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电视节目制作教学大纲48学时实验24学时

电视节目制作教学大纲48学时实验24学时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参考学时:48其中实验或上机学时24 参考学分:2.5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电视节目制作是教育技术学(多媒体网络技术)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基本制作方法和基本技巧;通过分组分别承担电视节目制作不同角色,学会合作,最终完成电视新闻、专题、电视片的制作。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是:摄影与摄像技术基础、美术基础、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教育传播学。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方法第一讲绪论一一影视节目制作简述一、教学内容学习影视技术的重要性;影视作品制作的工艺流程:(1)影视的酝酿阶段;(2)筹备阶段;(3)拍摄阶段;(4)、后期制作阶段二、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把握影视节目制作的工艺流程。

三、重点、难点重点:影视作品制作的工艺流程。

难点:如何酝酿、筹备、拍摄、后期制作一个影视节目?第二讲电视节目制作概况一、教学内容1•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制作手段与方式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电视制作技术、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以及对电视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工作效率要求,了解实况直播、影片制作、录像制作及其采用的ENG、EFP和ESP方式。

三、重点、难点重点:电视节目制作手段、方式难点:电视节目制作手段中的录像制作第三讲ENG工作方式一、教学内容1•摄录一体机概况(1)分类(2)数字摄像机和性能2•摄录一体机的使用(1)摄录一体机的构成(2)摄录一体机的调节3•前期拍摄要点(1)摄录一体机操作要领(2)拍摄注意事项(3)摄录一体机的保养二、教学基本要求熟悉数字摄像机及其性能,掌握摄录一体机操作要领,了解拍摄注意事项和摄录一体机的保养。

三、重点、难点重点:摄录一体机的使用、前期拍摄要点难点:摄录一体机的使用和拍摄注意事项第四讲磁带录像机一、教学内容1•录像机概述(1)磁带录像机发展历程(2)分量录像机的性能2•数字录像机(1)DIGITAL BETACAM 格式录像机(2)盘式结合型录像BETACAM SX (3)DVCAM 格式录像机(4)DVCPRO 格式录像(5)DIGITAL-S 格式录像机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磁带录像机发展历程,能使用DIGITAL BETACAM格式录像机和盘式结合型录像机BETACAM SX三、重点、难点重点:磁带录像机和数字录像机难点:数字录像机第五讲电子编辑一、教学内容1.电子编辑系统、电子编辑方式(1)直接编辑与间接编辑(2)CTL编辑与TC编辑(3)脱机编辑与联机编辑(4)组合编辑与插入编辑(5)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6)离线和在线非线性编辑2.电子编辑的使用(1)电子编辑的操作(2)编辑控制器(3)编辑工作程序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电子编辑系统、电子编辑方式,能操作、使用电子编辑。

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核心课程简介及课程教学大纲

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核心课程简介及课程教学大纲

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核心课程简介及课程教学大纲一、导言电视节目制作是电视广播行业中的一种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本文将对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核心课程的简介及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详细阐述。

二、课程简介1. 媒体基础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媒体产业的整体认知和理解,涵盖了媒体史、媒体法律与伦理、媒介经济学、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了解媒体行业的历史发展、法律法规、经济模式及相关技术,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综合的理论基础。

2. 电视节目策划与创意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电视节目策划与创意的能力。

内容包括市场调研、受众分析、节目构思和创意灵感的引导等。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策划与制作方法,并能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创意能力。

3. 电视记者与采访技巧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电视记者,掌握专业的采访技巧。

学生将学习采访的基本流程、采访中的应对技巧,以及新闻报道的伦理规范。

通过实践演练,学生将培养自己的采访能力及敏锐的新闻嗅觉。

4. 电视编导与导演技巧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出色的电视编导和导演人才。

内容包括编导与导演的角色定位、导演组织工作、影视剧拍摄流程等方面。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电视编导和导演的各项技巧,包括调度摄影师、演员等资源,完善节目制作过程。

5. 电视摄影与剪辑技术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视摄影和剪辑的基本技术。

学生将学习摄影器材的使用方法、拍摄与剪辑的基本原理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熟练掌握各类摄影器材和剪辑软件的使用,提高电视节目制作的质量。

三、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名称:媒体基础授课学时:36学时课程教学内容:- 媒体史概述- 媒体法律与伦理- 媒介经济学- 媒体技术2. 课程名称:电视节目策划与创意授课学时:48学时课程教学内容:- 市场调研与受众分析- 节目构思与创意引导- 节目类型及制作方法3. 课程名称:电视记者与采访技巧授课学时:48学时课程教学内容:- 采访流程与能力培养- 新闻报道的伦理规范- 采访技巧的实践演练4. 课程名称:电视编导与导演技巧授课学时:48学时课程教学内容:- 编导与导演角色定位- 影视拍摄与导演组织工作- 节目制作流程与调度管理5. 课程名称:电视摄影与剪辑技术授课学时:48学时课程教学内容:- 摄影器材的使用方法- 拍摄与剪辑的基本原理- 剪辑软件的操作与实践四、总结通过以上核心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电视节目制作领域中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doc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doc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课程性质:专业基础(E2)。

课程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必修课。

“电视节目制作”是电视创作的重耍环节。

该课程集电视制作采编播流程以及标准演播室制作(ESP)现场制作(EFP)技术于一体,要求学员熟练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完成作品,特别是了解专业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和节目成功的经验。

其主要0的和任务是让同学明白如何最有效地运用设备,以应对各种播出目的的现场情况,从而制作出较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二、面向专业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三、实验基本要求1•学员观摩现场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每个环节。

2.学员参与实况直录的部分内容。

3•学员“以练代教”完成学员口己的电视栏目。

(另安排展示)4•学员进入电视台实习(小学期)四、实验或上机基本内容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中的标准工作环节:ENG --------- 电子新闻采集技术EFP --------- 电子现场制作技术ESP --------- 电子演播室制作技术分组完成标准节目构思以及流程工具多机现场录制——内容:大型颁奖晚会。

数字剪辑---------- 移动创意黄河文化游主题成片。

电视栏口:多种ENG手段结合(外景为主)字幕、模板运用合理。

五、实验内容和主要仪器设备与器材配置六、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的要求、考核方式实验预习《电视制作手册》实验报告的要求:文学脚本、分镜头稿本、工作台本、设备表、导演阐述(公开)考核方式:电视台公开展映,分组评分七、前修课程要求《电视摄像》、《新闻与釆访写作一》、《新闻与采访写作二》、《视听语言》、《非线性编辑》、《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屮外新闻事业史》等。

八、学时分配九、教材、实验指导书与主要参考书教材:1 •《演播室与外景制作》,[美]彼德•沃徳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年10月第1版实验指导书:2.《电视制作手册》,[美]赫伯特•泽特尔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主要参考书:1.《图像、声音、运动》,[美]赫伯特•泽特尔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2•《电影剪辑技巧》,[英]卡雷尔•赖兹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9 月第2版3•《电影语言语法》,[乌]丹尼艾尔•阿里洪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年9月第3版。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英文名称:TV Program Production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64学分:4适用对象: 广播电视艺术本科专业、新闻学本科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视听语言》、《摄影基础》、《电视摄像》、《电视节目策划》二、课程简介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系统讲授电视节目制作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多种电视制作设备操作技巧。

以原理性、实用性为主,重点介绍了电视节目制作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方法及专业电视制作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着眼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并将电视节目制作理论知识与新技术发展(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相融合为一体,从而系统介绍了电视节目制作整个流程,让学生从基本原理到设备操作及技术应用系统掌握。

TV Program Production is a course which systematically explains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methods of TV program production, as well as the various operating techniques, use and maintenance of TV production equipment. Grounded on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ability, it focuses on train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operational ability. Integrat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V program prod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digital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或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全校公共课等)开课单位:财经传媒系授课对象:本科层次学生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使用教材:谢毅张印平,《电视节目制作(第2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课程系统讲授电视节目制作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多种电视制作设备操作技巧。

以原理性、实用性为主,重点介绍了电视节目制作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方法及专业电视制作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着眼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并将电视节目制作理论知识与新技术发展(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相融合为一体,从而系统介绍了电视节目制作整个流程,让学生从基本原理到设备操作及技术应用系统掌握。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概述学时:第 1 周,共 2 学时教学目的:认识电视节目制作方式与播出模式的分类和发展;了解节目制作人员分工及其职责;了解节目制作各环节使用的设备及其功能;了解节目制作的各个阶段及其工作任务;从直播节目中了解电视制作流程和电视新闻部门的运作过程;理解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的关系;掌握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特点和要求。

教学重点:认识电视节目制作方式与播出模式的分类和发展;了解节目制作各环节使用的设备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从直播节目中了解电视制作流程和电视新闻部门的运作过程;理解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电视技术的发展与电视工作者的素质要求第二节电视节目及其制作方式的演变和分类第三节节目制作人员的组成和职责第四节节目制作主要设备第五节节目制作三个阶段第六节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与播出一、内容介绍本章以不同的分类标准介绍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各种方式及其发展变化对电视节目形态产生的影响。

对节目制作人员的组成和职责、节目制作的主要设备和制作阶段分别作出概述,并阐述了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的关系和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形式的意义和特点。

思考题:1、如何理解电视科技发展给电视节目形态带来的变化?2、对现阶段电视节目形式的发展趋向和新闻直播节目的运用及操作情况作出调查和分析。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教学大纲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教学大纲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教学大纲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二、课程性质:选修三、先修要求:无四、总体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实际进行电视节目制作的能力,并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和细节。

五、课程内容:1.电视节目制作概述a.电视节目制作的定义和意义b.电视节目的分类和特点c.电视节目的流程和制作环节2.预制备阶段a.概念的形成和策划b.需求调查和目标设定c.脚本和剧本编写3.制作准备阶段a.选角和演员培训b.剧组人员和设备准备c.场地和道具的准备4.拍摄阶段a.摄影技术和布光b.录音技术和音效设计c.导演的指导和培训5.后期制作阶段b.音频后期制作c.视效和特效的应用6.上线和推广阶段a.发布和宣传b.观众反馈和调整c.维护和其他相关工作七、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课堂演讲和讲解,向学生介绍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实际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4.观摩学习:安排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分析其制作技术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八、教材和参考书目:主教材:《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导论》参考书目:1.《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实践指南》2.《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案例分析》九、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参与度和课堂表现。

2.作业和实验:布置相关的作业和实验,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

十、参考课时安排:1.课时1-2:课程介绍和电视节目制作概述2.课时3-4:预制备阶段3.课时5-6:制作准备阶段4.课时7-8:拍摄阶段5.课时9-10:后期制作阶段6.课时11-12:上线和推广阶段7.课时13:课程总结和复习以上是《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和技术要点,通过实践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其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电视节目制作大纲修订版

电视节目制作大纲修订版

《电视节目制作》教学大纲作者:张相涛审核:课程代码:X450121课程名称:电视节目制作英文名称: Television program manufacture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64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32学分:4一、课程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电视节目制作》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电视节目制作的整个流程、节目制作的技巧以及培养学生对电视画面的敏感度,能够按照节目传播的需要准确、合理、清晰地剪辑视频素材和添加必要的影视特效,从而胜任广播电视传播机构以及影视广告公司对专业素质的基本条件。

从整体上看,《电视节目制作》主要讲授影视制作的基本理论和相关设备的操作技巧等两大部分,以理论原理性和技巧实用性为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特定的理论素养,通过对电视节目制作的理论和设备操作等系统性的讲解,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操作能力。

(二)课程地位《电视节目制作》是二年级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与《摄影与摄像》《电视配音艺术》等相关课程同步开设,作为毕业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该门课程侧重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后期制作技巧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本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课程作用和任务《电视节目制作》是现代传媒岗位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从理论的高度对电视节目制作和音频录制等流程做出系统分析和拓展,并在此基础上传授学生基本的制作技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际的操作,顺利完成一期节目的录制工作。

从而使学生能够胜任各级各类传播机构的前期采访、拍摄需要,同时又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和广告公司、传播公司等机构顺利完成后期电视节目的制作任务。

1.知识目标:具有较为扎实的前期拍摄后后期剪辑理论基础,知悉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以及画面的基本组接原则,理解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剪辑特点,并能够理解不同插件的使用效果。

2.能力目标:能够轻松完成各类节目的录制和编播任务,可以在传播机构、企事业单位独立完成各类节目的剪辑,另外能够分析不同类型节目剪辑中的优点和不足,达到动手修改和制作的目标。

《电视制作技术》教学大纲

《电视制作技术》教学大纲

《电视制作技术》教学大纲修定时间:2009.7 执笔人:梁永慈课程名称:电视制作技术课程代码:05027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学分:4适用专业:摄影摄像专业、新闻采编专业先修课程:《摄影技术》、《普通物理》、《艺术基础》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摄影摄像专业和新闻采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课程目的:设置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电视制作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规律、技巧和应用方法,能够依据这些原则对某一电视节目进行分析,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电视节目的拍摄中,根据具体情况拍摄出富有特色的电视节目。

课程任务:本课程以普通常见的摄像机为例,讲授摄像机的基本使用及拍摄技巧;进一步介绍摄像机的组成部分及简单的工作原理,不同故障的现象及不同的拍摄环境、不同拍摄题材的拍摄方法、拍摄技巧。

电视摄像画面构图、画面视觉语言的形成、拍摄角度的选择配置、画面造型的基本要求、画面拍摄技巧和方法、光学镜头及其应用、光线与色彩对画面形象的塑造和描绘、电视场面调度及其实际应用、电视特技的前期拍摄方法,对电视摄像的基本理论作了系统的阐述,是以电视作品拍摄中的各个环节为研究对象,探究电视作品创作前期的一般方法、规律、技巧及其应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电视摄像的基本知识和摄像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电视构图的基本方法、基本要点和基本技巧;掌握电视空间构成的基本要点;掌握景别在影视制作中的地位;掌握固定画面的拍摄方法;掌握运动镜头的拍摄方法;掌握电视场面调度的作用和方法;并能够按照要求进行简单的情节拍摄。

该课程的讲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在进行理论教学时,要有各种必要的演示与例说,以使学生能够对所讲授的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理论教学之后,要及时安排学生实验,进行各种实际操作的练习,同时还要安排适当的实战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电视摄像的学习方法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二)》教学大纲分析

《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二)》教学大纲分析

《电视编导与制作(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二)课程代码:111012103S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总学时:72学分:4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艺术基础、教育传播学、摄影基础、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一)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二)》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拓展课程,是专门研究电视创作中最基本环节之一——镜头组接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的课程。

在系统讲述镜头语言表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操作性,结合电视的大众传播特性,规范化地总结了电视片的编辑特点和剪辑技巧。

使学生能够掌握电视剪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树立电视编辑意识。

本课程通过对电视画面编辑基本理论和技巧的讲述,使学生全面了解电视编辑的工作流程,认识画面编辑对于电视制作的重要意义,了解电视语言特点及其对节目编排的影响;从理论高度认识镜头语言的组合特点及原理;掌握各种电视剪辑技巧和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践。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电视画面编辑概述(10学时)1. 教学内容第一节电视后期编辑第二节 Premiere的基本使用第三节电视画面编辑概述2.教学要求了解电视后期编辑掌握Premiere的基本使用了解电视画面编辑的概念。

了解电视画面编辑阶段的划分。

掌握编辑电视节目与大众传播规律与结合的方法。

第二章电视语言:一种新的思维(2学时)1. 教学内容第一节蒙太奇:作为一种叙事语言的由来和发展第二节蒙太奇:作为一种形象思维第三节电视画面的表意特性2.教学要求能够说出蒙太奇的特性。

了解形象思维与文字思维的异同。

了解电视屏幕造型的意义。

理解能够说出电视画面的表意特性。

第三章电视叙事中的时间和空间(4学时)1. 教学内容第一节电视叙事中的时间第二节电视叙事中的空间第三节长镜头:一种特殊的蒙太奇2.教学要求了解电视作品中的时间和空间的各种变化形态。

掌握它们的构成形式和应用方法。

培养正确的电视时空观念,掌握用剪辑创造电视时空的技能。

《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大纲

《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大纲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22342课程名称:电视节目制作英文名称:TV Program Production课程总学时:32实验学时:8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视听语言》、《摄影基础》、《电视摄像》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本课程实验内容涉及影片创作过程中主要常用的视音频及其他节目制作设备。

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学生操作设备,熟悉、了解和掌握常用拍摄、灯光、编辑、录音、特技和字幕等视频制作相关设备的性能主使用方法;进而初步建立起影片制作系统的概念。

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完成影片创作。

另外,在新时代背景下,利用影像谱写新时代篇章,用影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建构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

1.对学生的要求(1)学生要遵守实验室管理的有关规定,在老师的指导下妥善使用和维护好器材;(2)每一次实验结束,学生应按规定恢复实验室基本面貌并维持其清洁卫生;(3)每一次实验,学生必须提交相应的作品和实验报告。

2.对教师的要求(1)课前:实验项目做好教学设计,认真准备实验教学的各项工作。

(2)课中:根据教学设计,认真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实验操作内容。

(3)课后:认真批阅学生作品及实验报告,及时做出评价和反馈。

3.对实验条件的要求:(1)实验环境及软硬件要求摄像机及视频系统、调音台及录音系统、线性编辑系统、灯光照明系统、演播室系统、特技台、切换台、数字音频工作站、电池、录像带、三脚架、话筒等。

非编软件:Adobe Premiere合成软件:Adobe After Effects(2)实验所需软硬件必须在实验前做好准备,实验所需设备使用状况良好,数量充足,能满足教学需要,确保教学质量。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实验名称:拍摄指导实验内容:1.摄像机的基本使用技巧熟悉2.运用推拉镜头、移摄镜头、摇摄镜头、跟摄镜头、升降镜头、综合运动镜头进行拍摄3.边拍摄边采访4.如何拍摄一个完整的场景与段落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实验学时:2实验目的与要求:1. 熟练掌握摄像机的基本操作和菜单调整2.了解各种光线条件对摄像机所拍摄画面的影响3. 掌握画面的拍摄4. 掌握摄像机拾取声音的调整实验条件:摄像机五台、摄像机三脚架研究与思考:1.如何跟拍一个人的行动轨迹。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指导书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指导书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指导书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基础 (3)1.1 电视节目制作概述 (3)1.2 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3)2.1 策划阶段 (3)2.2 前期准备 (3)2.3 拍摄阶段 (3)2.4 后期制作 (4)2.5 审片与播出 (4)2.6 市场推广与反馈 (4)第二章:拍摄技巧与设备选择 (4)2.1 摄像机操作技巧 (4)2.2 镜头运用与拍摄角度 (4)2.3 设备选择与配置 (5)第三章:摄影照明与布光 (5)3.1 照明原理与技巧 (5)3.1.1 光源 (5)3.1.2 光质 (6)3.1.3 光比 (6)3.1.4 色温 (6)3.2 布光设计与应用 (6)3.2.1 主光 (6)3.2.2 辅助光 (6)3.2.3 背光 (6)3.2.4 轮廓光 (6)3.3 灯光设备与控制 (7)3.3.1 闪光灯 (7)3.3.2 持续光源 (7)3.3.3 柔光箱 (7)3.3.4 反光板 (7)第四章:音频技术与应用 (7)4.1 音频设备与选择 (7)4.1.1 麦克风 (7)4.1.2 音频接口 (8)4.1.3 监听耳机与音箱 (8)4.2 音频处理与混音 (8)4.2.1 声音剪辑 (8)4.2.2 混音技巧 (8)4.3 音频特效与背景音乐 (8)4.3.1 音频特效 (9)4.3.2 背景音乐 (9)第五章:视频剪辑与后期制作 (9)5.2 视频特效与转场 (9)5.3 调色与校色 (10)第六章:动画与特效制作 (10)6.1 动画制作原理与技巧 (10)6.1.1 动画制作原理 (10)6.1.2 动画制作技巧 (11)6.2 特效制作与合成 (11)6.2.1 特效制作方法 (11)6.2.2 特效合成技巧 (11)6.3 动画与特效应用案例 (11)第七章:电视节目制作团队协作 (12)7.1 团队组织与管理 (12)7.1.1 团队组织结构 (12)7.1.2 团队管理方法 (12)7.2 沟通与协作技巧 (12)7.2.1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12)7.2.2 提高沟通效果 (13)7.2.3 团队协作技巧 (13)7.3 团队协作案例 (13)第八章:节目内容策划与创意 (13)8.1 内容策划方法 (13)8.2 创意思维训练 (14)8.3 成功案例解析 (14)第九章:电视节目制作法律法规 (15)9.1 电视节目制作相关政策法规 (15)9.1.1 法律法规体系 (15)9.1.2 主要法律法规 (15)9.2 侵权与版权保护 (15)9.2.1 侵权行为 (15)9.2.2 版权保护措施 (15)9.3 节目审查与播出规范 (16)9.3.1 节目审查制度 (16)9.3.2 节目播出规范 (16)第十章:新媒体与电视节目制作 (16)10.1 新媒体特点与趋势 (16)10.2 新媒体与电视节目的融合 (17)10.3 新媒体节目制作案例分析 (17)第十一章:电视节目制作项目管理 (18)11.1 项目管理方法与工具 (18)11.1.1 项目管理方法 (18)11.1.2 项目管理工具 (18)11.2 项目进度控制与成本管理 (18)11.2.1 项目进度控制 (18)11.3 项目风险与应对策略 (19)11.3.1 政策风险 (19)11.3.2 市场风险 (19)11.3.3 技术风险 (19)11.3.4 人员风险 (19)第十二章:电视节目制作创新发展 (19)12.1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发展趋势 (19)12.2 创新节目形态与内容 (20)12.3 节目制作创新案例与实践 (20)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基础1.1 电视节目制作概述电视节目制作,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形式,是现代媒体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电视节目制作教学大纲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电视节目制作教学大纲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电视节目制作》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4412400课程总学时:48周学时数:3学分:2.5课程类型:必修开课(系)院:教育学院执笔人:刘梅审核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教育电视节目制作》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科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主要介绍了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重点是教育电视节目制作的规律、电视摄像与编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其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教育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流程、创作方法;熟悉电视制作方面的知识,能够熟练地掌握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自己能够在实践中进行教育类电视节目或者视频教学资源的创作。

2、教学要求(1)了解电视技术的发展。

(2)了解电视教材的特点和类型。

(3)掌握电视教材创作的心理学基础、传播学基本艺术与美术基础等理论基础,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4)了解电视节目的编制过程以及编制人员的任务和要求。

(5)掌握文字稿本的编写与创作。

具有选题、选材、选型以及编写文字稿本初步能力。

(6)掌握电视手法和分镜头稿本。

具有镜头组接的初步能力和依据文字稿本改写分镜头稿本的能力。

(7)熟悉摄像用光。

具有实践中正确布光、采光的初步能力。

(8)熟练掌握摄像机操作技巧,熟悉各种构图方式。

(9)熟练掌握编辑与配音的方法与技巧,了解线性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特点,具有编辑与配音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电视技术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学生学习完本章后,应能够1、了解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2、掌握电视摄像技术的发展3、掌握电视录像技术的发展[重点与难点]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教学时数]3[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一、电视技术的发展1、电视传播的序幕——“尼普柯夫圆盘”2、贝尔德与电视的诞生3、电子电视系统的出现4、最初的电视录像技术5、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6、全球并存的3种模拟彩色电视制式二、发展迅速的电视摄像机技术三、日新月异的电视录像技术四、电视机的发展变化1、有线电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卫星电视的全面覆盖3、从电视录播到电视直播4、除了电视录播和电视直播之外,电视转播也是电视节目的一种播出方式5、第一现场与电视新闻直播6、交互电视的出现7、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8、全数字电视阶段五、中国电视节目的“第一”六、世界著名的电视媒体七、立体覆盖的“大众第一媒体”[参考书目][1]方德葵主编,《电视数字摄录像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2]杨晓宏主编,《新编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教程》,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教学大纲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Television
Program)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24200080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72(48/24)周学时)4 学分4 开课学期3。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专业必修课,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并应用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编制电视节目能力的主要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对电视节目的整体认识;掌握彩色电视监视器的功能及使用,彩色电视摄像机、磁带录像机的性能及操作,电子编辑技术,电视摄像技术,电视音响技术等相关知识,为电视节目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
适用于教育技术专业等。

学时72学时为宜。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专业必修课,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学生的主要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对电视节目的整体认识;掌握彩色电视监视器的功能及使用,彩色电视摄像机、磁带录像机的性能及操作,电子编辑技术,电视摄像技术,电视音响技术等相关知识。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对电视节目的整体认识。

2)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精神。

3)了解和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并应用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编制电视节目能力。

4)具有较强的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和从网络上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本门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预修课程为《摄影与图象处理技术》。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一定的摄影知识;后续课程为《电视节目编导基础》等。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李运林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任金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结合实验教学,适当结合学习方法。

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
闭卷考试,考试成绩以百分计;考试成绩=卷面成绩×60%+实验成绩×30%+平时成绩×10%。

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实验一彩色电视摄像机的使用4学时
1. 实验目的
(1)了解摄像机的构成。

(2)学会摄像机的使用。

2.实验内容
(1)熟悉摄像机的各组成部分。

(2)掌握摄像机的基本操作步骤
*实验二电视摄像(固定画面拍摄)6学时
1. 实验目的
(1)掌握电视摄像的基本操作要领。

(2)能够熟练运用摄像景别与摄像角度的理论知识。

2.实验内容
(1)电视摄像过程中平、稳、准、匀等基本操作要领的掌握。

(2)远、全、中、近、特各种景别的应用。

(3)各种摄像角度的应用。

(4)短剧拍摄(小组为单位)。

*实验二电视摄像(运动画面拍摄)6学时
1. 实验目的
(1)掌握各种运动镜头拍摄的操作要领。

(2)领会运动画面与固定画面的拍摄区别。

2.实验内容
(1)推、拉、摇三个运动镜头拍摄。

(2)移、跟二个运动镜头拍摄。

*实验三电视编辑(非线性编辑)8学时
1. 实验目的
(1)掌握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操作。

(2)了解镜头组接的简单方法
2.实验内容
(1)掌握视频编缉软件(Sony Vegas或 Adobe Premiere)的使用。

(2)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剪辑前期实验所拍摄作品
(3)电影作品剪辑(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部优秀影片进行优秀镜头剪辑)注:带*号的实验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采用的方式为:实验、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