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本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籍版本学》读书笔记

由于本科时期,我所在的学校并没有开设过文献学、古籍版本学之类的课程,因此,阅读黄永年先生的《古籍版本学》对我个人来讲,是对版本学基本知识的一次很好的普及。黄永年先生在前言中讲到“古籍版本学是一门既古老又时新的学问。”而在这本书中,作者“只在讲述古籍形制、宋金本地域时,承用了若干成说,此外,从书的结构到内容都贯彻自己的观点,谈自己的东西。”因此,阅读此书,不仅是对个人缺乏的古籍版本学的基础知识的补充,也了解到了许多作者本人在古籍版本学方面独到的研究和见解。通读过全书,为了加深记忆,同时为了方便以后在用到此类知识时便于查阅,作了读书笔记,将书中的重要知识点做了一些归纳。由于此书算是版本学的启蒙课本,所以所谓读书笔记,不过是读书之时的摘要而已。但纵然只是摘要,阅读此书也给我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益处,帮我推开了古籍版本学的第一扇门。

本书有绪编和版本目录两编,其中绪编包括两章;版本史和版本鉴别包括十一章;版本目录包括两章,此外还有前序、目次和后记。

绪论中的第一章为研究对象,在此章中作者为古籍版本学明确了定义,讲清了古籍版本学研究的对象是我国汉文古籍通行雕版印刷以来的版本。此外,还指出了:

古籍下限(清末)和古籍版本的下限(实际上不存在下限)

中国古籍的上限:从春秋末到战国时代由档案转变过来的《诗》、《书》、《礼》、《易》、《春秋》

古籍版本的上限:(不包括竹木简书和帛书在内)刻本的出现,才真正算是古籍版本学的上限(唐中叶前期或盛唐时期)版本的含义:最初仅指雕版印刷的本子,后来所谓的古籍版本,实际上是以刻本为主体,同时也包括了活字本、抄本、批校本等各种不同的本子。

第二章是版本和善本。在此章中作者提出了版本不能等同于善本,并将善本随着时代的转变而变迁的涵义做了逐步的说明。

善本的本义是书籍之校勘精审者(宋代)

善本涵义的变化和混乱:凡旧必善“三性”、“九条”之说(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

善本的两种含义:1、继承本来含义,校勘性的善本

2、继承清以来的讲法,文物性的善本

第三章讲述古籍版本学的研究角度和用途,古籍版本学有两个研究角度,第一是研究如何鉴别版本,大多数古籍本身并不用文字来标明它的版本和时代,这类研究也可称为“版本鉴别”;第二是研究每种古籍有过哪些版本,可称为“版本目录”。古籍版本学的用途十分广泛,因此学习古籍版本学可是说是对于收录保存古籍、学习其他科目的一个基础。

版本史和版本鉴别编里面,系统的讲述了有关古籍的一些研究方法、参考书、雕版印刷的出现、书册制度以及各种版本的主要鉴别方法和特点。

在第一章研究方法里面,作者提出来经验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

法,并且要将鉴别版本的方法和版本史相结合。提出了鉴别版本的几个标尺,按照主次顺序分别为:版本的字体、版式、纸张还有其他一些可以作为辅助性标尺的特殊现象。第二章的参考书中,作者为我们罗列了版本史、书册制度史、版本图录、有关书法和名人字迹的书、有关藏书家及其印章的书、有关的工具书、善本书的题跋目录这七类书的优秀代表,列出来书名、作者、时代、书的特点或者价值。

既然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是我国汉文古籍通行雕版印刷以来的版本,因此要准确的了解雕版印刷的出现是非常必要的,第三章中作者详细的介绍了雕版印刷的过程、雕版印刷的先驱、以文献引证,驳斥了主张雕版印刷的发明出现在隋代和初唐的两种说法。介绍了五代的刻书事业、唐五代的印刷品和鉴别方法。

第四章为书册制度。这一章重要的知识点有:

书册制度:是指书籍的形成,这种制度不是由政府或由某些个人下命令规定的,是自然形成的。竹木简书的书册制度史“简册”或写作“简策”,帛书以及雕版印刷以前的用纸书写的“卷轴”或称作“卷子”,“旋风叶”以后的书册制度叫“册叶制度”。

旋风叶是从卷子演变成册叶的第一部,是从卷子到册叶的过渡形式,大概出现于唐代后期,流传下来的只有佛经。

此外还介绍了一页书及其术语,如“蝴蝶装”、包背装和线装、书套等。

第五章为宋刻本(包括辽金刻本),这一章以地域为主讲述了宋刻本的宋浙本、宋建本、宋蜀本以及辽本和金水平本。

宋代形成了以杭州、眉山为中心的两个刻印书籍的中心。出自这两地的古籍被称为浙本和蜀本。南宋时,建阳的印刷产业兴盛,因此又出现了建本。

宋浙本:以官刻为主,其中又以国子监刻本即蓝本为主。宋浙本的字体以欧体为主,版式为白口、单黑鱼尾、书名、卷次在上鱼尾下方、左右双边、无书耳、无牌记。刻工姓名处于每页版心最下边,陈氏书棚本无刻工姓名。

宋建本:是指建宁府建阳县的坊刻本。以颜体为主,其版本因时间变化而有所变化,前期为白口、左右双边、多有刻书题跋,中期开始为细黑口、四周双边、双黑鱼尾、多用牌记。

宋蜀本:唐五代时期,以四川成都为中心,形成了与杭州东西相对峙的印刷中心。保存下来最早的宋蜀本只是北宋末南宋初的刻本,有大字、小字两种版式。大字本的字体是颜体的架子,渗入了柳字的成分。版式同于浙本,少见刻序题跋。避讳不如官刻浙本严密,但比建本要认真一些。印刷纸多用白麻纸,若是蝴蝶装可作为辅助性标尺,但是多数都已被改装过。

辽本:现存的辽本《契丹藏》和其他刻经都是卷子本,《蒙求》则是蝴蝶装。

金平水本:现存的金平水本为数极少,基本上都是坊刻。金平水本的字体为欧体或者是在欧体中加入颜体的成分。版式为白口、黑鱼尾、或单或双、左右双边或四周双边无一定。行字较密,书名、卷次、页次的位置同宋本。现存的金平水本都无题跋,都不避金讳,纸张略

近南宋浙本、蜀本而不同于建本。若是原装,则为蝴蝶装。

在此章中,还讲述了宋本的伪造、以及宋本的善本问题。

第六章是元刻本。元代时期,眉山这个刻书中心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杭州和建阳的刻书业非但没有遭到损害,还有所发展。在北方,依旧是平水可以成为刻书中心。因此,元代的刻本按照地域来讲,有元浙本、元建本和元平水本。

元浙本:元代最流行的是书法家赵孟頫的字,即所谓的赵体。元浙本的字体很多受赵体的影响比较多。有的在欧体的基础上渗入赵体,有的则完全是赵体。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版式上的元浙本继承了南宋的传统,多为白口,也有一些细黑口、黑鱼尾,或单或双、上鱼尾上方有时记字数,下方用简称记书名和卷次,下鱼尾上或相当下鱼尾处记页次,左右双边无定规,刻工姓名比宋浙本少。有时有刻书序题跋,个别有牌记。不避本朝帝讳。纸张多用白麻纸、黄麻纸,但后期纸纹较窄。若是原装则多为包背装。

元建本:字体沿袭南宋建本作颜体,但要更瘦,比较圆劲。版式方面都作黑口,双鱼尾或黑鱼尾,也有花鱼尾,书名、卷次、页次在版心的位置和南宋建本相同,四周双边或左右双边,不记刻工姓名,有些书用书耳。鱼尾在元建本中又常用在正文里作为使读者醒目的一种标记,多安在正文的小题之上。少见序跋题识,多有牌记。不避讳,纸张有麻沙纸,也有竹纸,原装应是包背装,也有蝴蝶装。

远平水本:字体上比金平水本更接近颜体。白口、双黑鱼尾、四周双边、书名、卷次、页次位置同金平水本,有刻工姓名,晦明轩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