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托物言志公开课
《白杨礼赞》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是托物言志的写作范例,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
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全文的思路都很清晰易懂,至于政治背景,学生明了即可,无需多讲,学习本文主要进行散文欣赏,着重赏析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字词,简介作者、时代背景、理清结构层次。
②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③理解象征、反诘、间隔反复的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2.能力目标①以朗读法感受白杨树的外形。
②以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③通过讨论完成对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3.情感目标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反诘、间隔反复的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
3.在记叙中抒情。
教学难点1.找出线索,理清结构。
2.白杨树形象和精神的不平凡中寄寓作者怎样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小白杨》。
《白杨礼赞》是一篇借景抒情,具有浓郁象征色彩的散文。
它蕴藏着诗一样的情愫,使一个客观对应物——白杨树,在精湛的艺术描写中赋予了人格化的生命力。
细腻的白杨树外形是革命者的形象,更多局部细节描写组成了一组组象征性的意象群。
这一切在学习本课时都当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1.教师范读全文或听朗读音频。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画记难字生词,并标明自然段序号。
2.掌握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茅盾(1896—1981):出生在浙江桐乡乌镇。
小说家,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公开课教学课件
白杨树 不平凡
内在 气质
物人联想图
体会划线动词的表达效果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 野的, 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
“扑”与“奔”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 的情景,形象而准确。
准确的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 也反映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
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 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
何为礼赞?
—— 表示崇敬和赞美。
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
因为白杨树不平凡。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 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 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 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 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 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 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 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 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
伟丈夫!
欲扬先抑
婆娑 屈曲盘旋
伟岸 正直 朴质 严肃 坚强不屈 农民 哨兵 温和 靠紧团结 挺拔 力求上进 精神 意志
排比 反问 层层递进 气势充沛 酣畅淋漓
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 有何写作楠用木?一是以其“贵族化”与白 杨“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白 杨树的“不平凡”;二是引出赞美楠 木的国民党蒋介石们,划清自己与顽 固派的界限,表明自己对党所领导的 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农民
哨兵
精神
这种手法称为托物言志。
树
——人
朴质、严肃 北方的农民
坚强不屈
层
坚强不屈
——哨兵
层 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15《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5《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感受“礼赞"的情感美。
2. 挖掘白杨树的形神融合的美,学习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3.感知白杨树象征的艺术美,体会作者借白杨树抒发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挖掘白杨树的形神美,进而感受作者对抗日军民的浓情赞美。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理解“礼赞”之意如果你要选用《白杨礼赞》作为朗诵篇目,从以下三首乐曲中选择一首符合文意的乐曲,作为朗诵配乐,并结合初读感受说一说理由。
依次播放三首乐曲:(《秋日私语》《二泉映月》《英雄的黎明》)学生选择说理由,引导学生关注题目:礼赞是什么意思?为何不叫“白杨赞"?明确:礼:崇敬地赞美。
如果你来为《白杨礼赞》朗诵篇目报幕,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标题才能读出充满敬意的赞美?“你来当报幕员”:强调升调和重音。
二、“不平凡"的外形和品格提问:茅盾要礼赞白杨树,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呢?有一个词能揭示答案,而且它在文中反复出现,请大家迅速浏览文章,用你明亮的眼睛把它找出来。
不平凡(板书):划出文中与“不平凡”相关的段落第一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四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六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八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不平凡"是礼赞白杨树的理由,也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还有结构上的作用:首段呼应标题,中间两端承上启下,结尾总结。
从“那”到“这"视线由远及近,从“实在是”“然而实在是"“然而决不是”“不是",用词越来越坚定,情感越来越强烈到最后水到渠成,给出肯定式结论。
实在”的语气较之“决不"语气轻一些,前者是因为作者不能完全肯定自己的猜想,只能用一个稍显模糊的词来表达;“决不”则表达了作者毫不迟疑、无比肯定的态度。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课件(共24张PPT)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
解读红梅的象征意义:
红梅的特点——
不惧严寒、昂首怒放。
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
英勇无畏。
象征意义: 红梅象征着英勇斗争、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
(1) 往往使用象征手法,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表达作者的思 考。 (2) 细致描绘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从而与被象征 的事物建立起某种关联。 (3) 有时因写作时限于某种特定的背景,所以才使用象征手法来表达某种不 能直接表达的含义。
布置作业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事物曾让你联想到更加深远的意义? 仔细想一想,并模仿《礁石》,用象征手法写一首小诗。
点拨
白杨树
外貌,形态
(描写、刻画)
内在,品格
干,笔直 枝,靠拢 叶,向上 皮,光泽
倔强挺立 向上发展 不折不饶
旺盛, 要力争上游 坚强,有斗争精神
细读课文,深度研读
3.请同学们将第7段一连串的反问句勾画出来,并且大声读出 。并请你们变成陈述句读出。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里点出的白 杨树的象征意义。
点拨
语文即生活,学习即生长
YU WEN JI SHENG HUO XUE XI JI SHENG ZHANG
代表作 长篇小说《虹》《子夜》; 中篇小说《路》《三人行》; 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 《林家铺子》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 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 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预习反馈
suō 婆娑
qiú 虬枝
15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5 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品析语言,说出茅盾笔下白杨树的特点。
2.结合背景,通过朗读,体会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
二、评价任务主任务概述同学们,通过对《白杨礼赞》的学习,你掌握了书写“草木情缘"的一些写作方法,请选择生活中触动你情思、引发你感悟的一个具体的事物,运用今天所学的象征手法,将事物触动你的情思、引发你的感悟写一段文字。
评价量规A+(超出标准)满足A的标准,同时能做到: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思路清晰,语言生动。
A(符合标准)1.能够抓住事物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精神品质来写,描写有层次、有顺序。
2.用象征的手法,体现事物与象征意义之间的联系。
3.不少于400字。
书写工整。
B(接近标准)1.能够抓住事物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精神品质来写。
2.体现事物与象征意义之间的联系。
3.不少于400字。
书写略欠工整。
2.子任务概述子任务一:整体感知,理解情感子任务二:深入感知,白杨之形子任务三:品味主旨,白杨之神三、教学过程情境设置,导入新课同学们,宗璞驻足紫藤萝下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紫藤萝带让宗璞对生命有了感悟;贾平凹窗下小桃树的从柔弱到坚强的成长经历,让贾平凹对成长有了感悟。
身边的一花一木,总能带给我们独特的感受和思考,我想在你的身边一定也有那一草、一花或一木,引发了你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
如何把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诉诸笔端,这节课我们将跟着茅盾先生学习如何借助“白杨树"表达自己的情思。
本节课结束后,你要学会借助“草木”,书写你的“草木情缘"。
观察这张图片,图中的白杨树有什么特点?请用一个词来概括。
白杨树很挺拔!白杨树很魁梧。
白杨树的叶子都向上长!……茅盾的《白杨礼赞》被传为经典,他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杨树的呢?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茅盾的相关介绍,大家齐读。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表格式)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课例名称《白杨礼赞》学科(版本)人教版章节第15课学段、年级八年级学时1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但又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白杨树成为一个载体,象征了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
这是著名作家茅盾所写的一篇散文,语言凝练简洁、富有感染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课文领悟文本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文章是怎样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白杨树的不平凡,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和学习白杨树紧密团结、力求上进、不屈不挠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找出文中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2.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难点: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教学方法提问法,朗读法、探究式学习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环境装有希沃一体机、希沃展台,希沃反馈器的多媒体教室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自主探究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里?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___四、课堂小结导入: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提问课题叫《白杨礼赞》,请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
探究文本,深度解读思考: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里?探究写法象征意义作者赞美的北方农民,指的是哪一群人?(4)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有何用意?组织交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这个时代还有白杨树精神一样的人吗?提出要求请根据即将播放的画面内容,观察并思考在和平年代的今天,还需要发扬白杨树的精神吗?如果需要,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做?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学生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优质公开课课件
余映潮《用“主题句反复”的方法抒情》
分析探究
(1)作者用了哪些形容词描写黄土高原的特征?写出 了黄土高原怎样的特征?
“黄绿错综”
写其色彩
“无边无垠”
写其辽阔
“坦荡如砥”
写其平坦
雄壮、伟大、单调。
分析探究
(2)雄壮、高大的黄土高原与白杨树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 要写黄土高原?
“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 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
——茅盾
主旨
这篇课文通过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歌颂了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 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现代散文至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 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郁达夫
主题句反复
这几句话在文章中间隔着出现,用它们的身影清晰地显现着文 章的层次,他们之间彼此照应与呼应,既严密着文章的结构,又抒 发了热烈的情感。
这种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反复出现的形态相似句子的写法,我们 称之为“主题句反复”,这种构思技巧不仅能鲜明地表现出文章的 层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由赞叹到称颂到热烈讴歌的情感发 展,形成全文抒情的主旋律,可谓是“一唱三叹”,激情澎湃。
“文贵曲忌直”——李渔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 ——《诗经·周南·关雎》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 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 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1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 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
3. 体会作者对北方军民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2)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白杨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白杨树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明确:白杨树是一种高大挺拔的树,它的树干笔直,树枝向上伸展,给人一种坚强、不屈的感觉。
二、作者简介1.介绍茅盾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
明确: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蚀》三部曲,长篇小说《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总称“农村三部曲")及《林家铺子》等。
2. 讲述“矛盾”笔名的由来。
明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沈雁冰由于参加革命活动,被蒋介石通缉,由于报社不敢登他写的文章,所以他内心十分矛盾,便在手稿上署笔名为“矛盾"。
后来,叶圣陶建议在“矛”字上加草头,改为“茅盾",沈雁冰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
三、背景链接1. 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
明确:1940年,茅盾赴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目睹了北方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
1941 年,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作者在重庆写下这篇文章。
本文选自《茅盾全集》第十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版)。
四、文体知识1. 讲解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示范公开课 教学课件
点明主题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首尾呼应,再 次点题
3、从“那”到“这”,从“赞美”到“高声赞美”,说明什么?
从“那”到“这”,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 从“赞美”到“高声赞美”,感情是由浅入深。 这说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崇敬和 赞美,就叫作礼赞。这篇课文就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 崇敬之情。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 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 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代表作】 长篇小说《蚀》三部曲, 《虹》《子夜》; 中篇小说《路》《三人行》; 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
《林家铺子》; 散文有《风景谈》《白杨礼赞》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
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白杨树的挺拔、向上然而又极其 平凡的特点,与作家心目中党领 导下的抗日军民的形象在本文中 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作者把歌 颂党、歌颂抗日军民这样鲜明的 政治观点和炽烈的情感全部倾注 13在白杨树上。
课堂练习
1、白杨树的种种特征,可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10、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 不是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 说说理由。
不矛盾。 “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 北很多很常见,在树中并不“贵族化”;“不平凡”是从树的 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有许多十分 可贵而美好的品质。
3、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无私奉献精神 任劳任怨的品格
正直无私、顶天立地
依依惜别之情
不畏严寒、 坚强的品格
出淤泥而不 染的品格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初二上册《白杨礼赞》教案(公开课定稿)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白杨树形象,感受作者对抗战军民的赞美之情。
2.理解象征等写作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幻灯片,含有象征手法的诗文名句:花草树木是大千世界里一道美丽的风景,历代文人歌咏不衰。
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莲花的高洁;郑燮“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写出竹子的顽强;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写出松树的刚毅;以上诗句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板书“象征”,投影象征概念:通篇借助物与人之间有联系的具体形象,表达对某类人的爱憎之情。
也叫托物言志。
注意:如果不是通篇运用,可能只是拟人手法。
3.出示幻灯片,出示课题:“今天学习一篇托物言志散文《白杨礼赞》,看看茅盾先生赋予白杨树以怎样的象征含义。
板书“托物言志散文”。
二、检查预习:读准词语,了解作者1.正确读下列词语:秀颀、虬枝、坦荡如砥、恹恹欲睡、晕圈2.解释“礼赞”:怀着敬意地赞扬。
然后解释题目“白杨礼赞”:怀着敬意地赞美白杨树。
3.根据注释完成下面填空: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等。
让学生把上面加粗部分补充在书下注释上。
三、根据课文预习朗读提示,读第1节。
1.大家有没有注意课文预习朗读提示?“这篇文章很适合朗读,请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
”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一句为例,读出合适的感情。
老师故意平淡地读第一节,问学生这样读行不行?为什么不好听?提醒学生如果能够注意停顿和重音,可以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
点名学生试读,教师点评并点拨。
(1)根据停顿符号再读一遍:(2)结合重音符号再读:这样读,能够突出作者对白杨树怎样的感情?(不平凡)2.读后,板书“白杨树/不平凡”。
过渡:为何赞美白杨树?究竟哪里不平凡?四、感受白杨树外形特点,理清第五节写作思路。
第15课 白杨礼赞 第1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5课白杨礼赞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白杨礼赞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3.体会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诗词中有很多托物言志的佳句,有写“竹姿"的,如:①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②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有写“柳韵”的,如:①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有写“梅影"的,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字面上写的是“竹”“柳"“梅”,实际上赞颂的是人的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白杨礼赞》。
【看视频】播放视频:《小白杨》【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总称《蚀》三部曲),长篇小说《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总称“农村三部曲”)及《林家铺子》等。
【写作背景】文章写于1941年,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1940年5月,作者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邀前往延安。
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作者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作者便写下了这篇歌颂北方抗日军民的抒情散文。
【文体知识】托物言志散文托物言志散文一般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者表达作者的思考。
因此,对这类散文的写作,作者往往先细致描绘某一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时常常使用象征手法,赋予这一事物某种象征意义,借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志向,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昂扬向上的感情。
2.了解象征手法,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把握线索结构和感情基调等,理解情感与结构,学习象征等手法。
教学难点:赏析本文的艺术手法及其妙处。
理解第二段的内容及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词语积累。
课前同学们预习课文时整理了白杨树的四字词语,这些典雅的四字词语是西北高原的白杨树留给作者茅盾先生的印象。
请大家齐声朗读(PPT):(西北高原)坦荡如砥;(白杨树)参天耸立伟岸正直不折不挠倔强挺立:(而非)屈曲盘旋姿态婆娑旁逸斜出直挺秀颀。
(二)梳理情语。
请同学将勾画出的直抒对白杨礼赞之情的语句写在黑板上,并标注上段落。
预设: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1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4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6段)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第9段)联读这四句话,思考存疑:为什么极普通的白杨树作者却反复赞美下面我们就重点研读作者为什么反复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二、聚焦“不平凡”,理文脉(一)通读全文,说说文中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l~3段,生长环境的不平凡;4~5段,外貌形态的不平凡;6~8段,内在品格和象征意蕴的不平凡。
(二)小组讨论,任选以上一个方面,结合具体段落和语句,探究作者是如何展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
示例1:写生长环境的不平凡,第1段开篇指明白杨树的“不平凡";第2段运用衬托手法,写西北高原的辽阔无垠、雄浑壮丽,不仅交代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更以雄奇的生长环境衬托白杨树傲然耸立的不平凡,为突出其不平凡蓄足气势。
白杨礼赞公开课优秀教案一等奖
白杨礼赞公开课优秀教案一等奖1、白杨礼赞公开课优秀教案一等奖教学重点:1,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方法。
2,准确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3,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象征的艺术手法。
预习要求:1,阅读预习一,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完成预习三,1,3。
1,给下列字注音:错综毡子外壳昔主宰垠砥恹逸晕圈倔强虬枝婆娑楠木颀2,解释下列词语:(四音节合成词要求说出结构)视野黄绿错综妙手偶得锤炼主宰垠坦荡如砥倦怠潜滋暗长恹恹旁逸斜出参天婆娑伟岸纵横决荡秀颀教时安排:2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1,通过复习学过的课文找学生介绍茅盾。
2,板书课题白杨礼赞茅盾总结:茅盾,浙江桐乡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3,找学生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
明确:预习一。
二,检查预习:给下列字注音:毡外壳主宰垠坦荡如砥恹逸晕虬颀集体订正。
三,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象征的手法2,分析课文结构。
3,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四,学生阅读全文讨论给课文分段:提示:1,本文一共几小节?9节2,礼赞是什么意思?找出文中赞美白杨树的句子》总结:一(1节)点明题旨,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二(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衬托白杨树不平凡。
三(5-6)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赞美白杨树。
四(7-8)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五(9)通过对比再一次赞美白杨树。
明确:1,分法较多,有道理就行。
2,本文的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五:分析课文第二部分,阅读课文讨论思考:1,对黄土高原的总印象是什么?明确:“一条大毡子”2,课文运用了哪些词,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黄土高原的?总结:黄绿错综--------颜色;无边无垠-----空间;坦荡如砥-------地形。
3,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看到白杨树后的感觉有如何?总结:先是:“雄壮”“伟大”然后:“单调”“恹恹欲睡”。
4,讨论文中提示“写对高原的“雄壮”“伟大”“单调”“恹恹欲睡”两种感觉对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总结:正反衬托:正,生长环境的伟大。
第15课 白杨礼赞 第2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5课白杨礼赞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白杨礼赞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3.体会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文精讲】第一部分(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开门见山,点明文章主旨突出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起笔有力,总领全文,这是礼赞的原因,也是文章的抒情线索,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第2-4段)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扑)呼应“奔驰”,突出汽车速度之快,写出景物迎面而来的情景。
(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比喻黄土高原勾画了一幅辽阔平坦、色彩浓郁的高原图景,写出了白杨树的生存背景。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欲扬先抑从“雄壮”“伟大"到“单调”的感觉变化,构成了“欲扬先抑"手法中的“抑”,为下文白杨树的出现做铺垫、蓄势。
【知识卡片】欲扬先抑“扬"是赞美、褒扬,“抑,是批评、贬低。
欲扬先抑是本欲赞美某人某事,却并不从褒扬处入手,而是先宕开一笔,用曲解的态度极力渲染刻画对象的反面形象,通过前后的落差来产生强烈的震撼力。
第4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在结构上,既照应首段,又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既是对上文“惊奇地叫了一声"的补叙,以“极普通”衬托“不平凡",也是为下文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军民预设的伏笔。
《白杨礼赞》公开课优秀课件 PPT
一、给下面划线的词语注音
恹恹 yān 虬枝 qiú 刹那 chà
旁逸斜出 yì
楠木 nán 毡子 zhān
晕圈 yùn 秀颀 qí 外壳 ké
倔强 juéjiàng 参天 cān 无边无垠 yín
婆娑 pósuō 主宰 zǎi 坦荡如砥 dǐ
倦怠 dài
纵横决荡 héng
理解“礼赞”? —— 表示崇敬和赞美。
背景介绍
1940年前后,延安抗日根据地人民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战斗, 多次粉碎敌伪的“扫荡”。这一年,茅盾应 朱德同志之邀来到延安。他耳闻目睹延安抗 日军民的生活和革命精神,从根据地人民身 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当他在西北高 原上看到 “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地对抗着 西北风”的白杨树时,他似乎找到了一种感 情的寄托,对白杨产生了特殊的情感。他把 对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深挚感 情全部倾注在白杨树身上了。《白杨礼赞》 应运而生。
点
皮 光滑 有晕圈 淡青色
性格 倔强挺立 向上发展 不折不挠 (总)
8、朗读文章第7段,思考: 拟人、排比、比喻 (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2)本段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顺序能变吗?
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气势恢弘,揭示白杨 树的象征意义。
(3)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并体会 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5、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A、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B、托物言志,象征; C、直抒胸臆; D、对比,衬托; E、侧面描写; F、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茅盾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一篇优美的托物言志散文,作者茅盾先生主要采用象征手法,借白杨树的品质热烈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文章思想博大精深,结构严谨完美。
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本课特别适合朗读,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语言审美感悟能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研读重点语段,赏读文章的语言,品析一种形象。
2.联系时代背景,学习象征等手法,感悟一种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研读重点语段,赏读文章的语言,品析一种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象征等写作手法,感受作者对民族精神的礼赞之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复习导入二、品析一种形象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白杨树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自读,圈点勾画,学生展示)2.指导朗读“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对抗着西北风。
" 用声音传达坚强者在命运之风暴中抗争的精神。
3.你从白杨树的外在形态上感受到了怎样的内在品质呢?“我从白杨的看出它具有的优秀品质。
”例:我从白杨树树皮的淡青色看出它具有朴实无华的优秀品质。
过渡:文章中还有那一段写到了白杨树的内在品质?4.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组内讨论思考:(1)白杨树的内在品质还有哪些?(2)文章在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之前,先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什么写法?作用是什么?(3)矛盾先生通过白杨树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分享展示指导朗读:(男女生对比朗读中感受欲扬先抑手法的妙处)女生读“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白杨礼赞托物言志公开课
北方的天很蓝,每当秋天来临,你会体会到什么叫做“秋高气爽”。在基础实验楼前,曾经有参天的白杨。
秋天里,白杨的叶子黄得金灿灿的,背景是瓦蓝瓦蓝的天空,别提多美了!
闲暇时,常沿着那条美丽的路散步,这就是我的大学,一个让我成熟起来的地方,一个让我一辈子怀念的地方,虽然我曾匆忙的离开了它,但心中光亮如鲜!
巴金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 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山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 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么?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 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礼赞
形美
干
枝
皮
力争上游
笔直,绝无旁枝
笔直,紧紧靠拢
片片向上
光滑淡青色
正直
团结
进取
质朴
神美
倔强挺立
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农民
哨兵
抗战精神 和意志
这种手法,称为托物言志。
说一说 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格式:我由---想到了---他象征了---
白杨
小试 牛刀
选取一个事物,根据其象征意义,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段100字以上的文字。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军民奋发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
本文语言质朴、构思新颖,集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由物及人,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意蕴深远。
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学情分析:语感是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的文字的一种基本能力。
学生在初一一年学习中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初二在此基础上增加阅读量,并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有很大裨益的。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白杨树的“不平凡”。
2.思维发展与提升:运用圈点勾画法,讨论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梳理文章线索,区别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理解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
2.教学难点:分析5、7段内容,归纳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体会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资料补充:1.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茅盾一生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
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茅盾赴新疆,离新疆赴延安,又离延安至重庆。
当时,延安是敌后抗日战争的红色中心,根据地在百团大战后遭遇敌人疯狂反扑、扫荡,处境艰难。
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
北方的天很蓝,每当秋天来临,你会体会到什么 叫做“秋高气爽”。在基础实验楼前,曾经有参天的 白杨。
秋天里,白杨的叶子黄得金灿灿的,背景是瓦蓝 瓦蓝的天空,别提多美了!
闲暇时,常沿着那条美丽的路散步,这就是我的 大学,一个让我成熟起来的地方,一个让我一辈子怀 念的地方,虽然我曾匆忙的离开了它,但它永远在我 的心中,就像那美丽的白杨一样,在我的心中光亮如 鲜!
巴金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 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 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 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山谷。为着追求 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 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 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么?
总的形象 干
力争上游
笔直,绝无旁枝
正直
形
枝
笔直,紧紧靠拢 团结
美
叶
片片向上 进取
皮
光滑淡青色 质朴
神 美
倔强挺立
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农民
哨兵
抗战精神 和意志
这种手法,称为托物言志。
说一说
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格式:我由---想到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他象征了---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 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 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 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小试 牛刀
选取一个事物,根据其象征意义,运用托 物言志的手法,写一段100字以上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