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脑保护在脑梗死治疗中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低温脑保护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脑保护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方法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组25例在确诊后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立即加用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维持在33℃-35℃,治疗时间为24-72h。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组神经功能评分、血糖水平、心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亚低温治疗组患者入院确诊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立即施行亚低温治疗,降温方法采用轻度低温,使用冰毯和冰帽(hgt-200iii 亚低温治疗仪hokai)降温,深昏迷患者须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静脉滴注咪哒唑仑,直肠温度维持在33℃

-35℃,低温治疗时间为12-24h,最多不超过72h。复温方法采用自然复温,停止亚低温治疗后使患者每4h-5h复温1℃,10-12h内将直肠温度恢复至36.5℃-37.5℃。

1.2.2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脱水降颅压、他汀类药物、神经保护剂,同时保持气道通畅,监控血压血糖,控制体温,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等。

1.3疗效评定标准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及治疗后7d、15d、30d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ihss)以及治疗3d后血糖、心率、血气、血压比较进行疗效和预后评价。所测数据以χ±s表示进行t检查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2结果

2.1nihss评估结果表1结果显示,亚低温组神经功能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显著升高,患者预后较好,差异有显著意义。

2.2亚低温治疗对血糖、心率、血气、血压的影响表2结果显示,亚低温组患者血糖在治疗后第3d疗效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亚低温治疗后心率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气分析测定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压平稳,无明显波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3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治疗期间亚低温组出现6例寒战不适,1例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经多巴胺治疗后恢复至正常,3例并发肺部感染。对照组5例并发肺部感染。

3讨论

临床低温治疗的应用和研究由来已久,但体温低于28℃时,常诱发心律失常、凝血机制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从80年代起,深低温已很少应用。研究发现亚低温能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减少脑组织乳酸蓄积;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抑制内源性毒性产物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减少钙离子内流,阻断钙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改变遗传信息的传递,促进蛋白质合成的恢复,减少神经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修复;改变脑缺血后各种酶的活性,抑制炎性反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1]

亚低温实施宜掌握“早快慢”原则,脑梗死患者应于发病后尽早接受亚低温治疗,由此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快是指达到预定温度的时间要短。慢指复温不能过快,停止亚低温治疗后每4h复温1℃,在12h后使患者体温恢复至37℃左右[1]。亚低温治疗的适宜温度为32℃-34℃,持续24h-72h为宜[2]。亚低温疗法的副作用及严重并发症少见。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部感染(40%),其次为复温期颅内压反跳性增高,加重脑水肿,脑疝形成为复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有人发现比较严重的心肺功能抑制,以及肾功能衰竭[2]。年老体弱、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则应避免进行亚低温治疗。

总之,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肯定、安全、并发症少,所需技术及设备要求不高,在一般医院均能开展,宜于推广使用。但应避免滥用亚低温疗法,严格掌握适应症,让其有效地发挥脑保护作用。参考文献

[1]只达石.亚低温脑保护研究的发展与现状[j].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2,2(3):135.

[2]王晓玲,王世民.脑缺血亚低温脑保护的基础与临床[j].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2,2(3):176-1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