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氨氯地平基础上联合口服缬沙坦,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空腹血糖(GLU)、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以及血肌酐(SCr)水平。

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9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對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治疗前,两组的GLU、UAER与SCr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LU、UAER与SCr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可以明显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与血压,改善GLU、UAER与SCr水平。

标签:2型糖尿病;高血压;缬沙坦;氨氯地平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都是常见的慢性病,约有20%的患者会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体内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以及大血管病变等有关[1],两种疾病相互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血压与血糖控制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本文中将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6~73岁,平均(56.25±7.42)岁。

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8~70岁,平均(57.53±4.26)岁。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研究进展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研究进展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研究进展摘要: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疾病难以彻底治愈,需长期用药将血糖及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但患者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出现不依从用药、不健康生活习惯等问题,需及时提供有效护理展开干预。

社区护理是现今比较推崇的护理方案,不受空间及时间限制,方便随时为患者提供服务,可持续监督、指导患者,让患者遵医嘱。

文章介绍社区护理相关内容,希望能为相关医护人员提供指导。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社区护理;血糖;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均是常见慢性病,发生率高、治疗难度大、难以根治、并发症多,老年人是高发对象[1-2]。

老年人躯体功能逐步减退,容易同时发生两种并发症,严重影响身心健康[3-4]。

但疾病难以根治,需要长期治疗,对患者依从性有较高要求[5-6]。

为保证疾病治疗效果,需做好患者的社区护理工作,最大化护理监督及指导作用,让患者遵医行为,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一、健康教育临床调查[7]表明,疾病认知缺陷是患者不遵医嘱的主要原因之一。

老年人的记忆力、认知能力有一定下降,发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后,需使用较多药物治疗[8-9]。

再受认知水平影响,并未认识到不遵医嘱用药的危害性,容易出现遗忘用药、用药规律混乱等问题,不利于患者病情控制。

针对这一问题,常规提供知识手册、医护人员随时解答、社区医疗机构定时讲座、公告栏图文等途径干预,可让患者认识自身疾病,增强器健康意识,丰富其健康知识,让患者明确疾病发生原因、两种疾病合并的危害、疾病康复注意事项等,让患者约束不良行为,主动遵守医嘱,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作用。

鉴于老年人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还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及实际需求进行宣教,如定时和患者一对一沟通,面对面与线上均可,解答患者的每一个问题,丰富患者对疾病的准确认知,让患者依从临床治疗。

若患者经济状态良好,让患者自行配备家用血压仪与家用血糖仪,传授准确的测量方法,让患者定时检测患者的血压及血糖,做好相关记录,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进行干预。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分析目的研究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

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4例T2DM合并高血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7例。

比较两组患者血压、SCr、mAlb水平。

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压、SCr、mAlb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使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标签:T2DM合并高血压;左旋氨氯地平;贝那普利[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3(a)-0050-02Effect of Amlodipine Combined with Benner Pury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HypertensionTIAN Xin-di,CONG Kun,WANG You-aiDispensary,the Central Hospital of Jiaozuo Coal Industry (Group)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Jiaozuo,Henan Province,4541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mlodipine combined with Benner Pury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 94 cases of T2DM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7 cases in each group. Blood pressure,SCr and mAlb level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gender,ag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blood pressure,SCr,mAlb level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use of amlodipine combined with Benner Pur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2DM combined with hypertension,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it has a very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T2DM;Hypertension;Amlodipine;Benner Pury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又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常见于35~40岁之后的中老年人,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进展
常微微;常婉玉;温丽影;王安世;金岳龙
【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4)6
【摘要】2型糖尿病(T2DM)和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两种疾病合并存在会提高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对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损害更加严重。

本文就近年来研究T2DM合并高血压昼夜节律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自主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儿茶酚胺等激素和血管活性物质、睡眠节律及遗传相关基因等)进行综述,为后期更有效地控制
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疾病进展提供理论参考。

【总页数】4页(P910-913)
【作者】常微微;常婉玉;温丽影;王安世;金岳龙
【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皖南医学院医学信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
2.2型糖尿病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早期肾功能的影响
3.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动脉硬化的影响
4.高血压患者血压昼
夜节律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5.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临床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分析

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分析

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合并高血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常见,而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作为治疗药物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这两种药物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的临床价值。

首先介绍了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的作用机制,接着详细分析了临床试验设计、疗效观察和安全性评价。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这两种药物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上的差异。

总结了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并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本研究有望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厄贝沙坦、氨氯地平、2型糖尿病、高血压、临床价值、作用机制、临床试验、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价、对比分析、展望与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通常伴有高血压。

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控制血压水平对于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是现今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药物,但二者联合应用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方面的临床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评估。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的临床试验及疗效观察,评估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数据支持。

通过对其作用机制、临床试验设计、疗效观察以及安全性评价的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在治疗这一常见合并症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通过对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设计、临床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价以及对比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的协同作用及其机制;2. 比较不同药物在临床试验设计方面的差异,以评估其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3. 分析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表现,包括血压控制、血糖稳定等方面的影响;4. 对药物安全性进行评价,发现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并提出处理建议;5. 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90例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90例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90例临床分析周建党(田阳县人民医院内二科广丙百色533600)【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脂代谢的改变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以便对危险因素及时有效治疗,防止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T2DM-HBP)和糖尿病(T2DM)两组,每组90 例,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C)、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出现冠心病、肾损害、脑出血、脑梗死等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T2DM-HBP组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C)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P<0 01),冠心病、肾损害、脑出血、脑梗死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高T2DM组(P<0 01)。

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压可加速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牛.及恶化,且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关键词】2型糖尿病;高血压;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587 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230-02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两种常见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逐年上升。

高血压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提高近2倍;同样地,2型糖尿病也可使高血压人群的心血管风险增加2倍,两者合并的心血管危害的净效应是普通人群的4〜8倍[1]。

2型糖尿病是高血压病病人最重要的伴发危险因素之一,可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并加速心、脑、肾血管严重病的发生发展,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

我院2006.01〜2010.10收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80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6.01〜2010.10收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80例,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两组,每组90例。

T2DM-HBP组,其中男53例,女37例,年龄43〜80岁,糖尿病病程(12 士6 0)年。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炎症因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炎症因
者血清 甲状腺激素水平 降低 , 且血清 甲状腺 激素 降低 程度与患 者感染严重程度密切 相关 。血 清 P C T为机体 常见 的一种 糖蛋 白, 由氨基 ( 1 1 6个 ) 酸残基组成 , 正常生理 状况下 , 其 主要 由甲 状腺 C细胞提供 , 当机体 被真菌 、 细菌 、 寄生虫菌感染 或发生多 脏器 功能衰竭及脓毒症 时 , 其在 血浆 中 的水 平显 著提 高 , 而于
2 0 1 4, 1 6 ( 4 ) : 3 8 4— 3 8 8 .
[ 5 ] 赵蔚 , 瞿志军 , 李国航 , 等. C R P 、 P C T、 I L一6对 评价肝硬化伴 全身 炎性反应综合征预后的意义[ J ] . 重庆医学 , 2 0 1 5 , 4 4 ( 2 2 ) : 3 0 5 0—
病毒感染 、 癌性发热 、 局部感染 、 慢性 非特异性 炎症或 出现 自身
免疫 性疾病时 , 其水 平出现轻 微增 加或不增 加 , 提示 P C T对早 期脓 毒症 及严重细菌感染具有较 高特异性。有学 者研究发 现 , 血清 P C T水平对脓 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作用 , 其4 8 h
2 0 1 7年 2月 第 2 6卷 第 3期
HE N AN MEDI CA L RE S E ARC H F e b . 2 0 1 7 ,V o 1 . 2 6 ,N o . 3

52 9・
表 2 各 甲状腺激素水平及 P C T水平与 A P A C H E I I 评分关系
3 讨 论
S I R S为危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过程 中的重要 阶段 , 患者若未 得到及时处理 , 极易导致 病情 加重 , 进展 为 多脏器 功能衰 竭及 多器官功能 障碍 , 故科学 、 有 效 阻断多器 官功 能 障碍 及多 脏器 功能衰竭为临床治疗 S I R S的关键 。C反应 蛋 白及 白细胞 计数 在某种程度上可有效反 映患者全 身炎症反应程度 , 但 对早期尿

《2024年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血清Giα-2和NGAL水平变化及意义》范文

《2024年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血清Giα-2和NGAL水平变化及意义》范文

《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血清Giα-2和NGAL水平变化及意义》篇一一、引言2型糖尿病(T2DM)和高血压是当今社会常见的慢性疾病,两者常常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形成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血清中某些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Giα-2和NGAL(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作为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在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相关疾病的诊断与评估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血清Giα-2和NGAL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了多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是否伴有高血压及其血压的分级情况,将患者分为不同组别。

通过收集患者的血清样本,检测血清中Giα-2和NGAL的水平。

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这些生物标志物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三、结果1. Giα-2和NGAL水平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Giα-2和NGAL的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

在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随着血压分级的升高,Giα-2和NGAL的水平也呈现上升趋势。

这表明Giα-2和NGAL的水平与糖尿病及高血压的严重程度有关。

2. Giα-2和NGAL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分析发现,血清Giα-2和NGAL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血管损伤、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同时,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也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四、讨论Giα-2和NGAL作为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在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诊断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Giα-2和NGAL水平存在差异,这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

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可能反映了疾病的进展过程和患者的病情状况,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本文通过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血清Giα-2和NGAL水平的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iα-2和NGAL水平升高,可能与疾病的进展有关。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降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降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降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摘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在老年群体中是一种高发病,近些年来该疾病在我国呈现出的年轻化的发展趋势,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会导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在临床治疗中使用的降压药物有很多,不同药物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情缓解和治疗的效果存在差异性,安全性也各有不同。

本文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降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降压药物;治疗前言: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发现,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疾病,这两种疾病并存时,患者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速度加快。

患者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疾病需要终身对血糖和血压进行控制,很多的抗高血压药物对降糖治疗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患者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选择降压药物。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首选药物就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因为该药物能够有效发挥出降压作用的同时,增强了肌肉和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对患有糖尿病、采取胰岛素控制血糖方式的患者来说有着重要意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糖脂代谢不会形成负面影响,有时还能够对糖和脂肪代谢起到改善作用,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降低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减轻、逆转左心室肥厚的问题。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在早期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治疗中,起到明显降低微量蛋白尿的作用,体现了该药物的保肾功能优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诸多个品种,例如赖诺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等药物不同,药物服用之后,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副作用,例如干咳等症状,停止服用药物后,干咳的症状也会逐渐减轻和消失。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醛固酮系统、血管紧张素和肾素形成作用,起到降压的效果,使用该药物能够对肾小球内的压力起到控制效果,减少尿白蛋白的过滤率,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1]。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当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无法达到控制血压的理想目标时,可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实现治疗目标,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够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对醛固酮系统活动进行控制,达到降压目标,血管紧张素二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币相比,疗效是基本相当的,但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更具有优势,能够防止患者出现干咳等症状,减少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不会促进患者心率的提升。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对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对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对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瑞舒伐他汀和依折麦布是两种常用的药物,分别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和2型糖尿病。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将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改善糖脂代谢水平,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角度探讨其对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高脂血症和2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的脂质含量异常增高,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长期存在高脂血症会增加患冠心病、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者胰岛素作用不良,导致血糖升高,长期存在会损害多个器官和系统,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高脂血症和2型糖尿病往往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和风险。

瑞舒伐他汀是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它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依折麦布是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还能减少体重,改善血脂代谢。

瑞舒伐他汀和依折麦布的联合使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糖脂代谢水平。

一些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与单独使用瑞舒伐他汀或者依折麦布相比,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和血脂。

以往的研究发现,这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同时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这种联合用药还可以减少患者的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有助于延缓2型糖尿病的进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对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还表现在对炎症和氧化应激的调节上。

研究发现,高脂血症和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有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增加,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护理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护理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护理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3-02-27T03:21:40.22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32期作者:徐欢[导读] 现代化条件下,伴随大众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和生活水平提升,糖尿病出现率展现出提高的趋势,徐欢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 201805摘要:现代化条件下,伴随大众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和生活水平提升,糖尿病出现率展现出提高的趋势,现已成为我国第三大不能根治的非传染性疾病。

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大部分都合并高血压,是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临床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主要是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压水平,缓解疾病的进展。

本文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护理的研究进展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护理;研究进展前言:糖尿病作为较为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如今的发病率不断提高,为大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在老年人中不断提高,为患者的生活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鉴于此,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展开合理有效的护理尤为重要。

糖尿病的治疗偏向于综合性治理,其目的就在于患者恢复生理及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周期;针对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式,有利于保障患者各项指标等均符合标准。

1血压的检测正常人的血压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波动性,零时至3时波动最低,并于6时开始逐渐升高,8-10时可达顶峰。

病症患者血压波动通常可分为嗜铬细胞瘤型、夜间血压升高型、昼夜节律性消失或减弱型,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普遍无血压下降现象,部分患者血压可见一定程度的提高,可能与患者的心血管突发事件存有关联。

根据目前对患者的护理,至少保证患者24h的动态血压检测,同时根据不同患者血压峰值差异给予用药并嘱咐患者休息,控制血压指标通常维持于130/80mmHg。

针对不同情况控制患者血压,患者若存在肾病、蛋白尿0.25-19/d 时,需控制理想血压<130/80mmHg,当蛋白尿>119d时,需控制理想血压125/75mmHg。

西格列汀联合氯沙坦钾应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的效果研究

西格列汀联合氯沙坦钾应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的效果研究

西格列汀联合氯沙坦钾应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的效果研究[摘要]近几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以上两类疾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可见,选择一类有效方式治疗本病意义重大。

西格列汀能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氯沙坦钾可以平稳降低血压、实现血管重塑。

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开展上述联合药物方案治疗疾病,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特此,本文对于上述命题加以分析,旨意为相关人员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

[关键词]西格列汀;氯沙坦钾;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分析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也被称之为“姐妹病”。

两者往往结伴出现。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值达到了160/100mmHg以上,就要考虑使用药物治疗疾病。

针对此疾病患者,临床一般对病患使用.西格列汀联合氯沙坦钾治疗疾病,该方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疾病能取得不俗效果。

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以及危害人体的血糖和血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高血糖可以促使动脉发生硬化,加重血管狭窄导致血栓形成,引发血压的进一步增加;而血压增高又可以反过来使血糖进一步增高,加重胰岛素的抵抗。

正因为存在上述情况,也决定了糖尿病患者需要更为严格地控制自身血压值。

从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对于人体产生的危害来看,主要为:第一,合并症会导致病患更容易出现心肌梗死、高血压、脑出血、脑中风以及眼底出血等疾病,在此同时加重糖尿病的微血管病理改变程度,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概率会变高。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自身血压值。

第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为“致命联合”。

其为“1+1>2”的危害。

该疾病患者的机体存在严重的代谢异常情况,患者一定要使用有效方式降低血压、血糖值。

1.氯沙坦钾联合西格列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研究进展氯沙坦钾这个降压药为一种临床中常用的降压药物。

其属于新型非肽类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半衰期是6-7h,持续服用3周时能达到最优降压成效。

每日服用50mg-100mg。

氯沙坦钾针对人体的心、脑、肾能起到保护作用,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以有效逆转心肌和血管壁肥厚、排钠利尿,另外也能促进尿酸排泄。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心 血 管 件 相 对 危 险 性
非糖尿病正常 血压患者危险性
糖尿病患者危险性 增加2倍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危险性增加为4倍

0 1 2 3 4 The Hypertension in Diabetes Study Group. J. Hypertens.. 1993; 11:319-32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一 )

作用机理:能有效的降低肾小球内高压
—降低系统高血压→降低球内高压 (间 接作用)



—扩张出球小动脉>扩张入球小动
→降低球内高压(直接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二 )

作用机理:改善肾小球滤过膜选择通透 性
—AII能改变肾小球滤过膜孔径屏障, 增加大孔物质通透性
CCB有效减少糖尿病高血压 患者尿蛋白排泄

减少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排泄
﹡ ﹡
27µm/min 38µm/min






络活喜
西拉普利


与基线相比P<0.05,两治疗组间无差异,在3年治疗中,44名糖 尿 病高压患者随机给予络活喜(mg/天)或西拉普利(2.5mg/天) 参考文献:Velussi M et al. Diabetes,1996,45:216-222

治疗方法:

饮食控制


运动疗法
药物治疗
对各种抗高血压药物之评价

JNC Ⅶ 认为有糖尿病时可以选用

利尿剂 ,BB,ACEI,ARB,CCB
糖尿病高血压选择降压药物的原 则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血压治疗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血压治疗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血压治疗【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降血压治疗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日益增加〔1,2〕。

糖尿病与高血压互为危险因素〔3〕,每年高血压患者约有2%罹患新发糖尿病〔4〕,而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可高达60%〔5〕。

糖尿病与高血压均可引起大血管并发症(脑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肾病和神经病)以及脂质代谢紊乱,二者同时存在可显著增加心、脑、肾及眼底等靶器官损害。

UKPDS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血压每升高10 mmHg,糖尿病相关死亡率增加19%,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病率增加13%,外周血管疾病患病率增加30%,微血管疾病患病率增加10%〔6〕。

丹麦学者Mogensen指出(2000年)高血压与糖尿病是致命的联合,将高血压与高血糖并存者喻为“处于双倍危险境地”的人群。

对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其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最新UKPDS研究资料显示〔7〕,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可使全部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发生下降24%,降压治疗获得的益处甚至高于降糖治疗。

ADVANCE试验结果显示〔8〕,积极降压治疗可显著降低大血管与微血管复合事件的发生率。

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目标血压UKPDS、Berl、Marshall临床数据显示〔9~11〕,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控制在&lt;130 mmHg,舒张压控制在&lt;80 mmHg,可以充分改善心血管疾病和微血管病变的临床状况。

目前,JNCⅦ指南建议将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INVEST 研究显示,对于确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将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以内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如果将收缩压降至130 mmHg以下则没有额外获益,反而增加死亡率〔12〕。

ACCORD降压试验发现,与收缩压目标值&lt;140 mmHg相比,&lt;120 mmHg的强化降压并未降低2型糖尿病高危患者的总体心血管风险,反而增加了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13〕。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摘要】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健康教育在其防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探讨了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分别阐述了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现有研究成果总结、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防控中的作用、以及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影响。

在总结了研究的启示、未来研究方向和回顾了全文内容。

随着健康教育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提高2型糖尿病预防和管理水平,促进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关键词: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预防控制、影响、发展趋势、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据统计,全球约有4.61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比最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在不断增加,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2型糖尿病的防控工作中,健康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健康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自我管理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目前对于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单一性、教育效果的评估不足等问题,亟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改进实践。

开展对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消耗具有积极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防控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明确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为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梳理,回顾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的历程,分析研究现状和不足,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促进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为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策略,从而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症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分别联用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比较

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分别联用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比较

DOI:10.16658/ki.1672-4062.2024.04.056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分别联用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比较黄奇峰,郑鹏程,戴燕玲南安市中医院内科(二病区),福建南安362300[摘要]目的比较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分别联用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南安市中医院内科收治的15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n=76)与研究组(n=80),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和厄贝沙坦治疗,研究组使用阿卡波糖和厄贝沙坦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研究组、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24 h尿微量蛋白定量、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8%,与研究组的8.7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各有特点,联用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都有确切效果,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其中二甲双胍降低空腹血糖的效果比较显著,阿卡波糖降低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比较显著,临床可以根据患者适应证合理选择用药方案。

[关键词] 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厄贝沙坦;糖尿病;高血压[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4)02(b)-0056-05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s of Metformin and Acarbose Combined with Irbesartan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with HypertensionHUANG Qifeng, ZHENG Pengcheng, DAI Yanling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ection Two, Nan'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an, Fujian Prov⁃ince, 362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metformin and acarbose combined with irbesartan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 156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ombined with hypertens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of Nan'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22 to June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76) and the study group (n= 80)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formin and irbesartan,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arbose and irbesarta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2 month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tudy group, while the 2 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 (2 hPG)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24-hour urinary protein value (24 hrUprV),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ll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control group (6.58%) and the study group (8.75%) (P>0.05). Conclusion Metformin and acarbose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combination of irbesartan and metformin has a definit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with hypertension, and there are fewer adverse reactions. Among them, metformi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reducing FBG, and acarbos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reducing 2 hPG and HbA1c. The clinical use of drugs can be reasonably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indications.[Key words] Metformin; Acarbose; Irbesartan; Diabetes; Hypertension[作者简介]黄奇峰(1985-),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内科。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进展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进展

2021年5月第10期中外女性健康研究综述文章编号:WHR202101401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进展王文段芙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重庆400060【摘要】现在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老年人,因其机体代谢减慢等,导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在老年人群的发病率较高,尤其随着年龄的不断上涨,其患病率、致死率也在不断的增加。

本文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非药物及药物治疗內容作一综述,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Treatment progress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diabetesWang Wen,Duan Furong**段芙蓉为本文通讯作者Nan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Chongqing,400060,China[Abstract]The incidence rate of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is increasing.Especially in the elderly,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is higher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 due to its slow metabolism.Especi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age,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 of hypertension i s increasing.In this paper,non-drug therapy and drug therapy method for hypertension with diabetes mellitus were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similar studies.[Keywords]Hypertension;Diabetes;Drugtherapy;Researchprogress随着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方式也改变较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成为常见病。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血压控制研究进展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血压控制研究进展

与一般人群 的 乐控制在 10 9 m H 4 / 0m g以下 的 目标 不 同,
目前多数指南文件均推荐将糖尿病患 者的 j压水 平控制在 10 J l 【 3/
8 m H 0m g以下 , 这 一 目标值 的主要 依 据是 流 行病 学 研 究 资 但 料。在 已经完 成 的有关 研 究 中 ( HO S E 、 K D 、Y T 如 T、H P U P S S S —
件发生 率 并 无 显 著差 异 。进 一 步 分 析 显示 收缩 压 明显 低 于
10mm H 3 g时 , 与常规控制组相 比, 强化控制组 的全凶死亡 率明 增加 , 尤其是 收缩 压低 于 15m g的患者 , mH 1 这一差异在 随访
3 月 后 开 始 呈 现 并 一 直 持 续 至 5年 后 。 0个
中华 临床 医 帅 杂志 ( 电子 版 )02年 4月 第 6卷第 7期 21
C i Cii asEet ncE io )A r , 1 , o. 。 o7 hnJ l c n ( lco i dt n ,piI2 2 V !6 N . ni r i l 0

综 述 ・
高 血 压合 并 糖 尿病 的血 压控 制研 究进 展
IV S N E T研究 的最新 回顾性 分析 带来 了人 ̄ X 高 m压合 并糖 尿 f ̄ 3 病 患者降压 目标的新思考 。 控制糖尿病 心 管 风 险行 动 ( C O D研 究 ) 有美 国 ACR 共
和加 拿大 的 7 7个 医 学 中心 参 加 。研 究 分 为 降 压 、 脂 与 降 糖 降 个 相 对 独 立 的 部 分 。试 验 采 用 随机 化 、 巾 心 、 重 2×2析 多 双
A V N E研 究 等 ) 除 样 本 规模 很 小 的 DA C ,

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综述糖尿病是一种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

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绝大多数。

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研究逐渐向多学科交叉的方向发展,涵盖了基因、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诸多领域。

在这次综述中,我们将回顾近年来2型糖尿病研究领域的一些重要进展。

首先,我们将从遗传因素的角度探讨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遗传基因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大规模的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经发现了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多个基因。

其中最重要的是TCF7L2基因,它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遗传风险因素。

此外,INSR、PPARG等基因也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些基因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具体机制。

其次,我们将从生化反应的角度来探讨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的特点之一是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慢性低级炎症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的分泌增加,导致了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发生改变,从而诱发胰岛素抵抗。

因此,抑制慢性炎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策略。

此外,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也为2型糖尿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进展。

高血糖状态诱导下,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的活性增强,导致氧化应激加剧和脂质代谢紊乱,最终导致胰岛功能受损。

因此,找到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方法,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策略。

此外,细胞凋亡在胰岛β细胞的损伤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一些研究已经找到了一些抑制细胞凋亡的方法,这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最后,免疫学领域的研究对2型糖尿病的理解也有所突破。

自身免疫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免疫细胞中的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功能失调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_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对糖代谢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_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对糖代谢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DOI:10.16658/ki.1672-4062.2023.08.077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对糖代谢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李西俊沂南县中医医院药剂科,山东临沂276300[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沂南县中医医院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1例。

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格列美脲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治疗组Ins、C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OMA-I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16.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可促进疗效提高,改善血脂指标,减轻胰岛素抵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可确保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 二甲双胍;胰岛素抵抗;格列美脲;糖尿病;糖代谢[中图分类号] R544.1;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4(b)-0077-04 Effect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Glimepiride Treatment on Glucose Metabolism and Treatment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bined with HypertensionLI XijunDepartment of Pharmacy, Yinan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nyi, Shandong Province, 276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bined treatment of metformin and glimepirid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bined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20 to February 2022, 62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ombined with hypertens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Yinan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31 cases each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Both groups received ba‐sic treatment. On this basi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glimepiride treatment,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 combination of metformin and glimepiride treatment to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Ins and C-peptid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HOMA-IR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6.45%)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6.13%),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glimepirid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ombined with hypertension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efficacy, improve lipid index, and reduce insulin resistance without increasing adverse ef‐fects, which can ensure the safety of treatment.[Key words] Metformin; Insulin resistance; Glimepiride; Diabetes mellitus; Glucose metabolism[作者简介]李西俊(1969-),男,本科,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g 而伴 有慢 性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 3 mH , 种或更 多的药物 , 方
能达到 目标血压 , 密控制 血压是降低糖 尿病患者心 血管疾病 严 微血管并发症 的一项基本策略 , 以改善健 康状况 和降低 医疗 可 费用 , 而节 约医疗 消费成 本 。常用 降压药 有 6类 , 进 包括血 管紧张素 转 换 酶 抑 制 剂 ( C I 、 A E ) 血管 紧张 素 Ⅱ受 体 拮抗 剂
血压 , 特别是与收缩压水平呈正相关。胰岛素对 血压的影 响在 轻度糖耐量异常 的年 轻人 中就 已出现。高胰 岛素血症 主要 通 过促进肾小 管重 吸收钠 、 增强 交感神 经活性 , 刺激 小动 脉平 滑 肌增生 , 调节钙离子转运使 细胞 内钙离子浓度升 高等途径使血 压升高。同时 , 最近相关研究 表明非胰 岛素依赖性 糖尿病人群
受体阻滞剂。 目前 , 国高血压预防 、 断 、 美 诊 评估和 治疗联 合委 员会第 7 次报告 , 已把糖尿病合 并高血 压列为 A E 、 R 、 C 、 C IA B C B 噻嗪 类 利尿 剂 、 受体阻滞 剂等 5类 降压药物 的强适 应证 。当糖尿 病 合并 高血 压患者血压大于 10 8 m H , 3/ 0m g就应该采取非药物
因此 , 临床上除 积极控 制血 糖 、 在 血压 , 纠正 代谢紊 乱外 , 高 提
靶器官对胰岛素 的敏感 性 , 有助 于保 护 内皮 细 胞 、 将 延缓 内皮 损伤的进程 、 预防和减 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35 钙 .
大量研究显示 , 高血压 、 尿病 患者均存 在钙代 谢异 糖
增加 , 低钙与发生高 血压 有关 , 饮食 中钙 含量 的改 变对 血压 有 很 大影 响。临床事 实证 明 , 高血压患 者钙摄 取量与 血压呈 负相 关” 。 钙 作 为 葡 萄 糖 耐 量 因 子 ( T ) 活 性 成 分 , 糖 、 及 GF 的 在 脂 核酸代谢 中具有重要功 能 。B o等 对 13 06名成 年美 国人 进行 5年追踪观察得 出以下结论 : 的摄人量 与胰 岛素敏感 性 钙
血压 , 5 一1 % 的原 发性 高 血压 患者 中同 时有 T D 。 而 % 0 2M
糖 尿 病 高 血 压 研 究 ( D ) 现 ,5岁 左 右 的 患 者 中 4 % 患 有 H S发 4 0 高 血 压 病 , 7 岁 左 右 的 糖 尿 病 患 者 中这 一 比 例 上 升 在 5
收缩增强并加速血 管动脉粥 样硬化 的发展 J 。④血 管壁 内被
灌注的葡萄糖 可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对交感 神经 的反 应性 , 使
血管收缩 , 血压升高。⑤ 高血糖引起胰岛素抵抗 (R 和胰 岛素 I)
分 泌 缺 陷 。
心发布《 中国 C D报道 20 ) V 0 5 揭示 , ) 目前 全国糖尿病患 者 20 00 多万人 ( 另有数量相当的糖尿病前期患者 ) 高血压 患者 16亿 , . 人 ( . 亿是劳动人 口) 因此 , 11 , 糖尿 病高血 压 的高发生 率与糖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 因。
3 4 血清 中~ 氧化 氮 ( O) 一 氧化 氮合 酶 ( O ) 血 清 中 . N 、 N S
N O是 内皮 细胞释放 的有效 的血管 扩张剂 , 被称作 内皮源性舒
张因子( D F , E R ) 是调节血压和血管张力 的重要 因子 , 同时还有 抗血管平滑肌增 殖和抗 血栓形成 的作 用。它是 目前研究 最 为 详尽且被广 泛公 认 的反 映 内皮 功能 变化 的实验 室指 标之 一 。
血 压 的研 究 进 展 , 者 综 述 如 下 。 笔 1 流行 病 学 状 况
3 1 高血糖 .
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 引起高血压 的机制归纳 如
下: ①高血糖促使糖 在近 曲小管 的重 吸收 , 同时 伴随钠 的重 吸 收, 增加体 内钠的含量( 约增 加 1 %) 使细胞外 液容量增加 导 0 , 致高血压。②高血糖使血浆 晶体渗透压 升高 , 而使血容量 增 从
快速上升趋势 , 为严重危 害人 民健 康 的慢 性非传 染性疾 病 。 成
糖尿病 和高血 压 常常合 并存 在 , 对心 血管 系统 有极 强 的危 害 性 。1型糖尿病 ( 1 M) T D 多在并 发肾病变 后出现高血压 , 2型糖
尿病肥胖患者体 内胰 岛素和 血糖升 高 , 促使 交感 神经 兴奋 , 血
尿病高血压患病率增加相结合后 , 提示 两种常见 的疾 病常 常同 时并 存 , 致 这 一 特 殊 人 群 的数 量 不 在 少 数 J 导 。 高血压与 T D 2 M关系密切 , 4 %的 T D 患者 同时有高 近 0 2M
32 I . R和高胰岛素血症
空腹或糖负荷后血浆胰 岛素水平 与
性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的独立危 险因素 J 。综上所述 , 肥胖
是糖尿病并发 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简介: 杨雪静 , , 女 副主任医师 , 主要从事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 。 作者单位 : 天津市和平 区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 ,0 0 0 30 7
国 内外许 多研究均证 明高血压 、 高血糖 、R是 引起 内皮 损伤 的 I
【 述】 综
杨 雪静
Y N u-n A GX ei jg
关键 词 1 R 8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4~15 (0 0 1 2 1 0 10 2 7 2 1 )7— 04— 3
糖尿病与高血压都是 常见 的代谢 性疾 病 , 随着 生活方式 的 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 , 我国糖 尿病和高血压 患病率正在呈
加, 导致外周血管 阻力 增加 , 血压 升高 。③ 持续 高血糖 可与体
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极其常见 的并发 症 , 尿病 人群 中高 糖
血压 的患病率很高 , 世界卫 生组织 ( WHO) 报道在 糖尿病 患者 中, 高血压 的患病率为 2 % ~ 0 , 国大约是 4 % ~ 0 , 0 4% 我 0 5 % 糖 尿病患者高血 压患病 率是 非糖 尿 病人 群 的 15~3 0倍 。反 . . 之, 高血压 患者 比血压正常的人更容易发生糖 尿病。高血压人 群 中糖尿病的患病 率是正常血压人群的 2 0 . ,5 . ~2 5倍 8 %的高 血压 患 者 易发 生 糖 尿病 , 约 5 % 的高 血 压患 者 也 同 时有 大 0 TD 2 M。2 0 06年 1 2月 1日卫生部心 血管病 ( V 防 治研究 中 C D)
内结构蛋 白和功 能蛋 白发生非酶促糖基 化反应 , 成糖基化 终 形
末产物 ( G s , G s与其受体 R G A E)A E A E结合 , 过改变 细胞 内 通 信号转导 、 诱导炎症反应 、 增强氧化应激 等作用 , 引起血管 内皮 细胞功能紊乱 、 细胞外 基质 增生 和平 滑肌细 胞增 殖 , 致血 管 导
2 5 01
示, 血清 中 N O水 平与 I R和 高血压 密切 相关 ,2 M 患者 血清 TD 中N O水平 的降低可 能参与 了 T D 患者 合并 高血 压 的发 病 。 2M
受体 的表达 , 降低 血小板 聚集 率 , 改善 高 血压合 并 T D 患者 2M
血栓前状 态 。当前高血压糖 尿病 患者膳食结 构存在不 合理 的现象 , 因此 , 应加 强患 者营养 咨询 工作 , 导患 者合理 营养 、 指
2 4 01
职业与健康
21 00年 9月第 2 6卷第 l 7期
O cpadH at o.6N .7S p2 1 cu n el V 12 o1 e 0 0 h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的研究进展
Re e r h Prg e so p a ei li mp iae t p re i n s a c o r s n Ty e2 Di b tc Melt Co lc t d wih Hy e tnso us
压升高 。
3 病 因
尿病 ( 2 M) T D 往往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 以在 T D 发病之前 、 可 2M
同时或之后出现 。对糖尿 病合并 高血压人 群根据 心血 管危 险 性评估进行积极的干预 和治疗 , 预防糖尿病大 血管和微血管 对 并发症 , 预防心血管 事件 的发 生和提 高生存 质量 , 延长 患者 寿 命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为进一 步认识 和解 T D 合并 高 2M
平衡膳食 。应该 节 制饮酒 , 性 每天 乙醇 摄人 应 ≤2 男 0~3 0 g 女性 ≤1 2 。限制钠 盐 , 日氯化 钠 ≤6g , 0~ 0g 每 。优化饮食 结 构, 多吃水果和蔬菜 , 减少脂肪摄入 。
52 药物治疗 . 大多 数 糖 尿病 共 性 高 血 压 肾 功 能 正 常 的 患 者
肥胖病 者发生 常见 的代谢病如糖 尿病 、 高血压 、 血脂紊乱 、
高尿酸血症及其后 果如 冠心病 的危 险较无 肥胖 者至少 增加 2 倍 。这些代谢异 常集 结 出现 的情 况——代 谢综 合征 的发病 较 非肥胖者增加 3倍 以上 。T D 2 M多有全身及( ) 或 腹部肥胖。糖
常。糖尿病合并 高血压时更 容易存在 钙代谢 的异常 , 低血 钙参
与了糖尿病 、 高血压 的发病 。国内外 许多学 者对有 关钙 与高血
需要二三种抗高血压药物联 合用药 , 能使血压 降至 <10 8 才 3/0
压的流行 病 、 实验 室及 临床研 究 , 示 了高血 压患 者 尿钙 排量 揭
至 6% [。 0
中胰岛素水 平与血压水平不相关而 与胰 岛素抵抗相关 , 认为 不 伴高胰岛素血症 , 单纯 I R即可致 血压 升高 , 因是 I 原 R损害 了
“ 岛素扩血管” 胰 作用 …。 3 3 遗传基 因 目前与 T D 合并高 血压发病可 能有关 的遗 . 2M 传缺陷所 涉及 的遗 传位 点包 括 : 血管 紧张 素转 换酶 ( C 基 A E) 因、 肾素血管紧张素 系统遗 传缺 陷 、 岛素 受体基 因 和 B一 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