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石:袁世凯《戊戌纪略》的真实性及其相关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天石:袁世凯《戊戌纪略》的真实性及其相关问题

袁世凯《戊戌纪略》的真实性及其相关问题杨天石戊戌政变前夜,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讲述维新运动史的专著都不能不阐述它。关于夜访情况,袁世凯的《戊戌纪略》和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都有较详细的记载这两份资料,袁世凯的《纪略》写于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四日(1898年9月29日),距谭

嗣同夜访不过11天,为当事人亲笔所记,属于直接资料;

梁启超的著作,其内容当据谭嗣同转述,且系流亡日本后追记,属于间接资料。从一般意义上讲,袁世凯的《纪略》应更为可靠;但是,由于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奸大憝”,被认为“一生善于作伪”,所以,尽管他信誓旦旦地保证《纪略》的真实性,仍然不能为人们所取信。有关夜访等记载,史家们宁可取梁而弃袁,其结果是上了梁的大当。本文将对袁世凯《戊戌纪略》的真实性作出评估,并由此探讨戊戌政变中一些扑朔迷离的问题

一、《纪略》主要情节可靠,《政变记》则有意隐瞒袁世凯《戊戌纪略》的主要情节是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劝他带兵包围顿和园,除掉西太后。对此,《纪略》记谭嗣同拿

出一份事先写好的拟上光绪皇帝的奏章,内称:荣某谋

废立弒君,大逆不道,若不速除,上位不能保,即性命亦不能保袁世凯初五请训,请面付朱谕-道,令其带本部兵赴津,见荣某,出朱谕宣读,立即正法。即以袁某代为直督,传谕僚属,张挂告示,布告荣某大逆罪状,即封禁电局、铁路,迅速载袁某部兵入京,派一半围颐和园,一半守宫,大事可定如不听臣策,即死在上前。当袁世凯询问谭嗣同,“围颐和园欲何为”时,谭嗣同直言相告:“不除此老朽,国不能保此事在我,公不必问。”谭嗣同所称颐和园中的“老朽”,当然指的是慈禧太后。这是维新派精心设计的一份完整的政变计划,分两步。第一步,诛荣禄其理由是荣禄向慈禧太后献策,借九月天津阅兵,光绪皇帝巡幸天津之机,废弑皇帝关于此,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记谭对袁世凯称: 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将挟兵力以行大事,虽然,董、聂不足道也天下健者惟有足下,若变起,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康南海自编年谱》云:乃嘱谭复生入袁世凯所寓,说袁勤王,率死士数百扶上登午门而杀荣禄,除旧党。又记袁表态云:杀荣禄乃一狗耳!然吾营官皆旧人,枪弹火药皆在荣禄处,且小站去京二百余里,隔于铁路,虑不达事泄。若天津阅兵时,上驰入吾营,则可以上命诛贼臣也。在以上记载里,梁启超、康有为为一方,袁世凯为另一方,双方记载相较,在第一步杀荣禄上完

全一致,可见双方记载均属实。维新派政变的第二步是杀慈禧太后其进行步骤是:袁世凯带兵入京,包围颐和园,由维新派自己的人动手杀掉慈禧关于此,毕永年《诡谋直纪》记钱惟骥奉梁启超之命,试探毕永年态度时曾说:顷梁君谓我云:先生之意,其奏知皇上时,只言废之,且俟往围颐和园时,执而杀之可也,未知毕君肯任此事否?可见,袁世凯关于维新派政变的第二步所述,也属实。毕永年是谭嗣同的生死之交,维新派计划由毕永年动手,执行慈禧太后的死刑,所以,谭才对袁说:“此事在我,公不必问。”稍后,又再次对袁强调:“去此老朽,无须用公。但要公以二事,诛荣某,围颐和园耳!” 由上述可见,袁世凯关于谭嗣同夜访的主要情节的记载不仅是可靠的,而且是准确、适度的,没有夸张之词反观梁启超的有关记载,则只有诛荣禄的第一步,对第二步,则坚决否认,称之为诬蔑之词。不仅如此,而且在形势变化,康有为有承认之意的时候,梁启超还认为“必当隐讳”,和康有为串通,永远保守秘密。袁和梁的记述,在大关节上,到底谁可信呢?

二二、《纪略》大多数的次要情节也可靠袁世凯《戊戌纪略》不仅主要情节可靠,其次要情节,许多地方也可以一一考实现择其要者分述如下:(一)英舰游弋问题。《戊戌纪略》称:初三日将暮,“得营中电信,谓有英兵船多只游弋大沽海口,接荣相传令,饬各营整备听调,即回寓作复电

适有荣相专弁遗书,己调聂士成带兵十营来津驻扎陈家沟,盼即日回防”查台湾中研院所藏总理衙门收电档,八月初二日,聂士成致电荣禄云:“昨下午六点钟由营口来兵船七艘,三只

泊金山嘴,四只泊秦皇岛,风闻系英国兵脈”同日,又电云:“现外国兵轮己泊塘沽口内。”八月初三,荣禄即据此电告总理衙门可见,《纪略》所称“英兵船多只游弋大沽海口”一事,确有来历又据八月六日天津《国闻报》载,聂士成军确于初四、初五由芦台拔队来津。可见,《纪略》所称荣禄调聂士成军

来津驻扎,亦系事实。(二)反间计问题。《戊戌纪略》载,谭嗣同为了打动袁世凯,曾特别提出,荣禄阻碍袁世凯晋升。谭的原话是:“此人(指荣禄一一笔者)极其狡诈,外面与公甚好,心内甚多猜忌公辛苦多年,中外钦佩,去年仅升一阶,实荣某抑之也。康先生曾先在上前保公,上曰:‘闻诸慈圣,荣某常谓公跋扈不可用’等语此言甚确,知之者亦甚多。”关于此事,《康南海自编年谱》记,当年六月,康为了离间

袁世凯和荣禄的关系,曾派徐致靖的侄子徐仁禄对袁说:“我(指康)与卓如、芝栋、复生屡荐于上,上言荣禄谓袁世凯跋扈不可大甩”两者完全相合,特别是“跋扈不可用”云云,竟完全一致关于反间计,《诡谋直纪》也记载,康有为曾对

毕永年说“吾己令人往袁处行反间之计,袁深信之,己深恨太后与荣禄矣!” (三)电召湖南好汉问题。《戊戌纪略》称,谭嗣同曾对袁世凯说:“我雇有好汉数十人,并电湖南召集好

将多人,不日可到”关于此,《诡谋直纪》记:毕永年曾建议发电湖南,催唐才常入京同谋,得到康梁、谭三人赞同,连发两电催促。(四)光绪密谕问题《戊戌纪略》记,谭嗣同曾向袁世凯出示光绪皇帝的密谕,其内容大概为:“朕锐意变法,诸老臣均不顺手,如操之太急,又恐慈圣不悦饬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另议良法。” 关于此谕,杨锐儿子后来交出的正本为:“近来朕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荒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用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虽经朕屡次降旨整饬,而并且(按:原文如此)随时有几谏之事,但圣意坚定,终恐无济于事。即如十九日之朱谕,皇太后己以为过重,故不得不徐图之,此近来之实在为难之情形也。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再行办理朕实不胜十分焦急翘盼之至!”将袁世凯所述和密谕正本相较,虽有长短之别,但精神实质完全相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没有提到康有为这一点上,二者也相同。《戊戌纪略》又记谭在袁面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