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技能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儿科学临床技能操作项目操作规程

目录

儿科体格检查—身材的增长测量 (1)

儿科体格检查—体重测量 (1)

儿科体格检查—头围测量 (1)

儿科体格检查—胸围测量 (2)

儿科体格检查—上臂围测量 (2)

儿科体格检查—皮下脂肪测量 (2)

儿科体格检查—身体比例与匀称性 (2)

儿科体格检查—骨骼 (2)

儿科体格检查—牙齿 (3)

儿科体格检查—儿科血压测定方法 (3)

儿科体格检查—儿童心脏查体 (4)

儿科体格检查—儿童肺部查体 (4)

儿科体格检查—儿科腹部查体 (4)

儿科常见异常心音听诊培训 (4)

儿科常见肺部罗音听诊培训 (5)

儿科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培训 (5)

新生儿气管插管 (6)

新生儿窒息复苏 (7)

新生儿腰穿刺术 (8)

骨髓胫骨穿刺法 (9)

一、身材的增长测量

(一)不同年龄身高(长)测量

1、定义: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3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测量,称为身长。立位时测量称为身高。立位的测量值比仰卧位少1-2公分。

2、测量方法:

(1)新生儿:仰卧于测量床上,头置量尺0刻度侧,下肢伸直,将卡尺置于新生儿足底,读刻尺数为该新生儿身长。

(2)婴幼儿:仰卧位测量身长。

(3)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呈自然站立姿态背对带有量尺的墙壁,头枕部、臀部、足跟与墙壁拉触。目视前方,手自然下垂,读量尺数值。

3、正常儿童身高估计公式:

年龄:12个月:身高75cm

2-12岁:年龄(岁)×7+75cm

(二)坐高(顶臀长)

1、定义: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值称为顶臀长。

2、测量方法:小儿坐在床上,测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3、意义:坐高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

(三)指距

1、定义:是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

2、测量方法:垂直站立,双手向两侧伸展,测量双食指尖之间的长度

3、意义: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

二、体重测量

1、定义: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2、测量方法:

(1)磅秤法:将新生儿置于磅秤之上,测量其重量。如穿衣物时,可秤衣物重量,总重量减去衣物重量等于新生儿体重。

(2)坐秤法:6~7个月以后的小儿如果能坐,可坐在磅秤的座凳上进行测量。(3)站立测量法:1岁以后小儿如果能站,令其站于体重计上,在其排去大小便后及空腹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后减去衣服的重量即是。

3、正常儿童体重估计公式:

12个月:10kg

1-12岁:年龄(岁)×2+8kg

三、头围测量

1、定义:头围的增长与脑和颅骨的生长发育有关。婴幼儿期连续追踪测量头围比一次测量更重要。

2、测量方法:将皮尺置于一侧眉弓,绕枕骨突隆一周,测量其长度。

3、正常值:出生时头围平均33-34cm,1岁时头围约为46cm,2岁时头围约

48cm,2~15岁头围仅增加6~7cm。

4、意义:头围<X-2SD常提示脑发育不良的可能,<X-3SD以上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往往提示脑积水。

四、胸围测量

1、定义:代表肺与胸廓的生长。

2、测量方法:将皮尺置于小儿平脐胸骨处,绕胸一周,测量其长度。

3、正常值:出生时胸围32cm,1岁左右胸围约等于头围,1岁到青春前期胸围应大于头围(约为头围+年龄-1cm)。

五、上臂围的增长

1、定义:上臂围代表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生长。

2、测量方法:将皮尺置于左侧肱骨上2/3处,绕上臂一周,测量长度。

3、正常值:>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4、意义: 1岁以内上臂围增长迅速,1-5岁增长缓慢,约1~2cm。因此,在无条件测量体重和身高的场合,可用测量左上臂围来筛查1~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

六、皮下脂肪

1、定义:通过测量皮脂肪厚度反映皮下脂肪。

2、测量方法:

(1)腹部皮下脂肪;1)部位:右侧乳线上平脐部的皮下脂肪;2)方法:检查者以拇指、食指在小儿皮肤相距3cm捏起皮肤及皮下脂肪,用卡尺读取其测量值。(2)背部皮下脂肪:在肩胛下角下稍偏外侧边,皮折自下侧至上中方向,与脊柱约成45度角。

3、意义:评价营养不良程度。

七、身体比例与匀称性

(一)头与身长比例

(二)体型匀称

(三)身材匀称

(四)指距与身高

八、骨骼

(一)头颅骨:前囟

1、定义:由两额骨与两顶骨形成的菱形。

2、测量方法:前囟大小以两个对边中点连线的长短表示。写成1.5×1.5cm

3、正常值:出生时约为1~2cm,6月龄左右逐渐骨化变小,最迟于1.5岁闭合。

4、意义:(1)前囟小或关闭早:脑发育不良;(2)前囟闭合延迟:甲状腺功能低下;(3)前囟饱满:颅内压增高;(4)前囟凹陷:脱水。

(二)骨龄

1、定义: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骨化中心的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

2、测定方法:年长儿摄左手及腕部X线骨片。

3、正常值:

(1)出现次序:

3个月:头状骨、钩骨;

1岁:下桡骨骺;

2~2.5岁:三角骨;

3岁:月骨

3.5~5岁:多角骨;

5~6岁:舟骨

6~7岁:下尺骨

9~10岁:豆状骨

(2)骨龄应出的数目: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大约为其岁数加1,10岁时出全。

4、意义:具体评价骨龄时应对照图谱。骨龄落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骨龄超前:真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九、牙齿

1、乳牙

2、乳牙萌出顺序:乳中切牙 6-8个月 1

乳侧切牙 8-10个月 2

乳尖牙 16-20个月 4

第一乳磨牙 12-16个月 3

第一乳磨牙 24-30个月 5

注:上颌牙齿一般要比下颌同名牙齿迟2-4个月萌出。

3、正常值: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4、意义:牙齿生长异常时可见外胚生长不良、钙或氟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

十、儿科血压测定方法

1、测量方法:

(1)测量血压时应根据不同的年龄选择不同宽度的袖带,袖带的宽度通常应为上臂长度的1/2~2/3。袖带过宽时测得的血压值较实际值偏低,过窄时则较实际值为高。新生儿多采用多普勒超声监听仪。

(2)测量时患婴仰卧位,将气带包裹于腕部(或踝部)以上,然后用加压绑带从肢体远端指(趾)尖向上,连续包裹至气带处,打气使压力达200mmHg或收缩压正常高限以上,将压力绑带去除,只见手或足的皮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