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的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教学
【教学内容】人音版中学第十五册第五课《春江花月夜》
【教学对象】初中八年级
【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全诗意境空明,韵调
优美。它是中国一首古典乐曲, 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阳箫鼓》,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曲。全曲旋律优美、柔婉,配器精巧细腻,结合动与静、远与近、景与情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春、江、花、月、夜、人,这六种事物错落重叠,优美恬静的意境,令人心旷神怡。体现了以“平和恬淡”唯
美的中国古代音乐审美特征。
【学情分析】
1.中学音乐教育面对的大都是十四、十五岁左右的学生,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性差。
2.学生对我国名族音乐的了解是只鳞片甲,要深刻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中国古典音乐
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此外,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合作探究、表达能力等
方面也有待加强。
【教学理念】《新课标》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弘扬民族音乐”,要求“应将我国各民
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
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本课以“民族民间音乐”为导线贯穿整个过程,在歌
曲中体验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够体会乐曲优美恬静的意境,体验中国民族乐器丰
富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够多方位的感受和体验乐曲的意境。
3.知识与技能:能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了解“换头合尾”这一创作手法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知道彭修文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作品感受中国古典音乐表现的音乐意境和
【教学策略】情景教学法,教师讲授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自学教材,搜集相关资料,形成感性认识。
2.教师:选择、整合典型材料,设计教学环节,制作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弹奏扬琴《春江花月夜》主题旋律。
设问:这段音乐属于外国音乐还是中国民族音乐?演奏乐器的名称是什么?
3.听音色辨别乐器。导入作品《春江花月夜》。
第 1 页(本章共8页)
①古筝:弹拨乐器,木制,是一种很古老的乐器,早在战国时已在秦国流行,所以历史上又称“秦筝”,现称古筝。音色如流水般悠扬清雅。
②琵琶:弹拨乐器,木制,音色明亮、富于颗粒性。公元四世纪由西域传入内地,在乐队中应用相当广泛。
③二胡:拉弦乐器,又称胡琴,木制,音色明亮。适宜表现深沉悲凉的内容,也能表现气势壮观的意境,是极具魅力的民族乐器。
④箫:吹管乐器,竹制。音色恬静、古朴,常演奏宁静、抒情的旋律,又称洞箫。
【设计意图】通过此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
二、新课部分
1.作品简介《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全诗意境空明,韵调优美。它也是一首琵琶曲,又名《夕阳箫鼓》,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以优美流畅的旋律,精巧细腻的器乐组合,展现了春、江、花、月、夜、人,这六种事物错落重叠、幽美恬静的意境。
2.聆听音乐片段:判断他们分别表现的是春、江、花、月、夜、人六种意境里的哪种意境?(①夜②江)
3.创设意境听、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旋律。
1=G 2/4 (注意最后一句旋律)
提问:主题旋律体现了中国古代音乐怎样的审美特征?(体现了以“平和恬淡”为美的中国古代音乐审美特征)
4.欣赏“春”的音乐片段(请注意最后一句旋律)
思考并分组讨论:(温馨提示:全员参与、作好记录、选定发言人)
⑴音乐带给我们怎样的情绪?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典雅、优美、抒情的情绪。恬静安谧、令人陶醉的意境)
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夕阳西下、小舟泛江、微风拂涟漪的春天迷人景色,表现了“春”的意境。)
⑶朗读诗词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⑷填词演唱
5.欣赏“月”的音乐片段(请注意最后一句旋律)思考:此乐段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夜色朦胧、一轮明月从东山升的景色)
6.欣赏“花”的音乐片段(请注意最后一句旋律)⑴分组讨论:音乐让你联想到了哪一种事物?表现了怎样的意境?(一阵晚风吹拂,水中花影随风摇曳,纷乱层叠。)
第 2 页(本章共8页)
⑵XXXX XXXX | X - |节奏型的使用,使得气氛陡然起伏、焕然一新,与前面表现的恬静意境形
成鲜明对比。
7.思考
⑴乐曲中多次出现哪些乐器?(琵琶、洞萧、古筝、二胡)⑵每段音乐之间
有什么相同之处?(每段音乐的最后一个乐句都是相同的)
简单介绍“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它的每一段结尾部分都是一样的,而
前面的音乐都有所变化,这就是中国传统乐曲中常用的“换头合尾”的变奏法。它是民族民间音
乐中常用的一种旋律,它能起到一种对比统一的音乐效果,能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演奏效果,从
不同的角度去揭示乐曲的意境或音乐主题。
8.谈一谈:乐曲给我们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1)音色美。二胡的音色明亮、抒情,洞箫的音色古朴,琵琶的音色优美、刚劲,古筝的音色
悠长。(2)意境美。乐曲带给我们有山有水,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有
典雅古朴的意境,也有幽美恬静的意境。
9.作者简介
彭修文(1931—1996)指挥家、作曲家。他创作改编了《步步高》、《瑶族舞曲》、《丰收锣鼓》、《花好月圆》、《春江花月夜》等四百余首民族管弦乐曲。对中国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设计意图】
通过此环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多方位的感受和体验乐曲的意境。
三、拓展部分
1.欣赏李玉刚歌舞视频《春江花月夜》。
2.欣赏中国民族乐团金色大厅民乐合奏视频《春江花月夜》。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帮助学生扩大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进一步提高学生音乐欣赏
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四、小结部分
乐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巧妙细腻的器乐组合,展现了春、江、花、月、夜、人,这六种事物错
落重叠、幽美恬静的意境。与此同时作品还把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
借助课堂小结可以清晰明确的回忆起所学内容及方法技巧,对课堂教学进行归纳梳理,给学生一
个整体印象。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架设桥梁,埋下伏笔。
【教学反思】
整堂课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热烈的,主动参与、积极回答问题的热情出乎我的意料.在本节课中,
大部分的活动效果还是不错的,达到了“知、行、情”的统一。但是,对于知识点的过渡衔接、
探究交流的引导艺术还处理地不够成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引导地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过
程中,
第 3 页(本章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