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自然保护区宣教工作对策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自然保护区宣教工作对策探究
作者:刘润萍
来源:《绿色科技》2018年第12期
摘要:介绍了自然保护区宣教对象和内容,对宣教方式做了说明,就加强宣教设施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明确了自然保护区今后在开展宣教工作方面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两山理念;宣教;对策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 2018)12-0031-03
1 引言
近年来,众多的自然保护区立足资源优势,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取得了明显成绩。特别是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丰富的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及其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成为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国内科研院校科教基地的理想之处。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相继在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野外考察、教学实习等活动,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宋庆龄基金会野生生物基金管理委员会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北京师范大学野外实习基地”、“河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张家口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张家口市青少年防风固沙试验基地”,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发展现代林业、促进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 宣教对象和内容
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是保护区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保护区资源保护的手段,也是生态教育的需要。通过保护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自然保护意识,自觉加入野生动植物保护者行列。通过生态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化建设。
2.1 具体宣教对象
宣教对象包括:周边居民、进入保护区参观考察的科研人员、实习学生、中小学生、领导干部,特别是当地基层干部,以及保护区的工作人员。
2.2 宣传教育内容
2.2.1 保护区内及保护区周边的居民
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本保护区的意义、目的及其重要作用;有关生态学、生物学基本知识,本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及保护措施;可持续发展与自然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相互关系。
2.2.2 游客、科研人员及实习学生
进入保护区旅游、考察和教学实习的行为规范;本保护区的科学价值及科研方向与目标;保护区各种资源的分布、管理措施及开发利用原则。
2.2.3 领导干部,特别是保护区所在地基层领导干部
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令、法规、条例、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T作的通知》等;本保护区性质、保护价值、意义、保护对象、保护措施及管理规定。
2.2.4 中小学生
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的科普知识;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资源学、环境保护等基本知识;进入保护区的行为规范。
2.2.5 保护区工作人员
制订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轮训和知识更新工作计划,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每年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职工进行针对性的职业道德、业务知识、法律知识、T作技能等各方面的培训.并创造条件加以落实。
聘请有关专家来保护区进行专门的培训讲学,使保护区工作人员积极掌握最新知识、技能,提高工作能力。
鼓励职工通过进修、函授、委培等方式进行在职学习,提高文化素质。
有针对性地组织职工到兄弟单位、科研单位、林业高校参观考察学习,并进行科学研究与教学实习。
利用保护区自身力量开办职工夜校,定期组织非林业专业职工、新人职员工进行林业方面的培训。
3 宣传教育方式
3.1 口头宣传
深入到周边学校、乡村、集市.通过宣传车、散发传单、召开群众大会、文艺演出、法律讲座等方式,广泛宣传有关保护区的法律法规、科学常识。举行“爱鸟周”、“珍禽宣传月”等活动,全面提高保护区周边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3.2 直接观察
组织生态旅游、参观考察、教学实习、夏令营等活动,通过参观标本馆、实地考察保护区,提高社区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保护自然资源和珍稀动植物。
3.3 文字和图片读物
编写保护区不定期刊物、发放宣传手册、明信片、科普读物;制作保护区宣传图片、展版、标语,分发、张贴在主要交通要道、乡村黑板、居民区内。向人们全面充分展示保护区的作用、地位、保护对象,相关政策法规,以获得广大群众的了解和支持,配合保护区做好自然保护工作。
3.4 网络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媒体等对保护区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3.5 影视作品
录制保护区的资源状况、风景录像片以及保护区的先进事迹和破坏事件、行为后果等,通过媒体播放、制成光盘发放给进入保护区开展活动的人员,既宣传保护区的功能及树立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也通过具体鲜活的事例教育群众。
3.6 教育培训
创建生态教育基地,教学、实习、科普基地.向公众传播生态知识、科普知识;举办相关自然知识培训班.开展生态文化教育,提高公众生态意识、保护意识.推崇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理念,引导人们尊重科学,热爱自然;邀请专家讲课,派出人员学习,提高理论和业务能力,提升管理水平。
4 宣传教育设施建设
4.1 生态教育基地建设
生态教育基地旨在推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文化建设,具有生态教育、科学普及、宣传推广、接待等功能,重点将野生动、植物的有关知识、存在价值、保护意义、森林生态方面的保护知识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知识宣传弘扬,以提高社会公众对自然的认知程度,增强保护意识,引起全社会对自然保护事业的关注。
生态教育基地的建设内容包括展厅、标本馆和接待中心。展厅通过模拟小五台山自然地理、生物和生态的柄息生境,辅以文字、图片、声像等表现手段,将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的演替、代谢过程再现,具有科学性、真实性、艺术性和趣味性;标本馆将集中储藏并展示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的全部动植物、岩石等标本;为接待参观展厅和标本馆的客人,配以接待中心建设,以更好的服务于传扬生态文化,充分发挥保护区宣传教育功能。
展厅设地质展区、动物展区、植物展区、3D展区共4个大型展区;另设菌类、昆虫和古生物类3个小展区,展出的实物以仿真标本为主,杜绝采集野生动植物实物标本。
4.1.1 地质展区
从地质、地貌、岩石、土壤等方面展示小五台山形成、发展过程。布展形式:灯箱、展板、模型、玻璃钢构造的小五台山全貌图,并通过电子触摸屏认知小五台山保护区地理知识。
4.1.2 动物展区
主要展示三方面内容: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褐马鸡、其它重点保护动物及互动内容。
褐马鸡展示:褐马鸡生态历史文化展示:如褐马鸡的古今地理分布.与藏马鸡、蓝马鸡的亲缘关系,特种珍稀性,人文历史地位等;生态、生物学习性展示,如通过浓缩景观展示褐马鸡一年中的柄息环境及分群、配对、孵化、育雏、家系集群等生态生物学特征。
其它重点保护动物展示:除褐马鸡外,小五台山还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分别为金钱豹、金雕、大鸨、白肩雕;国家重点Ⅱ级保护动物17种,河北省重点保护动物41种。以鸟类、兽类、两柄类、爬行类为主线介绍这些动物的种类、特征、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等;运用食物链衔接等形式,表现某些重点保护动物的生活方式。充分展示纷繁多样的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体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展示思路。
互动内容:用三维技术制作的动物声音世界,通过互动游戏认知动物脚印、声音等,这些都能让观众在参与中感受动物王国,在欢乐中亲近动物,以增加观众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展示形式:灯箱、展板、模拟场景。
4.1.3植物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