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诗词曲五

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诗词曲的有关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地去诵读,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2.研究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想象,理解诗句含义,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

2.理解作品的内容与思想,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研究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十五从军征》

一、导入新课

以乐府诗导入。(乐府是古代朝廷中管理音乐的机构,负责收XXX的诗歌,后来就把XXX的诗歌也叫做乐府。)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也是一首乐府诗《十五从军征》。(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从题目中,你晓得了什么?(“从军征”,被征到军队里接触)

2.是谁“十五从军征”呢?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己结合注释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诗句。

3.谁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课件出示诗歌)

4.指明学生再读,评价。(课件出示有节奏的诗)(强调:“兔/从狗窦入,雉/从XXX”)

5.齐读。

6.交流。(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粗心。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

三、品读鉴赏

1.诗歌的主人翁是谁?从哪一句话能够晓得?(生接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65年。)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如遇战役。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筹办,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

2.他在回家过程中,心情有哪些变化?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2.学生自主品读,再同桌交流。

3.个人交流。(课件出示诗句)

预设:

1)道逢乡里人:“家中有XXX?”(喜)

2)想象他曾经的家是怎样的?

3)他见到的景又是怎样的?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由远及近)“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XXX,中庭生旅谷,XXX。”(凄凉)(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他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

看到这一切老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再也看不到熟悉的亲人,感受不到繁华的故里了。

我65年思念的家啊,竟成了——

我65年苦苦期盼的家啊,竟成了——

我65年魂牵梦萦的家啊,竟成了——

65年的思念,65年的期盼,就这样化作了满目苍凉。然而65年前,我分开家时,我的家并不是这样的啊。而现在呢,一切都已经荡然无存,不复存在了。苦苦思盼的亲人成了荒野枯骨,曾经繁华的故里也是一片荒凉破败,这真是久而不归,归而不见啊。这番荒凉的情景,怎不让人悲戚难过呢!(板书:悲)

5.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糊口的呢?

XXX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XXX。”

这样的饭菜,吃起来是什么味儿呀?联合刚读的句子来谈。

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

6.“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到。他“十五从

军征,八十始得归”,家中已了无亲人,只有荒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板书:泣)

7.揭示悲剧原因。

8.小结白描手法。齐读诗歌。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这首诗,让我们从一个老兵的从军和回家的经历中看到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战争给一个老兵、一个家庭所带来的深重灾难。那么,是不是只有一个老兵、一个家庭承担着这种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痛苦?(联系写作背景)(不是,不仅仅只有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

第二课时

研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首XXX的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希望这首诗能让我们在盛夏感受到丝丝凉爽。

二、介绍作者

XXX(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XXX齐名,并称“XXX”。XXX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三、诵读,整理感知

1.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学生反复诵读诗歌。

2.学生再读诗歌。

要求体会古代诗歌描绘风景、抒发感情的特性和方法,并展开丰富的设想,勾勒出一幅塞北雪景图,品味一份浓浓离别情。

3.诗句分析

诗起首四句写野外雪景。“北风卷地白草折,XXX即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即”写作者的惊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以梨花XXX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

接下来四句写室内苦寒。“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由帐外转入帐内,点点雪花飘落进来,浸湿XXX;穿着狐裘盖着XXX也不觉暖,奇寒难忍。而将军都护这样的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