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接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基本概念
1. 粘结性树脂材料(adhesive resin):
牙科冠、桥等粘着却使用水门汀类材料达一个多世纪。

此间,虽然有多种体系的粘结材料被试用于口腔领域,但没有一种材料能够经受口腔环境的考验。

作牙科粘结材料使用最早的是二十多年前出现的用于正畸粘结用的直接粘结系统(DBS) 和儿童牙病防治应用的窝沟封闭剂一类的材料。

但从这两类材料的用途看,它们都是作暂时粘结使用的,因而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粘结材料。

用于临床上的真正粘结剂,大约是十几年前成功开发粘结性单体后才出现的。

粘结性树脂材料是在树脂单体中加入功能性粘结单体而构成的,是对牙齿、合金等有牢固粘结作用的口腔用树脂材料的总称。

2. 粘结(adhesion, bonding):
粘结是指两种不同质的物体接近并紧密结合在一起。

此时,二者分子间相互吸引力称为粘结力(adhesive force)。

一般情况下,用于粘结目的的物质称为粘结剂(adhesive),被粘结的物质称为被着体或被粘体(adherend)。

将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物体分开则需要一定的力量,这个力称为粘结强度(adhesive, or bond strength),粘结力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当然,粘结体系的破坏是由整个体系最脆弱部位的破坏引起的,因此,粘结强度并不一定总是代表粘结界面的结合力的大小。

3. 口腔粘结技术(dental bonding technique)
利用界面处理方法和口腔粘结材料进行口腔牙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一种技术。

当牙体(牙釉质、牙本质或牙根质)表面经酸蚀处理后,可提高对粘结剂(粘合剂或复合树脂)固化后的粘结强度,并可通过粘结剂与其他口腔修复材料的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粘结完成修复治疗,同时还可结合通过一些辅助措施例如:各种固位钉、金属附件、
支架、咬合垫、橡皮圈弹性牵引等,以达到对口腔牙颌疾病的预防或治疗的目的。

口腔粘结技术已成为美容牙科的主要医疗技术。

第二章:粘结力形成的机理
一化学结合作用(chemical bond):
某些粘结剂具有活性基团,可与被粘物表面物质形成牢固的化学链,从而把它们强有力地结合在一起。

例如有机高分子树脂加入无机填料以提高其性能,无机填料应先进行偶联剂的表面处理(一般采用有机硅烷如KH-570处理),使树脂与填料形成化学结合。

同样,也可在粘结剂中加入少量的偶联剂或在被粘物表面涂上一层偶联剂,粘结剂通过偶联剂在一定程度上与被粘物表面形成了化学结合。

二分子间结合(范德华力):
粘结剂与被粘体分子间产生的强大吸引力形成的结合称为分子间结合,根据分子的电荷状态的不同可产生分散力,配向力和诱起力三种。

这种力本身也很强大,粘结剂在被粘体表面扩散开后,是引起二者相互结合的主要力量。

三氢键:
一般而言水分子的氧原子侧为“-”,氢原子侧为“+”,相互之间可以形成引力。

氧原子以外的卤素类带强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团引入氢原子后形成稳定体系,这时体系内也可看作氢键结合。

例如:粘结剂中的氢原子和被粘物表面的氧化物之间可以形成结合,并可成为很强的粘结力。

四机械作用(mechanical ettect):
这是一种最早的粘结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固体材料的表面,都不可能是绝对平滑无缺陷的。

当采用粘结时,由于粘结剂在固化前具有流动性,它能渗入被粘物体表面的微小凹穴和孔隙中。

当粘结剂固化后,它就“镶嵌”在孔隙之中,犹如无
数微小的“销钉”(tag)。

在牙釉质或某些合金表面进行酸蚀处理,牙釉质表面不均等的脱钙(demineralization),合金表面不均等的腐蚀,扩大加深其表面孔隙的同时提高了表面的可湿性(wettabity),粘结剂渗入其孔隙,与其相互嵌合,从而获得一定的粘结力。

五吸附作用(absorption effect)
这是当今较为普遍的理论。

认为粘结作用是粘结剂与粘结体分子在界面区上相互吸附而产生,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即粘结力是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次价力和原子间的作用力-主价力共同产生的结果。

因此,任何物质的分子紧密地靠近时(间距小于5埃),分子间力便使接触的物体间相互吸附在一起。

六扩散作用(diffusion effect)
当粘结剂与被粘物相容,溶解度参数相近,由于分子的热运动,高分子链链节的揉曲性(或屈挠性),粘结剂分子与被粘物表面分子间的链段运动,引起分子间的扩散作用,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相互“交织”结合。

例如塑料表面涂氯仿而产生表面溶胀,粘结剂与塑料相互扩散,使相互介面消失,扩散而形成互相交织的高分子网络结构而粘结在一起。

七静电吸引作用(electronic attraction)
一般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其界面会产生正负双电层,这种静电吸引作用可产生粘结力。

对于不同的粘结剂,不同的被粘材料以及不同的粘结工艺,上述各种作用对具体粘结强度而言,其作用大小是不一样的,在应用中应作具体分析。

第三章:粘结体系的形成
粘结剂与被粘物粘结时,被着体表面通过预处理,然后将粘结剂覆盖在被着物表面
并固化,通过分子或机械的结合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粘结体
一粘结面的前处理:
冠、桥粘结体系涉及的被粘结体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科用合金、陶瓷、复合树脂等,为了充分发挥粘结材料的性能,不同的被粘体表面必须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二润湿(wetting):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等液体有呈球特性,而抵抗这种呈球性的作用,与固体物表面产生亲和力的现象称之为润湿。

润湿程度由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的接触角来表示,接触角越小,润湿越好。

用化学方法处理或采用表面张力小的粘结剂有利于润湿作用。

三粘结剂的结固:
粘结剂因聚合反应而结固时,粘结界面内部如发生变形会导致粘结强度的显著下降。

由TBB(三丁基硼)催化引发聚合的粘结剂、聚合是从界面开始引起的,因此有利于粘结作用;而光固化型聚合是从照射面开始的,粘结材料与牙齿界面的聚合发生较迟一些。

四粘结体系的破坏方式:
界面粘结力再高,如果粘结剂或被着体自身强度弱,那么也不可能获得高的粘结强度。

一般地讲,粘结体系破坏的方式有下述三种:
1 界面破坏(interface failure),粘结力较低时出现的;
2 凝集破坏(cohesive failure),是由粘结剂自身强度提高后,出现的二者皆有的混合破坏;
3 被着体破坏(adherend failure),由被着体较弱的强度造成的。

五粘结强度的测定方法:
根据外力加载方式的不同,破坏发生的部位会不一样,粘结强度值也不相同,因此,粘结强度的测试方式必须要与牙齿受力的实际情况相对应。

口腔常用的是用拉伸与压缩剪切试验来测定粘结强度,一般后者较前者测定的值相对较低,测定误差也要小一些。

通常这类试验根据口腔环境的实际情况要在37℃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再在60℃和4℃的水浴中进行循环,然后测定其值。

要想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可将试件置于70℃的较高温水浴中浸泡或在-195℃液氮与40℃的温水中各放置1min,并连续交换20次后测定也可得到近似的结果。

第四章:粘结树脂材料
一口腔用粘结材料性能要求:
1 对牙釉质、牙本质和塑料、陶瓷或金属有高强度和持久的粘结力。

2 在常温下3~5min内固化,或在光照射下快速固化。

3 具有生物相容性,对人体和牙髓无毒性和刺激性,具有一定的防龋能力。

4 物理性能良好,有足够的强度,无体积收缩,与牙齿热膨胀系数近似,流变小,与牙齿耐磨损程度基本一致,不易折断,可承受咬合力,为非热、电导体。

5 化学稳定性好,吸水率低,在口腔环境内不溶解,不变色,抗老化性好。

6 操作简便,易塑形、刻形,色泽良好,可高度磨光,易修理,材料易得,价格便宜。

二粘合剂的种类
1.化学固化釉质粘合剂:
为双组份A和B液,A液成份为高分子树脂基质、稀释剂(交联剂)、促进剂和阻聚剂;B液成份为高分子树脂基质、稀释剂(交联剂)引发剂和增塑剂等。

有些粘
合剂中还加入微量的偶联剂和少量的超微填料。

使用时A加B混合即可使用,3~5 min固化。

该粘合剂作为釉质粘结面的底胶,也可作为窝沟封闭剂(防龋涂料)或牙颈部脱敏,加入颜料还可作为遮色剂应用。

2.可见光固化釉质粘合剂:
单组份,其主要成份为高分子树脂基质、稀释剂(交联剂)、引发剂、阻聚剂和偶联剂(有些产品)以及少量的超微填料(有些产品),经光照固化,作为釉质粘结面底胶,也可作为防龋涂料或牙颈过敏的脱敏涂料,加入颜料可作为遮色剂。

3.可见光固化多功能亲水性粘合剂:
单组份,被称为“第五代粘合剂”,可用于牙本质或牙釉质底胶、窝沟或边缘封闭剂或牙本质过敏的脱敏剂。

美国J.P公司产品Bond-1的主要成份,是活性镁盐胺基酸(MTG-GMA)和亲水性氢氧单体粘结剂(PMGDM),溶剂为丙酮。

牙本质粘结面酸蚀后,经水冲洗,表面吹去水份但仍为潮湿(不要吹干),此时将粘合剂涂于牙本质潮湿表面,可沿牙本质小管渗入15~30μm然后用气枪吹干牙体表面,溶剂(丙酮)挥发可带走小管内水份,粘合剂在小管内并与牙本质胶原形成强力结合,为牙齿与复合树脂提供完整而强有力的粘结表面,同时阻断牙本质小管与外界通路,起到脱敏和封闭窝沟、边缘裂隙的作用。

4.遮色剂:
在粘合剂中加入颜料和少量填料 ( 或偶联剂 ) 即可成为遮色剂(opquer),其目的是为了遮盖金属色或变色牙色,但由于遮色要有一定厚度 (约0.1mm左右),由于其基质树脂和稀释剂多填料少,机械强度也较低,因此采用遮色剂后需再复盖复合树脂,为此影响复合树脂与牙体的粘结强度,据测试,可降低其粘结强度约1/3左右。

现在已生产出遮色的复合树脂取代一般的遮色剂,或将遮色剂调入复合树脂
中应用,但由于颜料色深可影响光的照射,使用时,一是材料复盖要薄而均匀;二是延长光照时间。

遮色树脂表面一般无光泽,因而要再在表面复盖色泽良好的复合树脂。

三功能性粘结单体
功能性粘结性单体现在以丙烯酸类的 4-META(4-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偏苯三酸酐)和磷酸系的MDP(10-甲基丙烯酰氧癸基磷酸酯)为主要代表,前者如Superbond C B 后者如Panavia EX, 而Panavia 21等则含有这两类功能性单体。

4-META在无水状态下呈中性化合物,易与水分子发生反应而生成含双键的酸性4-MET(甲基丙烯酰偏苯三酸单酯)单体。

双键可以与釉质的羟基磷灰石或合金表面的金属氧化物形成化学作用,从而增强粘结强度。

另外,4-META单体分子内含有亲水性和疏水性两部分基团,与牙本质粘结时易于渗透,结固后有利于牙本质与树脂的粘结。

MDP的末端含有磷酸基,也是酸性单体。

因此,与4-META一样,可以与牙釉质,以及易形成金属氧化物的牙科合金即非贵金属合金表面的氧化物发生化学作用。

四粘结性树脂材料的种类
1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聚丙烯酸酯类,芳香族和脂肪族多甲基丙烯酸酯类,环氧-丙烯酸酯类,磷酸酯类,聚氨酯类和氰基丙烯酸酯类等。

2 按固化体系可分为化学(自凝)固化,光敏固化(紫外线、可见光固化),化学-光敏固化等。

3 按剂型可分为单组份(胶液型和糊剂型),双组份(胶、粉剂型和双糊剂型),三组份(胶、液和粉剂及催化剂)等。

4 按加添填料粒度可分为普通型,超微型和复合超微型,混合型等;不加填料
者称单一树脂。

5 按使用部位分为牙釉质粘结剂,牙本质粘结剂,前牙或后牙(乳牙) 粘结修复充填剂,起遮色和偶联作用的称为遮色剂和偶联剂。

第五章:复合树脂的应用
复合树脂(resin composite)是粘结技术的主体材料,材料主要成份为高分子合成树脂为基质,加入稀释剂(交联剂),无机填料,颜料,引发体系和阻聚剂,有的还加入X线阻射剂、可释放氟离子的氟化物等。

复合树脂可分为化学固化(自凝),可见光固化,化学、可见光固化(双固化),光热固化和热压固化复合树脂。

由于加入填料粒度不同,又可分为普遍填料(粒度10~100 μm)超微填料(粒度0.04 μm) 和混合填料(粒度0.04 μm和0.5~5 μm)等。

基质树脂也是多种多样,无机填料种类、形态,含量也不相同,因此,材料性能,用途也有较大差异,现就几种主要类型的复合树脂作一简要的介绍。

一化学固化复合树脂
1.主要特点:
双组份(双糊剂型或粉、胶型),双组份混合调拌在3~5分钟内整体聚合。

双糊剂型粘结前需用粘合剂作底胶,粉、胶型调合后可直接粘结,无需用粘合剂作底胶,前者成形可用树脂雕刀或聚脂薄膜,后者成形采用塑料单体小棉球轻压或用聚脂薄膜。

2.主要用途:
暂时性粘结修复治疗,例如:可与尼龙丝、结扎丝、钢丝、金属钩或托槽联合,用于牙周病松动牙暂时固定,牙外伤松牙、再植牙暂时固定,颌骨骨折单颌复位固定或牙列贴钩颌间牵引复位固定,儿童反倪唇切斜导面矫治反倪,各类错倪贴
钩橡皮圈牵引正畸治疗,固定矫治器托槽粘结或矫治后保持固定、残根、残冠钉核,后牙窝洞充填,暂时性粘结剂,间接贴面粘结,金属翼板粘结桥,牙周夹板、防嵌器或嵌体的粘结,等等。

3.注意事项:
(1)复合树脂调合后快速聚合,应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成形,为使其成形有较充裕时间,应尽量缩短调拌时间,一般要求调合时间在0.5 min内。

(2)双糊剂型需用粘合剂;粉、胶型可直接粘结不用粘合剂。

(3)化学固化复合树脂聚合速度受气温影响,气温高聚合块,气温低聚合慢,因此,必要时可在树脂调合前给予适当加温或降温后再调合,当气温高时,为减慢树脂聚合速度,双糊剂型树脂不按比例调拌可减缓树脂聚合速度;粉、胶型树脂应减少粉的用量,当气温低时可适当增加粉的用量,但粉型用量少,将降低其粘结强度。

(4)树脂用后应即时加盖密封,以免稀释剂挥发,尤其是胶、粉型的胶体,采用胶、粉型复合树脂最好在一周内用完,如果用量不大,可将胶体分装小瓶,如果时间较长,胶体变稠、固化时间延长,可在胶体内加入自凝塑料单体调匀后使用。

单体转化率一般为45~55%。

(5)树脂对牙髓有刺激性,用于牙本质,尤其是中、深层牙本质必须首先进行垫底保护牙髓,作为持久性粘结剂,复合树脂勿复盖牙龈乳头和进入龈沟内,以免引起龈炎。

(6)酚类物质对树脂起阻聚作用,消毒采用酒精,干髓剂、根管糊剂等其上应该用锌汀、玻璃离子水门汀等垫底处理。

二光固化复合树脂(light cured composite resin)
1.主要特点:
单组份,可塑性好,可操作时间较长,在一定波长光照下可瞬间固化,固化由表及里,但表层暴露于空气中,出现厌氧层,固化不全,固化深度有极限,固化深度受基质树脂、填料、颜料,引发体系,光强、距离、照射时间的影响,单体转化率一般为55%~75%,经二期热处理可提高单体转化率。

2.主要用途:
可直接粘结修复或与尼龙丝、结扎丝、牙本质钉、根管钉、金属套冠、桥舌翼板等联合用于各种洞型牙体充填修复,残冠、残根修复、小间隙修复、牙体整形,断牙再接,牙周病松牙夹板固定,嵌体,冠唇面,桥体唇面,变色牙遮色贴面,以及间接硬质树脂贴面粘结剂,也可替代化学固化复合树脂作为暂时性固定(但不用于金属桥、夹板粘结)。

3.注意事项:
(1)选色(shade),最好采用比色色标,因树脂固化前、后色泽有变化,前牙美容修复应套色,套色可分层固化,也可一次固化。

充填深洞可分层固化,每层不超过2mm(浅色)若为深色树脂一般不超过1mm,分层固化应即时完成,如果分层固化底层污染,则应重新清洁后,涂釉质粘合剂后加层固化。

(2)修复操作时,避免阳光或灯光直接照射操作面,操作时树脂粘刀或粘手时,可用釉质粘合剂涂于雕刀或手指可避免粘刀、粘手。

(3)与金属钉、冠、等联用,可先用遮色复合树脂复盖形成内核式基底,树脂固化后表层采用自然色复合树脂成形固化。

遮色树脂可遮盖金属色,但缺乏光泽,自然色近似天然牙色,而且光泽可达到美观效果。

(4)修形、磨光。

复合树脂固化后表层聚合度差,硬度较低,经用细金刚石牙
钻修形,再用砂片磨平,一般采用600目防水砂片,喷水磨平,然后用磨光膏绒轮抛光,磨光膏有专用,也可选用优质牙膏代替。

三硬质复合树脂(hard composite resin)
为了提高复合树脂理化性能,满足临床对复合树脂修复体质量要求,除了对复合树脂基质材料、填料等进行改进外,在复合树脂聚合时,提高其单体转化率,即可充分发挥复合树脂的机械性能和保持色泽稳定性。

当前已开发出几种硬质树脂,并称之为“玻璃瓷牙”、“水晶瓷牙”、“釉质瓷”、“新塑钢”等经临床应用效果甚佳,现分述如下。

第六章:湿粘接理论
Nakabayashi等在1982年证实了通过树脂向酸蚀脱钙后的牙本质的渗透,可以明显的提高树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Erickson、Inokoshi、 Pashley、Harnirattisai等的后继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但这一点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当时观点普遍认为酸处理可能造成牙髓的损害;另外研究者考虑的主要是可以通过与牙本质表面发生化学结合而获得理想的粘接,特别是与牙本质表面的钙离子发生反应,但许多学者的研究并不能证实最基本的粘接是源于表面的化学反应。

直到90年代初,通过树脂-胶原的渗透所形成的机械固位是牙本质的主要粘接力这一概念才被广为接受。

许多研究都证明了酸蚀牙本质后使用亲水的、可以渗透进脱矿的牙本质胶原网中的树脂,是获得较好的牙本质粘接的关键。

酸蚀过程可以去除玷污层,使管周牙本质脱矿,并在牙本质表面以及沿着小管的表面形成胶原网。

渗透进胶原网中的可固化的树脂形成了混合层,连接着牙本质和复合树脂。

这一观念对牙本质粘接材料的研制和使用技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良好粘接性能的获得包括以下步骤:
(1)在经过处理的牙本质的小管内形成树脂突;(2)在经过处理的牙本质的表面形成沉积进而发生化学或机械粘接;(3)与牙本质中的有机和无机成分形成化学复合体。

现代粘接的研究基于Nakaba- yashi等人提出的有关混合层(Hybrid Layer)的理论。

粘接树脂扩散并渗透进入部分脱钙的牙本质,聚合后形成了增强的Hybrid Layer, 这是一层抗酸的树脂/牙本质复合层,它的形成是粘结和密封的基本条件。

根据这一观点研制的粘接剂可以分为第四代和第五代。

第四代粘接剂在牙本质处理之后需多步的粘接过程,而第五代粘接剂只有一步粘接过程。

1991年,Kanca在对All-Bond粘接系统进行研究时发现,这种粘接系统可以对湿润的牙本质表面产生较好的粘接效果,经过多次的对比测试和微观分析,提出了牙本质湿粘接的概念。

随后Gwinett等人已相继提出了有关牙本质湿粘接的一些理论,从而使牙本质粘接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早期的粘接剂需要吹干处理后的牙本质,而新型的粘接剂则需要在水合良好或湿润的牙本质表面才可以发挥较好的效果。

所谓的湿粘接技术,就是首先用某种酸溶液处理牙本质表面,使牙本质发生一定程度的脱矿,然后在粘接剂涂布之前牙本质表面必须保持一定的湿润度,以利于粘接剂的渗透和较为理想的粘接界面的形成,从而达到最佳的粘接效果。

其基本原理是酸处理使牙本质表层部分脱钙,形成了富含胶原纤维的变性的纤维网状结构。

湿润的牙本质表面的水分可以支持胶原纤维的网状结构,以利于随后粘接剂的底料的渗透。

为了获得较好的牙本质粘接,粘接底料要有良好的向脱矿后的胶原网中渗透的能力;可以通过提高底料的湿润性来达到,但也要求在底料渗透
前保持胶原网的膨胀状态;渗透的底料应能与水分混合、而后去除水分,但不引起胶原网的塌陷,从而使渗透的底料在胶原网中的密度能保持最高。

目前普遍认为过分干燥牙本质将使脱矿牙本质中的纤维网状结构塌陷,在牙本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纤维层,同时使暴露的管间胶原纤维中的微孔隙关闭,阻止亲水性底料的充分渗透。

Kanca 还发现在粘接底料中,丙酮是优于水的一种有效的溶剂,至少是在含有HEMA的底料中。

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湿润牙本质表面开放的胶原结构有利于底料的渗透,而丙酮有着良好的挥发性,并可以驱除水分。

如果这种驱除作用十分有效,那么就是一种良性的影响,因为水分可以影响树脂的聚合过程;另一个原因是使用含丙酮的底料后,丙酮/水分的蒸发提高了亲水性单体在胶原纤维网中的密度;这两种因素都有利于提高渗透后的胶原网的质量。

当丙酮/HEMA溶液渗透到湿润的胶原网中后,这两种物质与胶原网中余留的水分混合,然后丙酮/水分相蒸发,胶原网中只存在着HEMA;这种机制使丙酮基的粘接剂在胶原网中的渗透和浸润十分迅速;当粘接底料中含有水分时,HEMA的渗透和浸润较慢,因为水分的蒸发速度要慢于丙酮,余留的水分和HEMA竞争胶原网中的空间,使HEMA的密度降低,造成了粘接强度的下降。

当操作时间延长时,粘接强度相应增加,但并不能达到丙酮基的粘接剂的水平。

Jacobsen等的研究表面胶原网中残留的水分影响了树脂的充分聚合,产生低分子量的聚HEMA和较弱的界面结构,而且影响最大的水分含量范围正是临床操作很容易产生的范围中。

因此,虽然湿润的胶原网可以明显提高粘接强度已经毋庸置疑,但如果在树脂固化前不充分的去除其中的水分,粘接强度将会降低。

第七章:影响粘结强度的因素
1. 粘结材料
粘结材料的树脂基质性能不同,粘结强度不同。

一般而言,复合树脂比单一树脂粘结强度高,混合填料复合树脂比超微填料复合树脂粘结强度高。

临床应用者对粘结材料基质、填料粒度、比例等问题的了解,可根据需要更灵活的使用。

2. 粘结剂、偶联剂和遮色剂
面团期复合树脂,由于其树脂基质难以渗入釉质微隙中,若直接粘结则粘结强度低,因此粘结前应先涂一薄层粘度较低的粘结剂。

牙本质、金属、陶瓷粘结面先涂一层相适应的偶联剂也可提高粘结强度。

在变色牙、金属等表面涂遮色剂会降低粘结树脂的粘结强度,若在粘结剂中加入适量偶联剂可提高其粘结强度。

3. 表面处理
乳牙和部分恒牙表面“无釉柱层”若不去除,粘结强度低。

氟斑牙釉质结构异常,氟抗酸性强,表面能低,因此粘结修复前应磨除异常表面结构,延长酸蚀时间或用盐酸处理等。

4.技术操作因素
国内外研究均证明,牙釉质经适当抛光、酸蚀、干燥等处理,可增加粘结力。

若不作酸蚀处理,或干燥后界面被唾液污染等等,均使粘结力大大降低。

5.粘结树脂的固化程度
第八章:影响复合树脂固化的因素
一.化学固化复合树脂
其固化受气温和粉液比例的影响。

气温高固化快,气温低固化慢;液多粉少固化慢,液少粉多固化快。

临床应用时,当气温高时,可将瓶装液体置于冰块上降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