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城市群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问题与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皖北城市群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问题与策略
发表时间:2019-07-30T15:14:13.6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尚盼盼[导读] 摘要: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发达的城市连绵区之一,未来随着参与国际分工的角色提升,城市群腹地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 230000 摘要: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发达的城市连绵区之一,未来随着参与国际分工的角色提升,城市群腹地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皖北城市群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当前最紧密的外围辐射腹地之一,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势在必然。而在当前建设中,皖北城市群面临地理区位偏远、经济发展落后、国家政策投放边缘、基础建设滞后等问题,难以快速等高对接长三角城市群的一体化诉求。规划建议从三个层面初步破解当
前难题:加强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与基建设施建设;加强长三角发达地区对该区域的资金、要素对口帮扶,互补性资源共建共享;提高皖北城市群的自身发展能力,从传统的闭门造车“等靠要”,转为“走出去、多争取”的积极主动外向性发展。
关键词:皖北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融入;问题;措施
一、皖北城市群的具体组成 2013年,为提升皖北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皖北地区的共同发展,安徽省住建厅组织编制《皖北城镇群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规划范围包括蚌埠市、淮南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宿州市的行政辖区,总面积3.9万平方公里。皖北城镇群在地理区位上,远离安徽的行政中心,偏于一隅,与河南、江苏交界,属于省边缘型城市;在经济区位上,属于东部、中部乃至淮河流域的经济洼地,多个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政策制定上,属于不圈不带的区域,享受区域协同发展政策红利不明显。在人口分布上,该区域属于人口大市和人口大县,也是东中部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全国人口排名前10的人口大县4个在皖北。人口密度远高于全省平均值,农村人口多,占全省60%左右,是安徽省中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地区,也是人地等资源紧张的地区。城镇化潜力与压力巨大兼并存的区域。
图1-1皖北城市群范围图
二、皖北城市群为什么要加入长三角城市群
(1)十九大报告提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是我国当前社会的重要矛盾之一,其中,贫困地区是影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短板。皖北城市群是中部的传统农业地区,经济落后集中连片区。2017年全国人均GDP为5.92万元/人,安徽省人均GDP为4.34万元/人,而皖北城市群的平均人均GDP为2.80万元,远远低于全国与安徽省平均水平。如果把皖北城市群看成一个独立省份的话,仅高于青海的1.90万元/人,与甘肃的2.93万元 /人。而其中的阜阳市人均GDP1.98万元/人,与亳州的2.3万元/人,更是属于中部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因此,皖北城市群亟需要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达地区的带动与反哺、精准扶贫,增强这些落后地区的发展能力。
(2)长三角城市群要建立为世界级城市群,空间范围与资源供给上需要更大的腹地支撑。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国内最发达的城市连绵区之一,肩负着带动全国引领与国际竞争的国家使命,未来就需要更大的腹地支撑与体系建设。安徽一直是长三角重要的资源供给与配套服务区,全省的加入长三角,势在必然。而皖北城市群丰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可与沿海发达地区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以及紧缺的发展空间,通过深化区际分工,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优化,实现各区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图2-1:当前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图
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历程:长三角城市群又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最初是以2010年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为依据,范围初步框定为江浙沪三省地区的城市群,目标建成国家竞争力最强的世界级城市群。2014年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安徽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部分,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16年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进一步将当前长三角州覆盖范围扩大到:上海及江苏、浙江、安徽26个城市。(3)探索传统农业地区城镇化,完善安徽城镇体系队伍建设。皖北城市群作为中原传统农业地区,对解决当地的城镇化压力,探索新产业革命下的城市发展与路径,有着重要意义。其次,皖北地区作为安徽的经济短板区,以及人口、资源要素集聚区,对安徽省的整体实力提升影响巨大,意义深远。同时,当前合肥省市一家独大,城镇体系是小马拉大车,单靠中心城市自身的扩张来解决未来的发展动能释放,对全省发展带动有限,需要更多的区域次中心城市真正崛起与辐射拉动周边发展。参考周边的江浙体系结构,形成除上海超大城市外,还有苏锡常、宁镇扬、湖嘉杭多个城市群与区域次中心,结构功能合理,非常值得安徽省借鉴。
三、皖北城市群加入长三角城市群面临哪些问题
(1)国家政策投放滞后,区域发展定位低。政策制定上,该区域属于政策边缘,属于不圈不带的区域。除淮南外,皖北诸城市大都处于城市群、都市圈与特大城市辐射盲区,受发达地区带动有限。
考虑到城市的发展路径依赖性,以及马太效应,将会导致该区域地区,未来仍有可能是各种政策、资源要素等投入弱区,要素输出重点区域,尤其是皖西北的阜阳、亳州城市等边、远、穷、困地区县市。比如阜阳与亳州,多年以来却一直是政策盲区,发展较为孤立,且基建较为落后。虽然当前一些区域规划,对这些城市从过去的不带走向涉及,如中原经济区规划、淮河经济带生态规划等,但在规划内容里,它们由于现状基础弱,未来的定位也均为节点城市,等级定位低,对该区域今后的发展仍为不利。城市过去的发展路径与马太效应,将对该区域的政策制定与区域性基建投入进一步影响,进而影响到该区域的发展建设。(2)经济产业层次低,难以直接承接中高端产业要素。三产结构仍然处于二三一的状态,二产产值比重高,三产较为滞后。如阜阳2017年的三产结构为48:41:11,一产的产值比重仍较高。同时,二产的产业构成多为传统、价值链较低的行业构成。如阜阳2017年的工业前十大行业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占21%)、农副产品加工业(占15%)和电气器械(占9%)和器材制造业(占9%)等传统制造业占主体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相对缺乏,与长三角城市群内的发达地区已经形成以互联网+、金融服务、高端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相比,其发展相对落后,产业能级偏低,不利于中高端生产要素的转移和生产。(3)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区域一体化困难。园区建设上,平台等级低,除了淮南有国家级经开区,蚌埠国家级高新区,其他县市均无国家级经开区或高新区。2018年,安徽省有12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为芜湖、安庆、合肥、马鞍山、池州、宁国、铜陵、桐城、淮南、滁州、宣城、六安等国家经济开发区。家级高新区7家,分别为:合肥高新区、蚌埠高新区、芜湖高新区、安庆高新区、马鞍山高新区、铜陵高新区和淮南高新区。从这些国家级开发园区平台的城市分布来看,主要位于皖南、皖中城市,皖北尤其是皖西北地区的产业平台及其落后。落后的产业平台,既不能有效争取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与补贴,同时,也不利于园区企业的招商引资,难以引入一些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其次,区域基建落后,一些地级市至今尚未开通高铁,如阜阳。而临泉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县,目前尚无普铁。同时,城市建设上,相关生活、生产等服务设施的欠缺,城市功能体系均质通化,无法形成有效的分工合作。(4)发展观念落后保守,难以快速形成共同的发展价值观。由于皖北城镇群的诸多城市,属于传统的农业型城市,地区的封闭性较强,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意识占主流。同时,落后的交通设施,对外交流有限。各种经济、政策、人文思想环境,比较保守,内向、落后。经常抱着无过就是功的思想,缺乏改革创新。再者,地区人才的流失与匮乏,导致区域对外界的环境趋势与机遇认识并不清楚。难以把握新的机遇使命。难以与发展观念较为前沿的长三角城市群,在短期内形成共同的发展价值目标与理念。综上所述,当前皖北城市群面临的发展机遇与诸多问题,处于一种:既需要快速大步跨越,但又如小脚老太,难以迈开大步的尴尬状态。
四、怎么融入长三角城市群
皖北城市未来的长三角融入于一体化,对策应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