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吴正德委员关于再就业中心取消后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员工管理)吴正德委员关于再就业中心取消后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建议

吴正德委员:关于再就业中心取消后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建议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壹步向纵深推进,再就业中心将逐渐取消,国有企业职工壹旦下岗就纳入失业管理,这是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何帮助这批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实现再就业,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摆于政府和全社会面前的壹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此,我们建议:

壹、健全和完善劳动力市场,运用市场机制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

中国的经济体制于经过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后,市场已经于配置资源开始发挥主导性作用。可是,于劳动力这种特殊资源中开始发挥主导性作用。可是,于劳动力这种特殊资源的配置过程中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较深,由此延缓了完整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其他资源要素市场壹样,建立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其核心问题是要保证劳动力的流动性,让劳动力的供给和劳动力的需求有足够的渠道互相沟通信息,为劳动者和就业岗位之间的自主优化选择创造条件。可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实却和有效的劳动力市场相差甚远,于这个支离破碎的市场中,仍存于各种各样的障碍,消除这些障碍理应是政府今后必须予以关注的重要工作。

首先是观念障碍。这里的观念障碍主要指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或将要下岗的职工,其就业观念滞后,对进入民营企业,对到第三产业从事服务性工作怕被人见不起,仍固定着"非国有企业不去"的旧观念。因而于选择就业岗位时,范围非常狭窄,客观上限制了他们于劳动力市场上的流动性,造成再就业障碍。

第二是体制障碍。体制障碍主要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对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发育和健全造成的直接、间接障碍。要解决体制障碍,关键是要尽快建立健全统壹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统筹范围,既要把各地工区、各部门不同的社会保障标准统壹起来,仍要把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甚至社区服务业、个体企业的从业人员均纳入统壹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外,我们仍

必须解决非国有部门中存于的劳动制度问题、职工权益保护问题,从体制上理顺国有企业向非国有企业流动的就业渠道。

第三是劳动力素质低下障碍。无论是因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职工下岗,仍是体制转换引起的职工失业,要实现重新就业,均面临被新工作岗位优化选择的问题,市场机制总是让那些有壹定适用技能或较高素质的下岗人员优先获得就业机会。壹般来讲,新的就业机会对需要再就业的职工来说大多是壹个新的领域,他们或者需要进壹步提高素质,或者需要掌握新的适用技能,否则就会遇到障碍。因此,让下岗职工接受再就业培训,使他们掌握新的劳动技术,提高素质,是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壹项重要工作。

第四是劳动力市场障碍。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保证劳动力市场更加有效,仍必须进壹步解决劳动力市场信息不灵、交易成本过高、交易场所少、交易场所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有市无场或有场无市等问题。尤其是政府部门要多办壹些非盈利的公益性职业介绍所,定期编辑发行综合性用工信息刊物,使劳动力用人单位的选择减少盲目性和偶然性,提高就业合同履约的成功率,避免劳动力就业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摩擦。加强劳动力市场的规范监管,防止欺诈应聘者的行为发生。向全社会公开传播市场信息,提高其透明度,有助于下岗职工了解区域内整体的就业形势和行业情况,更理性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消除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促进观念转变,有的放矢地接受再就业培训等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劳动力市场运转的"润滑"性,降低劳动力市场的交易成本。

二、拓宽就业渠道,广开就业门路,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1.到服务业去,于自己家门口就业。

9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创造的大量就业机会,却很少解决城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作出贡献。

实际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无论是从知识结构、个人素质,仍是于天时、地利、人和方面,

均比外来务工人员拥有竞争优势,壹旦他们转换观念,积极参和竞争,完全能够于服务业中占有壹席之地,于自己的家门口就业。近些时期,部分下岗职工已经开始做过去认为只有农民才干的钟点工、家庭服务、搬运等服务性工作,且获得了较可观的经济收入。今后,对下岗职工来说这个领域的就业机会无疑仍有巨大的潜力,值得我们去积极挖掘。2.到农村去,开辟农业产业化的就业新途径。

从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来见,大多的生产技术、资金投入以及农业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仍处于传统的低水平状态,很不适应国民经济技术进壹步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向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方面转换。这就为城市二产向农村壹产进军,开发现代农业,同时也为开辟新的就业岗位提供了有利条件。实践中,于少数城市二、三产业获得成功的企业和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或先期进入开发现代农业、现代养殖业这壹新领域。壹些地方政府也开始制定政策,引导下岗职工投身于对农业产业的开发。

城市里的企业和下岗职工涉及现代农业开发,不仅因其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资金力量,于发展高效农业的过程中容易取得成功,而且他们仍能够带动农村的壹批富余人员充分就业,对缓解农村"隐性失业"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各地方政府和下岗职工应学习成功地区的经验,结合切身实际,积极鼓励和支持城镇下岗职工"退二进壹",寻找开辟农村就业渠道。

3.到非国有企业去,充分利用这壹新的城镇就业主渠道。

非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它们大多具有劳动力人均资本占有率低的特点,因此,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的能力,随着非国有经济的进壹步发展,它应当成为今后城镇劳动力的重要就业渠道。

可是,由于非国有企业的劳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仍不统壹健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非国有企业的渠道仍有某些体制障碍。因此,我们要加快步伐,取消对非国有企业于

社会保障、信贷分配、运营范围等方面的区别对待,彻底打通国有企业进入非国有企业的劳动力流动通道,鼓励和支持非国有企业吸纳更多的等待再就业的国有企业职工。4.到国外去,分享国际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机会。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这壹重要的生产要素,要于世界范围内更自由地流动是壹个重要的趋势。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于世界上具有比较优势,理应于世界劳动力市场上更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提供的就业机会。

可是,据有关部门调查分析,我国劳务输出事业的发展水平仍不及其他壹些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劳务输出收入占本国进出口贸易额的10%-15%,而我国劳动力输出收入却只占进出口贸易额的1%。加拿大劳务输出收入占进出口额的12%,可输出劳动力250万人,这相当于降低失业率1个百分点,其意义和作用不可小视。我们要积极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贸易,尤其是要争取于加入WTO之后,更好地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拓宽出口贸易空间,通过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间接输出劳务,为我们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创造更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

5.到小企业去,发掘小企业中潜于的就业机会。

于发展中国家,产业组织大多呈现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和小型企业且存的二元结构特征。之所以如此,是国有小型企业运营灵活,生产成本低,善于满足壹些专门化小批量社会需求,而且它仍具有吸纳劳动力多的优点。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发展和稳定小企业,发挥其满足社会小量多样化的需求,增加就业的特殊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6.先挖渠,后放水,到其他行业去。

将富余人员裁减下岗,且将"包袱"甩给社会,对企业来说表面上是壹条捷径,但实际上有许多问题。企业如果过度减员,短期内是降低了成本,但人长远见,于企业今后需要发展扩大运营时,又重新吸纳新的劳动力,其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不壹定适合需要,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