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成语考点复习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熟语(成语)考点的说课稿各位老师:
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正确使用熟语(成语)。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语言文字应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高考命题者看得很重的一部分。全国课标卷、辽宁卷、安徽卷等相关卷中取消了包括字音、字形、标点等考点,甚至连词语的客观选择也取消了,但保留除语病辨析之外的另一个重点——成语。我们年级语文一轮复习中,词语和成语成为两个词汇教学的要点。
教材中较为详细的讲述了熟语的概念及分类,也在“技法指导”中举例说明了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及简易的判断方法,并在课后设置了6道练习题。
《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规定:“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同时在阶段目标中也表述:“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二、学情分析:
我们在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二中梳理探究部分——《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中已认识过成语的来源及结构等知识,也明白成语考查的语音、字形和意义辨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貌。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同学们整理学过的汉语成语,不仅是对知识进行积累和梳理的过程,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巡礼。
同时,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所以这节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整理和积累知识的能力。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相关要求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新课标理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警句。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包含着许多民族文化的信息,有历史、有寓言、有故事、有哲理、有智慧。成语大多是四字语,但几乎包括了汉语所有构词造句的方法。成语也往往都是声律协畅琅琅上口的。表达与交流时用上几个成语,往往能够一以当十,传神写照。因而,积累成语能够给正处于语言发展期的儿童以多方面的好处。古今中外有许多精彩的名言警句,有的是先哲的语录,有的是民间的创造,它们都闪烁着哲理和智慧,千百年来给人们丰富的启迪。积累名言警句,无论对于学语言、学文化、学做人,都是十分有益的。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警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去引导学生积累,都是很有意义的。
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能力:掌握熟语的常见误用类型,学会辨析易混淆成语;
2、过程与方法:掌握成语题的解题方法,提高题目的准确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成语这一祖国语言文化现象的热爱和重视程度。
教学重难点设计为:
1、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
2、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3、练习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四、教法学法
(一)、教学方法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是课堂的主导,而不是课堂的主体。而且,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1、范例引导法。
相关的成语误用情况分别举例,学生心中有数。
2、探究式教学法。
设置疑难情景、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的步骤,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进行了设疑讨论,重点是高考题的分析。
(二)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主要是使用多媒体电脑课件。把教学设计的步骤及内容制成课件,利于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法,利于突破重点、难点,利用演示课件代替板书,能节省时间,又可展示教材所没有的补充材料,扩大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节奏,体现教改的新理念。
(三)学法辅导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强调思考、理解、归纳、迁移的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始终注意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勇于质疑、解疑,发表个人观点。
拓展延伸,做好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考纲回顾: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
(三)、体验高考,了解高考的设题形式。
(四)、复习熟语设误的几种类型。
1、望文生义,内涵意义不清
成语的重要特点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不能单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
举例:屡试不爽、口耳相传。
2、褒贬失当
举例:无所不为、推波助澜。
3、搭配不当(既有主干的搭配,也有修饰语的搭配)
举例:漠不关心、谆谆教导。
4、用错对象
举例:洋洋洒洒、含英咀华。
5、谦敬错位
举例:抛砖引玉、人微言轻。
6、自相矛盾
举例:半斤八两、不期而遇。
(五)、攻考方略
1、要辨明熟语含义。
2、要辨明褒贬。
3、要明确适用范围。
(六)、课堂训练(七)、小结(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成语误用类型: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谦敬错位、自相矛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