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囚犯的告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暴力更暴力的美——《告白》影评

11广新魏萌学号:14110232

看看片名,《告白》,没有大量接触过日本电影的人,在看这部片子以前都会误以为这是一部小清新。然而,简单直白的片名,让对日本电影稍有了解的人瞬间产生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哇,又是一部重口味。虽说,这种口味的界定因人而异,但我想没有人会在看完《告白》后说它是小清新。

《告白》最大的迷人之处在于它用非常唯美的画面讲述了一个非常残忍的故事。影片色调用黑、白、灰一以贯之。也许是因为这些颜色契合了影片令人不寒而栗的情感基调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森口老师的女儿爱美出镜时,粉色的小绵兔、红白相间的袜子等等跟画面整体的黑白灰风格形成了很强烈的对比。这是整个影片唯一出现过暖色的地方。同样的,天真无邪的爱美,也是《告白》中唯一单纯美好的人物。爱美之死是整个故事的缘起,当那点难得的暖色也被整个黑白灰的色调所吞噬,仅有的美好也因为少年们各自的恶意而消失。恰如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当着你的面把美好的东西一点一点撕碎。《告白》所散发出的深深的绝望感不言自明。

《告白》之中大量对比式蒙太奇的应用,使得它的表现力非常得强劲。上文所说的色彩对比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再有,影片中的轻松风格的插曲与残酷内容的对比,北原美月分裂性格的对比(虽然她只是线索人物),还有人物的一些反常行为,诸如修哉得知自己可能感染了艾滋冲出教室奔向洗手间的时候突然拿开捂住嘴巴的手,迸发出一阵狂笑等等。这些小桥段,小细节赋予了人物扭曲的性格极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这种对比蒙太奇大量运用在因为日本电影里倒是非常多见,比如《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大逃杀》、《白夜行》等等。

美国人写的《菊与刀》里对于日本文化所具有的双重性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表述: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可能正是日本文化所具有篇二:深度解析日本电影《告白》对生命的深刻讨论

昨晚连夜,看完了这部日本电影,以前很少看日本电影,本来对日本这个名族存在偏见,但是这的确是一部非常不寻常的电影,我决定要在我印象还清晰的时候把它记录下来。

这是一部日本电影。当看完整部片子的时候,我只能说,只有日本人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因为,没有哪个种族,像他们那样变态;也没有哪个种族,像他们这样把这种变态揭示得如此深刻。你不能不佩服他们,当然不是佩服他们的变态,而是佩服变态也能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且,你不能不承认,或许你没有他们变态得这么极致,但这些变态的因子,只要你是人,在你身体的细胞里,它就一定会潜伏着......正如《重庆森林》所说的“我相信每架飞机上,都会有一个你想泡的空姐。”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告白。只有五个主要人物,这五个人物的自白串起来,就构成了整部电影。

首先大概了解一下整个剧情。

电影一开始,松隆子扮演的女教师站在讲台上为一群十二三岁的孩子们授课。听起来是相当乏味的生物学。老师在不疾不徐,不温不火地讲述着,仿佛一个独角戏的演员,而讲台下,学生们吵闹着,打斗着,跑动着,玩弄着手机,说着粗话,随意泼洒着牛奶,宛如没有这位老师的存在。这样的场面,在那些讴歌教师光辉形象,粉饰师生和谐关系的校园剧是不可能看到的。但我认为,在我国任何一所职业学校的课堂上,都随处可见这种混乱、骚动的景象。

在介绍了一番青少年时期喝牛奶的益处之后,松老师话题一转,平静地说起了她的私生活。她说起她有一个四岁的女儿,是一个单亲妈妈,孩子的父亲,也是这所学校里一位很有名望的老师。之所以离婚,是因

为丈夫在非洲呆过的一段时间里,感染了艾滋病毒。在知道这个消息时,她还是毅然决

然要把孩子生下来。

教室里的气氛稍稍安静了一下,无疑,老师的私生活和aids这些引爆性的话题吸引了一部分学生的注意。

当讲到艾滋病毒的时候,很多人明显露出恐惧和嫌厌的神色,松老师在他们眼中,立即变成了一个可怕的病毒携带者。在松老师从他们身边走过时,不少人毫不掩饰地躲避,尽管这个人一分钟前,还是他们无比熟悉的老师。松老师察觉到他们的心理,告诉他们,她和女儿所幸未被感染,都是健康的。

学生们长出一口气,觉得安全了不少,这个话题也就好像没多大的意思了,教室里又开始乱哄哄的。

(第一个震撼:每个人都会歧视别人,哪怕他是你亲近的人。。其实很容易就能想到,如果松老师是个病毒携带者,她不可能还在这里履行教师的职责。这样温婉可亲的女人,当与aids联系起来之后,就俨然成了洪水猛兽。不能责怪这些孩子的无情,试想我们自己,即便嘴上说得再好听,和艾滋病人密切接触,就算没有传播途径,我们能真正做到坦坦荡荡心无芥蒂吗?连乙肝都不能接受的民族,我们如何嘲笑日本人对艾滋的歧视?)

松老师一个人抚育着女儿,女儿乖巧又听话,尽管这个家没有丈夫也没有父亲,但从她的语调里听得出来,母女俩生活得平静又幸福。可是,这种幸福不久前被打碎了:松老师的女儿爱美死了。

作为一个观众,看到这里,我都不由得吃了一惊,不能不对这位坚强又不幸的母亲寄予深深的同情。但更让人吃惊的是,听到老师的这个噩耗,所有同学,没有震惊,没有讶异,更没有慰问和安抚,一部分人仍然在干着自己的事,一部分人窃窃私语小声议论,还有几个人,忙不迭地给逃课的同学发送讯息:快回来,老师正在大爆料!

(第二个震撼:唯有自己是珍贵的,冷漠的社会制造冷漠的心。这是些什么样的孩子!他们的世界只有他们自己。不要说是自己的老师,就是不认识的人遭遇这样的不幸,是不是也应该致哀一下表示关心?可是震惊之后,谁又能否认,我们自己在大部分时候,何尝不是把别人的不幸当成谈资和新闻?)

松老师继续说:女儿是在学校的游泳池淹死的,已经被认定是失足落水造成的溺死。但松老师自己调查过了,还有确凿的人证物证,可以确定:爱美的死不是意外,是谋杀!而且,凶手就在这个班里!

教室里总算真的安静下来了,看来,什么话题都没有“同学就是杀人犯”来得更有吸引力。

松老师说凶手是两个人,暂定为a和b。a是一个高智商的好学生,因为从小没有母亲,受到父亲和继母的冷落,在温顺聪明的外表下心理

一直是扭曲畸态的,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受到别人的肯定,业余爱好除了搞些小发明,就是以虐猫虐狗欺凌弱势来发泄。松老师早就发现了他异常的苗头,并将其报告给了学校,尽管没有人理会她,但她的行为还是招来了a的嫉恨。b则是一个毫无主见头脑愚钝的孩子,各方面都相当平庸,他充当着a的跟班的角色,在这个事件里,自然也是帮凶。

起因是a发明了一个小玩意儿,类似电棍一类的,只不过功率更大,有瞬间致命的可能。两个人不满足于在动物身上做实验,想找活生生的人当小白鼠。精心遴选一番,发现爱美是个合适对象,既没有抵抗能力,又能够借此报复松老师。可是实验过程出现偏差----爱美居然真的被电死了。a居然不以为意,大模大样离开了现场,而b恐慌不已,为洗脱嫌疑,将爱美的尸体投入游泳池,制造了失足溺死的假相。

松老师经过锲而不舍的调查,慎重缜密的推理,终于了解了事情的真相。a是父母都不在身边的孩子,她直接和a求证,a相当爽快地承认了,而且毫无悔意,好像他杀死的只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