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原则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清 代 严 复 : “ 信 、 达 、 雅 (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 信矣不达,虽译尤不译也,则达尚焉。海通以来, 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 二者,则已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 ;辩之者少,三也。” ……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 ,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至原文词理 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 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易 》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 即为译者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 前苏联翻译理论家费道罗夫:“等值翻译论” ( equivalent translation)。
• 所谓“等值翻译”,即是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完全 准确并在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完全一致,即是 复制原文形式的特点(如果语言条件许可的话) 或创造在作用上和原文特点相符合的东西来表达 原文特有的内容和形式间的相互关系。
• (2)译作百度文库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种性质 ;
• (3)译作应具备原作的通顺。
2、传统的中国翻译标准
• 汉代佛经翻译家支谦:“因循本旨,不加文饰” • 东晋道安:“遂案本(follow the source text closely)
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也。” • 唐代玄奘:“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 清代马建忠:“善译”
• 修辞学家昆提利安:既要注重译文语言规律,又要传达原 文特色。
• 神学家奥古斯汀(St. Augustine):“宁要内容精准,不要 风格优雅”。
• 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 法国学者艾迪安·多莱(Etienne Dolet): • (1)充分理解原文内容; • (2)精通源语和译入语; • (3)避免逐字对译; • (4)采用通俗语言形式; • (5)讲求译文整体和谐。
• 王佐良指出,“雅不是美化,不是把一篇原来不典雅的文 章译得很典雅,而是指一种努力,要传达比词、句的简单 的含义更高更精微的东西:原作者的心智特点,原作的精 神光泽。……他认识到这些书对于那些仍在中古的梦乡里 酣睡的人是多么难以下咽的苦药,因此他在生命涂了糖衣 ,这糖衣就是士大夫们所心折的汉以前的古雅文体。雅, 乃是严复的招徕术。……‘雅’是指通过艺术地再现和加 强原作的风格特色来吸引他们(心目中预定的读者)。”
• 英国翻译家乔治·坎贝尔(George Campbell): • (1)必须准确再现原文的意义;
• (2)在符合译作语言特征的前提下,尽可能移 植原作的精神和风格;
• (3)译作要具有原作的特征,显得自然流畅。 • 英国学者、翻译家亚力山大·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 • (1)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
– “夫译之为事难矣!译之将奈何?其平日冥心钩考,必先将所译者 与所以译者两国之文字,深嗜笃好,字栉句比,以考彼此文字孳 生之源,同异之故。所有相当之实义,委曲推究,务审其音声之 高下,析其字句之繁简,尽其文体之变态,及其义理精深奥折之 所由然。夫如是,则一书到手,经营反复,确知其意旨之所在, 而又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然后心悟神解,振笔而书,译成 之文,适如其所译而止,而曾无毫发出入于其间。夫而后,能使 阅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是则为善译也已。”
• 钱锺书的“化境(reach the acme of perfection、 sublimed adaptation)”
• “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 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 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 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3、现代翻译标准观
• 寻求:译文与原文在语言上的对应; • 要求:译文和原文有相同的信息、相同的思想、
相同的意境以及相同的文体风格; • 强调:双语对应。
•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等效论”
• 核心:“功能对等”,
• 提倡:译文和原文在语言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 语言形式上对应。
• 突出:信息接受者的作用,
• 强调:如何将原文信息最大限度地传递给信息接 受者,
翻译的原则
第一节 翻译标准的厘定
• 1、传统的西方翻译标准
• 古罗马翻译家兼演说家西塞罗(Marcys Tullius Cicero) :“翻译不应拘泥于原文的词语而应注重原文的思想”,“不 可逐字死译而要符合译文的语言规则和特性”,主张翻译“不 是字当句对,而是保留语言总的风格和力量”。
•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忠实原著的译 者不会逐字直译”。
• 林语堂: “信、达、美” • 思果:“信、达、贴” • 刘重德:“信、达、切”
– 信—信于内容;达—达如其分;切—切合风格。
• 朱文振:“信、达、当” • 许渊冲:“信、达、优”
• “雅”:“用汉代之前的古典汉语”,“信达之 外,译文要雅致,讲究文字之美,整洁流利,声 调的和谐动听”。
• 周熙良曾直言,“雅就是和原文内容和体裁相称,要得体 。雅字既包括古雅,也包括文雅,典雅,雅训,至少不能 俗,要有风格。信达雅标准的好处是它既不空洞,又不重 叠,就像多快好省一样,去一不可,添一不可,然而在指 导实践、检查实践成果上却最有效用。它是必要的,又是 足够的。”
• 郭沫若的评论:“严复对翻译工作有很多贡献, 他曾主张翻译要具备信、达、雅三个条件。我认 为他这种主张是很重要的,也是完备的。翻译文 学作品尤其需要注意第三个条例,因为译文同样 应该是一件艺术品。
• 鲁迅:“信”与“顺” (faithfulness and fluentness)
• 傅雷:“神似(alike in spirit/spiritual similarity)”
• 视:译文读者为交际(翻译)的终极目标,译文 的等效程度和可接受程度视为翻译的最高标准。
• 英国翻译教育家和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文本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