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不同术式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中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年龄不同术式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中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06T11:44:00.87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2期作者:陆嘉

[导读] 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给予不同年龄不同术式治疗能显著降低小儿腹股沟斜疝复发率,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陆嘉云南省楚雄市人民医院云南楚雄 675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术式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在我院治疗的124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组患儿给予不同年龄不同术式修补,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均痊愈,无复发患例,对照组6例患儿复发,复发率为9.7%,对照组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给予不同年龄不同术式治疗能显著降低小儿腹股沟斜疝复发率,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年龄;术式;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

腹股沟疝是患者腹腔内脏器通过缺损的腹股沟突出而形成,在少儿中多发[1]。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有多种方法,不同的方法治疗效果有所差异。本次研究所选124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均行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其中62例患儿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62例患儿采用不同年龄不同术式修补,旨在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术式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124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所有患儿经检查均排除相关器质性病变,患儿接受治疗前,患儿家长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2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3个月~16岁,平均年龄(7.6±2.1)岁,左侧斜疝23例,右侧斜疝32例,双侧斜疝7例;观察组62例,男50例,女12例,年龄4个月~15岁,平均年龄(6.1±1.5)例,左侧斜疝25例,右侧斜疝31例,双侧斜疝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治疗,沿着腹股沟管做斜切口,将腹外斜肌键膜切开,腱膜外侧叶被提起后将其游离到腹股沟韧带处,之后将腱膜内侧叶提起并游离到联合肌腱的位置。寻找疝囊并将其游离,进行高位结扎。

观察组患儿行不同年龄不同术式修补。0~5岁的患儿沿着腹股沟管做斜切口,在腹外斜肌腱膜纤维方向处切开使内环口充分暴漏出来。确定疝囊位置,将疝囊横断并将其游离到疝囊颈部进行缝扎,将多余的疝囊剪除,精索游离到内环口,用4号丝线在精索后方缝合腹横筋膜2~3针,缝合松紧程度要适中,不可过紧以免对精索血循环产生不利影响。缝合后将精索恢复至原位,牵拉睾丸至阴囊底,将腹外斜肌腱膜缝合。5~11岁的患者在0~5岁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用1~3针将腹股沟韧带与弓状下缘缝合加强前壁,具体缝合针数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型加以选择。12岁以上的患儿采用成人的修补方法。

1.3疗效标准

术后患者一年内腹股沟区或阴囊处无可复性包块出现为痊愈。术后再次出现腹股沟区或突入阴囊可复性包块为复发。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均痊愈,术后未有复发情况。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后6例患儿复发,复发率为9.7%。6例患者经再次手术治疗均痊愈,未再次出现复发情况。两组患者术后腹股沟区均有轻微牵拉不适感,术后1周均自行消失。对照组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腹股沟斜疝在少儿群体中发病率较高。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边,随着胚胎的发展,睾丸会逐渐下降,在腹股沟管深环处带动横筋膜和腹膜以及各肌经腹股沟管下移,推动皮肤最终形成阴囊。腹膜在下移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鞘状突,睾丸则位于其后壁[2]。婴儿出生后鞘状突下段会成为睾丸固有鞘膜,其余部分萎缩闭锁,最终遗留一纤维索带。婴儿出生后如腹膜鞘突未闭锁,则可能诱发腹股沟疝。婴儿如上腹壁肌肉发育薄弱,在腹压反复增大的情况下会形成疝。

不同年龄的腹股沟斜疝患儿构成腹股沟管肌肉和韧带的发育程度有所区别,因此小儿腹股沟斜疝在修补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5岁以下的腹股沟斜疝患儿腹外斜腱膜肌较为薄弱,腹股沟韧带韧性较差,外环口具有较好弹性,腹股沟较短,该年龄段的患儿适宜采取高位结扎术,加强疝壁的手术方式不适宜采用[3]。本次研究中5岁以下的患儿给予高位结扎加精索后腹横筋膜修补,该手术方式可有效缩小内环口。5~11岁是患儿身体各方面由发育不完善到发育成熟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患儿可在0~5岁患儿治疗的基础上用1~3针将腹股沟韧带和弓状下缘缝合,缝合针数根据患儿的实际年龄来决定。11岁以上的患儿腹股沟管四壁的结构已经发育完善,与成人较为接近,可采取成人的修补方法。不同年龄的腹股沟斜疝患儿身体状况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疝修补部位所承受的腹部压力与患儿体重、体型、运动量等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大,患儿疝复发的可能性越大。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单纯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治疗结果显示有6例患儿复发,充分说明该治疗方式的不足。不同年龄的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不同的术式修补方法能够更好顾及到患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发育解剖层次,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未有复发患例,对照组有6例患儿复发,对照组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不同年龄不同修补方式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培.不同年龄不同术式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8):1415.

[2]张社干.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2(2):123-124.

[3]姜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31):2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