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体会:日记课 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的轨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体会:日记课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的轨迹
1 教学体会:日记课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的轨迹
题引:我曾跟教师们交谈过关于走向生动语言源泉的“旅行”的思想。我把幼儿就他亲眼所见的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所作的富有表现力的充满情感的简短的讲述叫做这种“旅行”。
——摘自苏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以上“题引”是从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这部书中的其中一个章节——“蓝天下的学校”中摘引而来的,实际上,有幸读过“苏”的著作的读者朋友大概都明白,诸如此类令人心动的词句在其教育著作中几乎随处可见。这是一所属于他与孩子们的“蓝天下的学校”——与孩子们在大自然中上课。他用自己对教育“充满紧张思考与实践探索的一生”向世人证明了:如何真正做到把自己所有的教育理想、信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始
终贯彻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在对其满怀无比崇敬及发自肺腑的钦佩、羡慕的同时,我不得不为自己经常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畏缩不前或彷徨犹豫深感惭愧。
任教已将近七年,我担任了三年的数学科教学,以及将近四年的语文科教学,语数学科的教学可谓是交替进行的。在这不算太短的七年教学生涯期间,学生的日记一直是我最关注最乐意批改的作业。因此,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的一堂课是什么?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本学期来我跟孩子们共同“商量着上”的每周一节的日记课。
这学期开始不久,我便与孩子们一起怀着兴奋、期待的心情,终于作出这样一个“重大”决定:将每周五下午的第一节语文课“挪用”为专门评讲交流日记的“日记课”。不过,说这决定“重大”,却可说既是经过慎重考虑,同时又是迫不及待甚至是仓促草率的。何以这样说呢?关于日记,就我自己而言,近两年来,写日记已成了我每天必须完成的并且越来越乐此不疲的一项日常作业。因此,我的各种思想上、精神上的重大或零碎的起伏变化的点点轨迹,几乎全部可以从日记上得到较为真切细致的反映,而且,我在工作、学习上、思想观念上的或多或少的进展与收获也大都与它有很大关系。此外,在这近两年的语文教学中,从开始时孩子们不喜欢写、不会写日记,直至绝大多数孩子喜欢上写日记,并
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的这过程中,我是颇费过不少心思的。在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得人心之际(以及近来大力提倡的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我不由常想:能不能或有没有必要从语文或其它课程中特别地安排出一节课,用来专门地交流评讲孩子们喜欢的日记?然而,这样想的同时,我又不得不担心地反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把日记正式纳入专门安排的课程内,会不会反而像其它专门安排却形同虚设的不少“正规课程”(劳动、地方、科技等)那样使学生对它变得毫无兴趣以至腻烦呢?并且,在作出这一重大决定前,我没有拟定过什么详细周密的计划、方案,以及要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等。其实,之所以现在才作出这决定,除了个人原因外,更重要的是由激励我的这样一种思想作出的:关注孩子们的心灵世界,这始终应放在一切教育工作的首位并贯穿于一切教育教学工作中,而我坚信,写日记正是我们深入了解并走进孩子复杂丰富的心灵世界的最佳手段之一。
任何所谓的“教育信念、思想”,[莲~山 ]只有真正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加以实践、检验,才能在不断地探索中得到修正、完善、发展,也才能够真正价值与意义所在。这也是我近两年来对“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思考中不断确立的重要信念之一。因此,现在尤其迫在眉睫的是:我必须把这种在有些人看来是“心血来潮”的思想在自己的每一堂课中去实践,或者努力从我们的每一堂课中能够充分体现自己的教育信念。于是,我首先便在自
己的“作文、日记专用笔记本”上急切地写下了这几行字:1、共同交流评讲由教师挑选出来的日记。2、每个学生每节课前选好本周内自己最满意或最愿意与人交流的日记。3、交流写日记的心得、体会。4、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争议的话题来讨论(或学校、班级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并记下来,或可尝试如教育家魏书生那样每周与学生共同选定一个主题内容作为“命题日记”。之后我还记下几句注意:选择那些最有代表的、最能说出学生“心里话”的日记,交流评价时除了语言表达技巧,更重要的是内容中体现出的真实想法。切记,评选日记时学困生优先。教室“学习园地”设立日记专栏,用于及时张贴每周评选出的学生日记。这只是激动之余的条件反射般随手记下的还未经过深思熟虑、详细计划的一小段“临时备课笔记”。并且,时间似乎也来不及容我事事“三思而后行”,不过我会尽力地从每堂课中获取更多的经验以及时地分析、修正总结。于是,我们的日记课便这样开始了。
短短几周来的事实证明了: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变化正是我们所期盼出现的,同时却又是超乎我原先所预想的。我们的日记课给孩子们带来了其它课程所无法替代的乐趣。孩子们时而静静地听着老师或同学的朗读与评价,时而争先恐后地想把自己的日记与人分享。尽管孩子们的日记、口头表达等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不足、错误,这些知识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或将要学习的内容
之一。但,我更是欣喜地看到了一些可贵的“细节变化”:有不少调皮厌学的学生或者平时难得主动发言的“学困生”(或后进生),一张张小脸蛋因把心里话说了出来或受到了老师同学的表扬而透出了平日难得一见的红晕,眼睛里露出了可贵的柔和而真诚的“亮光”。一个孩子甚至提出建议:应该把这些最受人欢迎的日记编成一本“班级学生日记专集”……我还需要说什么呢?我与孩子们的心都突然变得那么亲切、真切,这不正是我们一直所向往的自由、幸福的“心灵之旅”吗?
现在,我想细致、反复地回味并深入思考这几周来挑选出来并细心收藏于专用资料袋里的孩子们写的日记,因为这里面饱含着孩子们特有的思想、情感、企望和看法——
日记1:今天中午,我回到家才想到坤伟出麻疹,我奶奶再三对我说不要去坤伟家,而我总是偷偷去看望他,我不知道他的病会不会传染给别人,可是我已经好几天都没看见他了……
教孩子学会怎样关心人,能感受并尽力去减轻、分担别人的痛苦,这是孩子人生中多么重要的一课。而大人们的世界总是过于现实,甚至常常是自私、冷漠的。当然,“奶奶”这样做同样也是出于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关心。然而,我总想,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更不能忽视了孩子的情感、精神上的需求。因此,我在课上首先肯定了这位奶奶对孩子的关爱,随后更是真诚表扬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