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说课稿一、说教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节内容,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本节作为全书的开篇,旨在引导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信息、信息的基本特征有个总体的了解,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高一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各个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对新课程的要求、学习方法比较陌生。
因此,在本节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把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能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和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信息定义的理解;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由于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2、学法:本节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说学过程:情景模拟,激情导入(5分钟)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组织全体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的要素。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及其特征》。
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是连接知识和学生的纽带,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
首先,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信息及其特征》属于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关于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的特征。
这节课同时也是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尤为重要,关系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理解。
同时信息的基本概念也为后续的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典故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容易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且不会产生厌倦情绪。
二、说学情教师也要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我所教学的对象是高一新生,他们抽象逻辑思维明显占优势,并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但信息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一些理论知识有些抵触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创设情境、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1.能够说出信息的定义,并能描述出信息的特征。
2.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提高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感受信息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主要内容是信息的定义以及信息的特征,所以将其设置为本节课的重点;而本节课知识中的信息的定义,较为抽象,高中生比较难深入理解,所以把理解信息的'定义设置为本节课的难点。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优质课比赛说课稿 精品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一、说教材信息技术课标要求,《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要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的提升。
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整体上按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信息资源的管理来编写教材。
《信息及其特征》作为教材的第一节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信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引领学生较好的把握信息的的特征,体验到信息对我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是本节课程重要目标。
二、说学生我任教年级是高一,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中等偏下。
对于信息技术,仍然停留在感性的程度,没有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总结。
在教学中,我通过有效的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精神。
三、说教法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教学目标。
因此我根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参考了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列举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信息的重要意义。
时间约10分钟。
教师展示“生存实验”。
用屏幕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组织全体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物质、能量、信息是三个基本的要素。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案例:感觉剥夺实验。
教师分析:案例中,物质和能量得到保证,由于缺乏信息,人类无法继续生存。
因此,引出最终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李艺教授主编的《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内涵的过程中,通过自学、交流、游戏等形式,让他们了解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拓宽学生对信息文化的形态和内涵的认识。
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讨信息的基本特征。
本节内容是本书的开篇,是在初中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同时又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教学对象分析刚刚升入高中的高一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有待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
他们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水平差异明显,对信息技术学科有浓厚兴趣,但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定义及应用并不明确。
本节课的“信息”理解应从大量的现象入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小组讨论及游戏活动等形式来理解以及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避免纯理论的讲述,把信息这个概念与其特征尽量由浅入深学习,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理解掌握信息概念,进一步提取信息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对信息的定义能够有基本的认识。
(2)能够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
(3)能够通过生活的实例来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并准确把握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分析、归纳、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点及其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信息的含义(2)掌握信息的特征2、教学难点:信息基本特征的理解五、教学策略以游戏导入课堂教学,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快速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问题驱动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身心渐趋成熟,逻辑思维趋于严密,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只是对所学内容尚欠系统的提练、重组和内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提炼其中的方法和思想。
由于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有待培养,看待信息的深度不够,需要教师做足够的引导,才能产生效果。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2)通过布置课后的学习和实践,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课外拓展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信息技术这们课程,激发和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并培养其信息素养。
四、教法、学法1、教法:《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中,适当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和游戏,综合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举例法,比喻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展开合理地想象、热烈地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学法:本节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掌握什么是信息2、掌握信息的特征教学难点1、理解信息基本的含义。
2、分析信息的基本特征。
1.3信息及其特征说课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学习
结合生活中的常见案例,讲解信息的时效性。
教学过程——课堂总结与练习
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
随堂练习 将题目做成视频合集的形式,学生自行叫暂停,回答停留页面题目。
互动游戏环节,调节临下课前的躁动气氛。 课后作业了解更多“垃圾分类”,将环保进行到底。
教学反思
1
2
3
4
信息意识
学生在上课过程中, 没能自己动手操作,
增强信息应用
计算机思维
未能给学生提供深层 次的案例,帮助他们
建立计算机思维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整体教学方式还是偏 向于传统课堂,没有
创新课堂教学
信息社会责任
虽然涉及到“垃圾分 类”这一环保主题, 但是没有能很好的贯
穿整个课堂
谢谢大家!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重点
信息的特征
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将形成对信息的 理性认识,对深入理解和有效的应用信息都会有帮助。
难点
信息的定义
信息的界定是从不同视角进行的,难以做出统一的描述, 将侧重于让学生归纳自己对信息的认识,希望他们能通 过自己的理解描述出信息,将信息定义具体化。
教法和学法
教法
教学过程——新课学习
完成书本中表1—1 同位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后完成表1—1
学生交流讨论,完成表1-1 教师在学生讨论中,下去巡视了解学生填写情况
介绍信息的传播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1-1,提出信息的传播过程,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品质。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新课学习
案例选择 选取了朋友圈转发的谣言和网络诈骗新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信息的真伪性的同时,也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能加以辨别信息,不做谣言的传播者,也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第一篇:信息及其特征说课1.1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游戏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总结。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这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应起着引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列举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对信息有较全面的认识。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特征的认识。
教学设计思路:《信息及其特征》这节教学内容,叙述性内容较多,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想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任务,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这对处理这一节课时会让人觉得非常棘手。
经反复思考,我认为:针对学生基础不一、能力不一,又是信息技术第一课的实际,根据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强化学生活动,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采用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反应就会较强烈,兴趣会较浓厚,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为打响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第一炮奠定基础。
高一年级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模版课件.ppt
教学过程
投影展示“王家卖油、张家卖日历的故事。从前, 有两家人是邻居,王家卖油、张家卖日历。王家媳妇 每次卖油时都会偷偷省下一钱油,到年底时,就积攒 了一罐油,再卖掉它,就有了过年的钱。而张家媳妇 看在眼里十分羡慕,也学王家媳妇的样子,每个月也 都偷偷省下一本日历,可等到年底却没换到钱。为什 么?〞先请学生答复这个问题,教师分析学生答案, 总结出信息具有时效性。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有过 信息时效性的例子,加深对此特征的理解。
穷的信息世界; 二、教学过程带着学生进行分析推理,丰富了课程
内涵,表达了课改精神,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上完本课后,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一个 全新的感觉,兴趣非常的浓厚。
-13-
Thank~
-5-
教学过程
2、 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局部,由学生猜 测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结 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与根本需求。
-6-
教学过程
•3、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学习信息的 一般特征。按照认知规律,信息的特征按照价值性、时效性、 共享性、载体的依附性、真伪性的顺序进行教学。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 提出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进行答复。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 信息的价值性。
-11-
教学过程
5、总结归纳,布置课外作业。 1〕、P4〔1〕; 2〕、P5〔2〕; 3〕、查阅相应资料,请尝试理解信息的一到两种
定义; 4〕、请查阅资料,举例说明信息的价值性、时效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及其特征》,本堂课是该节的第一堂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我要说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第一部分:说教材“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二部分:说学情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处在这个社会当中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实例已经有了很多的接触和了解,但对于信息和信息技术概念性的东西还比较模糊,缺乏理解性的认识,但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
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因此,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力求使学生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巩固和延伸。
第三部分: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能举例说明并掌握信息的特征;学会区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及其主要内容,了解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并列出每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能从图书馆等处获得信息,能习得上网查询的一些技巧和提高查询的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第四部分: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信息的特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是本章的学习重点。
(依据:本章以介绍信息及其主要特征、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历史为主线,其中信息的特征是从不同角度对信息的描述与分析,理解了信息的特征,我们就可以很方便的去判断和理解信息,去区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信息的特征是本章学习的一个重点;另外,只有了解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明确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才能逐步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社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才能使学生树立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的远大目标,因此,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
1.1《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关键环节。我会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首先,通过展示一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案例,如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新闻热点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接着,我会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如“你们知道信息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吗?”让学生们思考和讨论。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信息及其特征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了解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认识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
-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信息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信息在现代社会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提高信息素养。
2.教学难点: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以及课堂互动不足。应对这些问题,我会适时调整教学节奏,通过具体案例和互动讨论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提供更多实例和解释;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和提问;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我还会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策略。
信息及其特征 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一章第3节《信息及其特征》的内容。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既是初中阶段知识的延伸,又是高中阶段信息学习的开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信息的定义与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信息的含义,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普遍性、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时效性、真伪性、价值相对性,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
3.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逐步让学生热爱信息技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信息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四、教法学法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学习比较乏味,为避免这个问题,我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实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游戏互动、讲授法等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五、教学过程通过案例引入本节课关键词“信息”,通过案例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逐步讲授信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
将讨论和游戏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
第一环节:野外生存训练案例展示。
教师展示野外生存训练案例。
学生思考后,进行分享,讨论最优方案,引出本课新知识。
第二环节:感受信息重要性。
展示案例感觉剥夺实验。
让学生感悟信息的重要性。
第三环节:游戏互动——感受信息传播过程。
通过你来比划我来猜小游戏,让学生感知信息传播过程,加深对信息传过的理解。
第四环节:信息的特征讲授。
依次通过生活案例展示,对信息的特征进行逐一解释。
第五环节:课堂练习通过习题,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1.3信息及其特征说课教学设计
3. 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我们学习了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获取信息的方法有观察、调查、研究等,处理信息的方法有收集、筛选、分析、应用等。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获取和处理信息。
板书设计:
1. 信息的基本概念
- 信息:能够传递知识、观点、事实等内容的数据
- 信息的重要性: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科技进步
2. 信息的特征
- 普遍性:各种形式和载体
- 载体依附性:依托一定载体传递
- 价值性:提供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 时效性:随时间、环境变化
- 真伪性:有真有假,需要辨别
3. 信息的重要性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PPT、视频等预习资料,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针对信息特征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信息特征的基本概念。
- 思考预习问题:尝试分析信息特征在实际例子中的体现。
作用与目的:
- 巩固课堂所学,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提高应用能力。
-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习惯,促进长期学习成长。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信息及其特征,具体知识点梳理如下:
1.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指能够传递知识、观点、事实等内容的数据。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信息的特征:
9. 信息创新
- 概念:运用信息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实践
1.1《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
(2)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如普遍性、传递性、共享性、可处理性等;
(3)认识信息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1)通过实例分析,学会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2)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搜索引擎、数据库等,获取和利用信息;
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的核心概念、信息特征的描述以及相关案例。风格上,我倾向于简洁明了,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保持板书的整洁和易于阅读。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视觉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在课前准备详细的板书草稿,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更新和调整板书内容。
3. 信息的作用:分析信息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的重要性。
本节课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主要知识点有信息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信息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我会布置以下类型的作业:
1. 研究性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某个主题,收集相关信息,分析信息特征,并撰写研究报告。
2. 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如制作信息图表、视频剪辑等,展示信息的处理能力。
3. 反思性作业:让学生撰写学习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认知水平上,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较为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学习兴趣上,他们对信息技术领域有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学习和探索;学习习惯上,他们习惯于通过网络和数字媒体获取信息,对于传统的纸质教材可能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一、引言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之一,自从信息技术的出现,信息爆炸式地增长。
在信息时代,信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围绕信息及其特征进行讲解。
二、信息定义信息是指那些可以传输、处理和利用的特定类型的数据。
具备下列特征:1.数据必须是特定的意义,必须有目的。
2.数据必须有传输的载体,即有形的物体或无形的能量。
3.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人或者机器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才能够有效地理解信息。
4.信息是可以被复制,传输,存储和处理的。
三、信息的特征3.1 信息量信息量是指一个信息所包含的信息多少。
也就是说,信息量越大,所包含的信息就越多,这需要用信息熵来度量。
信息熵是用来度量信息量的,其单位为比特(bit)。
信息熵越小,信息量就越大。
3.2 信息的完整性信息的完整性指的是信息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它是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一种保障措施。
如果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那么接收者得到的就不是原来的信息了,这就会导致信息的失真和错误。
3.3 信息的可靠性信息的可靠性指的是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程度,或者说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
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通常采用各种错误检测和纠错技术。
3.4 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指的是信息的处理和传输的速度,以及信息的使用期限。
信息时效性的高低取决于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存储介质的容量,以及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处理能力。
3.5 信息的保密性信息的保密性指的是信息的机密程度,包括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保密措施和信息存储的安全措施。
保密性的目的是防止未授权者获取敏感信息,或者保护个人隐私。
四、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得到有用的数据和信息的过程。
信息处理的目的是使得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信息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1.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2.数据的分类和分析3.数据的挖掘和建模4.数据的可视化和展示五、总结信息的产生、传输和处理是社会发展的延伸和推进。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及其特征》,它是广东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教材的开卷篇,其后的章节都是围绕信息的加工、表达、管理、安全展开的,所以说教材的每个章节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信息进行扩展的,所以这章节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基本特征。
本节课内容理论知识比较强,前者作为铺垫性内容,后者是重点内容。
因为是高一信息技术第一章节,老师与学生并不怎么了解对方,所以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内容学习都有开启含义。
实验教科书与以往传统课本相比,更注重学生能力额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信息的含义(2)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3)掌握信息的一般特征:传递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并能举例说明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及其特征(2)给出例子,培养学生从例子中发现或归纳出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信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说学情学习本节内容的是刚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在她们的印象中,信息技术课可能就是具体的操作课,上机课,很少有理论的概念,对理论不感兴趣,对信息也只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所以这节课,通过对生活中学生可能感兴趣的例子入手,适度播放视频和设置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讨论与团队学习。
(四)说重点难点【重点】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难点】信息事例所反映的信息特征(五)说教学策略本节课的内容都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如果由教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所以,本节课,我打算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自主探究,讨论法,给出学生可能感兴趣的例子分析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活跃课堂,同时让学生与生活学习联系在一起,发现身边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
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教材的开卷篇。
主要介绍了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㈢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都不尽相同。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2、教法:针对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的特点,我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讲授法、小组探究法、亲身实验法、问答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3、学法: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于是本节课中我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并结合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的形式,让他们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学过程
㈠、情景模拟,引入概念:(5分钟)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
请三、四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从学生中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
答案有: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等等。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指出正确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结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需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信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密切。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教师引导点评,水到渠成地理解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㈡、循序渐进,突破难点:(8分钟)
(书中介绍了心理学上一个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但实际教学中,学生并不能理解这个实验,毕竟他们都不是被试者。
可以通过以下的实验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段内容。
)
[教师活动]:请一个同学来做实验(未介绍感觉剥夺实验之前)。
[学生活动]:请被实验的学生谈一谈实验时的感受。
(被实验者都有好奇、不安等感受)[教师活动]:结合投影显示介绍“感觉剥夺实验”。
由原始森林生存实验和感觉剥夺实验,给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教师活动]:目前信息的定义是人们从不同角度界定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信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是接受者预先不知道的消息。
[设计意图]:延续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逐步攻破本节课理解信息含义的难点。
㈢、讨论交流,拓展知识:(20分钟)
1、载体依附性
[教师活动]:(投影显示)小游戏:COPY不走样
游戏规则:请四位同学上来,第一位同学将我卡片上的文字用某种方法传达给第二位同学,依次类推。
限定条件:不允许重复使用前面同学用过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用到的传递方法有写、说、比划、画等
[教师活动]:(投影显示)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信息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
并且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载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价值性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
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
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
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
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3、时效性
[教师活动]:重提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说明信息的时效性。
金融信息、气象信息、战争情报等等,都是有时效性的。
信息虽然具有价值性,然而信息日新月异,甚至是稍纵即逝的,所以同学们必须要具备快速获取和判断信息的能力。
4、共享性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例子,萧伯纳所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人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说明信息的共享性。
5、不完全性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盲人摸象”的例子(静态图片和FLASH动画),点评指出信息的不完全性。
6、真伪性
[教师活动]:请一位同学简述“空城计”;
[学生活动]:学生讲述。
[教师活动]:请学生思考信息还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点评答案,提出信息的真伪性。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炼出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概括总结的能力。
㈣、知识回顾,课堂小结:(10分钟)
[教师活动]:提供巩固题目:1、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2、孙膑的减灶退敌。
3、一传十,十传百。
4、老皇历看不得。
5、玉不琢,不成器。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巩固练习。
[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有深刻的影响。
因此,对于信息,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用的信息、如何加工成为有效的信息、如何将获得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如何充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信息,在信息时代如何利用合理的工具合理、合法地开展交流,这些信息素养正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学习和提高的。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为学生展示了魅力无穷的信息世界,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本课程垫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推理,丰富了课程内涵,体现了课改精神,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整节课的教学理念,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
通过分组活动既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