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在沙漠中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沙漠中心
初中语文七年级(人教版)下册
一、教学设想
《在沙漠中心》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以探索为主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练习快速阅读,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为目标。

《在沙漠中心》主要描写了飞行员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飞机坠毁沙漠,濒临死亡之时的心理活动。

大部分同学对探险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但往往关注的是这一领域的神秘和惊险刺激的情节,忽视心理活动的体味与思想内涵的挖掘。

因此,我在处理教材内容取舍方面兼顾了两个方面,本课的教学也以探险的方式展开,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认识沙漠,认识圣埃克絮佩里二、检查装备三、走进沙漠,走进圣埃克絮佩里四、走出沙漠,圣埃克絮佩里在我心中。

二、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作者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体味生命的价值。

(一)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阅读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体味生命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引导学生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体味生命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沙漠,认识圣埃克絮佩里:
1.导入:同学们,你们在影视中见过沙漠吗?请描述一下沙漠是怎样的?出示图片
沙漠既有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有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静谧,更有白居易所形容的“昼行夜伏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悬”的险恶。

1935年法国一位优秀的飞行家圣埃克需佩里在飞往印度途中,飞机不幸失事,坠毁在沙漠中,他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他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在沙漠中心》
2.作者简介: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一个传统的天主教贵族家庭。

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有“蓝天白云的耕作者”之称。

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
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代表作有《夜航》《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他毅然参战,要求到前线执行飞行任务,在与敌人的空战中英勇牺牲。

(二)装备检查,寻找圣埃克絮佩里
字词检查
乙醚(mí)虫豸(zhì)硌(gè)犁铧(lí)(huá)
脐带(qí)真谛(dì)噎(yè)筛糠(shāi)(kāng)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卷土重来)
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死得其所)
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芸芸众生)
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筛糠)
(三)走进沙漠,走近圣埃克絮佩里
整体感知
了解此时处境
快速默读课文,在圈点勾画中筛选信息,画出表现“我们”在沙漠中心艰难处境的语句,并概括出我们在沙漠中心的遭遇。

⑴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⑵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⑶感到呼吸困难。

⑷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

⑸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脱离困境。

⑹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

⑺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

2.探访心路历程
细读课文,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分析并梳理出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心情变化:痛苦——绝望(我跑不动了大限到了冻死的想法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平静(一种超越任何希望的平静回忆所从事的工作、接触的人)——乐观(工作中,我是幸福的我没有一点遗憾我总算是呼啸过海风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3.打开心灵之门
重点研读
(1)作者为什么能在死亡之前从痛苦绝望中冷静下来?
①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②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③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

④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

(2).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却又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诗意地生活;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

(3)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
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四)走出沙漠,圣埃克絮佩里在我心中
1.才华横溢的圣埃克絮佩里
跳读课文并思考:
(1)你认为心理描写最成功的句子是?
(2)你认为最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3)你认为感触最深的句子是?
并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并说说其妙处
教学预设:
1、心理描写成功的句子:
①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鹰爪……(被陷沙漠的痛苦,无奈与茫然)
②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极度寒冷与缺水中,我失望、痛苦)
③于是,我忘了埋在沙子里的躯体。

我不再动弹,永远都不会感到痛苦。

(濒临死亡的平静)
2、富有哲理的句子:
①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黎明相对于黑暗,比喻飞行中的发现,这与农民盼望春天来临一样,有春种才有秋收。

飞行途中有“中途站”的补给,才能到达终点的希望,所以中途站对于飞行员来说是福地。

)②我没有一点儿遗憾。

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

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我从事的是危险的工作,经常面对的是失败的痛苦和死亡的威胁,但我无怨无悔,只要我奋斗过,也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3、感触最深的句子:
①我感觉平静,一种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静,我身不由己地踏上……还不是很不幸。

(虽死面对死亡,作者却能坦然面对(没有恐惧),反而说还不是很不幸,可见其大无畏的精神,可见是我们遇到挫折与失败,要像作者一样,坚强地面对。


②不管怎么说,上天待我不薄,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重来。

(永不放弃,孜孜以求事业的精神)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我的生活是与生命、事业、责任、勇气、信念等紧密相连的,而城市的人的生活是指庸碌了,没有追求了,没有追求的平常人生活。


(五)思想深邃的圣埃克絮佩里
很幸运,最后他们俩遇上商队获救了。

他曾写过这样一段精彩的文字:
飞行员用飞机这个工具,也跟障碍进行了较量。

他们飞翔在万里长空,悬挂在满天乱云之间,要与高山、海洋、风暴钩心斗角。

绚丽多彩的土地和天空,风吹粼粼的海面,金黄色的晨曦晚霞,这些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色,对他们是生命的庇护,还是死亡的诱惑?他们看到的太阳,是经历磨难重重的星夜后看到的光明的太阳;他们看到的大地,是穿越风雨雷电后看到的宁静的大地;他们看到的人,是迷失在冰天雪地、沙漠荒野后看到的亲切的人。

在这种严酷的职业锻炼下,经历多次生与死的搏斗,圣埃克絮佩里向我们展示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活、对他人的一种责任。

我们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①应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

②身处逆境应该看到生活的希望。

③困境中应该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④生命的价值在于发现。

⑤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活、对他人的一种责任。

3、我们都是圣埃克絮佩里
(六)拓展延伸
虽然我们不能像圣埃克絮佩里一样翱翔蓝天,但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有自己的生命追求,请同学们拟一句感言,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

(七)课堂回眸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若坚强就是自己最大的朋友。

”我们感受到了一颗不停跳跃的心,其生命力是如此地顽强,精神是如此地伟大。

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要珍视生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幸与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信自己,奋斗过就不会遗憾。

(八)作业布置
1、课外可以收集一些探险的故事,如徐霞客、尧茂书、余纯顺、斯科特等人的故事,学习他们崇高的精神。

2、积累一些有关拼搏进取类的名言警句。

3、欣赏歌曲《真心英雄》
五、教学反思
《在沙漠中心》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以探索为主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练习快速阅读,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为目标。

本课的教学以探险的方式展开,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认识沙漠,了解圣埃克絮佩里其人及作品,为下面深入理解他做基础准备二、检查装备寻找圣埃克絮佩里,通过字词检测为通读全文打下基础。

三、走进沙漠,走进圣埃克絮佩里,这部分通过理清全文脉络,品悟作者心理活动以达到与圣埃克絮佩里进一步的了解与沟通理解。

四、走出沙漠,圣埃克絮佩里在我心中。

在理清作者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含义的基础上,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体味生命的价值。

课堂上学生都做到了冷静思考,认真聆听,积极答问,及时笔记。

第二课时因为教学内容比较少,于是教师侧重于让同学们表达,谈圣埃克絮佩里情绪变化的原因,谈自己学后的感受,谈自己对成功人生的看法。

纵观整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最主要是时间问题。

因为这篇文章比较篇幅较长,并且有些深奥,所以理清课文思路这一环节,用时较多,学生阅读勾画的过程也有些慢,课堂练习部分有些匆忙,朗读环节也比较薄弱。

而对心理描写的句子的品味理解是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由于我的预设性太强了,课堂上在环境描写这个环节花的时间太多,品读时就比较仓促。

另外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

我想以后应当在如何真正的做到深入浅出上下功夫,以及自己对文本的细读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之前应扎实的把课文读懂读透,才能上出好课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