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人与客家人的迁徙来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河人与客家人的迁徙来由

广东郑文蔚

河洛语,指古代黄河南部洛阳至郑州一带(称中州)所使用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共有八个声调,犹如河洛之象、八卦之妙,变化无穷,后来,人们将这种语言称之为河洛语。

河洛语传至唐代时,便成为官方通用的一种语言。随着唐、五代时期禁止大族聚居律例的推行,各姓氏开始了南迁的热潮,于是,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姓率先入闽”,据守着富饶的福建南部沿海一带。他们所带来的“河洛语”,便在闽南地区继续使用,后人便把“河洛语”称之为“闽南语”。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闽南人随海而迁,遍布潮汕、海陆丰、惠东、雷州、湛江一带,远至东南亚各国。

客家语,则是宋代通用的官方语言,这种语言共有六个声调,比河洛话少了二个声调。宋朝时期因为北方战事频繁,导致北人大量南迁福建一带,他们来到闽地,因为富饶的沿海地区已有密集的居民存在,只好定居山区。因为宋代迁来的人语言与当地人的语言不同。闽南人便把这些不同语言的人称之为客人、客家,这样才形成了客家语系。客家语系多分布于闽北、浙江、赣南、粤北往西一带山区。

由此可见,先人迁徙,多数为方便语言的沟通而择处定居。时至今日,无论是闽南语还是客家话,其口语用词都保这精炼的特点点——唐宋时期官方的文言色彩。如今时过境迁,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这些珍藏在祖国边远地区的古汉语文化将被淡化或淹没。为继承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华夏的历史文明,我们必须继续使用这些言简意尽的精萃语言。

研究河洛语与客家语的来由,有助于我们探索先人的迁移历史,辨别不同时期人物的祖籍提供一个很重要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