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演讲-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勃列日涅夫时期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成为 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
安德罗波夫时期
1982年11月10日,长期统治苏联的勃列 日涅夫去世,由原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继 任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苏联进入安德罗波夫 时期。
契尔年科时期
安德罗波夫去世后,接替担任苏联领 导人的是73 岁的契尔年科。
民族原因
一、理论上的失误对民族问题的影响
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导致忽视民族矛盾 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把民族矛盾归结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的表现,混淆了敌我两类不同性质的矛 盾 双重主权国家原则为民族分离主义提供 了合法依据
民族原因
二、联邦制的变形与民族矛盾的加深
源自文库
形成中央高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加 盟共和国丧失应有的自主权 形成中央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加 盟共和国失去经济自主权 俄罗斯人占据中央权力机关的主导地位, 违反民族平等原则 俄联邦共和国处于特殊地位,违反各共 和国平等的原则
戈尔巴乔夫时期
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其后继 任的安德罗波夫及契尔年科皆在上任不 到两年便病逝。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 台,苏联进入戈尔巴乔夫时期。
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放弃勃列日 涅夫主义,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 1991年8月24日,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 克兰宣布独立。苏联开始走向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 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2月25日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 降下。12月26日,最高苏维埃自我解散,标志 着苏联不再存在。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世界 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
苏联解体原因
政治原因 经济原因 民族原因 外部原因
解体前的苏联
解体后的苏联
政治原因
一、苏共的过分集权 √苏共高度集权,以党代政,联盟国家兴 衰系于苏共 √苏共思想理论僵化、唯上唯书,逐渐丧 失思想上的先进性 √苏共缺乏党内民主,自身建设存在问题, 处于渐变的过程中
政治原因
二、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与苏维埃制的变形
√ 1937-1953年“苏联模式”得到巩固,并形成 了系统化和理论化; √斯大林逝世以后,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 政时期,基本上是坚持并发展了在斯大林时期 形成的“苏联模式”,都对“苏联模式”存在 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革的尝试,但仍没有跳出 这一模式的框框;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对“苏联模式”进行 “根本改革”; √ 1985-1989年提出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的改革目标,片面强调发展速度,继续追求总 产值和高指标,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 构未进行调整,从1990年起戈尔巴乔夫转向全 面否定苏联的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引起了全党、 全国严重的思想混乱,整个社会出现严重的无 政府状态,经济危机日益加深,最终导致苏共 的覆灭和苏联的解体,同时也宣告了“苏联模 式”的终结。
经济原因
二、“苏联模式” 的特 点
企业与国家关系行政化 经济管理集中化和指令化 经济关系和经济联系的实物性
经济原因 三、“苏联模式”的弊
端
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和粗放发展方式导致 经济危机,使联盟总体经济没有搞好;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造成共和国经济权限过小 , 使联盟与共和国的经济关系没有处理好;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只考虑全国生产专业化分 工,忽视地区经济综合发展,使共和国的经济 没有发展好。
民族原因
三、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与少数民族的离心倾向
俄罗斯民族享有特权地位 强制推广俄语,旨在实现俄罗斯化
民族原因
四、解决民族问题的阶级斗争方式与民族关系危机
一、斯大林人为地制造“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镇压少数民族 1、少数民族反对强制农业集体化运动,遭到残酷镇压 2、借口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迫害大批少数民族干部、知识 分子 3、强迫迁移十几个小民族,迫使他们过集中营式的生活 4、以武力胁迫波罗的海三共和国加入苏联,埋下了民族分离的 火种 5、制造“犹太人复国罪”和“医生案件”,掀起反犹太人运动 二、赫鲁晓夫借口批判“民族分离主义”,镇压少数民族的不满 活动 三、勃列日涅夫压制民族自主的要求,镇压少数民族的不满活动
苏联解体原因之我见
组员:章广、黄宏祥、蔡江明
1991年底,世界上第一个且领土面 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没有 战争和外敌入侵的情势下自行解体,令 世人震惊与沉思。从此至今,国内外学 者对苏联解体的根源进行了多方面研究, 观点纷呈,智仁互见。
列宁时期
1917年11月7日 ,列宁与托洛茨基 领导布尔什维克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 史上第三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社会 主义俄国 。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 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 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 联)正式成立。
政治体制中的苏维埃地位的下降 苏维埃的变形 徒有虚名的联邦制
政治原因
三、意识形态、思想文化领域存在痼疾
意识形态工作教条化、僵化,禁锢思想 文化的发展 从信任危机到信仰危机
经济原因
一、“苏联模式”的发展
√十月革命胜利后,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 大工业、银行、运输业和对外贸易国有化; √从1918年下半年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使商 品货币关系受到极大的限制,各方面的经济关系逐 渐实物化; √ 1921- 1925年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新经济 政策,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经济杠杆来发展经 济和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1926年苏联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提出了高速 发展战略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到1932年苏联 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同时实行国有化和集体化, 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苏联 模式”便在苏联形成;
斯大林时期
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获得 最高权力。苏联进入斯大林时期。 1932年至1933年间,斯大林推行农 业集体化运动 。 二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令 苏联倍感威胁,因此针锋相对地成立华 沙公约组织。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赫鲁晓夫时期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成为苏联 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赫鲁晓夫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