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题目我国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题目我国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的文献综述
学院专业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我国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我国上市公司更多地将金融产品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运用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公允价值的运用成为我国会计国际趋同的必然趋势。
我国自2007年正式应用公允价值以来已有较长的一段时间,公允价值的应用虽然有效地增强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保全企业资本,但是由于公允价值在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模式,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可靠数据,所以其应用仍会导致许多问题。
国内外学者对此也展开了较多的研究。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
(一)国外研究文献
1、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
在国外,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关
于公允价值会计的一些研究公告和报告方面,
最早的公允价值定义出现是1970年在APB公布的报告书4号(APB Statement No.
4)中,该报告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含有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支付的货币金额,或在不包括货币或货币要求权的转让中交易价格的近似值。
2006年9月15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下称FASB第157号公告),统一了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中使用的“公允价值”的涵义和计量方法,为公允价值及其运用建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完整的计量和披露框架
为了和FASB保持一致,IASC成立了专家小组,致力于制定单独的公允价值计
量准则及相关研究。
2009年5月,IASB(IASC)颁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
见稿),并在2010年12月颁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IFPsl3)的确定稿。
该准
则在统一、完善公允价值计量要求的同时,实现了与美国会计原则的极大趋同。
2011年新颁布的国际财务报告第13号准则基于市场计量的特征对公允价值进
行了定义。
在可预见的未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但不会被废除,还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并与国际准则趋同,进而全面应用于会计领域
2、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
Dietrich, Harris与Muller (2000)分析了英国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估值的可靠性。
研究发现其评估价值低于实际销售价格,但与历史成本相比,其对销售价格的估计更准确、偏差更少。
Barth(2006)指出财务报告中包含对未来的估计信息的估计在不断增加,会计
准则制定机构认为反映当前经济状况和市场预期的资产和负债计量模式能产生更
有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
Plantin(2008)研究认为公允价值对于资产价格注入了一些人为的风险。
导致
资产价格的信息质量降低,从而使得市场投资者依据价格做出的决定并不是最优的。
研究发现在长期持有、流动性不佳和年代久远的资产中,公允价值所带来的无效性较大。
William Jackson (2008)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的使用可能既增加了报告收益的波动性,又增加了收益与现金流量的差距。
但资产负债表的波动必然会影响报告业绩,因为每一项资产的变动最终涉及损益变动,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传染性,它加大了次贷危机程度,引发了金融危机的扩散,导致了资产价格下跌恶性循环。
Kall(2009)调查了改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衍生品是否影响了公司的风险对冲政策.证据表明报表上金融衍生品的计量方法的改变对于公司的风险管理政策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国外公允价值的应用已经到达了全面探索的阶段,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我国的公允价值应用提供了前车之鉴。
(二)国内研究文献
1、公允价值理论研究
我国的公允价值应用研究对于欧美国家而言,起步相对比较晚。
黄世忠(1997)是我国最早将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及其准则应用引入到中国,其指出,已沿用几百年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极可能被公允价值会计取代,公允价值将成为2l世纪最主要的计量模式,并将导致会计计量发生一场大革命。
针对早期的公允价值的应用,却出现许多不同的声音,刘玉廷(2001)认为,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健全且缺乏规范,超前引人公允价值,很可能出现利润操纵现象,因此《企业会计制度》对有关经济业务事项的处理,应尽可能规避公允价值,而按账面价值人账。
冯淑萍(2001)认为,由于某些领域缺乏活跃市场,致使公允价值难以获得,给公允价值的应用留下了空白。
随着国际化趋势的明朗性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学者们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最终持比较统一的态度。
葛家澍(2006)认为,公允价值是基于现行交易的主体估计价格;其研究结果充分肯定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财务会计模式改进的意义。
具体而言,如果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所有资产项目,则考虑到可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产实质,其定性与定量将趋于高度一致;与此同时,经济学家们更会关注一家企业的价值的
事实,可能会为公允价值在实务中的计量提供参考。
2、公允价值应用研究
周明春、刘西红(2009)发现公允价值计量更符合决策有用观和金融创新的需要,有利于企业资本保全,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汪建熙、王鲁兵(2009)认为公允价值的应用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
通过比对国内市场指数与上市公司公允价值损益总金额,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
侯晓红,陈华(2012)以我国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研究了金融工具分类和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波动性和真实性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发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高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占比重,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大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总额的影响,还验证了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效应。
高超,宋加升(2014)认为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加剧了金融危机,公允价值的确认与计量是通过市场传导机制借助其宏观经济信息对公司决策层进行影响,运用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和计量的公司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经济效果进行扩张并增强其市场波动,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呈现了疲软态势,经济进入衰退,致使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幅度缩水,股票市场一路低迷,市场需求总量大幅度降低而导致大量企业破产人员失业在企业内部,为保证资金链条的维持,使得企业对于手中所持有的各类金融工具纷纷开始大额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造成金融资产的不断缩水在证券市场上,由于金融工具在资产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加之现阶段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大幅度下跌,从而大金额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计入损益表,很大程度的抵减了公司的净利润。
但针对上诉公允价值带给上市公司的种种影响,学者们对于解决该种影响的方式却是多为一致,赵晓明(2013)指出要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外部环境以及相关配套制度,提高会计人员职业水准,加强会计内部和外部监管职能等具体措施。
钟骏华,李缙东(2014)也提出过类似的措施与建议。
比较有针对性的有:葛家澍(2011)在其著作中提到过,他认为双重计量模式已经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所以在财务报表中运用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两种计量属性才能更好地反映市场信息。
谢嘉琦则在针对金融工具分类提到了金融工具的二分类法和四分类法,并认为二分类法中的计量方式更为简便,建议在我国在适用范围内能够适度使用二分类法的思想。
三、总结
尽管公允价值的运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动荡,但公允价值仍会是会计计量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经济形势正在逐渐好转,关于公允价值的思考也就显得更加重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原则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但是与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如果照搬国际准则必然造成准则实施过程中的不合理。
站在哲学的高度上看,根据理论——实践——理论的运
动过程,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实务应用研究,才能完成公允价值植根于我国的经济土壤之中,因此公允价值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不断的实践检验。
针对我国公允价运用情况,我国应该努力营造适合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规范其在我国的运用,并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措施,加强政府干预力度,培养良好的市场环境强化企业内部人员专业素质,从内部保证公允价运用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内外兼修,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稳步发展提供较好的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1]高超,宋加升.公允价值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应用研究[J].财务与审计.2014(1):82-84
[2]葛家澍公允价值会计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1)
[3]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J].会计研究,1997(12):1--4.
[4]侯晓红陈华.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2(8):133-136
[5]谢嘉琦.针对我国金融工具分类变化的思考与探讨[J] 经营者,2013(5) :18
[6]钟骏华李缙东.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3):90-92
[7]周明春,刘西红.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9(9):15—21.
[8]赵晓明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及完善建议[J].中国总会计师.2013(124):42-44
[9]Barth,ndsman and J. M. Wahlen. Fair Value Accounting: Effects on Banks' Earnings V olatility, Regulatory Capital, and Value of Contractual Cash Flows.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J],2006(l 9):577-605.
[10]David William Jackson • Fair value in financial reporting :problems and pitfalls in practice-a case study analysis of the use of fair valuation at Enron[M]• 2008
[11]Dietrich,J.Richard,Mary S.Harris,Karl A.Muller III.There liability of investment property fair valuestimat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0 (2) : 125~158
[12]K Plantin,SHHaresh:Marking-to-Market:Panaceaor Pandora's Box[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J],2008(2):435—460.
[13]Karl V Lins,H Servaes,A Tamayo.Does Derivative Accounting Affect
Risk Management ? International Surery Evidence[R].Working Paper,2009.
[14]FASB.SFAS157,Fair value measurement.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