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诗风格 ——沉郁顿挫
百转千回、反复咏叹的抒情方式。
在短篇里,是感情在表达出来之前,先在心中回流, 仿佛有一座闸门,只是微微开启,而紧跟着的则是深 沉翻腾的海。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短短一联包涵了多少 情思!一片忠心,无限挂念,对以往岁月的回忆,对 眼前山河残破的悲怆,对亲人的挂念,对祸乱根源的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 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 绝唱。”信然。
《咏怀古迹》是一篇结构严密的组
诗,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 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 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 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 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 “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 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 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 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盛唐之音
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 则恰恰是对新的艺术规范、美学标准的 确定和建立,其特征是讲究形式,要求 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以树立 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 苏轼认为杜诗颜字韩文是“集大成者”。 又说“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 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 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东坡题跋》)
咏怀古迹
咏怀古迹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
☆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 称杜工部。 ☆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人称诗圣;其诗直接反映 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 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 称“诗史”。 ☆ 以古诗、律诗见长,风 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 有《杜工部集》。
3、“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昭君远 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是怎样 造成的呢?“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就是对这个问 题的答复。大错已经铸成,即使昭君的魂魄月夜归来 也是徒然的了。“即使昭君的魂魄月夜归来也是徒然 的了”旨在批判什么? 答: 讥讽的统治者昏庸无能。 4、“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最后两 句写千年以来,人们从琵琶伴奏的《昭君怨》歌词里 听到了她的悲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抱着昭君怎样 的态度? 答: 同情她的不幸
作品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自云安(今四川云阳)到达夔 州(今四川奉节东),一住两年。这是他创作中的一个繁荣时 期,从总体看,不少论者都认为在思想内容上比过去的作品略 见逊色,其实,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 堪称传世之作,《咏怀古迹》(共五首)即是一例。 《咏怀古迹》是一篇结构严密的组诗,五首各咏一古迹, 依次是庚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 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咏怀古迹· 其三 杜甫 • 群山万壑赴荆门, • 生长明妃尚有村。 • 一去紫台连朔漠, • 独留青冢向黄昏, • 画图省识春风面, •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 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1、“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开头为什 么要写昭君的出生地?请简析。 答: 交代王昭君的出生地,为下面她嫁到殊方异域,远离
பைடு நூலகம்故土和她的思乡怨恨埋下伏笔。
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作者叙述昭君 的一生,选择两个典型的镜头:“一去紫台连朔漠”写昭君 由汉宫到匈奴的行程;“独留青冢向黄昏”写昭君坟上长出 青草,它仿佛告诉人们,昭君虽死而故国之思犹在——她依 然向往着自己生长的地方。因此,这首诗的主题落在“怨恨” 二字。哪个短语是怨的开始?哪个短语是怨的终结。作者既 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一去”二字 答:怨的开始: 怨的终结: “独留”两字。
写实的主要方法,就是叙述和描写,有时 还杂以议论。
这便于写生民疾苦、动乱社会的生活情 状。这种方法的形成和成功,与创作题 材的转变有关系。将广阔的复杂的生活 画面,用一个意境加以概括已经有困难 了,用画打比方,山水小品已经不够了, 它需要长卷风俗画。
写实的又一特点:讲究炼字
李白以天才写诗,兴到时一挥而就,那是 盛唐的典型产物;杜甫则以学识素养写诗, 注意功力,他是苦难人间的歌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炼字) 红豆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倒装)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背景: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珀触怒唐肃 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所以作者在咏叹王 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 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追求对仗格律的高度严整)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杜诗风格 ——沉郁顿挫
深沉的忧思。
无论他写生民疾苦,还是写自己的困顿 的生平;无论他是忧念国家安危,还是 感慨人生、思念亲朋,他的感情都是深 沉阔大的,让人感到他的忧思是那么执 着深广。
总体评价
再见

总体评价
从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阔与深刻看,杜甫赋予了 中国诗歌的写实传统以全新的内涵,把它的水 准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他的创作标志着唐代诗 歌创作倾向的巨大转变。 从艺术上看,他的诗歌创作又是一个承上启下 的关捩点。他上集盛唐诗歌,以至唐前诗歌艺 术成就之大成;而下开众多的诗派,其影响之 深远,在中国诗歌史上也是罕见的。
两种盛唐
“少陵诗法如孙吴,李白诗法如李广。” (严羽《沧浪诗话》)李广用兵如神,却无兵 法;孙、吴则是有兵法可遵循的。 “李杜二家,其才本无优劣,但工部体 裁明密,有法可寻;青莲兴会标举,费 学可至。”(胡应麟《诗薮》) 李白的诗是没有规范的天才美,自然美, 不事雕琢;杜甫的诗是严格规范的人工 美,世间美,字斟句酌。
种种思索,都一时来入心中,真是百感交集。
在组诗中,这种百转千回的抒情方式更为突出。如 《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代表作。
盛唐之音
拿诗来说,李白与杜甫都称盛唐,但 两种美完全不同。拿书法来说,张旭 和颜真卿都称盛唐,但也是两种不同 的美。 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 是对旧的社会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 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 不受形式的任何束缚拘限,是一种还 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
课文鉴赏
1王昭君形象的塑造 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能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印象。而律诗主要用于抒 情,虽有叙事成分,不过是作为抒情的依托,并不承担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务。这 首诗却略有不同:它仍然重在抒情,而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实 现的诗的开头,以“群山万壑赴荆门”写昭君的出生地,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 象。这大概是因为诗人首先想到,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殊方异域, 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 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接着叙述昭君的一生,诗中出现了两个典型的镜头:“一 去紫台连朔漠”写昭君由汉宫到匈奴的行程,颇有“关山度若飞”的气概,“一 去”二字尤其真切,从正面表现了昭君的坚强性格;“独留青冢向黄昏”写昭君 坟上长出青草,它仿佛告诉人们,昭君虽死而故国之思犹在——她依然向往着自 己生长的地方,这又进一步丰富了昭君的形象。 但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画图省识 春风面”一句,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答复。“画图”,指汉元帝“按图召幸”一事, 但诗人用事巧妙,仅以“省识春风面”五字带过,把史家因“为尊者讳”(见“有 关资料”)而隐去的事实含蓄地揭露了出来,说明了皇帝的昏庸。接着再说大错已 经铸成,即使昭君的魂魄月夜归来也是徒然的了——这一句除讥讽昏庸的统治者 而外,还兼有跟上文“独留”句相照应的作用,形象地表现了昭君的故土之思。 最后两句写千年(实际是800年)以来,人们从琵琶伴奏的《昭君怨》歌词里听到了她 的悲怨,也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人们既赞扬她美好的品格,又同情她的 不幸。
课文悟读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 恨,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但联系写作背景就可以知道,作者曾 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 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题解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 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 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 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 昭君诗此为绝唱。”信然。
杜诗对后世的影响
杜诗的艺术成就影响极其深远。韩愈从 杜甫学得沉雄壮大的一面;张籍、白居 易从杜甫学写生民疾苦、写实的一面; 李商隐从杜甫学情思沉郁、回环反复的 一面;更不用说宋、明各种诗歌流派标 榜学杜,对杜甫的推崇向往之深了。
从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阔与深刻看,杜甫赋 予了中国诗歌的写实传统以全新的内涵, 把它的水准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他的创作 标志着唐代诗歌创作倾向的巨大转变。 从艺术上看,他的诗歌创作又是一个承上 启下的关捩点。他上集盛唐诗歌,以至唐 前诗歌艺术成就之大成;而下开众多的诗 派,其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诗歌史上也是 罕见的。
杜诗的特点——写实
李白以其联翩而至的想象,以其强烈的主观色 彩写诗;杜甫却以其惊人的观察、细致的描写 而传神。他常注意到人不易觉察的细微之处, 从极细微处表现极实质的东西。
同是写雨,他写出了不同的雨的不同特点:
写初春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写春天晨雨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晨雨》) 写夏雨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合香。(《即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