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研究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cafc16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5.png)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研究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在临床麻醉和镇痛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独特的药理学特性,使得它在多种医疗场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瑞芬太尼具有起效迅速的特点。
通常在静脉注射后 1 分钟内即可达到血脑平衡,从而快速发挥镇痛和麻醉的效果。
这一特性在紧急手术或需要快速诱导麻醉的情况下尤为重要,能够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疼痛缓解,为后续的手术操作创造良好条件。
瑞芬太尼的作用时间短。
这是因为它在体内被组织和血浆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迅速代谢,不受肝肾功能的影响。
这意味着它的药效可以被快速调整和终止,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快速苏醒和恢复。
对于一些手术时间较短,或者患者身体状况较为复杂,需要精确控制麻醉深度和时间的情况,瑞芬太尼的这一特点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临床麻醉中,瑞芬太尼常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
在诱导阶段,它能够迅速帮助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减轻手术操作带来的不适感。
在维持阶段,通过持续输注或间断注射,可以根据手术刺激的强度和患者的反应灵活调整剂量,保持稳定的麻醉深度,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
瑞芬太尼在产科麻醉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对于剖宫产手术,既要保证产妇的麻醉效果,又要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瑞芬太尼由于其快速起效和短作用时间的特点,能够在满足产妇镇痛需求的同时,减少药物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量,降低对胎儿呼吸和神经功能的潜在影响。
在镇痛方面,瑞芬太尼常用于术后疼痛的管理。
通过患者自控镇痛(PCA)的方式,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疼痛程度自行给药,实现个体化的镇痛治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单独使用瑞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可能会导致痛觉过敏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通常会将瑞芬太尼与其他镇痛药联合使用,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麻药等,以增强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尽管瑞芬太尼具有诸多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由于其强效的镇痛作用,可能会导致呼吸抑制。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辅助呼吸支持。
瑞芬太尼药理学特点临床应用分析
![瑞芬太尼药理学特点临床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f5ce39eefdc8d376ee32d9.png)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瑞芬太尼是μ阿片受体激动剂,是新型人工合成阿片类镇痛麻醉药,也是第一个“超短效”阿片类药。
从1996年8月在德国首次上市以来,因其结构中含有酯键易被血浆和组织中酯酶代谢,所以拥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好,一般无不良反应,控制剂量容易,病人苏醒快,延迟少等独特特点,适用于临床输注给药。
又因为其半衰期短,持续静脉滴注不产生蓄积作用,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关键词】瑞芬太尼;药理学;临床应用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麻醉性镇痛药,属于μ阿片受体激动剂,因其结构中含有酯键,所以在体内会迅速被组织和血浆中的非特异性酯酶水解。
瑞芬太尼有着独特的药理学特性,起效快,清除快而且不受肝肾功能影响,长期静脉滴注蓄积作用小,在阿片类药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自从1996年上市以来,现在已经广泛在临床应用,包括心血管、妇产科、神经外科、儿科等专科手术的麻醉中。
本文就其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作如下综述。
1 瑞芬太尼的药理作用及特点1.1药理作用该药的化学结构为3-[4-(甲氧羰基)-4-[(1-氧丙基)-苯氨基]-1-哌啶]-丙酸甲酯单盐酸盐,分子量是412.91。
临床应用一般为盐酸盐制剂,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疏松块状物。
因市售制剂中有甘氨酸做辅料,所以硬膜外麻醉不能使用,不于椎管内使用。
临床配制冻干粉需要保持无菌状态,配后尽快使用,若需要保存,放置室温下不能超过24h。
由于瑞芬太尼结构中含有独特的甲酯键,所以容易被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胆碱酯酶迅速水解 [1]。
代谢物经由肾脏排出,不依赖肝肾功能清除。
无论持续输注时间长短,输注停止后瑞芬太尼血浆浓度3~5min就可减少50%,与血浆蛋白有70%的结合率。
在人体内达到血-脑平衡仅需要1min左右,起效快,维持时间短。
瑞芬太尼容易产生剂量依赖性,也可以引起呼吸抑制、恶心呕吐、骨骼肌强直、低血压等副作用,副作用强度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最新-小议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运用 精品
![最新-小议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运用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93408a49caaedd3383c4d3f4.png)
小议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运用1药理特性瑞芬太尼是近年阿片类药药理学上的新发展,为强效、超短效阿片受体激动剂,它的药物从效应室转至中心室的速度常数较大,为114,12血浆和效应室间平衡半衰期为076,即其血浆和效应室药物浓度达到平衡的速度快,药物起效快,它具有独特的代谢机制—-酰基端存在酯键,可被组织和血液中的非特异性酯酶在肝外持续水解,其消除主要是因为药物的快速清除而不是再分布。
无论持续输注多长时间,输注停止后瑞芬太尼血浆浓度减少一半的时间仅需3~5[2],即使从最大有效速率如99速率输注,停药后仍无恢复延迟之虞,故无需手术结束前逐渐减量或提前停药。
瑞芬太尼的滴注直到手术结束时才停止,自发呼吸的恢复约7,呼吸达到足够水平为10,对呼吸有反应为10,在12时可以拔管。
为保证神智消失,瑞芬太尼的应用必须联合丙泊酚的滴注或吸入03浓度的麻醉药如异氟醚。
单次给药时,瑞芬太尼使患者意识丧失的50为12μ,而阿芬太尼为17μ,且瑞芬太尼的镇痛功能为阿芬太尼的20~30倍。
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不受终末器官的功能影响,肝功能或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和正常人一致,但需注重的是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对瑞芬太尼的通气抑制功能更敏感,较小剂量就使分钟通气量下降50,但其镇痛功能和清醒不受影响,而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对瑞芬太尼的敏感性并不增强,清醒也没有改变。
[7]等以0025μ·的速度给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输注瑞芬太尼3,发现每分钟通气量降低28,其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以及清除率和健康人相似。
等观察了瑞芬太尼对肾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和正常人每分钟通气量的影响,发现每分钟通气量降低程度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但停止输注后15,正常人每分钟通气量已恢复正常,肾功能受损患者恢复至正常值的85。
2临床应用瑞芬太尼的止痛功能的强度足以应用于各类手术,既用于腹部、妇产科、胸部、骨科、颅脑和冠状动脉搭桥等大手术,也用于局部和区域阻滞的辅助用药,还用于非住院患者的小手术。
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00c27b6caaedd3382c4d35a.png)
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进展瑞芬太尼具有独特的药理学特性,是高选择性的μ受体激动剂,能被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及持续输注后半衰期恒定等优点,非常适合全凭静脉麻醉(TIV A)。
与芬太尼相比较,在神经外科手术时应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实施全凭静脉麻醉,能提供更稳定的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快速的苏醒和更高的苏醒质量。
对于需要施行术中唤醒的开颅手术,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是目前公认的最佳麻醉组合。
瑞芬太尼的不良反应主要与不恰当的用药量和用药方式有关。
标签:瑞芬太尼;神经外科手术;μ受体激动剂;全凭静脉麻醉瑞芬太尼(remifentanil)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阿片类药物,是高选择性的μ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等优点。
1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瑞芬太尼于1996年开始用于临床,是芬太尼的4-酰基苯胺哌啶衍生物,通过一个酯键与丙酸连接,是高选择性的μ-受体激动剂,其作用可被纳洛酮拮抗。
由于结构中含有一酯键,因此易被血浆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具有代谢快、清除快的特点。
瑞芬太尼与全身麻醉药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当瑞芬太尼的血药浓度达到1.37 μg/L 和4 μg/L 时,可使异氟醚的MAC值分别下降50%和77%。
瑞芬太尼的镇痛效价与芬太尼相似,约为阿芬太尼的16~70倍[1]。
2瑞芬太尼对颅内压及脑血流的影响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有其特殊性,颅内占位、充血水肿、出血都会造成颅内压(ICP)增高,轻者影响术中操作,重者形成脑疝危及生命。
3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神经外科手术时间通常比较长,全身麻醉后容易发生药物蓄积导致苏醒延迟。
手术操作过程中刺激强度经常发生變化,需要不断及时调整麻醉深度以保持相对平衡。
另外,手术后外科医生需要及时对患者的意识进行评分,以确认手术效果及有无并发症出现。
3.1麻醉诱导应用瑞芬太尼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的MAP、心率变化幅度小,说明瑞芬太尼能有效抑制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03814c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b.png)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一、引言瑞芬太尼是一种用于麻醉和镇痛的合成阿片类药物。
它具有强效、快速的镇痛作用,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急诊治疗和术后镇痛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二、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1、药理作用:瑞芬太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μ-阿片受体,通过激活这些受体来产生镇痛和麻醉效果。
2、药代动力学:瑞芬太尼具有极高的脂溶性和血脑屏障透过效应,使其快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起效迅速、消失也快。
三、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1、手术麻醉:瑞芬太尼常用于各种手术麻醉的诱导和维持阶段,通过静脉输注或持续静脉镇痛泵进行应用。
a:诱导麻醉:通常以瑞芬太尼与快速起效的静脉麻醉药联合使用,以实现快速的诱导效果。
b:维持麻醉:可通过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来维持麻醉效果,同时可调整剂量以实现镇痛目标。
2、急诊治疗:瑞芬太尼可用于急诊治疗中的剧痛缓解,常通过静脉推注给药来迅速缓解疼痛。
3、术后镇痛:瑞芬太尼可用于术后镇痛的管理,通常通过输注泵持续静脉给药,同时需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和镇静状态。
四、注意事项1、副反应:瑞芬太尼可能引起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副作用,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采取相应措施。
2、禁忌症:对瑞芬太尼过敏者、严重呼吸抑制患者和妊娠期妇女禁用瑞芬太尼。
3、药物相互作用:瑞芬太尼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临床应用时需注意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效果。
附件:本文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研究资料、使用指南等,详细请见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1、μ-阿片受体:中枢神经系统中与疼痛传导相关的受体,通过激活这些受体可以产生镇痛和麻醉效果。
2、血脑屏障透过效应:指药物能够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效应。
3、输注泵:一种用于精确输注药物的设备,通过调整泵的参数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静脉输注。
瑞芬太尼临床应用PPT课件
![瑞芬太尼临床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06599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0.png)
对瑞芬太尼过敏的患者
如果患者对瑞芬太尼过敏,应禁止使用该药物。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由于瑞芬太尼主要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因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 患者应禁用该药物。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瑞芬太尼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尚未确定,因此应慎用或避 免使用。
05
CATALOGUE
瑞芬太尼与其他药物的比较
与其他麻醉药物的比较
心血管影响
瑞芬太尼对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较好,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心血管 事件。
与其他镇痛药物的比较
镇痛强度
成瘾性
瑞芬太尼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可以用于 各种手术和急性疼痛的治疗。与其他镇痛 药物相比,其镇痛效果更加显著。
与其他镇痛药物相比,瑞芬太尼的成瘾性 较低,可以减少药物滥用和依赖的风险。
副作用
起效时间
瑞芬太尼的起效时间较快,通常在注射后几分钟内即可达到峰值,而 其他麻醉药物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药效持续时间
瑞芬太尼的药效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通常在给药后30分钟至1小时内 逐渐消失,使得医生可以更好地控制麻醉的深度和持续时间。
呼吸抑制
与其他麻醉药物相比,瑞芬太尼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小,可以减 少术后呼吸并发症的风险。
副作用。
缓控释制剂
开发长效缓释的瑞芬太尼制剂,减 少给药频率,提高患者依从性。
纳米制剂
利用纳米技术将瑞芬太尼制备成纳 米药物,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提高 疗效。
临床应用范围的拓展
01
02
03
疼痛治疗领域
深入研究瑞芬太尼在慢性 疼痛和神经性疼痛治疗中 的应用,拓展其临床适应 症。
重症监护
在重症患者治疗中,探索 瑞芬太尼在呼吸、循环等 系统中的辅助治疗作用。
瑞芬太尼的临床麻醉应用
![瑞芬太尼的临床麻醉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415c95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6.png)
2023/11/2
24
*宫腔镜检查
• 肖晓山等:缓慢静注瑞芬太尼1.0 μg/kg , 瑞芬太尼0.1μg/kg /min 微泵持续输注至 手术结束
2023/11/2
25
*人流手术
肖晓山等: • 瑞芬太尼1.0 μg/kg μg/kg +异丙酚
1.2mg/kg于60秒内静注完毕,立即开 始人流手术
• 麻醉维持中与异氟醚合用时,瑞芬对循 环抑制较轻,瑞芬<10 μg/kg时,BP和 HR下降10%~40%,每次追加剂量>2 μg/kg时(直至30 μg/kg)BP和HR不会再 有大幅度下降
2023/11/2
7
*瑞芬太尼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 对EEG的抑制呈剂量依赖型。 • 对脑血流、颅压影响小。 • 惊厥罕见。 • 2001年Gary等首次报道,瑞芬用于辅助
• 术中维持瑞芬太尼0.4 μg/kg/min 优点:复合瑞芬太尼与阿芬太尼相比, 平均动脉压和脑灌注压明显下降,但颅 内压无明显变化
2023/11/2
23
*瑞芬太尼辅助神经阻滞和区域麻醉
徐振邦等: • 瑞芬太尼0.05~0. 1μg/kg/min • 与咪达唑仑合用可降至0.025μg/kg/min ; • RR<8bpm或呼吸暂停15秒或Spo2 ≤90%或
μg/kg +瑞芬0.5 μg/kg/min,60s后,给异 丙酚2.5mg/kg+罗库溴铵0.3 mg/kg • 维持:瑞芬太尼0.5 μg/kg/min ,间断静 注肌松药、咪达唑仑
2023/11/2
21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 Pauls等:瑞芬太尼0.83 μg/kg/min 用于冠 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能明显减轻高血压 反应,减少皮质醇分泌;0.85 μg/kg/min 术 后心梗发生率降低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可行性分析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可行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ca7491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f.png)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可行性分析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对于手术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
瑞芬太尼,作为一种potent 的合成阿片类镇痛药物,近年来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日益增加。
本文将对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其可行性。
一、瑞芬太尼的药理特性瑞芬太尼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μ受体激动剂,具有强效的镇痛作用。
它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暂的特点,可有效缓解术中和术后的疼痛。
其半衰期短,能够快速从体内消除,减少了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使患者能够更快地从麻醉状态中恢复过来。
同时,瑞芬太尼还具有抗脑缺血和抗窒息的作用,减轻了手术过程中的心肺负担。
二、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1. 有效控制术中和术后疼痛瑞芬太尼作为一种镇痛药物,能有效控制腹腔镜手术术中和术后的疼痛。
在手术过程中,瑞芬太尼通过激活μ受体来发挥其镇痛作用,使患者术中疼痛感较弱或不敏感。
同时,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的缓解,患者可以更快地进行康复。
2. 良好的镇静效果瑞芬太尼还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使其安静、放松。
这不仅有助于手术进行顺利,还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运动引起的误伤。
3. 快速恢复意识由于瑞芬太尼的半衰期短,它在体内的作用时间相对较短。
因此,在结束手术后,患者很快就能从麻醉状态中恢复过来,意识清醒。
这不仅对于医生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有利,还能减少患者在麻醉恢复室中停留的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三、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分析1. 安全性高瑞芬太尼作为一种合成阿片类药物,其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正确的剂量下,瑞芬太尼的应用是安全的。
它不会引起明显的心血管抑制和呼吸抑制,患者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2. 副作用少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使用时,副作用相对较少。
由于瑞芬太尼的作用时间短暂,不会导致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瑞芬太尼临床应用进展
![瑞芬太尼临床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45af91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8.png)
舒芬太尼(Sufentanil,Suf)是芬太尼 (Fentanyl,Fen)N-4位取代的衍生物,其 化学作用和药理作用于1976年首次报道。为 强u阿片受体激动剂,对u受体亲合力比芬太 尼强7~10倍,镇痛强度是芬太尼的5~10倍, 是目前国内外用于人体的镇痛作用最强的阿 片类镇痛药。
舒芬太尼镇痛持续时间为芬太尼的2倍, 对心血管机能的影响、脑循环和脑代谢 的影响更小、因而具有更大的安全性, 在手术麻醉和镇痛领域中,显示出更大 的优势。
4、可发生典型的阿片样症状,在注射部位 偶有瘙痒和疼痛。
5、极少数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僵现象。 6、有一定的恶心、呕吐现象。 7、使用剂量过大可发生苏醒延迟。 8、可发生轻度的呼吸抑制作用。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是一种人工设计 合成的新型超短效阿片类药物,具有典型的 阿片样药理效应——镇痛、呼吸抑制、镇静、 肌张力增强和心动过缓等。
5、麻醉苏醒
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病人在苏醒过 程中耐受气管导管能力好,避免了全身麻醉 苏醒期病人躁动(emergence egitation jemergence delirium EA)。
瑞芬太尼、丙泊酚的临床应用成功地摆脱 了只有苯二氮卓类药物才能使病人产生遗 忘作用的传统观念,使静脉麻醉的理念得 到了进一步的更新。
间隙行硬外穿刺,向头置管3cm, 3、首量模式:0.15%罗哌卡因+0.5ug/ml舒芬太
尼;5ml试验量,观察5min后追加5~10ml。 4、PCA配伍:0.1%罗哌卡因+0.5ug/ml舒芬太尼
5、负荷量:无 6、维持量:无 7、PCA量:6ml 8、锁定时间:15min(每小时限量24ml) 9、停药时间:宫口开全时 10、舒芬太尼总用量(ug):15.7±7.6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及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及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fd97987aa00b52acfc7ca52.png)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及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及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瑞芬太尼是一种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它具有特殊的药理学特性,负荷量后的药效峰值时间为1.6min,而半衰期为1.3min,可以被血浆及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酷酶代谢,见效快、消除快,在静脉持续输注下能快速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正因为瑞芬太尼具备这么多优点而备受人们欢迎,被认为是本世纪真正可预测的阿片类药物。
本研究对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以为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1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瑞芬太尼以肝外代谢为主,大部分代谢物通过肾脏排出,其代谢途径为脱酷形成梭酸代谢物一端去烷基后形成,其药代动力学为三室模型。
肝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正常人相同,但肝功能衰竭患者对阿片类药物比较敏感,但不会给镇痛作用和清醒时间带来影响;对于老年患者,瑞芬太尼见效缓慢,敏感度强,但分布容积与消除减少,剂量应减少;瑞芬太尼易通过胎盘,但对新生儿或者早产儿不会带来很大影响;瑞芬太尼和其他林受体激动剂的药效动力学原理相同,具有镇痛、镇静及呼吸抑制作用。
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和副作用呈剂量依赖型,和吸入性麻醉药、催眠药及苯二氮享类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
在此就瑞芬太尼对呼吸系统、中枢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1.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在呼吸系统中,瑞芬太尼的作用呈剂量依赖型,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可快速恢复,手术完成静脉滴注停止后,大部分患者自主呼吸可以在几分钟内恢复,很少有患者会受到给药速度及药物剂量的影响,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
1.2对中枢系统的影响:在中枢系统中,瑞芬太尼对脑电图的影响也呈剂量依赖型,它对脑血流、颅内压及脑代谢的影响和其他阿片受体激动剂也是相同的。
1.3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术毕静滴结束后,瑞芬太尼的循环抑制作用在8min左右消失,不会给血压及心率带来很大影响。
瑞芬太尼在胸科手术特殊病例中的应用(2020完整版)
![瑞芬太尼在胸科手术特殊病例中的应用(2020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d02dc21711cc7930b71684.png)
瑞芬太尼在胸科手术特殊病例中的应用(2020完整版)瑞芬太尼:药理学特点众所周知,瑞芬太尼具有起效快、代谢快、无蓄积的特点,其通过非特异性酯酶代谢,达峰时间只需1.2分钟,仅为芬太尼的1/3,但镇痛强度约为芬太尼1.3倍;具有较小的分布容积(0.39L/kg),半衰期较短(9.1分钟),血浆清除率较快[2800ml/(kg·min)]。
在芬太尼家族中,芬太尼、阿芬太尼、舒芬太尼等药物的时量相关半衰期会因输注时间的增加而延长,而瑞芬太尼时量相关半衰期不因时间延长而变化,瑞芬太尼在体内无蓄积,持续输注后半衰期恒定(3~5分钟),并与持续给药时间无关。
基于以上药理学特点,瑞芬太尼常用于静脉麻醉的持续输注,也广泛应用于胸科手术的特殊病例中。
瑞芬太尼+丙泊酚:气管镜麻醉病例1:门诊气管镜麻醉病例要点:患者,男性,74岁,70kg,174cm;右下肺纵膈旁软组织肿块37×24mm;吸烟2,000支/年(50年);拟于全麻超声内镜引导下行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
指南意见:2014年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推荐的气管镜用药方案主要包括四种: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丙泊酚+舒芬太尼+肌松药。
麻醉管理:由于此例患者为门诊手术,有出院时间的要求,因此为避免肌松残余,笔者于无肌松+深度镇静下进行气管镜检查,主要采取丙泊酚+瑞芬太尼的麻醉方案。
首先,在等待室给予患者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5ml,右美托咪定0.6μg/kg静脉输注(10分钟输完);其次,患者入室后给予面罩供氧,双靶控输注(TCI)模式给予丙泊酚(4μg/ml)、瑞芬太尼(4ng/ml),诱导后3分钟置入喉罩,经喉罩置入气管镜检查。
由于先前未给予患者肌松药,因此在深度镇静条件下仍然需要在声门、隆突等重点部位辅以局部麻醉。
麻醉维持阶段降低靶控输注浓度为丙泊酚(2~2.5μg/ml),瑞芬太尼浓度(1~2ng/ml);最后,在气管镜检查结束后,停止泵注镇静、镇痛药。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f0574cd0975f46527d3e1b7.png)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摘要: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正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超短型阿片受体激动药,主要优点就是作用效果迅速,时量半衰期较短,停药后5-10min就可以苏醒,容易控制止痛剂量,效果的可预见性强,安全可靠。
我国于1999年开始用于国内患者。
通过临床验证以来,REM被证实有着作用效果快、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强、剂量容易控制等优点。
主要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及维持、心脏手术麻醉、神经外科麻醉、产科麻醉等,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阿片类镇痛药。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将该药正式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瑞芬太尼麻醉药理学临床应用由于瑞芬太尼结构中含有独特的甲酯键,所以容易被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胆碱酯酶迅速水解。
代谢物经由肾脏排出,不依赖肝肾功能清除。
无论持续输注时间长短,输注停止后瑞芬太尼血浆浓度3-5min就可减少50%,与血浆蛋白有70%的结合率。
在人体内达到血-脑平衡仅需要1min左右,起效快,维持时间短。
瑞芬太尼容易产生剂量依赖性,也可以引起呼吸抑制、恶心呕吐、骨骼肌强直、低血压等副作用,副作用强度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纳洛酮可以拮抗瑞芬太尼。
由于瑞芬太尼的独特药代动力学,所以瑞芬太尼更适合静脉滴注。
一、瑞芬太尼药理学特点(一)瑞芬太尼的理化性质瑞芬太尼的分子结构如下图1,属于短效苯基哌啶衍生物芬太尼族,哌啶衍生物,结构与其他六氢吡啶衍生物类似,化学结构中有特殊的酯键,容易被血和组织中的非特异酯酶代谢。
市面上的兜售的REM制剂为盐酸盐,白色冻干粉剂,内含甘氨酸,每支剂量为lmg,使用前需稀释成25mg/L或50mg/L,稀释后的溶液pH值为7.07,可以保存24h。
临床应用一般为盐酸盐制剂,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疏松块状物。
因市售制剂中有甘氨酸做辅料,所以硬膜外麻醉不能使用,不于椎管内使用。
临床配制冻干粉需要保持无菌状态,配后尽快使用,若需要保存,放置室温下不能超过24h。
瑞芬太尼用于心脏手术麻醉分析
![瑞芬太尼用于心脏手术麻醉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9568c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c.png)
4
3
瑞芬太尼可降低术后呼吸抑制风险,提高患者呼吸功能
瑞芬太尼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2
1
瑞芬太尼可降低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舒适度
瑞芬太尼可缩短术后苏醒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4
瑞芬太尼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分析
安全性高:瑞芬太尼的安全性较高,降低了麻醉过程中的风险
04
副作用小:瑞芬太尼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对患者的影响较小
03
起效快:瑞芬太尼起效迅速,能够快速达到麻醉效果
01
维持时间长: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持续时间长,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02
挑战与应对
1
瑞芬太尼的剂量控制:需要精确控制剂量,以避免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2
瑞芬太尼的代谢:瑞芬太尼代谢速度较快,需要不断调整剂量以维持麻醉效果
3
2
4
1
药物选择:瑞芬太尼作为பைடு நூலகம்要麻醉药物
麻醉深度监测:实时监测患者麻醉深度,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剂量控制:根据患者体重、年龄等因素确定剂量
给药方式:静脉注射或持续静脉滴注
麻醉效果观察
03
术后苏醒迅速,减少术后并发症
02
麻醉深度适中,有利于手术操作
01
瑞芬太尼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显著
04
瑞芬太尼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高
呼吸抑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
2
心脏手术麻醉需求
手术类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瓣膜手术心脏移植术心律失常手术心脏肿瘤手术心脏瓣膜手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包手术心脏电生理学手术心脏介入手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心脏瓣膜关闭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关闭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关闭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关闭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关闭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关闭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关闭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关闭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关闭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心脏瓣膜修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关闭术心脏瓣膜成形术52
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及应用前景
![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及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8019c82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6.png)
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及应用前景芬太尼(fentanyl)是一种强效的合成阿片类镇痛药物,被广泛用于麻醉和镇痛治疗。
它具有快速起效、作用强烈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并展望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药理学特性芬太尼具有以下药理学特性,使其在临床上成为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
1. 镇痛效果强大:芬太尼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通过与大脑和脊髓中的阿片受体结合,发挥镇痛作用。
与吗啡相比,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更为出色。
2. 快速起效和短时作用:芬太尼具有非常快速的起效时间,一般在用药后几分钟内即可达到镇痛效果。
其作用持续时间通常为1-2小时,使其特别适合一些需要快速、短暂镇痛的情况。
3. 药代动力学特性:芬太尼通过皮肤黏膜吸收或静脉注射给药。
其半衰期较短,可以被快速代谢和排泄,从而降低了潜在的不良反应和依赖性的发生风险。
二、应用前景芬太尼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在临床上涉及多个领域。
1. 麻醉用途:芬太尼在手术中被广泛应用于麻醉,可以作为静脉镇痛药物使用。
其快速起效的特点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麻醉辅助药物。
2. 术后镇痛:由于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明显,用于术后镇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并促进康复。
3. 癌症疼痛:癌症患者常常经历剧烈的疼痛,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的镇痛药物,可以为癌症患者提供有效的缓解。
它可以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使用,如经口、透皮贴剂等。
4. 急性剧痛管理:芬太尼可用于急性剧痛的管理,如严重创伤、临床抢救等情况。
其起效快、作用强的特点使其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救治效果。
5. 镜下手术:芬太尼由于其短时作用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行镜下手术时的镇痛。
其作用时间与手术时间相匹配,有效减轻患者的术中和术后疼痛。
6. 应急医疗用途:芬太尼可以被用于应急情况下的镇痛和镇静。
在紧急救援和灾难医学中,芬太尼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援。
总结: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的镇痛药物,具有快速起效、作用强大、持续时间短等药理学特性。
瑞芬太尼
![瑞芬太尼](https://img.taocdn.com/s3/m/76359304b7360b4c2e3f64de.png)
——Hug,c.c.J.,Editor,1984,Butterworth:Boston.PP50-60. ——Hermann, D.J., et al.Anesthesiology,1991,75:p.A379. ——Michiels, M., R. Hendricks, J. Heykants, Eur J Pharmacol,1974,12:p.153.
瑞芬太尼的药理特点及临床应用
1
发展历史
1996 1990
1997
1998 2003
成功研制
德国 首次上市
欧美 国家上市
用于心脏 手术
国内
首次上市
2
3
超短效μ 受体激动剂
麻醉消退 时间可预测 无二次 呼吸抑制
麻醉深度 最可控
对重要器官 影响小
4
独特的代谢方式
瑞芬太尼
O H3 C O N O O CH3 N O CH3
——Anesth Analg, 2000;90:1450-1451
13
临床常用剂量
瑞芬太尼临床常用剂量表
用 法 全麻诱导 (插管过程) 全麻维持 体外循环手术 局部麻醉或 监护麻醉 稀释后浓度 (μ g /ml) 50-100 50-250 100-250 25 推荐输注速率 输注剂量范围 (μ g/kg∙min-1)(μ g/kg∙min-1) 0.5 0.2 1.0 0.05-0.1 0.5-1 0.05-1 1.0-2.0 0.01-0.2 单剂量给药 (μ g/kg) 0.5-2.0 0.5-1.0 0.5-2.0 0.25-0.5
18
临床应用-产科麻醉
• 患有心脏疾患或颅内肿瘤的高风险孕妇全身麻醉 • PCEA分娩镇痛不满意或不适合区域麻醉的病人持续静脉用药
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有哪些应用
![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有哪些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b7b910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2.png)
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有哪些应用瑞芬太尼是一种常用的麻醉药物,药理学特性比较特殊,药物进入人体后能够迅速发挥效果,但半衰期时间较短,具有见效快、消除快的特点。
所以在一些需要快速麻醉、快速苏醒的手术中,瑞芬太尼的优势非常明显。
也因此,在临床麻醉时,瑞芬太尼受到人们的欢迎。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看看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中都有哪些应用。
一、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瑞芬太尼属于阿片类受体激动剂,通过血浆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代谢途径是脱酯形成羧酸代谢物一端去烷基后形成。
对于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而言,因为其药代动力学与健康人群相同,虽然肝功能衰竭对阿片类药物敏感性较强,但并不影响镇痛作用与清醒时间。
老年患者在瑞芬太尼麻醉时,敏感度较强,药效缓慢,应适当减少用药剂量。
瑞芬太尼比较容易通过胎盘,但对早产儿、新生儿影响不大;与其它受体激动剂的药代动力学原理相同,瑞芬太尼具有呼吸抑制、镇静、镇痛等作用。
在镇痛作用及副作用方面,瑞芬太尼呈剂量依赖性,与苯二氮类、催眠药及吸入性麻醉药联合使用时可发挥协同作用。
瑞芬太尼在使用过程中,对呼吸、中枢、循环及肝肾等系统功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瑞芬太尼对呼吸系统产生的作用呈剂量依赖型。
一般情况下,术后静脉滴注停止后,患者呼吸功能都可以快速恢复,一般最多几分钟即可恢复,极少有患者因药物剂量、给药速度等因素影响呼吸功能恢复,所以麻醉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
2、对中枢系统的影响。
瑞芬太尼对中枢系统的影响,与其它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对脑代谢、颅内压及脑血流的影响相同,对脑电图的影响也呈剂量依赖型。
3、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手术结束后停止静脉滴注后,瑞芬太尼的循环抑制作用一般在停药后8分钟左右会完全消失,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4、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对学龄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瑞芬太尼的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与健康人无明显区别。
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
![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766b115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6.png)
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是两种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病患者进行非心脏手术时。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常常面临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的困扰。
本文将对比分析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中的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1. 舒芬太尼舒芬太尼是一种合成的阿片样镇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其镇痛效果强,作用迅速,起效时间短,效果持续时间较短。
舒芬太尼通过与μ-阿片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产生镇痛效果。
在全身麻醉中,舒芬太尼通常与其他麻醉药物一起使用。
1. 镇痛效果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都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但是瑞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更加持久和明显。
研究表明,在心脏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时,选择瑞芬太尼作为镇痛药物可以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减轻病人的疼痛感。
2. 心血管效应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但是两者的影响程度略有不同。
舒芬太尼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小,能够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
而瑞芬太尼在一定剂量下可能产生较为明显的心血管效应,包括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等,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3. 麻醉深度瑞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具有更深的麻醉效果,且持续时间更长。
在心脏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时,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深度以及药物剂量,确保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
4. 术后恢复研究显示,相对于舒芬太尼,选择瑞芬太尼作为全身麻醉药物可以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术后恢复质量。
这可能与瑞芬太尼的较长作用时间以及更持久的镇痛效果有关。
5. 药物代谢与恢复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药物代谢方式略有不同,这也会对术后的恢复产生一定的影响。
舒芬太尼的代谢速度相对较快,瑞芬太尼的代谢速度较慢。
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需要考虑病人个体差异以及对药物的代谢情况,合理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
结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是两种广泛应用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药物,它们都具有独特的药理学特点和临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摘要: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正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超短型阿片受体激动药,主要优点就是作用效果迅速,时量半衰期较短,停药后5-10min就可以苏醒,容易控制止痛剂量,效果的可预见性强,安全可靠。
我国于1999年开始用于国内患者。
通过临床验证以来,REM被证实有着作用效果快、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强、剂量容易控制等优点。
主要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及维持、心脏手术麻醉、神经外科麻醉、产科麻醉等,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阿片类镇痛药。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将该药正式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瑞芬太尼麻醉药理学临床应用
由于瑞芬太尼结构中含有独特的甲酯键,所以容易被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胆碱酯酶迅速水解。
代谢物经由肾脏排出,不依赖肝肾功能清除。
无论持续输注时间长短,输注停止后瑞芬太尼血浆浓度
3-5min就可减少50%,与血浆蛋白有70%的结合率。
在人体内达到血-脑平衡仅需要1min左右,起效快,维持时间短。
瑞芬太尼容易产生剂量依赖性,也可以引起呼吸抑制、恶心呕吐、骨骼肌强直、低血压等副作用,副作用强度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纳洛酮可以拮抗瑞芬太尼。
由于瑞芬太尼的独特药代动力学,所以瑞芬太尼更适合静脉滴注。
一、瑞芬太尼药理学特点
(一)瑞芬太尼的理化性质
瑞芬太尼的分子结构如下图1,属于短效苯基哌啶衍生物芬太尼族,哌啶衍生物,结构与其他六氢吡啶衍生物类似,化学结构中有特殊的酯键,容易被血和组织中的非特异酯酶代谢。
市面上的兜售的REM制剂为盐酸盐,白色冻干粉剂,内含甘氨酸,每支剂量为lmg,使用前需稀释成25mg/L或50mg/L,稀释后的溶液pH值为7.07,可以保存24h。
临床应用一般为盐酸盐制剂,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疏松块状物。
因市售制剂中有甘氨酸做辅料,所以硬膜外麻醉不能使
用,不于椎管内使用。
临床配制冻干粉需要保持无菌状态,配后尽快使用,若需要保存,放置室温下不能超过24h。
图1.瑞芬太尼的分子结构
(二)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
符合三室模型,分布半衰期在0.5-1.5min之间,消除半衰期在5-8min之间,终末半衰期0.7-1.2min之间,稳态分布容积在
0.2-0.3L/ Kg之间,中央室分布容积在0.06-0.08L/Kg之间,清除率在30-40mL/(Kg?min)之间,血浆蛋白结合率达到70%-90%,对μ阿片受体亲和力较强,而对δ和κ受体的亲和力很低,对非阿片受体无没有明显的结合,纳络酮使它的竞争性拮抗药。
(三)瑞芬太尼的药效动力学
μ受体激动药均有类似的镇静、阵痛等作用,当然,REM也不例外,它的阵痛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其他镇痛药一样具有封顶效应。
REM的最低有效血药浓度是0.5-1μg/L,血浆浓度达到5-8μg/L时,REM的作用封顶,相当于成人剂量0.2-1μg/(L?min),而芬太尼的作用封顶浓度时2-3μg/L。
REM的阵痛效价与芬太尼接近,是阿芬太尼的20-30倍。
二、瑞芬太尼临床应用
(一)麻醉诱导与维持
瑞芬太尼起效快,半衰期短,所以更适于在麻醉诱导和维持中输注使用。
当用于非心脏手术时(0.1~0.25)μg?kg-1?min-1,66%N20吸入环境下静注(O.3―0.6)μg?kg-1?min-1,即可使有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得到有效抑制并且术后迅速苏醒。
瑞芬太尼起效快,所以无论输注或是反复追加,药效都可在停药后迅速消退,术后一般很少出现因呼吸抑制而需要纳洛酮拮抗。
瑞芬太尼作为新型的一种阿片类的镇痛药,其起效速度比较快,产生作用的时间比较短,消除也比较快,其可控性比较好;同时瑞芬太尼的时一量相关半衰期较为恒定,在进行静脉用药的时候不需要起到蓄积这一作用;其起到的镇痛作用非常强,是阿芬太尼这种药物的10~20倍,比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强。
和芬太尼进行比较,瑞芬太尼被使用在麻醉诱导以及维持当中时可以更好对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
应起到抑制作用,维持手术过程当中的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
(二)全静脉麻醉
瑞芬太尼在全静脉麻醉中一般为1~2μg/kg的负荷量,0.1 ~1μg/(kg*min)的维持量,若需要追加,量一般为0.1~1μg/kg。
Hogue以1μg/kg瑞芬太尼继而1μg/(kg*min)输注,复合异丙酚4.5μg/(kg*h)可有效抑制插管反应,术中以瑞芬太尼0.25~4μg/(kg*min)复合异丙酚4.5μg/(kg*h)维持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
(三)靶控输注
在全静脉麻醉中,瑞芬太尼的靶浓度为(2~4)μg/L,维持自主通气的靶浓度为(0.3―0.6)μg/L。
在用于保留自主呼吸的手术中,用瑞芬太尼复合4.5 mg/L异丙酚靶控,20例中能保留自主呼吸有12例,当靶浓度为1.6μg/L[(0.6~2.8)μg/L]时,20例中8例自主呼吸不能成功保留。
在瑞芬太尼浓度达到(0.6~0.8)μg/L 时,3例患者即不能保留自主呼吸,当瑞芬太尼浓度为(2.4~2.8)μg/L时,有2例患者仍旧有体动反应。
因此在保留自主呼吸的手术中,瑞芬太尼一般不推荐使用。
(四)术后镇痛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属于超短效类药物,不论输注多长时间多少剂量,一旦输注停止后,药效很快终止。
所以,为了避免患者感到疼痛,在停药前应当用其他药物进行衔接,其代谢不受肝、肾功能衰竭、假性胆碱脂酶缺乏的影响,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强,恢复迅速,无蓄积等优点,即使连续输注24 h,所蓄积的代谢产物也不会达到临床有效深度,可安全应用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瑞芬太尼静脉镇痛其作用可取长补短,互为补充。
瑞芬太尼主要作用于μ受体,产生脊髓以上镇痛,地佐辛主要激动κ受体,产生脊髓镇痛,同时对μ受体具有激动和拮抗双重作用。
地佐辛加瑞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好,毒副反应轻。
参考文献:
[1]尹妙妙.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麻醉用于胸腔镜手术
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22(06):667-668.
[2]田复波,黄绍强,梁伟民.围术期常用全身麻醉药物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9,36(03):789-790
[3]王珊娟,丛露,杭燕南.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呼吸功能的影响[J].药学,2009,11(23):675-676.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