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的治疗和预防 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常:强调区分温病的病变阶段、 层次而采用不同的治法
达变:灵活运用
1.泄卫透表法 3.和解表里法 5.通下逐邪法 7.开窍息风法 9.固脱救逆法
2.清解气热法 4.祛湿清热法 6.清营凉血法 8.滋阴生津法 10.外治法
概念:通过解表,透邪外出以解除温 病初起在卫分病邪的一类治法。 适用范围:温病初起,邪在卫表。 作用:发汗、疏表、透疹。
解热作用
兴奋肾上腺皮质 功能
改善微循环及抗 血凝的作用
轻清宣气:栀豉汤加味 辛寒清气:白虎汤 清热泻火:黄芩汤加减
代表方:栀豉汤加味 主治:邪在气分 热郁胸膈 用药主以轻清 “展气机以轻清” 邪热较重—味较轻薄的苦寒清热药 表邪犹未尽解—透泄之品
代表方:白虎汤
主治:邪热炽盛于阳明气分 津气耗伤—白虎加人参汤 湿困阳明—白虎加苍术汤 邪热壅滞骨节—白虎加桂枝汤 暑热之邪—清暑透热之品 邪初传入阳明而表邪未尽—透表之品
是否都要发汗 误汗 不失汗 必须注意患者的体质和病邪兼挟
概念:以清泄气分邪热之品以解除气 分无形邪热的一类治法,又称“清气 法”。
适应证:温病气分里热盛,但尚未与 有形实邪相互搏结的病证。
作用:使气分无形邪热或从外泄或从 里解。
祛除病原微生物 的影响 提高免疫功能 抗炎作用 抗休克作用
解毒作用
解热 抗菌 消炎 疏肝利胆 调整胃肠功能 人体免疫功能
清泄少阳:蒿芩清胆汤 分消走泄:温胆汤加减 开达膜原:雷氏宣透膜原法 (达原饮 化裁)
代表方:蒿芩清胆汤 主治:邪郁少阳 胃失和降 与小柴胡汤在功用主治上有同有异 视湿与热之偏重而进行加减
代表方:温胆汤加减 针对邪热与痰湿阻遏于三焦的治法 上中下三焦一齐分消、 中心病位在中焦 虽为湿热兼夹 、以痰湿内阻和气滞偏重 对邪热较甚的病证加用清化之品
邪在卫分用汗法,“汗”,是指 用辛凉透达之剂。
邪在气分的治疗,强调“才可”清 气。
清气法包括清气泄热法、苦寒沉降 法、下法。
所谓“透热转气”是指在清营分 邪热的同时,配合轻清透热之品,使 营分之邪热得以转出气分而解。
不能一味用清营滋液之品,以免 腻滞留邪。
凉血散血为治疗大法 血热—凉血 瘀血—散淤 耗血 —滋养阴血
• 化湿方药配伍重视宣肺利气之品、运 化脾胃之药,淡渗利湿之品
• 应权衡湿与热的偏轻偏重 • 湿邪已化燥,不可盲目使用 • 素体阴液亏虚者应慎用
概念:攻逐泻下,通导里实使邪热外 泄之法。
适应证:温病有形实邪内结的病证。
作用:通腑泄热、荡涤积滞、通瘀破结 等。
发汗 、解热作用 调节机体免疫力 抗炎作用 祛痰、止咳、平喘作用 祛除病原微生物及毒素 心血管活性作用
疏风散热:桑菊饮、银翘散 解表清暑:新加香薷饮 宣表化湿:藿朴夏苓汤 疏卫润燥:桑杏汤
代表方:桑菊饮、银翘散 主治温解表之品 可配伍宣肺清肺化痰止咳药及利咽药
有抗感染 调整胃肠功能 利尿 清除氧自由基 调整肌体免疫功能
1.以病位浅深立法 表证—宣透表湿 里证—上焦(轻开肺气)、中焦(运 化脾胃)、下焦(淡渗利湿)
2.分清湿热之偏重
宣气化湿:三仁汤 燥湿泄热:王氏连朴饮 分利湿邪:茯苓皮汤
代表方:三仁汤
用于湿热之邪偏于上焦、湿邪尚 未明显化热
又称为“宣气化湿法”
代表方:雷氏宣透膜原法 主治:邪伏膜原 开达膜原的用药较为温燥 素体阴虚内热者或湿已化热者不宜
清泄少阳法用于邪热挟痰湿在少阳者
分消走泄与开达膜原二法清热之力较弱, 其作用侧重于疏化湿浊,故不能用于 湿已化热,热象较著及热盛津伤者。
4、祛湿清热法
概念:祛除湿邪、清解邪热以消除湿 热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湿热性质的温病 作用:宣通气机、运脾和胃、通利水道 以化湿泄浊
温病的治疗和预防 PPT
重点难点
温病主要十大治法为重点 其中开窍息风、固脱法等急救方法为 难点
(一)温病立法的重要性 (二)温病治疗的立法依据 (三)温病治法应用:知常达变 (四)温病的主要治法
正如华岫云在《临证指南医案》
中所说的:“立法之所在,即理之所 在,不遵其法,则治不循理矣。药味 分量或可权衡轻重,至于治法,则不 可移易”。
(1)审病因:辨证求因 审因论治 (2)辨病机:谨守病机 知常达变 (3)察邪正:扶正祛邪 邪去正安
卫气营血治则 三焦治则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卫气营血治则(汗、清、透、散)
清代名医叶天士在《温热论》中 云:“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 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上焦病证
用药不仅药性要注意轻扬上浮 用药分量上也宜轻不宜重 在煎煮方法上也要注意一般不宜时间 太长
中焦病证
以祛邪为主 邪去而正自安 湿热蕴阻证 清热化湿并施
下焦病证
用质重沉降的药物。 用药多滋腻厚味之品 多为介石重镇之品。
湿温初起用本法后汗出,与强发其汗 的作用和后果迥然有别
又名“辛开苦降法” 代表方:王氏连朴饮 主治:湿渐化热,湿热俱盛 用药—苦寒、苦温与辛温并用 辛温、苦温药—半夏、厚朴 苦寒药—黄芩、黄连、栀子
代表方:茯苓皮汤 主治:湿热郁阻下焦 但不限于下焦病证 上焦—宣化 中焦—运化、温燥 温病下焦—审因论治
代表方:黄芩汤加减
主治:邪热内蕴 郁而化火 与辛寒清气法的主治病证及用药都有 所不同
有形实邪相结 病邪未入气分 素体阳虚者
须先去之 不宜盲目早用 中病即止
概念:又称“和解法”
适用范围:温病邪不在卫表,又非完全 入里,而是处于少阳、三焦、膜(募) 原等半表半里者。
作用:透解邪热,宣通气机,使外解里 和。
代表方:新加香薷饮 主治:夏月感受暑湿,复受寒邪侵犯肌表 所用之药由解表寒、清暑热、化湿邪组 成 使用香薷必须掌握其适应证
代表方:藿朴夏苓汤 主治:湿温初起,湿热病邪侵于卫表 用药与辛温祛表湿药的作用不相同 适当用祛里湿的药物 强调轻开肺气
代表方:桑杏汤 主治:秋燥初起,燥热病邪伤于肺卫 用药辛凉宣透与生津润燥相配合 用药必须主以轻清 每与宣肺止咳清润化痰之品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