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峰教案段瑞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女峰》教案设计
重庆育才中学高2014级段瑞芬
一. 教材分析
《神女峰》这首诗歌选自人教版选修课程《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爱的心语》。

关于选修课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及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

因此,选修课必然得呈现出与必修课不同的特质,或者说更应该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立足于文本,吃透文本,同时也要适度开放,引导学生有更多元化的思考,这就要求在课堂设计时尽可能做出丰富和全面的预设,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引导学生,以不变应万变。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读诗、品诗;学习诗人善于在传统中翻出新意的构思立意和多种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诗,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鉴赏能力和探究质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理解诗人对“人的价值”的关怀。

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诗人善于在传统中翻出新意的构思立意和多种表现手法。

2.难点: 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理解诗人对“人的价值”的关怀。

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幻灯片呈现神女峰的图片:在长江巫峡北岸高踞一座状如少女、风姿绰约的山峰,人们称
之为“神女峰”。

一直以来无数游人不远万里前来观看,不仅因为其美妙的身姿,还因为关于神女峰那些动人的传说。

同学们是否听过关于神女峰的故事呢?
学生发言。

【明确】神女峰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

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立志永远忠贞于他。

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一度被襄王苦苦追求,但最终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

神女峰成了爱情贞洁观念的一种象征,千百年来为人们争相传颂。

女诗人舒婷在游览神女峰时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歌《神女峰》,面对神女峰,舒婷会有怎样的思考呢?
(二) 初读诗歌,定基调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重音,初步体会全诗感情基调。

2.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范读。

3.播放朗读,学生齐读课文。

【提问】初步读完诗歌之后,同学们能否用一个字或词来概括整首诗歌的基调,也就是说读完之后你最直接的感受是怎样的?
【设想】学生应该能感觉出诗歌的基调整体是低沉的,感伤的,并不是欢愉的,但同时也是朦胧的,模糊的。

(三) 重读诗歌,探原因
【小组讨论,质疑探究】初步读完诗歌之后,同学感觉心情是沉重的、感伤的。

分三个小组,分别就诗歌的三小节讨论:
1.作者在游览神女峰时究竟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而感伤?
2.你从哪里读出了伤感?请从诗歌中找出相关语句或意象,说说你的理解。

3.作者对神女持怎样的态度?
请第一小组的同学从第一小节中找出相关信息,举手回答。

【明确】第一小节:在这一部分出现两类人,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一是抒情主人公,在此可以理解为作者;二是“人们”。

两种人面对神女峰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各色花帕”表明这不是部分人,而是很多人,而且这些崇拜者大多都是女性,这一行为意味着她们已经成为传统妇德观念的赞美者,并对自身命运毫不自知,因此争相挥舞“花帕”,然后迅速“四散离去”。

(为此感伤)
与人们的盲目追捧所不同,“我”是一个觉醒者,面对众多女性对象征着爱情忠贞的神女峰顶礼膜拜这一行为,我“(突然)收回”,并“(紧紧)捂住”“(还)站”(感伤的表现)在船尾,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出作者当时内心激荡和翻腾着无比复杂的情感,所以“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以及“高一声、第一声”的江涛不仅仅是景物描写,更是作者思绪的外化。

我对人们的行为感到耻辱、忧愤和痛心、无奈,对神女的遭遇深感悲伤、惋惜和同情、遗憾。

【朗读】学生重点朗读“江涛/高一声/低一声”,反复读,体会和把握诗情。

【板书】
我——觉悟者动作描写
人们——追捧者对比
请第二小组的同学从第二小节中找出相关信息,举手回答。

第二小节:思考
1.直接体现感伤基调的短语“美丽的忧伤”,为什么“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这个梦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是关于爱情的神话传说,传达出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所以在代代传颂中备受赞美。

然而它虽然美丽,对无数女性而言却是悲剧,是时代和外界强加的,之后无数女性对被强加的道德约束丝毫不自知,并且延续千年,这更是一种悲剧。

“但是”句作者提出质疑,神女她的心不是石头,也是血肉之躯,她是人,不是神。

2.“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包含作者怎样的态度?
【抓意象】“杳”,会意字,上为“木”,下为“日”,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天色已昏暗。

后有遥远、幽深、渺茫之意,“远天的杳鹤”暗指等待的无望和遥遥无期,虚妄的空名,无望的等候。

无数次的“春江月明”不禁让人想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它们也许代表着美好的青春年华,也许是真实美好的现世生活,虽平凡但却触手可及。

这两个具有鲜明反差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使形象更鲜明,更能突出问题的悲哀与沉重。

【辨态度】“神女”获得的地位和品格,其实是长期的封建社会和至今仍有影响力的封建意识加在她身上的束缚和禁锢,属于一种传统的妇女价值观。

神女被当做异乎寻常的坚贞的化身来瞻仰,她生存的意义在于“眺望远天杳鹤”,必须失去她自己独立的人格,失去了作为一个真实的、普通人的生活权利,即“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对此,作者的态度含蓄地蕴藏其中,为了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是不可取的。

第三小节:
【提示】如果说第一小节中作者的感情是感伤的,到第二小节中作者已经对神女的命运发出深思,那么到第三小节中这种深思和态度倾向表现得更加鲜明和强烈。

请第三小组的同学展示讨论成果,并且思考:哪个字或词最能体现作者这种鲜明的态度呢?为什么?
【明确】“背叛”背离反叛,这一词语振聋发聩,惊心动魄,颠覆传统。

诗人要背叛的不仅是神女坚贞守节成为的经典神话,要背叛的也不仅仅止于爱情,它指向一切对正常人性构成束缚的礼教锁链,表现诗人“对人的一种关切”的总主题。

这一声“背叛”是对一切封建传统观念的毅然反叛,是对女性生命本真最挚情的呐喊和呼唤,是女性追求尊严权利的独立宣言!(幻灯片呈现)
【抓意象】这种背叛不是诗人单调枯燥地直接高喊出来的,而是借助两个主要意象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来的。

“金光菊”开得肆意灿烂,无拘无束,充满阳光,生机无限,“女贞子”本是植物名,这是被巧妙用来对应封建礼教所要求的女贞,它们卷起的洪流极富视觉冲击力,形象地表现这种背叛情感的恣意汹涌,通过这两个意象来宣讲自己追求解放的心理,使诗歌含蓄朦胧,获得一种意想不到的历史纵深效果。

【现背景】这首诗歌写于1981年,当时的思想和感情还比较禁锢,个人感情的合法性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人们还不太勇于去追求个独立的幸福。

舒婷《神女峰》的出现犹如一道闪电,激励着无数依然被封建礼教束缚的人勇敢地去挣脱思想的束缚,努力去找寻和拥抱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的,觉醒的诗人形象。

事实上,舒婷一直致力于对女性命运的思考,这在她的其他作品中也有反映,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舒婷后来的一篇散文《女祠的阴影》。

【拓阅读】
(幻灯投影,学生齐读)
(幻灯:去年在安徽歙州牌坊群,参观全国惟一的的女性祠堂。

里面供奉的无非是贞女节妇;是《烈女传》的注释与续篇吧……从”五四”反封建至今,八十年过去了。

我们对女性的奉献.牺牲.大义大仁大勇精神除了赞美褒扬之外,是否常常记住还要替她们惋惜.愤怒,并且援助鼓励她寻找自我的同时,也发扬一下男性自己的民主意识和奉献牺牲精神?我不是个女权主义者,在我的事业与女人职责中,我根据自己的天性与生活准则比较侧重家庭,我清楚我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我可以损失时间,错过一些机会,在情绪与心境中遭到一些困难,但我不放弃做为一个女人的独立和自尊。

——舒婷《女祠的阴影》
【知作者】
《礁石与灯标》舒婷
“站在我的肩上,亲爱的── /你要勇敢些/黑色的墙耸动着逼近/发出渴血的/阴沉沉的
威胁/浪花举起尖利的小爪子/千百次把握的伤口撕裂/痛苦浸透我的沉默/沉默铸成了铁 /假如我胸口/不能/为你抵挡所有打击/亲爱的,你要勇敢些”
点拨:这首诗体现互相鼓励,扶持,共同直面困难的勇气与真情。

勇于面对所有的艰难险阻。

再如大家熟知的《致橡树》,齐读这一小节: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点拨:从这首诗歌中不难看出作者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倾诉,表现了对独立平等、既
尊重对方存在又珍惜自身价值的爱情观念的呼唤。

而《神女峰》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前者热烈,后者理性,舒婷“在‘美丽’的背后发现了深沉的人性的“忧伤”,唤醒了被压制的女性生命的温暖,使石头重新唱起生命之歌。

其理性的力量可谓在同类诗歌中卓尔不群!”
【辨态度】如果说前两节中作者的态度是隐晦的,含蓄的,“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到这一小节中作者的感情达到最高峰,“与其/ 在悬崖上/ 展览千年,不如/ 在爱人肩头/ 痛哭一晚”,既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全诗的抒情高潮所在。

【明确】“与其……不如”这个句式就像一架人道价值的天平,“一晚”和“千年”形成强烈而鲜明的对照,在悬崖上展览千年,虽然可作为贞洁的典范为人礼赞,却不能享受生存的快乐,只能是被风干的一个虚幻祭品。

“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虽然短暂,但却经历真实的生命过程和情感体验,是鲜活的血肉之躯,自然地呼应了前面“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可谓四两拨千斤,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小结】这种基于生命本真的向往和呼唤,是对传统道德训诫的背叛,也是对被男权文化异化扭曲的女性自我的背叛。

颠覆了千百年来关于忠贞的古老诠释,第一个从女性生命角度揭示出这个爱情传说的悲剧性质。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人,应该确定自己的位置,争取自己的权利,不放弃做为一个女人的独立与尊严。

这是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

(四) 再读诗歌,谈启示
1. 神女峰,你幸福吗?
诗人眼中的“神女峰”美丽的,也是忧伤的,那么你眼中的神女峰是怎样的呢?请把你最想说的话用最简短的语句清晰表达出来!
神女峰,我想对你说……
学生呈现成果。

在此和大家分享一篇由山东邹城兖矿二中高三学生所写的文章,题目叫
《属于自己的人生》,节选部分:
对于生活,人们需要自由地选择了清晰与模糊。

你选择了清晰却把模糊留给了更多的人。

我相信你是因为爱而僵化的,但是你的僵化却成了成千上万可爱的人的囚笼,成了衡量所有好的准绳,成了城市村野立起的一座座贞节牌房,成了连丈夫刺目没见过却守寡一生的奔涌的泪水。

我为你感到悲哀,你把爱理解得太狭隘。

爱是博大永恒的,若真相爱,即使相隔天上人间一样能心存温暖。

千年之中,多少痴男怨女在你的身边哭过笑过,他们为爱疯狂,然后平实地生活,最后死去。

你获得了不死的灵魂,却失去了幸福的权力机关。

你为什么不能像小人鱼那样随着爱一起破灭,也不愿在深水之中享受千年荣华。

2.读完这首诗歌后,你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提示】学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联系:
(1)当下女性地位和作用
2013年3月9日周碧华的博客:
“昨天,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怀化市70后美女市长李晖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不太适应别人叫我美女市长,我更愿意成为一个没有性别符号、能够为老百姓所认同的好市长。

’李晖市长之所以要公众忘记她的性别,其实源于一种心理,即公众对女性从政的偏见。


新时期,较之以前,女性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无论是政坛还是商界都出现无数女性形象,如韩国总统朴槿惠,泰国总理英拉,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等等,再如重庆的同学非常熟悉的龙湖地产吴亚军,乡村基李红,甚至很多我们所熟知的人,这是否意味着传统的封建思想束缚已经不存在了呢?我们该如何看待当前形势下的女性地位?
【提示】孙中山先生曾言:“世界少不了女人,如少了女人,这个世界将失去了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七十的善,百分之百的美。

”希望这真善美不只是男人眼中的风景,而是真正属于她们自己!
新时期女生(性)惟有自尊自爱自强,方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新时期男生(性)惟有大度雍容,尊重女性,不怀偏见,自立自强,方显男人本色!(2)生活态度
【参考】
1. 活在当下。

有这样一则故事,弟子问师父:"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师答道:“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

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

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

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他们从未活过!
不要为了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风景不在过去,也不在远方,风景就在身旁。

莫沉迷过去,也勿好高骛远,活在当下,把握当下。

2. 关于爱。

对生活,对世界要有一颗充满热爱的美好心灵,去积极发现美,感悟美,这种爱,不仅仅限于爱情,它可以是热爱、博爱,也可以是悲悯怜爱,要敢爱,会爱,学会用爱涵养自己的心灵,“让它像春日的阳光那样温暖,像晶莹的水珠那样透明,像浩瀚的大海那样深邃”。

3.勇于冲破束缚。

挣脱思想的束缚和生活中一切有形的、无形的套子。

诗人舒婷便是一个勇于打破陈旧思想,具有觉醒意识的女性。

面对封建思想的束缚,千百年来无论女性还是男性,一开始顺从忍耐,到最后麻木不仁,我们应做清醒者和变革者,而不该在不自觉中成为“套中人”。

(五)结语
正如有位作家所言:“我只坚信让人们获取真正的幸福就是最高的信条。

任何的人、制度、信仰无论多么神圣,只要它们与这个信条相抵触就应该立即被抛弃。

”让我们再读诗歌,在诗中领会生活的哲理,爱的真谛吧!
五.板书设计
神女峰
背叛——贞洁观念封建束缚
呼吁——真实鲜活独立自由
六.教学反思
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相比,更具多义性和朦胧性,阐释视角也更多元,因此,如何权衡和把握文本的“收”与“放”便成为一大难题。

如果只限于文本本身,未免使课堂流于呆板,反而失去现代诗歌朦胧含蓄的美感;如果过分脱离文本,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则难免有根基不稳的空洞之嫌。

这首诗歌中有几个非常主要的意象,第一小节中的“人们”,第二小节中的“杳鹤”“春江月明”,以及最后一小节中的“金光菊”“女贞子”,除此之外“背叛”一次可以算得上是个诗眼,只要引导学生重点把握和挖掘这几个主要意象,诗歌的主旨应该不难理解,此乃立足文本之“收”,但是这个必须建立在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对整个课堂的时间和节奏做准确把握。

关于爱情诗,学生并不陌生,甚至颇感兴趣。

关于女性地位的问题,特别是在女性地位较之其他地区稍高一筹的重庆,学生有更加独特的体会,所以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同时也通过学习诗歌来感悟和品读生活,形成文本学习与生活体验的双向互动,增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感悟力,此乃超于文本之“放”。

将“收”与“放”完美结合,我想这便是“生活教育”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该不断思考和加强的。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醒自己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应尽力“忍得下心”“沉得住气”,只在关键时候驾驭课堂,引导学生。

对此,感触颇深的是,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积淀和学习,扩充知识储备,才能真正做到收放自如,开合有度,否则的话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以不变应万变,因此前方之路仍然遥远,我将不断潜心学习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