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氧化锆陶瓷粘接材料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氧化锆陶瓷在牙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氧化锆陶瓷在牙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氧化锆陶瓷在牙修复中的应用进展发布时间:2021-09-02T10:46:43.76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2期作者:韦艳春[导读] 牙修复是牙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修复牙的方式,对于牙齿缺损患者多采取牙修复的方式韦艳春南宁牙之道口腔门诊部广西南宁 530021【摘要】牙修复是牙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修复牙的方式,对于牙齿缺损患者多采取牙修复的方式,其主要修复内容为:将已经破坏、严重削弱的牙体组织进行有效的清除,之后以固位、抗力、保护牙髓-牙本质为主要原则,制备适宜的牙齿,最终选择特定的材料对患者牙体固有形态、功能进行恢复。

但不同的修复材料会对患者牙体组织、美观度、机械性能等产生不同的影响,影响牙修复预后情况。

因此,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材料具有必要性。

氧化锆陶瓷具有高韧性、高抗弯强度、高耐磨性等特点,且其隔热性能也比较好,在牙修复中具有重要性作用,且预后较佳。

基于此,本文为进一步探讨氧化锆陶瓷在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现就此展开以下综述,以期为临床提高牙修复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氧化锆陶瓷;牙修复;稳定性;机械性能近些年来,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牙修复患者对其正畸治疗过程中的美观度要求也显著提高,采用何种修复材料,可有效保证患者预后成为临床研究的一热点话题[1]。

氧化锆陶瓷因其化学性质稳定、美观度高、生物相容性高等特点而被临床广泛推广,且可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氧化锆陶瓷生产要求制备高纯、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且粒子超细,广泛应用于结构陶瓷领域,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本文主要从氧化锆陶瓷的优点、在牙修复中的应用现状两个大方面对其应用价值展开综述,旨在进一步探讨其应用效果,为临床更好的进行牙修复提供可靠性参考。

1、氧化锆陶瓷的应用背景氧化锆作为牙修复材料,发展于20世纪末[2]。

现在的各种生物材料如金属、合金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等,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强度、韧性、耐磨性等性能的要求,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氧化锆全瓷冠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氧化锆全瓷冠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5 N的力 , 断裂载荷达
4 0 N, 多研 究 均表 明 , 10 许 氧化 锆 比氧化 铝 以及 二矽
酸锂有 更 高的 断裂载 荷 ’ 。
1 氧化锆 的基本特性
1 1 理 化特性 .
2 氧化锆修 复体 的精度
氧化锆 基础 的修 复体 的精 度 取 决 于 多 种 因素 , 比如制作 系 统 中 的差 异 , 复 体 个 体 的差 异 ( 如 修 例 桥 体 的跨 度 等 ) 饰 面 瓷 的影 响 以及 老 化 。在 单 冠 , 方面, 氧化锆 修 复体表 现 出 了 良好 的边缘 密合 度 , 从
以及 良好 的美 学 表现 受 到越来 越 多人 的关 注 。
1 2 氧化锆 的机械性 能 .
通过 大量 对 于 单 冠 及 多 单 位 桥 的实 验 研 究 发 现 , 化锆 陶瓷 材料 的机 械 性 能要 强 于所 有 其 他应 氧
用于 口腔 的陶瓷 材料 , 裂韧 性 为 6~1MP I , 断 0 a・I l 抗 弯强 度达 9 0~10 M a抗 压强 度达 2 0MP 。 0 20 P , 00 a

在 对 于 氧 化 锆 固定 桥 所 作 的 大 量
研究 中 , 缘 的 密 合 度 从 9 ~18 m, 均 值 为 边 4I 平 x 7 . I 更 大 的差 异 出 现在 内部 适 应 性 上 ( 复 体 38 m, x 修
与基 牙 之 间距 离 ) 在 猞 向 为 6 . , 8 8~2 5x 在轴 向 1I m, 为5. 2 3~12x _。有 研 究 表 明 , 化 锆 全 瓷 桥 的 91 m_ 氧 跨 度 越大 , 检测 出的边 缘 适 应 性 越 差 J 被 。疲 劳 载 荷模 拟表 明 , 热刺 激 和 咀 嚼不 影 响 氧 化 锆冠 桥 的边 缘适 合性 。同时 , 老化 几 乎 没 有 影 响 到 氧化 锆 长 期 的边 缘适 应性 稳定 ¨ 。

牙科氧化锆陶瓷疲劳性能的实验研究

牙科氧化锆陶瓷疲劳性能的实验研究

寿命进行分析及预测,以期用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得出氧化锆陶瓷的疲劳寿命,对临床医生选择和设计氧化锆陶瓷修复体提供指导作用。

研究方法:1)通过动态加载实验测试不同加载速率下两种氧化锆陶瓷的三点弯曲强度并进行分析,计算相应的应力腐蚀指数n及常数B的值。

2)通过裂纹扩展理论,利用已求得的应力腐蚀指数n和常数B的值,预测不同应力作用下两种氧化锆陶瓷的静态疲劳寿命及循环疲劳寿命,绘制应力-寿命图。

3)利用赫兹接触法在循环试验机上对两种氧化锆陶瓷进行不同循环次数加载,并对加载后的试件进行弯曲强度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及Weibull分析。

4)利用剩余强度理论,对两种氧化锆陶瓷循环疲劳的强度下降规律进行分析,结合之前所推导出理论寿命,修正理论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1)在0.005 mm/min、0.05 mm/min、0.5 mm/min 三种加载速度下,WL陶瓷三点弯曲强度分别为(861.50±76.50)MPa、(889.38±121.22)MPa、(915.33±97.83)MPa,AT陶瓷三点弯曲强度分别为(590.63±121.75)MPa、(610.50±210.14)MPa、(622.76±82.66)MPa,WL的弯曲强度高于AT(P<0.05)。

随加载速率的降低,WL和AT陶瓷都表现出了抗动态疲劳的特性,强度未见明显变化(P>0.05),仅平均强度略有下降。

测得WL的应力腐蚀指数n=76.58,AT的应力腐蚀指数n=52.76。

2)寿命预测表明,随应力的增加,WL和AT陶瓷的寿命均呈单调递减趋势。

相同应力作用下WL陶瓷的静态疲劳寿命及循环疲劳寿命均高于AT陶瓷。

3)循环加载实验表明,WL和AT陶瓷的剩余强度会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相应的下降,其中WL陶瓷表现出了更好的抗循环疲劳特性,强度未见明显下降(P>0.05),AT陶瓷经105循环后比较未循环时和103次循环时强度下降明显(P<0.05)。

多层氧化锆在牙科的应用

多层氧化锆在牙科的应用

多层氧化锆在牙科的应用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开篇,需要简要介绍多层氧化锆在牙科的应用。

以下是一个示例概述的内容:概述:随着牙科修复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层氧化锆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牙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多层氧化锆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使其成为一种优秀的牙科修复材料。

本文将深入探讨多层氧化锆的特性以及其在牙科修复中的应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认识多层氧化锆在牙科领域的重要价值。

文章的结构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我们将介绍多层氧化锆的特性。

通过分析多层氧化锆的化学成分和材料结构,我们将揭示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进一步地,我们将讨论多层氧化锆的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韧性和硬度等方面的特点。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多层氧化锆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能。

其次,我们将重点讨论多层氧化锆在牙科修复中的应用。

多层氧化锆以其卓越的美学效果和优异的机械性能,在牙科修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将详细介绍多层氧化锆的制备方法和加工工艺,并探讨其在不同牙科修复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单颗牙修复、牙合面修复和全口修复等。

最后,我们将总结多层氧化锆的优势,并展望其在牙科领域的前景。

多层氧化锆作为一种理想的牙科修复材料,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对于提高牙科修复效果和患者口腔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多层氧化锆在临床应用中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其加工难度和成本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推动多层氧化锆在牙科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有望为牙科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有关多层氧化锆的详尽信息,并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正确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也将为读者展示多层氧化锆作为一种创新材料在牙科领域的巨大潜力,为其未来的研究和应用开辟新的方向。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将围绕多层氧化锆在牙科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口腔修复材料氧化锆陶瓷的研究与应用

口腔修复材料氧化锆陶瓷的研究与应用

口腔修复材料氧化锆陶瓷的研究与应用摘要:在目前的口腔修复中,主要采用的材料是氧化锆陶瓷,这种口腔修复材料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能够抵抗较大的压力等,由于其具有如此多的应用优势,使得其逐渐受到口腔医学者的青睐,并在口腔修复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就主要针对口腔修复材料氧化锆陶瓷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口腔修复材料;氧化锆陶瓷;应用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传统的口腔修复材料已经无法有效的满足现今口腔医学的发展需求,传统的口腔修复材料的弊端逐渐的显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口腔牙科患者牙齿修复的质量,因此,近年来,我国的口腔修复专家逐渐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口腔修复材料,该材料就是氧化锆陶瓷,这种材料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诸多的应用优势,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口腔修复材料中的不足,下面就针对口腔修复材料氧化锆陶瓷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一、氧化锆的机械性能口腔修复材料中包含氧化锆陶瓷这种材料,这一材料具有明显的断裂韧性,在临床中,也被称作为陶瓷钢。

一般来说,氧化锆在压力值正常的情况下,由于温度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同素异型结构,在不同晶型的影响下,这些结构会出现相互转化的情况。

具体转化公式如下:从上述的式子中可以看出,在t-ZrO2转化为m-ZrO2的时候,转化的条件就是温度,当温度达到950℃时,t-ZrO2就会含有变温马氏体相特征,这一转化过程也可以被称作为非热过程。

在结构相互进行转化时,会出现相应的剪切情况,从而使得结构的体积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膨胀,在温度处于室温范围内时,会使得氧化锆以m-ZrO2的形成呈现出来。

根据各国学者采用的不同材料及研究方法,牙科氧化锆陶瓷的机械性能实验研究结果为抗弯强度600~1500MPa,断裂韧性4.9~10MPa?m1/2,维氏硬度10~14GPa。

由于氧化锆材料抗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和维氏硬度的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更符合口腔修复材料的应用要求。

齿科修复用氧化锆陶瓷的增材制造现状及进展

齿科修复用氧化锆陶瓷的增材制造现状及进展

齿科修复用氧化锆陶瓷的增材制造现状及进展
郭卉君;汤慧萍;邢旺;齐欢;谭伟;林鹤
【期刊名称】《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年(卷),期】2024(34)4
【摘要】氧化锆陶瓷因其高强度、耐腐蚀、菌斑黏附率低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美观性,成为牙科修复用全瓷材料的理想选择。

但传统的减材制造工艺材料浪费严重,微小结构加工受限,难以高效生产优质产品。

而增材制造技术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不仅能实现牙科修复用氧化锆陶瓷高效快速制备,还能满足牙科领域精准、复杂的个性化需求。

本文从氧化锆陶瓷材料性能、增材制造技术及应用三个方面,归纳了牙科修复用氧化锆陶瓷的研究进展,并对相关增材制造技术进行深入探讨,特别关注了光聚合成型、材料挤出和材料喷射等关键技术在牙科修复中的应用和前景。

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对未来增材制造牙科修复用氧化锆陶瓷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21页(P1308-1328)
【作者】郭卉君;汤慧萍;邢旺;齐欢;谭伟;林鹤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浙大城市学院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TH164
【相关文献】
1.陶瓷增材制造技术在齿科领域的应用现状
2.氧化铝陶瓷光聚合增材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
3.复杂一体化陶瓷结构光固化增材制造研究进展
4.基于光固化技术增材制造陶瓷和金属的研究进展
5.纳米氧化锆分散液微喷射黏结增材制造氧化锆陶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粘接系统用于氧化锆陶瓷粘接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粘接系统用于氧化锆陶瓷粘接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粘接系统用于氧化锆陶瓷粘接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氧化锆陶瓷因其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美的外观被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

然而,氧化锆陶瓷粘接的强度是影响修复体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常用的粘接系统包括单丝光聚合树脂、双丝光聚合树脂和单水泥粘接剂等三种。

然而,不同的粘接系统对氧化锆陶瓷的粘接强度有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开展实验研究,比较不同粘接系统的粘接效果,为口腔修复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不同粘接系统对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的影响,包括单丝光聚合树脂、双丝光聚合树脂和单水泥粘接剂等三种。

同时,评估不同粘接系统的粘接效果和可靠性,为氧化锆陶瓷粘接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1.样本制备选取相同规格的氧化锆陶瓷基底板(10 mm × 10 mm × 1 mm),并利用半自动注模机制备相同规格的树脂模具。

将氧化锆陶瓷基底板置于模具内,然后用三角刀刮去表面灰化层并喷洗超声器。

将氧化锆陶瓷基底板分为三组,使用不同的粘接系统进行粘接。

2.实验分组将氧化锆陶瓷表面分别用单丝光聚合树脂、双丝光聚合树脂和单水泥粘接剂进行处理,每组实验样品数量为10个。

3.粘接过程使用钻头在氧化锆陶瓷表面钻孔,并加工出粗糙度为Ra0.5的表面。

然后使用对应的粘接系统对氧化锆陶瓷进行粘接。

单丝光聚合树脂和双丝光聚合树脂分别使用单线和双线技术,单水泥粘接剂使用单层技术。

所有实验样品均在相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等待24小时固化。

4.检测粘接强度使用万能试验机测量不同粘接系统粘接氧化锆陶瓷的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粘接强度采用剪切强度测试,采用速度为0.5mm/min的加载速度,测量最大负载下的强度数值。

同时,也需要对粘接界面进行检查,包括检测表面裂纹、气泡和缺陷等。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比较不同粘接系统对氧化锆陶瓷的粘接效果和可靠性。

该实验将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牙医学科研工作者有所启示,能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氧化锆陶瓷粘接系统,提高修复体的临床成功率和客观评价。

氧化锆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氧化锆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模量达 ( 2 3 7 4±2 2 )GP a r ,种 植体 的断裂 强度 为
1 氧 化锆的性能
1 . 1稳 定性
7 2 5  ̄8 2 0 N 】 ,远 高于咬合 力, 因此 ,从力学性 能分 析 ,氧化锆种植体 符合牙齿 替代 材料 ,具有接近 天然
Z r O 有三种 晶型 ,常温 下为单斜相 晶体 ,晶体结 牙 体组织 的高耐磨性 、高硬度 、高强度 的性 能要 求 。
全科 口 腔医学杂志
l 6
Ge ne r a l J o u r n a l Of St o ma t ol o g y
2 0 1 5年 7 月 第2 卷/ 第7 期
Vo 1 . 2 , No . 7 , J u 1 . 2 01 5
氧化锆在 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孙 晓坤 ,韦 薇’ ,王方辉 ,舒静媛 ,董志恒 ,王青 山 2 5 6 6 0 3 ; 2 5 6 6 0 3 ) ( 1 .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 口腔科 ,山东 滨州 2 . 滨州医学院 ,山东 滨州
合 ,且Z r O, 对生 物组织缺 乏诱 导活性 。随着材 料技术
( C e O , )、稳 定四方相氧化锆 陶瓷 ( C e . T Z P )

的不 断进步及纳 米复合材料研 究的 日益深入 , 以Z r O, 稳 定后 的Z r O, 韧 性 、抗 腐蚀 性 、抗 热振 能 力等 均较
的突破 。本文就氧化锆 的性能、影响 因素及其在 口腔 医学中的应 用现状进行综述 ,并就 其发展 方向和应 用前
景进行展 望。
【 关键词 】氧化锆 陶瓷;口腔 医学;性 能;应 用;种植体
【 中图分类号 】R 7 8 3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曰期:2018-09-10作者简介:王辰(1988-),女,博士,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陶瓷纳米材料在口腔粘接领域的应用。

E-mail:wangch1988@foxmai1.conu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01018)。

牙科氧化锆陶瓷粘接材料的研究进展王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口腔科,北京100091 )摘要:对氧化锆陶瓷粘接专用的树脂粘接剂与偶联剂的神类、成分及研宄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为临床上氧化锆修复体粘接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匍:有机硅树脂;粘接技术;优化中图分类号:TQ437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鎢号:1001-5922 (2019) 02-0047-05随着现代口腔粘接技术与牙科全瓷材料地不断发展,2者的紧密结合使得全瓷冠桥、瓷贴面和瓷嵌体等粘接修复体广泛应用于临床,满足了患者日益增长的口腔美容需求。

氧化钇稳定的四方氧化锆多晶陶瓷(Y-TZP)又称为“白色金属”,其机械强度及初性均 优于硅酸盐类陶瓷和氧化铝陶瓷,是全瓷修 复中较常用的修复体基底支架材料。

然而,由于氧化锆陶瓷具备极强的化学稳定性,难 以与树脂基材料形成稳定的粘接,影响了氧 化锆修复体的临床使用寿命。

国内外研究主 要围绕对氧化锆进行表面粗糙化,以提髙氧 化锆陶瓷与树脂基材料间的微机械锁合固位力。

然而氧化锆能否与树脂形成化学结合是决定最终粘接强度与耐久性的关键因素。

选 择合适的粘接材料为氧化锆陶瓷修复体提供强大且持久的粘接力,一直是牙科粘接材料 研发的目标,也是近年来基础实验及临床试验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查询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粘接剂和偶联剂这2种重要的牙科氧 化锆粘接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粘接剂的选择传统的磷酸锌水门汀、聚羧酸锌水门汀 和玻璃离子水门汀主要依靠机械摩擦固位力实现修复体与基牙的粘固,粘接强度较弱;而树脂基粘接剂(又称树脂水门汀)可以为 陶瓷修复体提供良好的粘接固位力,同时对 基牙与修复体自身强度具有増强作用。

此 外,树脂水门汀还具有不易溶解、透明性较 好和化学稳定等特点,是陶瓷修复体首选的 粘接材料。

树脂水门汀主要由无机填料和有机基质,如Bis-GMA(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TEGDMA(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UDMA(氨甲基酸乙酯二甲基丙烯酸)等组成,与传统充填复合树脂的成分和基本性质类似。

树脂水门汀根据固化方式可以分为光固化型、自固化型和双固化型。

由于氧化锆陶瓷材料的透光性较差,临床上常采用自固化型或双固化型树脂水门汀进行锆瓷修复体粘固。

通过降低无机填料的含量可以提高树脂水门汀的流动性,使其表面润湿性提髙,有利于修复体的就位[1]。

然而,相比于流动性较髙的低填料树脂水门汀,含无机填料较多、黏稠度较髙的树脂水门汀的粘接强度更髙[2],与牙本质的粘接界面微渗漏更少[3]。

髙填料树脂水门汀还可提髙修复体边缘的耐磨性,并有利于去除修复体边缘多余的水门汀,但存在将修复体内部的水门汀同时带出的风险[1]。

虽然仏11叩等[4]发现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与酸蚀及偶联剂处理后的硅酸盐陶瓷具有良好的粘接强度,但林艺华等~对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与氧化锆陶瓷的粘接性能进行实验研宄发现,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与氧化锆之间可形成较高的即刻粘接强度,经5 000次冷热循环老化后,其粘接强度明显下降。

因此,作为氧化锆陶瓷修复体的粘接材料,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尚不能完全取代树脂水门汀。

由于氧化锆几乎不含有硅,利用传统树脂水门汀难以使氧化锆修复体和基牙之间形成牢固的粘接。

传统树脂水门汀结合空气喷砂处理并不能提高氧化锆陶瓷的粘接强度[6]。

Kern等[7]首次报道了含有磷酸酯类功能单体的树脂水门汀可显著提高氧化锆陶瓷粘接耐15VDHESI0n J1学术论文I IACADEM IC PAPER 丨|综述i 久性,放入水中浸泡150 d后,氧化锆与含磷酸酯类功能单体的树脂水门汀之粘接强度仍高达49. 7 M P a,较浸泡前强度无明显下降。

进一步观察浸泡2年后试件仍具有较髙的粘接强度,推测磷酸酯类功能单体可能与氧化锆陶瓷形成了具有耐水解性能的化学结合[8]。

10-甲基丙烯酰氧癸基磷酸酯(10-Methacryloyloxydecyl dihydrogen phosphate,10-M D P)是一种可以显著提高牙釉质、牙本质及金属氧化物等材料与树脂粘接剂结合的功能性磷酸酯类粘接单体,添加于树脂水门汀中可増强修复体的粘接强度及耐久性[7’9]。

10-MDP由亲水性的磷酸酯基团、疏水性的直碳链以及可与树脂发生聚合反应的丙烯酸酯基团3部分组成[1°]。

对于10-MDP的功能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

目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10-MDP的磷酸酯基团能够与牙体组织中的钙离子发生螯合反应,与金属氧化物表面的羟基反应形成化学键或配位键;而可聚合的丙烯酸酯基团,在光固化条件下可以与树脂单体发生加聚反应,从而在树脂粘接剂与被粘物体之间形成化学偶联(如图1所示)[7’1<)]。

H2C^ ,CH3p=o,CHiH i C^,CHsHa'7CH sH a C^7CH2H z'HO’f'OH»h2o〒H C j)H气 H C j>H______oxide ooram ic_______?HH a C^/I H sV0,ch2H a C^,C H2h2cs,CH zH2(^,CH2hhqoxide ceramk:r图110-MDP与金氧化类n瓷之间化学反应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chemical reaction between 10-MDP and metal oxide ceramics 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可以检测到10-MDP与氧化锆反应后形成的21-0-?键[11]»含10-MDP功能单体的树脂水门汀具备水解稳定性,可在口腔环境中长期保持较高的粘接强度。

有学者提出含10-MDP功能单体的树脂水门汀难以单独发挥作用,需配合空气喷砂或化学摩擦硅涂层技术所产生的微机械锁合固位力[12]。

1^11&1^等[11]认为联合应用摩擦化学硅涂层技术、硅烷偶联剂以及含10-MDP单体的树脂水门汀是相对最佳的氧化锆粘接策略,可以取得良好的粘接强度及耐久性。

因为呈酸性的磷酸酯类单体作为硅氧烷基的激活剂,可以连续不断地促进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硅醇基团生成,加快形成稳定的Si-0-Si网络结构,提高氧化锆陶瓷粘接耐久性。

然而临床试验发现,摩擦化学硅涂层技术联接硅烷偶联剂处理氧化锆嵌体固位粘接桥的粘接面,并使用含10-MDP功能单体的树脂水门汀,随访360天后近30%的修复体脱落[13]。

可能的原因是二氧化硅涂层的氧化铝颗粒难以完全植入到坚硬的氧化锆陶瓷表面,故硅涂层与氧化锆形成较弱且不紧密的结合,在冷热循环老化的过程中极易崩解,降低了粘接耐久性。

1^6等[14]发现,相比于含10-MDP单体的树脂水门汀Panavia F (KurarayMedicalInc., Kurashiki,Japan),含 4-甲基丙稀酰乙氧基苯三酸酐(4-META)单体的Superbond C&B (Sun Medical,MoriyamaCity,Japan)可以提供更髙的氧化锆-树脂粘接强度。

4-M E T A是一种羧酸酯类功能单体,其酸酐基团与10-MDP的磷酸酯基团类似,同样可以与氧化锆之间形成化学键和次级键,但尚无明确证据表明羧酸酯单体与氧化锆的结合强度髙于磷酸酯单体。

由于磷酸酯类功能单体的水解稳定性更加优越,大量的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主要还是围绕于提髙含磷酸酯类功能单体树脂水门汀与锆瓷之间的粘接力。

2化学偶联剂对于全瓷材料修复体的粘接,采用化学 偶联剂处理的陶瓷粘接面可以提髙陶瓷粘接面的表面能以及反应活性,促进陶瓷与树脂 水门汀之间形成化学结合,如图2所示,这是-O R groups (ex., -O CH s) are hydrolyzed becoming -OH groups.R〇y CHg多CH2R O’ C H3R〇R O^S i RO^P C H2临床上全瓷修复体粘接前的处理步骤。

根据功能成分的不同,可将临床常用的偶联剂分为以下2类。

图2硅班与硅酸盐类P B瓷之间化学反应示童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chemical reactions between silane and silicate ceramics2.1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可显著提高金属、玻璃纤维 及陶瓷与树脂间的粘接强度,临床上常作为 全瓷修复体粘接前以及修复体崩瓷后复合树脂口腔内修补前陶瓷的表面处理剂。

硅烷溶 液在酸性激活剂的催化下发生水解,生成硅 醇基团及醇类副产物,反应活性极高的硅醇 基团可以和陶瓷表面的羟基发生缩合反应,形成硅氧烷齐聚物,最终在陶瓷表面形成具 有3分子层结构(易被冷水冲洗去除的表层、耐冷水但可被85°C热水萃取的中间层以及和陶瓷表面羟基形成稳定化学键结合的最内单分子层)的网状多聚硅氧烷化合物。

其中最 内层的单分子层是决定化学粘接强度的关键部分[15]。

〇1^{等[16]通过调节硅烷偶联剂的浓度可以改变粘接面上硅烷的沉积量或分子层数目。

但如果硅烷浓度过髙时,厚重的多分 子层硅烷结构较为疏松,并以物理吸附的形 式存在于被粘物体表面,所以化学结合力较 弱,这势必导致界面粘接强度下降。

当硅烷 的浓度过低时,又难以在粘接面形成整体覆盖,偶联效果不佳。

理论上认为,当硅烷以 单分子层的形式覆盖于粘接面时,偶联效果 相对最好,最终的粘接强度较为理想。

如^1'〇2等[17]通过提高偶联剂涂布时的环境温 度,以及热水冲洗的方法,使陶瓷表面偶联 剂薄膜厚度降低至11〜33.5 m n,有效去除了 表层和中间层的未反应硅烷,使偶联剂以单 分子层覆盖于陶瓷表面。

此外,硅烷偶联剂 还能够提高陶瓷表面的润湿性,有利于树脂 水门汀渗入到瓷表面微小的凹坑结构中,提 髙陶瓷与树脂间的微机械锁合固位力[18]。

临床上常用硅烷偶联剂的主要成分是1%〜5% (体积)预水解的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燒(3-Methacryloxyproyl trimethoxysilane,3-M P S),溶剂一般是乙醇和水。

根据组成和使用方法又分为单组分和双组分硅烷偶联剂。

单瓶装的硅烷偶联剂是将硅烷与酸性激活剂提前混合,使硅烷充分水解,加入一定比例的稳定剂之后,单组分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效能由1年提髙到3年。

而双组分硅烷偶联剂是将高浓度的硅烷与酸性激活剂在临床使用前才混合,这样可以快速提高具有反应活性的硅醇基团的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