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水资源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市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地区,长期以来,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土流失,一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近年来,我市水利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围绕新的治水思路,以水保生态建设、防水抗旱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积极深化水利改革,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水,水利基础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建成了一批新的引水、供水工程,维修加固了一批老化失修工程,兴建了一批坝系工程,发展了一批节水灌溉工程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基本缓解了市城区和部分县城供水紧张的局面,初步改善了工农业生产的用水条件,增强了水保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保护水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用发展的眼光看,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以及农村人畜饮水等仍然普遍面临着缺水的压力。据初步预测,到2010年,全市年缺水量3700万立方米,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和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水利工作肩负着重大的社会使命,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有限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延安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面
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认清水情,审时度势,增强加快水利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市地处内陆山区,受干旱半干旱气候影响,水资源十分匮乏。一是总量少,人均占有量低,资源性缺水严重。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水资源总量只有16.5亿立方米,人均不足800立方米,仅占全国人均量2400立方米的30%,全省人均量1300立方米的60%,而且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最低需水线。二是时空分布不均,含沙量大,开发利用条件差,工程性缺水严重。受地理和气候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从南到北依次递减,南部可达650毫米,北部仅为380毫米;年内降水的75%集中在6—9月份,多以暴雨形式产生,形成洪水而流失;降水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尤以旱灾为患,故有“十年九旱”之说;区内水土流失面积2.88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78%,土壤侵蚀模数高达9000吨/平方公里,年泥沙流失2.58亿吨,加之受支离破碎的地形条件、千沟万壑的河流分布以及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制约,水资源开发利用滞后,虽已建成各类水工程4.4万余处,但缺少控制性骨干水源工程,而且已成水源工程淤积快,使用寿命短,水工程调蓄能力差,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只有25%,年实际供水量仅为1.26亿立方米,难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城镇生活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三是
水质状况差,水环境恶化,污染性缺水严重。由于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以及城镇废污水的大量排放,全市河流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监测分析,98%的地表径流已为三类以上水质,部分河流河段为超五类水质,成为无法利用的“废水”。
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污染性缺水并存,社会用水需求不断增长,水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严重威胁和制约着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这就是我市的基本水情。我们必须认清水情,审时度势,高度重视水的问题,认真对待水的问题,切实解决好水的问题,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快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工作步伐,为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