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法律伴我们成长》教学设计
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
一、教材分析
《我们与法律同行》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二框内容。本课是全册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册教材中法律内容的最后一课,主要引导学生从学会依法办事和树立法治信仰等方面,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后面继续学习法律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影响自身的成长,同时,社会生活中一些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而且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因此,本课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底蕴,尊崇公序良俗,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着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是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重任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法治信仰,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3.知识目标
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理解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2.教学难点
理解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树立法治信仰。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帮助学生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角度,感受法治的作用,在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引发学生对如何“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律信仰”的思考,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教师出示图片。
过渡: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的作用,知道了法律对我们的特殊保护,今天我们继续向下学习,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图片,图片展示的是依法治国的基本环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请同学们结合其中的一幅图片,想一想,这个环节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小结:法治建设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相关,每个人都应该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我们应该如何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呢,一起来学习一下。
【环节二】学会依法办事
(设计意图)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树立法律意识
过渡: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首先要学会依法办事。学会依法办事首先要树立法律意识。
提问:想一想,生活中我们的哪些做法就是法律要求或允许的?哪些做法是法律不提倡或是禁止的?如果违背了法律的要求,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点拨:法律允许或鼓励的,我们可以做,比如:接受义务教育。法律不提倡或禁止的,我们不可以做,比如不满16周岁,就出去工作;勒索同学;杀人放火等。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树立法律意识。
2.遵守法律法规
过渡:生活中,也许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如果你遇到下列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教师课件展示情境:
放学的时候,七年级学生明明在校门口被几个校外青年截住,让他把零花钱都交出来,明明势单力薄,只好将口袋里的30元钱都给了他们。但是,他们并不满足,威胁明明第二天拿100元钱来,否则就让明明好看。明明……
要求:请你设想,接下来,明明会怎样做?以小组为单位,续写明明的故事,可以用语言表述,也可以表演,讨论时间为五分钟,展示时间为1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师:好了,故事讲完了,同学们为明明设计了不同的结局,有的同学认为明明应该答应他们的要求,换取一时的平安;有的同学认为明明应该先答应他们的要求,第二天再集结一帮同学去找他们报仇;有的同学认为明明应该报警,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请大家再次思考一下,明明到底应该选择哪种方式?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小结:明明应该选择报警,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维护自己的利益。如果明明选择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或采取以牙还牙的手段报复对方,这些做法不仅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表达自身的合法诉求,还有可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致使自己的行为触犯法律。因此,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该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的合法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3.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过渡:我们要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大家想一想,如何在生活中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讲解:同学们的回答真对,在社会生活中,一时一事依法不难,难的是处处事事依法,难的是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依然存在“信访不信法”“走关系”强于“走程序”的现象,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自觉学习法律,尊重法律,用法治思维去想问题、作决策,用法治方式去解决问题、处理矛盾,才能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环节三】树立法律信仰
(设计意图)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尊重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1.发自内心尊崇、信赖法律
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法律的权威来自人们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请同学们观看下面的这段视频。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讨论: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提示学生可以从宪法的权威性、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和要求等角度进行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小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宣誓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增强法律意识,在内心深处尊崇法律,运用法律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遵守和捍卫法律。树立法律信仰,就是要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依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当法律至上成为我们的真诚信仰时,法治精神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2.道德促进法律信仰的树立
过渡:请同学们将教材翻到第102页,我们来共同完成“探究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