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隐喻研究》篇一一、引言《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生态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作品中蕴含的隐喻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解析作者通过隐喻手法展现的独特文学魅力及其在传递深层次信息中的功能,进一步探究该理论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适用性和作用。

二、概念整合理论概述概念整合理论是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通过将人的思维、认知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研究人们在理解和使用语言时的心理过程。

该理论在隐喻的生成和解释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作品中的隐喻进行概念整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隐喻分析(一)自然与文化的隐喻《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河流、山川等自然景观的描绘,既是实体的描写,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寓意。

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观的隐喻分析,可以揭示出作者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理解。

(二)人物形象的隐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是隐喻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隐喻性描写,作者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例如,通过将某个人物形象与某种自然景观或文化符号相联系,可以揭示出该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命运走向。

(三)故事情节的隐喻故事情节是作品的骨架,也是隐喻的重要来源。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隐喻性解读,可以揭示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故事情节的安排巧妙地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四、概念整合理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隐喻研究中的应用(一)理论框架的构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构建一个概念整合理论的框架。

在这个框架中,我们将作品中的隐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结构、功能和意义等方面,探究作者如何运用隐喻手法传达深层次的信息。

(二)具体案例分析以作品中的自然景观为例,我们可以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其中的隐喻进行分析。

《2024年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隐喻研究》范文

《2024年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隐喻研究》范文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隐喻研究》篇一一、引言《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生态的文学作品,通过描绘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信仰和传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内涵。

概念整合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这部作品中的隐喻现象。

本文将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出发,对《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隐喻进行深入研究。

二、概念整合理论概述概念整合理论是由认知语言学家提出的,它认为人类在理解语言和认知世界时,会通过不同概念间的整合来形成新的意义。

这种整合过程包括两个或多个输入空间的部分有选择性的投射到一个共享的新兴空间中,进而形成一个跨空间的关系和结构。

隐喻作为语言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其本质就是通过一个概念域来理解和解释另一个概念域,而这一过程正与概念整合理论相契合。

三、《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隐喻表达《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作者通过丰富的隐喻表达,将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信仰和传统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

这些隐喻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和生态意义。

例如,将额尔古纳河比作生命的母亲,将森林、山川等自然景观比作鄂温克族人的精神家园等。

这些隐喻通过概念整合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内在的逻辑和深层次的含义。

四、概念整合理论下的隐喻研究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来看,《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隐喻表达具有以下特点:1. 输入空间的选择性投射:作品中通过选择特定的自然景观、动物、人物等作为输入空间,将其与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信仰和传统进行整合,形成了丰富的隐喻表达。

2. 跨空间的关系和结构:这些输入空间之间的关系和结构在共享的新兴空间中得到整合,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意义。

例如,额尔古纳河作为生命的母亲,不仅提供了鄂温克族人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源,还承载了他们的精神信仰和文化传统。

3. 隐喻的文化和生态意义:通过概念整合,这些隐喻表达了鄂温克族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文化理念和生态智慧。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隐喻研究》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隐喻研究》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隐喻研究》篇一一、引言《额尔古纳河右岸》是当代中国作家迟子大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一位九十岁鄂温克族女性的视角,展现了鄂温克族人近百年的生活历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品中大量运用了隐喻手法,使其文字独具匠心、魅力四溢。

本文将从概念整合理论视角出发,深入分析该作品中隐喻运用的技巧与效果,探索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及价值。

二、概念整合理论简述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是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旨在解释语言中的隐喻、转喻等语言现象。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进行思维和语言表达时,常常会涉及到多个心理空间之间的映射和整合,通过这种整合过程来构建新的意义。

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正是通过不同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和整合来传达言外之意。

三、《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隐喻运用(一)自然与人的隐喻对应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象来隐喻人的情感和命运。

如河流、森林、山脉等自然元素,不仅构成了鄂温克族人生存的环境,也成为了他们生活、情感和命运的象征。

这些自然景象与人的生活经历、情感起伏相互呼应,形成了深刻的隐喻效果。

(二)文化与历史的隐喻表达作品中通过讲述鄂温克族人的生活变迁,展现了该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积淀。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和历史事件来构建隐喻,如将特定的历史事件比喻为“河流的转折”,将文化的传承比喻为“森林的繁茂”,这些隐喻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鄂温克族人的生活历程。

四、概念整合理论下的隐喻分析(一)隐喻的心理空间构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作者通过构建多个心理空间来构建隐喻。

这些心理空间包括自然环境空间、人物情感空间、文化历史空间等。

通过这些空间的映射和整合,作者将复杂的情感和历史事件以隐喻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意义。

(二)隐喻的整合过程根据概念整合理论,隐喻的整合过程包括跨越不同心理空间的映射、投入/提取信息、组建临时心理空间等步骤。

《2024年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隐喻研究》范文

《2024年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隐喻研究》范文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隐喻研究》篇一一、引言《额尔古纳河右岸》是当代中国著名作家迟子大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一位九十岁鄂温克族部落最后一位女酋长的视角,展现了鄂温克族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生活历程和命运变迁。

作品中充满了丰富的隐喻和象征,本文试图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出发,对《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隐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二、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是一种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它强调人类在理解和使用语言时,需要整合多个概念和思想,从而形成新的意义。

该理论认为,隐喻是概念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隐喻,人们可以将不同的概念和思想进行整合和联系,从而形成新的意义和认知。

三、《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隐喻《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隐喻无处不在,涉及到自然、社会、文化、人性等多个方面。

这些隐喻不仅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也体现了鄂温克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自然隐喻作品中大量运用了自然元素作为隐喻,如额尔古纳河、山林、湖泊等。

这些自然元素不仅是鄂温克族人生存的环境,也是他们生活和命运的象征。

例如,额尔古纳河被赋予了生命之源、文化传承等含义,它的流淌和变化象征着鄂温克族人的生活历程和命运变迁。

(二)社会隐喻作品中还涉及了大量的社会隐喻,如部落、家庭、婚姻等。

这些社会元素在作品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反映了鄂温克族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例如,部落被视为一个大家庭,家庭则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婚姻则是维系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纽带。

(三)文化隐喻作品中的文化隐喻更是丰富多彩,涉及到鄂温克族的语言、习俗、信仰等多个方面。

这些文化隐喻不仅反映了鄂温克族文化的独特性,也体现了作者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例如,作品中的神话传说、图腾崇拜等文化元素都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四、概念整合理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应用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作者通过运用多种隐喻手法,将自然、社会、文化等多个概念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联系。

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的隐喻认知机制——以《晚春》为例

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的隐喻认知机制——以《晚春》为例

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的隐喻认知机制——以《晚春》为例李彩霞;徐华灿【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3)009【摘要】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是当前解释隐喻工作机制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结合韩愈《晚春》诗中的意境,对隐喻的认知运作机制进行阐释,能够更深刻地认识隐喻语言即时在线意义建构过程,也证明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汉语诗歌具有强大的阐释力。

%Fauconnier's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CIT)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theories in explaining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metaphor. The paper, in line with Fauconnier's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theme of Han-Yu's Late Spring, expounds the cognitiv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metaphor, and enables rea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the on-line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metaphorical language. It also proves that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has strong interpreting power to Chinese poem.【总页数】3页(P73-75)【作者】李彩霞;徐华灿【作者单位】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西景德镇333000;江西师范大学文旅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39【相关文献】1.隐喻的认知机制研究——从概念隐喻理论到概念整合理论 [J], 于莹;2.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隐喻的认知机制分析——从dog的不同隐喻意义谈起 [J], 单凌云3.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政治漫画多模态隐喻认知机制研究 [J], 谢倩4.顺应与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希尼诗歌隐喻研究 [J], 刘风光;刘雯雯5.论隐喻意义建构的认知机制——以概念整合理论为视角 [J], 王瑞昀;唐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整合理论观照下的隐喻认知阐释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学派继概念隐喻观及映射论之后隐喻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概念整合理论认为:认知主体通过不同认知空间特征的类比、映射、整合及扩展,构建新的结构,产生新的意义。

概念整合视角下的隐喻认知是在概念整合网络中多空间的复杂映射,它是一个动态实时意义的构建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认知思维活动。

概念整合理论对于认知主体隐藏于隐喻幕后的在线心理认知机制作了更为深入的揭示,对隐喻的认知与解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概念整合;隐喻认知;认知语言学;认知主体赵冬生(1969-),男,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河南洛阳47102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格,是按照类似的原则进行的隐性比较。

19世纪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为主的柏拉图学派认识到,隐喻是人类内部的一种机制,语言本质上是隐喻的。

20世纪60年代开始,隐喻进入了多元化研究的新纪元,诸多学者从修辞学、心理学、认知学、文学、符号学、人类学、语言哲学等角度对隐喻进行了更为深刻和广泛的探讨,在新的隐喻研究理论中,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人类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是思维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对隐喻开展的研究中,认知语义学者莱科夫与约翰逊(Lakoff&Johngon)首次构建起概念隐喻观的理论框架,使人们意识到隐喻是一种独具魅力的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工具,为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但是,由于概念隐喻观的映射理论在其映射方向的单向性和映射内容的静止性等方面有不足,在解读尤其是新奇隐喻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而福柯尼耶(Fauconnier)在其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在1997年发表的《思维和语言中的映射》(Mappings inthoughts and Language)一书中,较为系统地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2002年,福柯尼耶与特纳(Turner)合作,进一步提出概念整合是一种基本的心理认知机制,它揭示了自然语言中意义的生成与理解过程,对隐喻的认知构建做出了更为合理的解答。

一、概念隐喻观与概念整合理论莱科夫等学者认为:隐喻是一个从具体语域“始源域”(source domain)向一个抽象语域“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实体映射过程(ontological mapping),其心理基礎是意象图式。

莱科夫从认知的角度考察隐喻的本质时借用了数学中映射的概念,表示两个概念之间的对应,认为隐喻映射(metaphorical mapping)就是指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一种转换。

莱科夫等学者提出的这一跨域映射理论深刻地揭示了隐喻的实质,以至于它一经提出便引起了语言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概念隐喻理论清楚地解释了隐喻的工作机制,使人们对隐喻的研究从传统的语义层面转到了认知角度,但是,在某些层面还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概念隐喻观及映射论中的映射涉及始源域和目标域的对应,换言之,其映射是从始源域到目标域,最终在目标域中形成的结构、特性和知识,是始源域原有结构、特性和知识的继承,而目标域本身的结构、特性和知识在映射过程中至少是不明显的,其映射仅表现出单向性。

其次,莱科夫认为人们总是能固定地提取始源域的特征映射到目标域,在每一个概念隐喻映射中,都有一套固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而我们知道,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和说话者意图的变化,始发域映射的关键特征会有差异,映射的结果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最后,莱科夫认为隐喻理解仅涉及两个心理表象,映射是发生在两个心理表象之间。

而实际上,人们在进行隐喻意义的建构和推理时,除了基本的始源域和目标域外,至少还有心智特征及概念加工等构成的其他空间,各空间之间均存在一定的映射或投射关系。

也就是说,隐喻理解涉及的远不止两个心理空间。

以上存在的问题限制了概念隐喻观对隐喻认知机制的阐释力,这就需要人们去寻求更为完善的理论,以期对隐喻的心理机制和意义构建进行更为深层的解读。

继莱科夫和约翰逊之后,美国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福柯尼耶和特纳等一批认知语言学家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是继概念隐喻观之后新出现的关涉意义构建和信息整合的理论分析框架。

概念整合理论中的概念整合,实质上就是把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结合起来的一系列认知活动,它涉及心智空间网络动态认知模型合并的运作过程,对于揭示人类如何学习、如何思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下,人类在其生存活动中所接受和接触的客观世界的知识域、空间体对人类而言都是具有某种属性和概念范畴的映射输入;人类能够将来自不同认知域的输入心理空间通过跨空间部分映射匹配,有选择地投射到动态解释的整合空间中;任何概念的形成都要经过人的心智空间对输入信息的加工整合,这个加工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认知处理过程,也是输入信息对人的心智空间已存信息激活的过程。

基于这样的认知,福柯尼耶和特纳提出了四空间理论,并指出整个概念整合的过程就是在这四个基本空间中进行的。

概念整合理论对意义的构建和理解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概念整合理论的核心是多选输入模型结构的整合、认知模型的建构及通过整合产生新创意义;概念整合理论研究的是心智空间网络动态认知模型的合成原则,对类推、隐喻、双关语、幽默等许多语言现象都具有机理性的阐释力。

二、概念整合理论观照下的隐喻认知(一)隐喻认知是一个复杂的多空间映射过程概念整合的工作机理基于人类的体验认知。

人类的体验认知决定了概念整合不是简单的表征概念的合并,而是在一系列心智空间构成的概念整合网络中进行的,概念整合的过程是人的心智体验图式不断被激活与推理的过程。

概念整合网络由两个输入空间、类属空间及整合空间构成,是概念整合运行机制的核心。

在概念整合过程中,输入空间I和输入空间II通过跨空间映射(cross-space mapping)建立起相互的对应关系。

类属空间对每一个输入空间进行映射,反映两个输入空间所共有的一些抽象结构与组织,它决定着跨空间映射的核心内容;两个输入空间的部分结构特征及类属空间的共同抽象结构被投射到整合空间,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原有输入空间的新的结构关系。

例如,“If Clinton were Titanic,the iceberg would sink.”在这个例子中,包括一个关于“泰坦尼克号”相关信息的输入空间和另一个关于“克林顿”相关信息的输入空间,通过船的航行、船的命运(沉没)与丑闻中的克林顿及其结局(安然无恙)之间的类比映射(analogical mappings),统一了这些输入空间的概念结构。

类属空间中反映两个输入空间的共同抽象结构与组织为“处于逆境中的主体及潜在或实际发生的灾难性后果”。

整合空间包含了与历史事件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川沉没的场景相关和与克林顿历经丑闻安然无恙的事实相关的概念结构,其中,克林顿与历史事件空间中的泰坦尼克号轮船之间的映射是识别映射(identity mappings),而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川沉没和克林顿历经丑闻而无恙是类比映射。

这样,通过把泰坦尼克号航行、撞上冰川沉没和克林顿陷入丑闻、安然度过危机进行整合,构建出新的结构,并经过进一步的完善和拓展得出一个新的推论。

再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有这样一句名言“Everyone is a moon,and has a dark side which he nevershows t0 anybody.”这句话中,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范畴“每个人”和“月亮”在句子的延展部分“都有其不想展现给他人的一面”的作用下,建立起了概念整合运作的前提,即两个输入空间的跨空间类比映射,其中,由概念域“每个人”构成的输入空间包含“人”、“性格”、“不同侧面”、“私隐”等范畴特征,而由概念域“月亮”构成的输入空间包含“月亮”、“正面”、“背面”、“光亮”、“黑暗”等范畴特征,两个输入空间所存在的部分特征的映射关系构成了概念整合网络运行的基础;类属空间分别对两个输入空间进行映射,得到两个概念域的共同抽象结构为“主体”、“光明的一面”、“藏于人后的一面”;类属空间的共同抽象结构及两个输入空间的部分选择性特征投射到整合空间,经过组合完善最终得出:每个人都是一弯明月,有光明的一面,也有自己不愿示人的一面(自己的隐私或小秘密)。

概念整合实质是人类心智空间的整合。

人的心智空间是由概念框架組织起来的,在隐喻的认知过程中,概念整合正是这样,将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结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以在交际过程中不断得到调整和修正的心理空间网络,通过网络中的投射、类比及新创结构的浮现,最终完成意义的构建。

(二)隐喻认知是一个动态性的意义构建过程传统隐喻经常被使用,大多数已经进入人们固化的认知范畴,变成了约定俗成性的隐喻。

对此类隐喻的理解,人们往往只需激活储存在长时记忆中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约定俗成的匹配关系,便可推导出其常规含意。

而新奇隐喻的意义却只有通过语境和语用推理才能得到充分的解释和诠释。

作为认知语言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概念整合理论,其注意力便主要投放于言语意义的在线生成和解读问题,它更关切言语意义在动态语境中的在线构建,是一种在线(online)意义构建理论。

从这个意义上说,概念整合下的隐喻构建及识解过程实质上就是认知主体在认知语境框架下的一种在线构建和推理过程,它能够对新奇隐喻进行卓有成效的阐释。

认知语言学家寇尔森(coulson)指出:背景区(grounding box)是概念在线整合的重要内容,包括话语事件,话语事件参与者,事件、空间维度,是一系列重要语境假设认知话语表征的起因。

兰盖克(Langacker)认为:每个意义表达都程度不同地体现出背景动因。

有关背景知识的了解、作者或说话者的主观意图以及话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都在隐喻的意义建构和阐释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认知主体是隐喻意义构建的执行者。

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认知主体在认知事物中表现出的态度、兴趣、观念、角度、条件、目的等方面的多样性,在隐喻的动态识解过程中,我们强调认知主体在具体背景下的智力参与。

例如,我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便描述了同一主体从不同的视角聚焦同一个客体而产生的不同体认。

“小时候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长大后的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后来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而现在乡愁则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在此,作者结合自己人生成长的不同阶段,面对海峡两岸数十年的分离,生动地描述了自己在不同时期对于“乡愁”的不同感受,表达了浓厚的思乡之情,也抒发了自己深深的无奈。

再如,“瞎子摸象”的典故则证明:不同的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也往往会根据自己不同的知识、对社会常规的把握、经验和记忆,形成不同的主观能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