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德育生活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尝试德育生活化,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内容提要:传统德育面临着尴尬与困境,新时代呼唤一种有效的德育方式,而生活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德育不可回避的归宿,回归生活是德育的目的。德育生活化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一剂良方。本文从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德育的方式三方面阐述了德育生活化实施的途径,结合本校的工作实际从日常行为规范、专题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三方面进行了德育生活化的尝试。

关键词:德育生活化实施途径尝试

长期以来,传统的学校德育方式流于说教,片面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道德能力的培养;德育评价方法、途径单一,缺乏灵活性;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脱节,使学生的知、行不能统一,德育效果微乎其微。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应回归生活,从政治说教里走出来,由静态转变为动态,由“远、大、空”转变为“近、小、实”,由抽象转变为具体。关注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做中感悟人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让德育植根于火热的现实生活,让德育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内化,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才会得到提高。

一、实施德育生活化的途径

德育生活化是指教育与学习应该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需要,让学生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

如何实施德育的生活化呢?

(一)德育目标要贴近学生生活。

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具有社会要求的道德情操的人。而人是社会的人,不能生活在真空中。正因为这样,德育应该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德育目标应当源于学生的生活,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不觉得目标可望而不可及,而是通过努力能做到的。因此,要制定出有层次的、循序渐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目标。

(二)德育内容要缘于生活。

1、德育内容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我们既要了解一般学生的一般情况,还要了解特殊学生的特殊思想。根据学生的不同思想现状,追根溯源,寻求根本,找到教育学生的结合点。

2、德育内容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的年龄实际,不以成年人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的思想,蹲下身来使他们接受我们的教育。

3、德育内容要从社会实际出发,考虑社会这个大环境。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变革。社会上鱼龙混杂,积极的、消极的、先进的、落后的、高尚的、低级的,泥沙俱下。我们既要坚持正面教育,用社会中的新鲜事物和先进事迹、光辉人物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还要引导他们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认识社会上诸如腐败、贪污、行贿受贿等消极、落后甚至是丑恶的现象。(三)德育方式多样化,与学生生活密不可分。

传统的学校德育途径单一,无非是通过思想品德课、班队活动课、晨会课等主要方式进行思想教育,这已远远滞后,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了。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多方面接受信息的来源,我们既要利用传统的德育方式,又要挖掘德育的新途径。

1、重视环境的熏陶作用。

环境育人,学校的一草一木,精心布置的长廊,构思巧妙的板报,富有教育意义的宣传图片、资料等,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校要着力优化校园环境,建立健康的舆论环境,建立积极身上,勤奋进取,热爱集体,困结友爱的学校生活环境,发挥环境的人文教育作用,使学生有效地利用校园环境进行自我教育。

2、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这三方面做教育,它需要三方面的齐抓共管。学校德育要力争社会化、生活化,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这三者共同协调,形成合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健康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能力。

3、发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网络已经深入人心。网络社会、信息时代的开放性、共享性、多元性,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教育的新途径,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德育教育的新课题,我们应该加强网络管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引导学生分辨是非好坏,提高道德识辨能力。

二、我校德育生活化的尝试

近几年来,为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我校进行了一些德育生活化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日常行为规范中实现德育生活化

德育生活化意味着德育过程就是生活过程,每个人思想品德的成长往往源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在生活中形成的对道德要求的认同。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可能是件很小的事情,但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因而,我校在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中,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作为重要的德育工作。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未来社会每个人都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会学习”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学校根据过去学生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的实际,制定了《课堂学习常规》、《图书室、阅览室常规》、《实验操作常规》、《自学常规》等。用制度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实施全员育人,全科育人策略。要求各科任教师,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于各科教学活动中,帮助、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觉培养用脑习惯、参与习惯、合作习惯、自学习惯、书写习惯、阅读习惯,自觉培养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习惯,自觉培养制订学习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学习的习惯等等。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随着我校食宿条件的改善,学校制定了《文明用餐制度》、《文明寝室评比标准》、《寝室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学生以勤劳节约、自尊自爱、量入为出的方式生活。比如,在食堂里采用自己盛饭打菜,分班评比剩菜剩饭的办法,杜绝浪费现象。同时学校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劳动的价值。在寝室里要求住校生早晨按时起床和出操,及时、快速整理个人内务和寝室卫生;不得擅入寝室,有特殊原因进宿舍必须申请,经班主任及宿管处或政教处同意后方可进入;按时就寝,严格遵守寝室纪律,住校生生活用品必须齐全,不擅用他人物品。在生活消费方面,要求学生把生活费或零用钱存入老师处,定期检查学生的消费情况,帮助、指导学生合理消费。

3、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礼貌待人是立身处世,学会做人的起点,是人生存的一项基本“技能”和“修养”。因而,我校从“文明礼仪”教育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由政教处负责开展“农村中小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模式与实践探究”课题(市级课题)研究,编制了《文明礼仪手册》,学生人手一份。学校将每年九月份定为“文明礼貌月”,在刚入学的新生中开展“讲文明,知荣辱”活动。另外,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主题班会、征文、收集礼貌用语、“文明班级”评比、“文明寝室”评比、“行为示范生”评比活动。目前,文明礼貌在校园内形成风气,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问候已形成习惯。

(二)以专题活动为载体实现德育生活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