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农民的社会化与现代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农民社会化是指农村社会成员在社会实践中, 按照农村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的要求,将一个 自然人转化成一个能够适应农村社会环境、参 与农村社会活动的社会人的过程。
• (二)农民社会化的必要性
• (1)社会化是农民适应农村生活、参与农村生活、 在农村社会环境中生存的前提。 • 农民必须学习农村社会特有的社会文化、劳动技能和 生活方式,才能在农村社会环境中生存。
• 我们认为:现代化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及 其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推动下,在经济发展的 基础上,实现社会组织、社会文化、生活方 式、人口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变迁过程。
• 现代化的特征:
• 第一,在经济上,社会的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发生根 本性的变化,经济增长的内容由以农业为主转变到以 工业为主,社会日益工业化,经济活动多样化。 • 第二,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日新月异,知识和科技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 • 第三,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态度日益世俗化,旧的人群 关系解体,从以血缘、地缘关系为主导转变为以货币 关系为主导。商品意识、市场观念伴随着现代产业文 明的扩展而普及开来。
• 4.角色社会化——获得适宜的社会地位 •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地位、身份相一 致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 • 当前农民角色社会化遇到的问题: • 一是角色冲突。 • 二是农村妇女角色不清。
• (四)农民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 • 生物因素是指个体的生理条件,其中最重要的 是健全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生物因素是 人的社会化的自然条件,受遗传的影响,一般 情况下是较难改变的。 • 社会因素主要是指个体成长的社会外部环境, 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家庭、邻里、学校、同辈 群体、职业团体和大众传媒等。
• 人的现代化 •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 探讨了人的现代化问题,把现代化看作是一 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思想的改变过程。 • 英格尔斯:无论哪个国家,只有它的人民从 心理、态度和行为上,都能与各种现代式的 经济发展同步前进,相互配合,这个国家的 现代化才真正得以实现。
• 现代人应具备12个方面的品质:
• (三)农民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 农民社会化主要包括技能社会化、政治社会 化、文化社会化和角色社会化。 • 1.技能社会化——学习基本生活技能
• 技能社会化是指农民个人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的过 程,包括衣食技能(个人维护生存的能力)和职业 技能(个人谋求生活的本领)。
• 2.政治社会化——增强政治观念
• (2)农民社会化是农民内化农村的社会规范和行为 模式的过程。 • 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除了靠政权、法律、纪律等 控制工具外,还依赖道德、习俗、舆论等工具。
• (3)农民的社会化是形成农民个性和人格的过程。 • 农民在农村社会环境和农民群体心理的影响下,形成 农民阶层特有的共性;农民通过选择社会文化,形成 自己独特的人格和个性。 • • (4)农民社会化是农村文化传承的重要前提。 • 农村文化传递常常是口传身授,通过民歌、剪纸等民 间艺术形式来承载。
• 第四,农民观念中的现代化成分增加了,但传 统观念仍然普遍存在
二、农民社会化
• (一)农民的社会化 • 最早使用“社会化”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齐美尔。他在《社会学的问题》一书中首先 用“社会化”这一概念来形容群体的形成过 程,认为社会化过程就是个体反映社会现实 的过程,就是社会现实内化的过程。
• 第四,教育的普及与发达,促使知识日益扩散于整个 社会,人们对自身及环境的了解日益深刻和丰富,从 而使人的素质普遍提高。 • 第五,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更新,人们的职业、地位 及地理上的流动性增强,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市人 口急剧增多,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 • 第六,政治上更加民主化,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双向 互动,社会日趋法制化、规范化,平等、民主、自由 成为社会政治的主要特征。
• (7)知识性,即注重对事实的考察,尽可能多的去 获取知识; • (8)可依赖性和信任感,即相信周围的人和社会组 织能够实现他们的任务; • (9)重视专门技术,有愿意根据技术水平高低领取 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 • (10)乐于让自己和后代去选择非传统所尊敬的职 业; • (11)相互了解,自尊和尊重他人; • (12)了解生产及其过程,期望能在认识本职工作 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 (2)克利福德· 盖尔茨的三条标准:经济标准 、政治标准和文化标准 • 经济标准是指农民至少要在某种程度上介入货 币和市场关系。 • 政治标准是指农民在相对集权的国家中处于从 属地位,要服从那些有权阶级的法令和要求, 必须把自己的一部分收入交给这些阶级。 • 文化标准意味着农民是有着文化传统的社会的 一部分。
• (1)准备接受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 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 • (2)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 • (3)思路广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 的意见和看法; • (4)注重现在和未来,守时并惜时; • (5)有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社会和个人的能力充 满信心,办事讲究效率; • (6)有计划性,在个人和公共生活中趋向于制定长 期计划;
时 间 农村人口(亿) 乡村人口(亿)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9.2819 9.4907 9.6618 9.6808 9.7065
8.0837 7.4544 6.7113 6.5656 6.4222 6.2961 6.1866 6.0346
• (4)工作时间:农民全年从事农业劳动的时 间在90天以上。 • (5)居住地点和居住时间:在农村连续居住 3年以上。 • 农民是指具有农村户口,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 ,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简单的手工劳动为 主,社会组织化程度较低、社会地位较低的一 个阶层。
• (二)农民的特征
• 第一,数量多,流动性强
• 政治社会化是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现有的政治制度 ,形成政治信念、思想观点和政治态度的过程。 • 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将个人培养和训练成有政治意 识的社会成员。
• 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意识如何?
• 3.文化社会化——学习社会规范 • 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 • 文化社会化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把 农村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传授给农村社会 成员,使每个成员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并 内化为他们的信念、目标、行为方式和行为 习惯。
• (五)农民社会化的特点 • 第一,从社会化的主体看,家庭、家族和村落 社区在农民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 作用,而学校、大众传媒等影响较小。 • 第二,从社会化的内容来看,由于农民社会化 的目标主要是适应农村社会生活的需要,因而 他们社会化的内容是围绕“农”而展开。
• 第三,从社会化的方式来看,农民的社会化多 是经验取向,无论是生活技能的学习,还是生 产技能的掌握,都是通过父辈的言传身教。而 城市居民的社会化基本是科学取向的,多由学 校等相关机构完成,需要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理 论知识。 • 第四,从社会化的性质来看,农村社会经济发 展水平相对落后,交通不便,人们的思想观念 比较保守,人际交往重血缘,重情感,传统规 范和习俗在农村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因而农 民社会化具有传统性。
• • • • • • • •
农民社会化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有: 1、家庭 学习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 感情慰藉 接触外部世界的通道 2、邻里 学习生活和生产技能 情感交流和满足
• 3、学校
• 学校的系统教育,不仅向学生传授各种科学知识和 技能,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德、 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而且还可以培养 学生的组织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 系,懂得如何扮演各种社会角色。
三、农民的现代化
• (一)现代化和农民的现代化
• 世界现代化三次浪潮: • 第一次浪潮始于16世纪,到18世纪席卷了整个西欧 和北美。 • 19世纪未到20世纪中叶,现代化浪潮向世界许多地 区扩散,形成了以日本和前苏联为代表的第二次高 潮。 • 20世纪50-60年代,亚、非、拉民族国家走上独立 的道路后,迅速掀起了社会现代化的第三次高潮。
• 4、同辈群体
• 由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似 、社会地位相近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又称 为伙伴群体。 • 同辈群体的社会化与家庭社会化、学校社会化不同
• 5、职业团体 • 职业团体是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 乡镇企业、打工群体
• 6、大众传媒 • 大众传媒是指用来传递信息的各种手段,包 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 唱片和网络等。
• 中国学者的观点:
• 其一:社会化是指个人凭借其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 系统尤其是大脑)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获得符合特 定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态度、理 想和行为模式,成为具有独特人格的社会成员并履行 其社会职责的过程。 • 其二:社会化就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 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 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 社会生活的过程。 • 其三:从人格的角度去界定,认为社会化是自我意识 产生、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第二章
农民的社会化与现代化
一、农民的含义及其特征 二、农民的社会化 三、农民的现代化
一、农民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农民的含义 1、什么是“农民”?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
• ( 1 ) M· 罗吉斯、拉尔伯· J· 伯德格的定义:
• 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和传统的乡下人,他们一 般比较谦卑,大多是自给自足的。就是说,他们 生产的粮食和其他东西,大部分都是自己消费的 。因此,农民和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者是一个意 思。农民并不是完全自给自足型的,他们至少是 部分市场定向的,他们要购买一些消费品和生产 资料,需要社会的服务。尽管他们要卖出部分农 产品,但他们并不是像商业农场主那样把农业作 为一种企业。——《乡村社会变迁》
• • • • •
(3)日本农协规定农民要具备四个条件: A、生产性土地面积必须在0.1公顷以上; B、拥有一头以上耕牛; C、全年从事农业劳动的时间在90天以上; D、在农村社区内拥有长期稳定的住所。
2、中国学者的定义 • 主要从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工作 时间、居住地点等五个角度来进行定义: • (1)社会身份或者说身份制。这是中国特有 的一个评定标准。 • (2)社会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社会关 系中的位臵。 • (3)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地位、身份 相一致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
• 现代化作为一种理论,发端于19世纪末的欧 洲。在社会学思想史上,社会学的几位主要 创始人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韦伯、亨 廷顿等对社会现代Fra Baidu bibliotek出了开创性的研究。
• 什么是现代化?两种代表性观点
•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现代化就是以现代工业、科 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 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 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深刻 变革的过程。 •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从社会发展视角上看, 认为现代化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 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 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 程。
• 第二,农村职业分化简单,阶层结构复杂 • 农村八大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 层、雇工阶层、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劳动者 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 企业管理者阶层、乡村管理者阶层。
• 第三,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较低 • 2010年,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7.8年,小 学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5%,初中和初中以 下文化程度占82% 。 • 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城 市居民科学素养水平达到4%左右,而农村居 民科学素养仅达到0.7%。 • 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都在70%以上,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