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食品含油实验报告模板

食品含油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食品中油脂含量的测定方法。

2. 掌握食品含油量测定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学会使用索氏抽提法测定食品中的油脂含量。

二、实验原理食品中的油脂含量是指食品中脂肪的质量占食品总质量的百分比。

本实验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食品中的油脂含量,其原理是利用有机溶剂(如石油醚)将食品中的油脂提取出来,然后通过称量干燥后的样品重量,计算出油脂含量。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样品:花生米、葵花籽、玉米等。

2. 仪器设备:索氏抽提器、电热套、干燥器、分析天平、烧杯、滤纸等。

3. 试剂:石油醚(分析纯)、无水硫酸钠、干燥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称取约5g花生米、葵花籽、玉米等样品,放入烧杯中,用剪刀剪碎,备用。

2. 准备索氏抽提器:将索氏抽提器的冷凝管插入烧杯中,并在冷凝管中装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

3. 抽提:将石油醚加入索氏抽提器的锥形瓶中,加热至沸腾,使石油醚蒸汽通过样品,将样品中的油脂提取出来。

继续加热,使石油醚蒸汽冷凝,收集在冷凝管中。

4. 过滤:将石油醚与油脂混合物倒入烧杯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5. 干燥:将滤液倒入干燥器中,用干燥剂吸附水分,待滤液干燥后,称量干燥后的样品重量。

6. 计算油脂含量:根据样品的原始重量和干燥后的重量,计算出样品中的油脂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样品名称 | 原始重量(g) | 干燥后重量(g) | 油脂含量(%)--------|--------------|--------------|--------------花生米 | 5.0 | 4.2 | 16%葵花籽 | 5.0 | 4.5 | 10%玉米 | 5.0 | 4.8 | 5%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花生米、葵花籽、玉米的油脂含量分别为16%、10%、5%。

由此可见,花生米的油脂含量最高,葵花籽次之,玉米最低。

六、实验讨论1. 影响油脂含量的因素:样品的品种、储存条件、提取方法等都会影响油脂含量。

实验十八 脂肪含量及油脂品质检测

实验十八 脂肪含量及油脂品质检测

实验十八脂肪含量及油脂品质检测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油脂提取方法;2、学习实际样品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食用植物油脂主要特性的分析,包括试样的制备分离提纯、分析条件及方法的选择、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标准曲线的制作以及数据处理等内容,综合训练食品分析的基本技能;3、掌握鉴别食用植物油脂品质好坏的基本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相关知识食用植物油脂品质的好坏可通过测定其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等理化特性来判断:1、油脂酸价:酸价(酸值)是指中和1.0g油脂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酸价是反映油脂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同一种植物油酸价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差越不新鲜。

测定酸价可以评定油脂品质的好坏和贮藏方法是否恰当。

中国《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规定:酸价,花生油,菜子油,大豆油≤4,棉子油≤1。

2、碘价:测定碘价可以了解油脂脂肪酸的组成是否正常有无掺杂等。

最常用的是氯化碘—乙酸溶液法(韦氏法)。

其原理:在溶剂中溶解试样并加入韦氏碘液,氯化碘则与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起加成反应,游离的碘可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从而计算出被测样品所吸收的氯化碘(以碘计)的克数,求出碘价。

常见油脂的碘价为:大豆油120~141;棉子油99~113;花生油84~100;菜子油97~103;芝麻油103~116;葵花子油125~135;茶子油80~90;核桃油140~152;棕榈油44~54;可可脂35~40;牛脂40~48;猪油52~77。

碘价大的油脂,说明其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或不饱和程度高。

3、过氧化值:检测油脂中是否存在过氧化值,以及含量的大小,即可判断油脂是否新鲜和酸败的程度。

常用滴定法,其原理: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计算含量。

中国“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716-85)”规定:过氧化值(出厂)≤0.15%。

4、羰基价:羰基价是指每千克样品中含醛类物质的毫摩尔数。

植物油脂品质测定与质量控制

植物油脂品质测定与质量控制

分析与检测植物油脂是以植物为原料经过加工得到的油脂,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由多种脂肪酸组成的甘油酸,特别是各种甘油三酸脂[1]。

植物油脂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但只有含油量较高,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才能称为油料,才得以生产[2]。

葵花籽油是向日葵的果实,它的籽仁中含脂肪30%~45%,最多的可达60%,颜色金黄,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含有大量的亚油酸等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

油葵是新疆优质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区域在阿勒泰、塔城、伊犁与昌吉等地,种植面积和油葵籽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三位[3]。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葵花籽油来源于新疆主要种植区各油厂。

1.2 过氧化值测定1.2.1 试剂三氧甲烷,乙酸,碘化钾饱和溶液(将14 g碘化钾溶于10 mL水中),0.5 g可溶性淀粉(溶于100 mL沸水中,煮沸3 mi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002 mol/L。

1.2.2 试剂的配制氯仿—冰乙酸混合液:取氯仿 40 mL加冰乙酸60 mL,混匀;饱和碘化钾溶液:取碘化钾10 g,加水 5 mL,贮于棕色瓶中;0.01 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吸取约0.1 mol/L 的硫代硫酸钠溶液10 mL,注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0.5%淀粉指示剂。

1.2.3 试验步骤称取混匀的试样2~3 g,注入250 mL碘价瓶中,加入氯仿-冰乙酸混合液30 mL,立即振动使试样溶解,加饱和碘化钾溶液1 mL,加塞、摇匀,在暗处放置3 min,加水50 mL,摇匀后立即用0.01 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淀粉指示剂1 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

同时做不加试样的空白试验。

1.2.4 结果计算过氧化值按公式(1)计算。

1001269.0)(21×××−=WNVVX(1)公式(1)中:V1试样用去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mL;V2 空白试验用去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mL;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W试样重量,g;0.1269 指1 m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相当的碘的质量。

油脂品质测定实验报告

油脂品质测定实验报告

油脂品质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油脂品质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油脂品质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学习使用仪器仪表进行油脂品质的测定;3.分析并评价不同油脂的品质差异。

实验仪器和试剂:1.油脂样品;2.溶剂:氯仿、正己烷;3.酸碱试剂:NaOH、H2SO4、酚酞指示剂;4.设备:分离漏斗、火焰燃烧器、滴定管、加热器、恒温槽。

实验原理和步骤:1.酸值测定:将1g油脂样品放入250ml分离漏斗中,加入50ml氯仿和2-3滴酚酞指示剂。

用0.1M 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记录所需NaOH 溶液体积V1。

将分离漏斗转移至水浴中,使体系温度升至60C,继续滴定至颜色变成淡粉红色,记录所需NaOH溶液体积V2。

计算酸值:酸值(mg KOH/g)= (V2 - V1) * M / m,其中M为NaOH的摩尔浓度,m为油脂样品质量。

2.过氧化值测定:将油脂样品加入燃烧器,加入氧气或空气,引燃判断过程中的爆炸声,标记所需燃烧时间t。

按照公式过氧化值(Meq/kg)= t * 1000 / m,计算过氧化值。

3.折射率测定:用恒温槽将油脂样品加热至60C,放入折射仪中测定其折射率,并记录。

4.铁螯合物值测定:将0.1g油脂样品加入200ml酸性乙酸乳铁溶液中,盖紧瓶塞,置于50C水浴中振摇2h,冷却至室温。

溶液通过滤纸滤过,滤液静止2h,取20ml滤液,用0.1mol/l NaOH和0.1mol/l Na2EDTA溶液滴定至褐红色消失。

计算铁螯合物值:铁螯合物值(mg/kg)= (V1 - V2) * C * 500 / m,其中V1为滴定的NaOH溶液体积,V2为滴定的Na2EDTA溶液体积,C为Na2EDTA 的摩尔浓度,m为样品质量。

5.泥杂质测定:取适量油脂样品放入石棉烟花管内,用火焰燃烧器加热燃烧管,观察残留物。

根据观察记录泥杂质的形态和数量。

6.水分测定:取适量油脂样品加热至100C,继续加热3h,称量质量变化Δm。

综合性实验报告-食用植物油品质检验

综合性实验报告-食用植物油品质检验
平均值mg/g
124.70
过氧化值的测定
(1)实验现象:用硫代硫酸钠0.01mol/L滴定溶液,先是溶液黄色消失,然后加入0.5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溶液蓝色消失。
(2)原始数据及计算:
序号
项目
1
2
3
称样量m/g
2.01
2.08
2.05
测定值V1/ml
2.20
2.15
2.15
空白消耗V0/ml
1.20
(4)用Na2S2O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接近消失,加几滴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剧烈摇动后蓝色刚好消失,在相同条件下做一空白试验。
注意事项:
a光线水分对氯化碘起作用,影响大,要求所有仪器必须清洁,干燥,碘液试剂必须用棕色瓶盛装至于暗处。
b加入碘液的速度,放置作用时间和温度要与空白试验一样。
皂化值的测定
实验方法步骤
材料:金龙鱼3+1调和油
碘价测定
(1)仪器设备:
玻璃称量皿:与试样量配套可置入锥形瓶中,容量500mL的锥形瓶,完全干燥、分析天平
(2)试剂
碘化钾溶液(KI):100g/L,不含碘酸盐或游离碘
淀粉溶液:将5g可溶性淀粉在30mL,水中混合,加入1000mL沸水,并煮沸3min,然后冷却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5H2O)=0.1mol/mL,标定后7天内使用。
(3)掌握植物油的碘价、皂化价、过氧化值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实验设备与材料:
材料:金龙鱼调和油
感官鉴定
透明度鉴定
仪器设备:
比色管:100mL,直径25mm恒温水浴锅 白纸
气味鉴定
仪器设备:
烧杯(100mL)、温度计、0℃~100℃、可调电炉;电压200v,50Hz,功率小于1000w

产品中油脂的测定实验报告

产品中油脂的测定实验报告

产品中油脂的测定实验报告首先,需要明确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以便更好地完成撰写。

一、引言1. 介绍背景和目的:说明为什么需要进行油脂的测定实验,以及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 油脂的定义和作用:简要介绍油脂的定义、分类和在产品中的作用。

3. 测定油脂的重要性:阐述测定油脂含量的重要性以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1. 材料和仪器:列举用于实验的材料和仪器,并简要介绍其作用。

2. 实验步骤:按照实验方法的顺序,详细描述每一个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和重复实验。

3. 实验数据记录:将实验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包括样品的初始重量、加入溶剂后的重量以及实验结果等。

三、数据处理和分析1.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简要的处理,如计算各样品中油脂的浓度或百分含量等。

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如不同样品间的差异性、实验误差影响等。

四、实验结果总结和讨论1. 实验结果总结:总结并概括实验结果,强调重点。

2. 讨论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包括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改进方向等。

3. 实验的局限性和建议:指出实验的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实验的建议。

请根据以上大纲完成下面的写作。

一、引言1. 介绍背景和目的现代产品制造中,油脂作为一种常见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工业制品等领域。

测定产品中油脂的含量可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参考,故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油脂的含量,探究产品中油脂的实际含量并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 油脂的定义和作用油脂是指一类在室温下是液态或半固态的有机物质,主要由脂肪和油酸甘油酯等成分组成。

它在产品制造中起着润滑、保湿、口感调整等多种作用,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工业制品等领域。

3. 测定油脂的重要性准确测定产品中油脂的含量对于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过低或过高的油脂含量会对产品的口感、观感以及质量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了解产品中油脂的含量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和确保产品质量。

食用油质量检测

食用油质量检测

食用油质量检测【摘要】食用油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对于它的卫生指标检测非常重要。

本实验通过对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羰基值、重金属及的测量,来对食用油品质进行检验。

【关键词】食用油反式脂肪酸羰基值重金属【引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伴随着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安全问题也更加重视了。

食用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校各大食堂的食用油各不相同,我们每天都食用的油是否安全也是学生关心的一大问题。

进行这项实验不论是从生活还是从仪器设计实验角度来看,都很有意义。

【实验材料】1油2油3油4油【实验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石墨原子吸收法气相色谱法【实验结果及分析】1.羰基值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得到如下数据;排除第一个较为异常的点之后,做出的结果如下图所示:0.100.120.140.160.180.200.220.680.700.720.740.760.78吸光度 (A )浓度 (*10-4M)即:y=-0.8272x+0.8715 R2=0.9935因此结果还是较为理想的。

分析:之所以吸光度会与正丁醛的加入成负相关的关系是因为较多的羰基化合物和一定量的2,4-二硝基苯肼反应使较少的2,4-二硝基苯肼溶液显色,因此吸光度降低。

根据所测得的其中一个油样,得到的吸光度值为0.830A ,带入上述线性方程可得:浓度为0.05*10-4M 因此该油样的羰基值还是较低的,还是较安全的。

2.反式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样品色谱图样品1(美广小米姑娘快餐食用油):样品2(东苑一楼食堂食用油):样品3(风味餐厅食用油):样品4:谱图分析对比四个样品谱图与文献中的标准谱图可以发现,这四组样品谱图的2、3、4、5、6峰与标准谱图的这四个峰,无论从相对大小还是相对位置都是基本一致的,由此可以判断这四组峰分别是正己烷、C18峰、、顺式油酸甲酯、反式亚油酸甲酯、顺式亚油酸甲酯。

列出我们所需的3、5两组峰的峰面积,即可得知在四种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多少。

食品分析实验报告油脂含量

食品分析实验报告油脂含量
03
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促进食品安全和公 共卫生。
02
实验材料
实验样品
样品1:花生油 样品2:玉米油
样品3:橄榄油
实验试剂
试剂1:无水乙醇 试剂2:石油醚
试剂3:酚酞指示剂
实验仪器
01
仪器1:分液漏斗
02
仪器2:离心机
03
仪器3:滴定管
04
仪器4:天平
03
实验步骤
样品处理
01
02
释。
05
结论
油脂含量的比较与讨论
01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食品中油脂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动物性食品的油脂 含量普遍较高,而植物性食品的油脂含量相对较低。
02
在动物性食品中,肉类和乳制品的油脂含量较高,可能与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 的油脂有关。而在植物性食品中,油脂含量较高的食品包括坚果、种子和某些 油料作物。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油脂含量,如脂肪 含量百分比等。
称重
对分离出的油脂进行称重,记录油脂 的质量。
04
实验结果
油脂含量数据表
总结词
详细、准确
详细描述
本数据表列出了实验中检测的每种食品的油脂含量,包括食品名称、样品量、检测方法和油脂含量数值。数据准 确可靠,详细记录了每种食品的油脂含量。
数据图表示例
食品分析实验报告-油 脂含量
目 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材料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01
实验目的
确定食品中的油脂含量
确定食品中油脂的种类和含量,了解食品的营养 成分。
判断食品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为消费者提 供参考。

食品检验实训报告

食品检验实训报告

食品检验实训报告
本次食品检验实训主要涉及到大豆油和玉米油的理化指标检验和感官评价测试。

首先,我们对大豆油和玉米油进行了理化指标检测,包括酸值、过氧化值、游离脂肪酸、不皂化物等指标。

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我们对两种油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以下
结论:
1. 酸值指标:大豆油的酸值为1.02mgKOH/g,而玉米油的酸值为0.73mgKOH/g,说明
玉米油的纯度更高,也更适合长期保存和使用。

2. 过氧化值指标:大豆油的过氧化值为6.42meq/kg,而玉米油的过氧化值为
5.51meq/kg,说明玉米油的氧化稳定性更好,不容易被空气氧化。

3. 游离脂肪酸指标:大豆油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为0.33%,而玉米油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为0.11%,说明玉米油更健康,对身体更友好。

4. 不皂化物指标:大豆油的不皂化物含量为0.74%,而玉米油的不皂化物含量为
1.78%,说明大豆油更适合用于美容保健,而玉米油则更适合用于烹饪和食用。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感官评价测试。

通过对两种油的外观、气味、口感等方面的评价,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外观:大豆油呈淡黄色液体,之所以有一定的颜色,是因为本身就含有黄绿色的
成分。

而玉米油呈淡黄色液体,颜色比大豆油稍浅。

2. 气味:大豆油的气味较为浓重,有一定的豆腥味。

而玉米油的气味较为清淡,没
有任何异味。

通过对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的测试,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两种油的性质和适用范围,
为我们的后续食品检验和食品加工提供了帮助。

在实验中,我们也学会了如何正确、规范
地进行食品检验和实验操作,避免了食品污染和误差的出现。

检查餐饮食用油的报告

检查餐饮食用油的报告

检查餐饮食用油的报告
本次检查的餐饮食用油样品是从某餐饮企业采集而来。

样品采集后,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标识和保存。

检查的目的是评估该食用油样品的质量,以保证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确定是否适合于餐饮业务中的使用。

首先,我们进行了外观检查。

餐饮食用油样品的外观呈黄色或者淡黄色,没有明显的混浊、悬浮物或者沉淀物。

此次样品的外观符合上述要求。

接下来,我们对样品进行了感官检查。

通过嗅闻,样品没有发出异常的气味,符合食用油的特征气味。

通过品尝,样品没有明显的刺激性口感,符合正常的食用油口感。

然后,我们对样品进行了理化指标的检测。

首先是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测定,样品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均符合食用油的标准范围。

其次,我们进行了水分和杂质的测定,样品中水分和杂质的含量也在正常范围内。

在完成理化指标的检测后,我们对样品进行了色泽测定。

结果显示,样品的颜色较浅,符合食用油的色泽要求。

最后,我们进行了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通过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样品中花生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主要脂肪酸的含量均符合食用油的标准要求。

综合以上检测结果,该餐饮食用油样品的质量良好,符合食品
安全标准。

建议餐饮企业在使用该食用油时,应继续控制储存和使用条件,以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

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实验报告

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实验报告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引言 (1)1、材料和方法 (2)1.1、实验仪器 (2)1.2、试剂及溶液 (2)1.3、实验方法步骤 (5)2、理化分析 (9)2.1、食用油中BHT、BHA的分离鉴定 (9)2.2、酸价测定 (10)2.3、碘价测定(韦氏法) (10)2.4、过氧化值的测定 (11)2.5、羰基价测定 (11)3、油中非食用油的鉴别 (11)4、结果与分析 (13)5、讨论与思考 (16)参考文献 (16)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摘要:食用植物油脂品质的好坏可通过测定其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等理化特性来判断。

分离鉴定食用油中的BHT(叔丁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及测量油脂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羰基价,来进行对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 BHT(叔丁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用薄层色谱法定性,根据其在薄层板上显色的最低检出量与标准品最低检出量比较而概略定量,对高脂肪食品中的BHT、BHA 能定性检出。

酸价(酸值)酸价是评定油脂品质好坏和储存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指标。

同一种植物油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酸价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差越不新鲜。

测定碘价可以了解油脂脂肪酸的组成是否正常有无掺杂等。

过氧化值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的一种指标,用来衡量油脂的酸败程度,过氧化值超标,油的味道会不好,甚至产生异味,对人体不利影响。

检测油脂中是否存在过氧化值,常用滴定法。

用羰基价来评价油脂中氧化产物的含量和酸败劣度的程度,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我国已把羰基价列为油脂的一项食品卫生检测项目,常用比色法测定总羰基价。

油中非食用油的鉴别,利用薄层层析、皂化反应及简单的呈色反应进行常见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

关键词:BHT BHA 酸价碘价过氧化值滴定法羰基价比色法薄层层析皂化反应呈色反应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引言食用植物油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食用油也是指可食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来源的油脂,常温下为液态。

3实验三--食用油脂的卫生检验

3实验三--食用油脂的卫生检验

实验三食用油脂的卫生检验1.实验目的 熟悉油脂的卫生标准,掌握反映油脂酸败的指标。

2.实验原理通过查询文献,制定食品油脂的卫生检验测定方案。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烧杯、恒温水浴锅、试管、载玻片、压舌板。

4.掌握要点注意检验方案的设计。

5.实验内容1)酸价(SN/T 0801.19-1999 进出口动植物油脂 游离脂肪酸和酸价检验方法)(1) 原理:植物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每克植物油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升数,称为酸价。

(2) 试剂:①乙醚—乙醇混合液:按乙醚—乙醇(2:1)混合。

用氢氧化钾溶液(3g /L)中和至酚酞指示剂呈中性。

②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c(KOH)=0.05mol/L]。

③酚酞指示剂:10g/L 乙醇溶液。

(3) 分析步骤:准确称取3.00~5.00g 样本,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振摇使油溶解,必要时可量热水中,温热促其溶解。

冷至室温,加入酚酞指示剂2~3滴,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0.05mol/L),滴定至初现微红色,且0.5min 内不褪色为终点。

(4)计算:X 1=11111.56m C V ⨯⨯式中 X 1:样品的酸价;V 1:样品消耗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体积,m1;C 1:氢氧化钾标准滴定的实际浓度,mol/L ;m 1:样品质量,g ;56.11:与1.0m1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c(KOH)=1.000mo1/L]相当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2)过氧化值(1) 原理: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计算含量。

(2) 试剂:①饱和碘化钾溶液:称取14g碘化钾,加10ml水溶解,必要时微热使其溶解,冷却后贮于棕色瓶中。

②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量取40m1三氯甲烷,加60ml冰乙酸,混匀。

③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002mo1/L]。

④淀粉指示剂(10g/L):称取可溶性淀粉0.5g,加少许水,调成糊状,倒入50ml沸水中调匀,煮沸。

植物油实验报告

植物油实验报告

植物油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植物油的提取和性质分析,并进一步了解植物油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步骤1. 实验材料准备:植物油样品、正己烷、碘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硝酸银溶液、过氧化氢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氯酸。

2. 提取植物油:取一定量的植物油样品,用正己烷进行提取,直至植物油溶解完全。

3. 脱色和脱臭:将提取的植物油溶液通过滤纸进行脱色,再通过蒸馏装置进行脱臭。

4. 确定酸价:将脱臭后的植物油溶液与无水醇溶液硫酸进行酸碱滴定,得出酸价。

5. 确定过氧化值:将脱臭后的植物油溶液与含有过氧化氢的硫酸钾溶液进行反应,根据溶液颜色变深与否判断过氧化值。

6. 确定硬脂酸值:将脱臭后的植物油溶液进行皂化反应,然后进一步检测其硬脂酸值。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1. 酸价:经过酸碱滴定,我们得出植物油样品的酸价为x。

2. 过氧化值:观察反应后的溶液颜色,我们可以得出植物油样品的过氧化值为x。

3. 硬脂酸值:通过皂化反应和进一步的测量,我们得出植物油样品的硬脂酸值为x。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酸价反映了植物油中游离酸的含量,酸价越高,说明植物油中游离酸越多。

2. 过氧化值反映了植物油的氧化程度,过氧化值越高,说明植物油的新鲜度越低。

3. 硬脂酸值反映了植物油中硬脂酸的含量,硬脂酸值越高,说明植物油中硬脂酸越多。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提取了植物油样品并进行了性质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 植物油样品的酸价为x,表明植物油中游离酸的含量较高。

2. 植物油样品的过氧化值为x,说明植物油的新鲜度较低。

3. 植物油样品的硬脂酸值为x,表明植物油中硬脂酸的含量较高。

应用前景植物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作为食用油,提供身体所需的脂肪和能量。

此外,植物油还可以用于制造肥皂、润滑油、烹饪油等各种产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环境保护的重视,植物油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食品油种类检测报告

食品油种类检测报告

食品油种类检测报告食品油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食材,而食品油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健康。

为了确保市场上的食品油质量安全,对食品油进行种类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次检测报告旨在对市场上常见的几种食品油进行检测,以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

本次检测对象为市面上常见的植物油种类,包括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和玉米油。

通过对这四种食品油的主要指标进行检测,确保其合格。

以下是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1. 外观和气味:经检测,四种食品油的外观均为清澈透明的液体,无杂质悬浮物;气味无异常。

2. 酸价:酸价是反映油脂是否新鲜的重要指标之一。

经测定,大豆油的酸价为0.32mg/g,花生油的酸价为0.28mg/g,葵花籽油的酸价为0.36mg/g,玉米油的酸价为0.4mg/g。

根据国家标准,食用油的酸价应低于2mg/g,因此四种食品油的酸价均符合标准。

3. 过氧化值:过氧化值是反映油脂氧化程度的指标,其数值越高,食用油的品质越差。

检测结果显示,大豆油的过氧化值为5.1meq/kg,花生油的过氧化值为4.8meq/kg,葵花籽油的过氧化值为4.9meq/kg,玉米油的过氧化值为5.3meq/kg。

根据相关标准,食用油的过氧化值不应超过10meq/kg,因此四种食品油的过氧化值均在安全范围内。

4. 硫酸价:硫酸价是脂肪酸和游离脂肪酸的总含量指标,是衡量食用油是否合格的重要参数。

经检测,大豆油的硫酸价为0.081mg/g,花生油的硫酸价为0.075mg/g,葵花籽油的硫酸价为0.085mg/g,玉米油的硫酸价为0.087mg/g。

根据国家标准,食用油的硫酸价应低于0.2mg/g,因此四种食品油的硫酸价均达到了合格标准。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食品油种类检测,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和玉米油均符合国家标准,安全可靠。

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使用,并合理搭配食用,保证健康饮食。

同时,建议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确保食用油的质量安全。

食用油的实验报告

食用油的实验报告

食用油的实验报告食用油的实验报告引言: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

它不仅为我们的饭菜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和风味,还提供了身体所需的脂肪和能量。

然而,市场上的食用油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

为了了解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对人体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酸价测定我们首先选择了几种常见的食用油,包括橄榄油、花生油、大豆油和玉米油。

通过测定其酸价,我们可以了解油脂的新鲜程度和氧化程度。

实验中,我们采用了酸碱滴定法。

首先,将一定量的食用油溶解在醇酸混合溶液中,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中性,记录所需的滴定量。

根据滴定量的大小,我们可以计算出食用油的酸价。

实验结果显示,橄榄油的酸价最低,表明其新鲜程度较高;花生油和大豆油的酸价稍高,说明其氧化程度较高;而玉米油的酸价最高,暗示其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氧化反应。

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在购买食用油时,应尽量选择酸价较低的产品,以确保其新鲜度和品质。

实验二:烟点测定烟点是指油脂在加热过程中开始冒烟的温度。

烟点越高,表示油脂的稳定性越好,适合高温烹饪。

我们选取了橄榄油、花生油、大豆油和玉米油进行烟点测定。

实验中,我们将不同的食用油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观察油脂表面是否冒烟。

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橄榄油的烟点最高,表明其适合高温烹饪;花生油和大豆油的烟点较低,适合中温烹饪;而玉米油的烟点最低,仅适合低温烹饪。

因此,在选择烹饪油时,应根据所需的烹饪温度来选择适合的食用油。

实验三:氧化稳定性测定食用油的氧化稳定性是指油脂在空气中暴露的情况下,是否容易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会导致油脂变质,产生有害物质。

我们选取了几种食用油进行氧化稳定性测定,包括橄榄油、花生油、大豆油和玉米油。

实验中,我们将不同的食用油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取样分析。

通过测定油脂中的过氧化值和酸价,我们可以了解油脂的氧化程度和质量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橄榄油的氧化稳定性最好,其过氧化值和酸价变化较小;花生油和大豆油的氧化程度较高,其过氧化值和酸价明显增加;而玉米油的氧化稳定性最差,其过氧化值和酸价显著升高。

实验十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

实验十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

综合训练实验实验一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标准依据:GB/T 5009.37-2003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一、目的与要求1、学习实际样品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食用植物油脂主要特性的分析,包括试样的制备分离提纯、分析条件及方法的选择、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标准曲线的制作以及数据处理等内容,综合训练食品分析的基本技能。

2、掌握鉴别食用植物油脂品质好坏的基本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相关知识食用植物油脂品质的好坏可通过测定其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等理化特性来判断:1、油脂酸价:酸价(酸值)是指中和1.0g油脂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酸价是反映油脂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同一种植物油酸价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差越不新鲜。

测定酸价可以评定油脂品质的好坏和贮藏方法是否恰当。

中国《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规定:酸价,花生油,菜子油,大豆油≤4,棉子油≤1。

2、碘价:测定碘价可以了解油脂脂肪酸的组成是否正常有无掺杂等。

最常用的是氯化碘—乙酸溶液法(韦氏法)。

其原理:在溶剂中溶解试样并加入韦氏碘液,氯化碘则与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起加成反应,游离的碘可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从而计算出被测样品所吸收的氯化碘(以碘计)的克数,求出碘价。

常见油脂的碘价为:大豆油120~141;棉子油99~113;花生油84~100;菜子油97~103;芝麻油103~116;葵花子油125~135;茶子油80~90;核桃油140~152;棕榈油44~54;可可脂35~40;牛脂40~48;猪油52~77。

碘价大的油脂,说明其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或不饱和程度高。

3、过氧化值:检测油脂中是否存在过氧化值,以及含量的大小,即可判断油脂是否新鲜和酸败的程度。

常用滴定法,其原理: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计算含量。

中国“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716-85)”规定:过氧化值(出厂)≤0.15%。

油脂质量测定实验报告(3篇)

油脂质量测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了解油脂的质量状况,掌握油脂酸败的检测方法,并分析油脂酸败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 酸价测定原理: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与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根据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游离脂肪酸的量,从而得出酸价。

酸价可作为油脂新鲜程度和精炼程度的指标。

2. 过氧化值测定原理: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计算含量。

过氧化值是判断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其数值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仪器与用具:- 碱式滴定管(25mL)- 锥形瓶(150mL)- 量筒(50mL)- 称量瓶- 电子天平- 碘量瓶- 滴定管2. 试剂:-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c(KOH)0.1mol/L)- 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溶剂- 酚酞指示剂-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002mol/L)- 淀粉指示剂- 碘化钾溶液- 植物油样品四、实验步骤1. 酸价测定:- 准确称取2.00~3.00g混匀的样品,置于锥形瓶中。

- 加入50ml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振摇使油溶解。

- 冷至室温,加入酚酞指示剂2~3滴。

- 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0.05mol/L)滴定,至初现微红色,且0.5min内不褪色为终点。

2. 过氧化值测定:- 精密称取2~3g油样,置于碘量瓶中。

- 加入30mL三氯甲烷,摇匀。

- 加入1.00mL饱和碘化钾溶液,塞好瓶盖,轻轻振摇0.5min。

- 在暗处放置3min。

- 加入100mL水,摇匀。

- 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0.002mol/L)滴定,至淡黄色时,加1ml 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酸价测定结果:- 样品A的酸价为2.5mg/g- 样品B的酸价为4.0mg/g- 样品C的酸价为6.0mg/g2. 过氧化值测定结果:- 样品A的过氧化值为0.2mmol/kg- 样品B的过氧化值为0.4mmol/kg- 样品C的过氧化值为0.8mmol/kg根据实验结果,样品A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均低于样品B和C,说明样品A的质量较好,新鲜程度较高。

食用油检测实习报告

食用油检测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食用油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材,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

为了深入了解食用油的质量检测过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食用油检测实习。

本报告将对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并对食用油检测方法及重要性进行探讨。

二、实习单位简介本次实习单位为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授权的某大型食用油检测实验室。

实验室承担着食用油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发证检验、委托检验以及新产品的开发检验等工作。

实验室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丰富的检测经验,为食用油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实习内容1. 样品接收与处理在实习的第一周,主要负责样品的接收和处理。

实习期间,共接收了50批次共计100份食用油样品。

样品主要包括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等。

在老师指导下,学会了如何正确接收、标识、储存和处理样品。

2. 色泽、气味、滋味检测实习的第二周,学习了色泽、气味、滋味等感官检测项目。

通过观察样品的外观颜色、闻气味、品尝味道,判断食用油的品质。

掌握了感官检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对食用油品质的判断能力。

3. 理化指标检测在实习的第三周,学习了食用油的理化指标检测,包括水分及挥发物、酸值(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等。

通过学习,掌握了理化指标检测的操作步骤、仪器使用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技巧。

4. 卫生指标检测实习的第四周,学习了食用油的卫生指标检测,包括铅、总砷、黄曲霉毒素B1等。

了解了卫生指标检测的重要性,学会了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仪器进行检测。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食用油检测流程有了深入了解,掌握了色泽、气味、滋味等感官检测项目以及水分及挥发物、酸值(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等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同时,学习了卫生指标检测,如铅、总砷、黄曲霉毒素B1等。

此外,实习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先进仪器。

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引言 (1)1、材料和方法 (2)1.1、实验仪器 (2)1.2、试剂及溶液 (2)1.3、实验方法步骤 (5)2、理化分析 (9)2.1、食用油中BHT、BHA的分离鉴定 (9)2.2、酸价测定 (10)2.3、碘价测定(韦氏法) (10)2.4、过氧化值的测定 (11)2.5、羰基价测定 (11)3、油中非食用油的鉴别 (11)4、结果与分析 (13)5、讨论与思考 (16)参考文献 (16)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摘要:食用植物油脂品质的好坏可通过测定其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等理化特性来判断。

分离鉴定食用油中的BHT(叔丁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及测量油脂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羰基价,来进行对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 BHT(叔丁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用薄层色谱法定性,根据其在薄层板上显色的最低检出量与标准品最低检出量比较而概略定量,对高脂肪食品中的BHT、BHA 能定性检出。

酸价(酸值)酸价是评定油脂品质好坏和储存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指标。

同一种植物油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酸价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差越不新鲜。

测定碘价可以了解油脂脂肪酸的组成是否正常有无掺杂等。

过氧化值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的一种指标,用来衡量油脂的酸败程度,过氧化值超标,油的味道会不好,甚至产生异味,对人体不利影响。

检测油脂中是否存在过氧化值,常用滴定法。

用羰基价来评价油脂中氧化产物的含量和酸败劣度的程度,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我国已把羰基价列为油脂的一项食品卫生检测项目,常用比色法测定总羰基价。

油中非食用油的鉴别,利用薄层层析、皂化反应及简单的呈色反应进行常见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

关键词:BHT BHA 酸价碘价过氧化值滴定法羰基价比色法薄层层析皂化反应呈色反应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引言食用植物油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食用油也是指可食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来源的油脂,常温下为液态。

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豆油、花生油、菜子油、棕榈油、橄榄油、芥花子油、葵花子油和芝麻油等等。

不同种类的食用植物油的成分含量各异,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食用油安全问题尤为重要,一些不法商贩为了利益,罔顾他人生命安全,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地沟由,而且食用植物油因加工工艺的不同也导致油的品质有大的差异,所以对食用植物油品质的检测是非常有意义的.实验材料1、仪器:减压蒸馏装置;具有刻度尾管的浓缩瓶;玻璃板(5 cm×20 cm);层析槽;微量注射器(10 μL);碘量瓶(250 mL);各种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10 mL 具塞玻璃比色管;常用玻璃仪器。

2、试剂:三氯甲烷(分析纯);三氯化锑(分析纯);环己烷(分析纯);冰乙酸(分析纯);可溶性淀粉(分析纯);氢氧化钾;甲醇;石油醚(30℃~60℃);异辛烷;丙酮;冰乙酸;正已烷;二氧六环;硅胶G。

BHT、BHA、混合标准溶液配制:分别准确称取BHT、BHA、(纯度为99.9 %以上)各10 mg,分别用丙酮溶解,转入三个10 mL 容量瓶中,用丙酮稀释至刻度。

每毫升含1.0 mg BHT、BHA,吸取BHT(1.0 mg/mL)1.0 mL,BHA(1.0 mg/mL)各0.3 mL 置同一5mL容量瓶中,用丙酮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每毫升含0.20 mg BHT、0.060 mg BHA。

显色剂:2 ,6–二氯醌–氯亚胺的乙醇溶液(2 g/L)。

显色剂溶液见光易变质,应将此溶液配制后存于棕色瓶,最好临用时配制。

配制的溶液保存于冰箱中可供3 天使用。

展开剂:正已烷–二氧六环–乙酸(42+6+3)。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0.05 mol / L)的标定:(按GB601标定或用标准酸标定)。

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液:按乙醚—乙醇(2+1)混合,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所配的KOH溶液中和至刚呈淡红色,且30 s内不退色为止。

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的配制:量取40 mL三氯甲烷,加60 mL冰乙酸,混匀。

淀粉指示剂(10 g / L)配制:称取可溶性淀粉0.50 g,加少许水,调成糊状,倒入50mL沸水中调匀,煮沸至透明,冷却。

临用时现配。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1 mol / L)配制及标定(按GB601 配制与标定)。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0020 mol / L)配制:用0.1 mol / 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稀释。

酚酞指示剂(10 g / L):溶解1g 酚酞于90 mL(95%)乙醇与10 mL 水中。

碘化钾溶液(150 g/L):称取15.0 g 碘化钾,加水溶解至100 mL,贮于棕色瓶中。

韦氏碘液试剂:分别在两个烧杯内称入三氯化碘7.9 g和碘8.9 g,加入冰醋酸,稍微加热,使其溶解,冷却后将两溶液充分混合,然后加冰醋酸并定容至1000 mL。

饱和碘化钾溶液:称取14 g碘化钾,加10 mL 水溶解,必要时微热使其溶解,冷却后贮于棕色瓶中。

精制乙醇溶液:取1000 mL 无水乙醇,置于2000 mL 圆底烧瓶中,加入5 g 铝粉、10 g 氢氧化钾,接好标准磨口的回流冷凝管,水浴中加热回流1 h,然后用全玻璃蒸馏装置,蒸馏收集馏液。

精制苯溶液:取500 mL 苯,置于1000 mL 分液漏斗中,加入50 mL 硫酸,小心振摇5 min,开始振摇时注意放气。

静置分层,弃除硫酸层,再加50 mL 硫酸重复处理一次,将苯层移入另一分液漏斗,用水洗涤三次,然后经无水硫酸钠脱水,用全玻璃蒸馏装置蒸馏收集馏液。

2,4-二硝基苯肼溶液:称取50 mg2,4-二硝基苯肼,溶于100 mL 精制苯中。

三氯乙酸溶液:称取4.3 g 固体三氯乙酸,加100 mL 精制苯溶解。

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称取4 g 氢氧化钾,加100 mL 精制乙醇使其溶解,置冷暗处过夜,取上部澄清液使用。

溶液变黄褐色则应重新配制。

2 实验方法一、感官鉴别法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食用植物油主要有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几个品种。

以下是常见食用油的一些感官特点:芝麻油:优质的芝麻油呈棕红色至棕褐色,清晰透明,有微量沉淀物,具有芝麻油固有的香味,耐藏性较其他植物油强;色拉油:去除固体脂和蜡质,是精炼油在经脱色、脱臭、脱酸、脱胶等工序精制而成的高级食用植物油,一般无色、无臭、无味、澄清、透明,耐低温,储存时稳定性好;花生油:优质花生油色泽淡黄至棕黄色,清晰透明,具有花生油固有的香味和滋味,无任何异味;豆油:优质的大豆油呈黄色至橙黄色,完全清晰透明,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菜籽油:优质的菜籽油呈黄色至棕色,清晰透明,具有菜籽油固有的气味。

棕榈油:油烟小,耐储藏,精炼油呈黄色或柠檬黄色。

广泛用于烘烤食品、油炸食品等。

精炼棕榈油凝固点27-30℃。

棕榈油常温下是凝固的。

夏季容器下部有白色沉淀的可流动的,而冬季为淡黄色凝块,棕榈油由于便宜而多被掺入其它食用油中。

据此,我们进行一些感官鉴别。

1. 色泽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食用植物油主要有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几个品种。

根据油料品种、质量以及加工工艺的不同,食用植物油一般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4 个等级。

一级级别最高,油色清亮透明,杂质少,精炼程度高,价格也高;二级次之;三级、四级呈微褐色或深褐色,质量不高,尤其是四级油杂质较多。

油的色泽深浅因品种不同而不同。

色拉油浅颜色的要好一些,但太浅了以至于发白也不好。

各种植物油都会有一种特有的颜色,经过精炼,会将它们清除一些,但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精制到一点颜色也没有,有点颜色对身体无害。

各种食用油由于加工方法不同色泽有深有浅,如热压出的油常比冷压生产出的油色深。

检验方法:将试样混匀并过滤于烧杯(直径50 mm,杯高100 mm)中,油层高度不得小于5 mm,在室温下先对着自然光观寮,然后再置于白色背景前借其反射光线观察并按下列词句描述:白色、灰白色、柠檬色、淡黄色、黄色、橙色、棕黄色、棕色、棕红色、棕褐色等。

也可取少量油放在25毫升比色管中,在白色背景下观察试样的颜色。

冬季油脂易凝固,可取样250 g左右,加热到35-40℃,使之呈液态并冷却至20℃左右,按上述方法进行鉴别。

2. 透明度食用植物油的透明度与油脂的品质有关,品质正常的油脂应是完全透明的,如果油脂中含有磷脂、蛋白质、碱类、类脂、蜡质或含有水分及杂质,均会使油脂的透明度下降,甚至会出现混浊,从而降低油脂的使用价值,影响油脂的贮存时间,油脂易变质。

水分和杂质的含量,一、二级油都不超过0.05%。

一般若是含有0.3%左右的水分,即可使油脂变色、混浊、甚至酸败变质。

有时油脂变质后,形成的高熔点物质,也能引起油脂的混浊。

透明度低,掺了假的油脂,也有混浊和透明度差的现象。

所以质量好的油,温度在20℃静置24小时后应呈透明。

要选择澄清、透明的油,透明度越高越好。

3. 沉淀物食用植物油在20℃静置24小时后所能下沉的物质,称为沉淀物。

油脂的质量越高,沉淀物越少。

沉淀物少,说明油脂加工精炼程度高,包装质量好。

质量正常的油无沉淀和悬浮物、黏度小。

4. 气味每种油均有特有的气味,这是油料作物固有的,如豆油有豆味,花生油有花生味,菜籽油有菜籽味,芝麻油有芝麻特有的香味等。

各品种油有其正常的独特气味,而无酸臭等异味。

但由于油料变质,溶剂去除不干净或油脂贮存时间过长酸败等,均会使油脂有苦、辣、臭味,溶剂气味及酸味。

经过精炼的油,如色拉油,应该是无气味,口感好。

食用油很容易变质。

开了封的食用油酸价和过氧化值每天都在增长,由此产生很多有毒的氧化分解物质,并造成酸败,产生哈喇味。

人如果长期食用已经劣化的油脂,会使细胞功能衰竭,诱发多种疾病。

当闻到不正常的怪味(哈喇味)时,此植物油过氧化值已经大大超标,不能食用。

即使食用油不开封,它的酸价和过氧化值也在增长,只不过速度不如开封时快。

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一是将试样倒入150 mL烧杯中,置于水浴上,加热至50℃,以玻璃棒迅速搅拌,嗅其气味。

二是取1~2滴油样放在手掌或手背上,双手合拢快速摩擦至发热,闻其气味。

三是盛装油脂的容器打开封口的瞬间,用鼻子挨近容器口,闻其气味。

5. 滋味通过嘴尝得到的味感。

除小磨芝麻油带有特有的芝麻香味外,一般食用油多无任何滋味。

质量正常的油无异味,如油有苦、辣、酸、麻等味感则说明已变质,有焦糊味的油质量也不好。

鉴别滋味的方法是:蘸取少许油样点在已漱过口的舌头上,辨其滋味,按正常、焦糊、酸败、苦辣等词句描述。

变质的油脂会带有酸、苦、辛辣等滋味,上好的油脂没有异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