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对流换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剧烈变化的薄层。
热边界层厚度

t

t tw , 0
5.1.2 对流换热现象的分类
对流换热:导热 + 热对流;壁面+流动 流动起因:强制对流换热、自然对流换热; 流态:层流对流换热与湍流对流换热; 流体与固体壁面的接触方式: 内部流动对流换热:管内或槽内 外部流动对流换热:外掠平板、圆管、管束; 流体在换热中是否发生相变:可分为单相流体 对流换热和相变对流换热。
2、物理条件:说明对流换热过程的物理特征,如:物性
参数 、 、c 和 的数值,是否随温度 和压力变化;有无 内热源、大小和分布
3、时间条件:说明在时间上对流换热过程的特点 稳态对流换热过程不需要时间条件 — 与时间无关 4、边界条件:说明对流换热过程的边界特点, 边界条件可分为二类:第一类、第二类边界条件 (1)第一类边界条件:已知任一瞬间对流换热过程 边界上的温度值 (2)第二类边界条件:已知任一瞬间对流换热过程 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值
本节要求:
• 掌握对流换热问题完整的数学描写:对流换热
微分方程组及定解条件; •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连续性方程 + 动量微分 方程+能量微分方程; • 熟悉能量微分方程的推导方法及思路:对微元 体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和傅里叶导热定律; • 掌握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中各项的意义。
5.2.1 运动流体能量方程的推导
h
t
t y
y 0
计算当地对流换热系数 hx
对流换热定解条件
定解条件:能单值地反映对流换热过程特点的条件
完整数学描述: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 定解条件
定解条件包括四项:几何、物理、时间、边界 1 、几何条件: 说明对流换热过程中的几何形状和大小,
平板、圆管;竖直圆管、水平圆管;长度、直径等
(3) 湍流边界层包括湍流核心、缓冲层、层流底层。
在层流底层中具有较大的速度梯度。
临界雷诺数
——动力粘度
• 采用临界雷诺数 Rec来判别层流和湍流。 • 对管内流动: Rec 2300 为层流
Rec 10000 为湍流
Rec
u xc
• 对纵掠平板:一般取 Re 5 105 c
5-1 对流换热概说
本节重点
1. 对流换热的概念; 2.对流换热分类; 3.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4.对流换热系数如何确定。
自然界普遍存在对流换热,它比导热更复杂。 到目前为止,对流换热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充分。 某些方面还处在积累实验数据的阶段; 某些方面研究比较详细,但由于数学上的困难; 工程上大多数应用经验公式(实验结果)
、c h (单位体积流体能携带更 多能量)
h (有碍流体流动、不利于 热对流)
自然对流换热增强
流体内各处温度不相等,各处的物性数值也不相同, 为处理方便起见,一般引入定性温度,将热物性作 为常数处理。 以单相强制对流换热为例
h f (u, l, ,, , cp )
对流换热分类
强制
强制 强制
强制
5.1.3 对流换热的研究方法 分析法:对描写某一类对流换热问题的偏微分方程及
相应的定解条件进行数学求解,从而获得速度场和温度场 的分析解的方法;
实验法:求解对流换热问题的主要方法;
比拟法:通过研究动量传递及热量传递的共性或类似特性,
以建立起来表面传热系数与阻力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过渡流
湍流
幂函数型
u
y
x

xc

层流底层
缓冲层
掠过平板时边界层的形成和发展
(1) 流体以速度 u 流进平板前缘后,边界层逐渐增厚,但 在某一距离 xc 以前会保持层流。 (2) 但是随着边界层厚度的增加,必然导致壁面粘滞力对
边界层外缘影响的减弱。自 xc 处起,层流向湍流过渡(过
渡区),进而达到旺盛湍流,故称湍流边界层。
数值法: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
对流换热过程的数值分析越来越成为一种主要的求解方法, 其结果的可信度越来越高。
5.1.4 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式
当粘性流体在壁面上流动时,由于粘性的作用在贴 壁处被滞止,处于无滑移状态(即:y=0, u=0)
在这极薄的贴壁流体层中, 热量只能以导热方式传递
l
u 0.5m / s l 1.1m
u 0.4m / s l 1.1m
3cm
3cm
(3) 边界层分:
• 层流边界层——速度梯度较均匀地分布于全层。
• 湍流边界层——在紧贴壁面处,仍有一层极薄层 保持层流状态,称为层流底层。 • 速度梯度主要集中在层流底层。
流动边界层很薄,如空气以u=16m/s掠过平板,在离前缘 1m处的边界层厚度约为5mm。 是一个比几何尺寸l小的量。 薄层流体内,其速度梯度很大。在5mm的薄层中,气流速度 从0变到16m/s,其法向平均变化率高达3200m/s。
2、流动边界层内的流态
掠过平板时边界层的形成和发展 层流
抛物线型
5-3 边界层型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学描写
5.3.1 流动边界层以及边界层动量微分方程 层流 过渡流 湍流
u
y
x

xc

层流底层
缓冲层
1、流动边界层 物理现象
当粘性流体在壁面上流动时,由于粘性的作用,在贴附于 壁面的流体速度实际上等于零,在流体力学中称为贴壁处 u 的无滑移边界条件。

y
实验测定
t q y = h t
y=0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注意该式与导热问题的第 三类边界条件是不同的
温度梯度或温度场取决于流体热物性、流动状况 (层流或紊流)、流速的大小及其分布、表面粗
糙度等 温度场取决于流场 速度场和温度场由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确定
质量守恒方程 动量守恒方程 能量守恒方程
5-2 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学描述
小结
综上所述,流动边界层具有下列重要特性 (1) 流场可以划分为两个区
(a)边界层区——必须考虑粘性对流动的影响,要用
N-S方程求解。 (b)主流区——边界层外,流速维持 u不变,流动可
以作为理想流体的无旋流动,用描述理想流体的运
动微分方程求解。
(2) 边界层厚度与壁面尺度相比,是一个很小的量。
能量守恒方程 t
t t 2t 2t u v 2 2 x y c p x y
4个方程,4个未知量 —— 可求得速度场(u,v)和温 度场(t)以及压力场(p), 既适用于层流,也适用于 湍流(瞬时值) 前面4个方程求出温度场之后,可以利用对流换热 的微分方程式:
(4) 在边界层内,粘滞力与惯性力数量级相同。
5.3.2 热边界层及边界层能量微分方程
1、热边界层及其厚度定义
y
u , t
等温流动区


x
温度边界层
t

t tw , 0
热边界层定义
(Thermal boundary layer)
u , t

当壁面与流体间有温差时,固体表面附近流体温度产生
换热微分方程式
换热微分方程式确定了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与 流体温度场之间的关系。 求解一个对流换热问题,获得该问题的对流换热 系数或交换的热流量,就必须首先获得流场的温 度分布。
注意边界条件中的已知量 (1)第一类边界条件:已知任一瞬间对流换热 过程边界上的温度值。 (2)第二类边界条件:已知任一瞬间对流换热 过程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值。
x
xc

若用仪器测出壁面法向(y向)的速度分布,如上图所示。 在y=0处,u=0;此后随y增大,u也增大。经过一个薄 层后u接近主流速度。
定义 固体表面附近流体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称为流动 u 0.99u 边界层(速度边界层)。通常规定: (主 流速度)处的距离y为流动边界层厚度,记为 数量级
t 根据傅里叶定律:q y
t
y
y 0
y=0
为贴壁处壁面法线方向上的流体的温度变化率; 为流体的导热系数
从热平衡可知,通过壁面流体层传导的热流量最 终是以对流换热的方式传递到流体中去的,于是 得到如下关系 局部值 t q =ht t h y y=0 t y y=0
对流换热的定义
对流换热是指流体流经固体时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 热量传递现象。
● 对流换热与热对流不同,既有热对流,也有导 热;不是基本传热方式
对流换热的特点
1)必须有流体的宏观运动,必须有温差;
2)对流换热既有热对流,也有热传导;
3)流体与壁面必须有直接接触;
4)没有热量形式之间的转化。
对流换热的基本计算式
1 2 E
5.2.2 对流换热问题完整的数学描写
(不可压缩、常物性、无内热源的二维问题) 质量守恒方程
u v 0 y x
x y x x y
u u u p 2u 2u 动量守恒方程 ( u v ) Fx ( 2 2 ) v v v p 2v 2v ( u v ) Fy ( 2 2 ) x y y x y
单位温升所引起 的体积变化率
(1)导热系数:导热系数大,流体内和流体与壁之间的 导热热阻小,换热就强,如水的导热系数比空气高20余倍, 故水的传热系数h远比空气高。
(2)比热容与密度:比热容与密度大的流体,单位体积 携带更多的热量,从而对流作用传递热量的能量高。
(3)粘度:粘度大,阻碍流体的运动,不利于热对流。 温度对粘度影响较大,对应液体,粘度随温度增加而降低, 气体相反。 间导热热阻小 ) h (流体内部和流体与壁面
h — 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 面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如何确定h及增强换热的措施是对流换热的 核心问题
5.1.1 影响对流换热系数的因素 • 流体流动的起因 • 流体有无相变 • 流体的流动状态 • 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 • 流体的物理性质
5.1.1 影响对流换热系数的因素
(Turbulent flow) 湍流:流体质点做复杂无规则的运动 (紊流)
h湍流 h层流
3、流体有无相变 单相换热:
h单相<h相变
相变换热:凝结、沸腾、升华、凝固、融化
4、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
几何因素指换热表面的形状、大小、换热表面于流体运动 方向的相对位臵以及换热表面的状态(光滑或粗糙)。影 响流体在壁面上的流态、速度分布、温度分布。
牛顿冷却公式
Φ hAt
q ht
W
2 W m
只是对流换热系数h的一个定义式,它并没有揭示h 与影响它的各物理量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对流换热 的任务就是要揭示这种内在的联系,确定计算表面
换热系数的表达式。
表面传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
h Φ At
2 W (m K )
从理论上讲,4个方程配上相应的边界条件,可以 求解流体的u、v、p、t等4个未知量。但是,由于 它强烈的非线性性质(尽管已经用若干假设条件予 以简化),想在整个流场中求得它的分析解仍极其
困难。
直至l904年德国科学家普朗特提出了边界层理论,
并用这个理论对N—s方程进行了重要的简化,才使
粘性流体流动与换热问题的数学求解得到了根本的 改观。
为便于分析,推导时作下列假设:
流动是二维的; 流体为不可压缩的牛顿型流体; 流体物性为常数、无内热源; 粘性耗散产生的耗散热可以忽略不计 能量微分方程式描述流体温度场—— 能量守恒
对于二维不可压缩常物性流体流场而言,微元体的 能量平衡关系式为: 导入的净热量+对流传递的净热量=总能量的增量
流体与壁的相对位臵
几何布臵对流动的影响
5、 流体的热物理性质
导热系数
[ W (m K ) ]
比热容 密度
c [ J (kg K ) ]
[kg m3 ]
运动粘度 v
[ m2 s]
2 [ N s m ] 动力粘度
体胀系数
[1 K ]
1 1 T p T p
1、流动起因
自然对流:流体因各部分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密度 差异所产生的流动(Free convection)
强制对流:由外力(如:泵、风机、水压头)作 用所产生的流动(Forced convection)
h强制 h自然
2、 流动状态
层流:整个流场呈一簇互相平行的流线 (Laminar flo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