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换一换:根,“跟”字去掉“足”字旁,换上“木”字旁。
③“报”字的右半部和两个独体字“寸、永”引导书空,记住字形。
(4)请说出生字词中,你已经懂得的词语的意思。
估计看插图可以理解“缝补”,知道“抚摸”是一种动作,联系实际可以理解“几根、迟迟、永远”。
教师讲解:
针脚:缝纫时前后两针之间的距离(结合实际)。
3.看到:阳光照耀下的小草;想到:母亲对孩子的恩情。小草如果没有阳光会怎样?孩子如果没有妈妈会怎样?
思考:阳光指代什么?小草又指代什么?(板书:恩情报答)你从课文中哪一句知道的?(出示: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指导朗读:读出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练读,全班齐读。
4.配乐吟诗。
5.听音乐学唱《游子吟》。
6.给诗歌配上恰当的动作,边唱边舞。
多种形式对诗歌进行复习巩固,使之熟记成诵。
第六版块——总结【目标5分钟】
1.同学们,我们都有深爱自己的母亲,小草尚且知道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生机勃勃报答太阳的恩情,孟郊把自己对母亲的恩情化作一首小诗。你们作为儿女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呢?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在教师引导下,感悟古诗的读、唱、吟、舞。
3.理解《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一片关爱之情,并教育学生要知恩图报。
2.板书:孟郊,领读。简介孟郊,唐代著名诗人。40岁时才考中进士。中进士后,他到江苏溧阳当县尉,立即回家迎侍老母亲到溧阳。想起母亲对自己的慈爱和关心,50岁的诗人禁不住心潮澎湃,激动地吟出《游子吟》,这首小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吟诵。
指名读课题,感受母恩。
说说《同步》上了解到的“孟郊”的故事。
第三板块——初读课文,感知恩情【目标15分钟左右】
指导朗读。
思考:听到妈妈的殷殷嘱咐,你会想些什么?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出反问、感叹的语气。
齐读课文。
第六版块——诵读诗歌,升华情感。【目标5分钟】
1.孟郊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一生都无法忘怀,于是,在他50岁那年,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游子吟》,让我们满怀深情地来读一读。
2.划分节奏,读出重音,感悟诗歌的意蕴。
教学内容:第九课《母亲的恩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时间:
教材解读:
本课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本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学生阅读。课外所配3幅彩图,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
教后反思:
精彩之处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学生表现:
本节课最佳学习合作小组
下节课需要重点关注的小组和学生
4.寸,虽然只有三画,要写得舒展。注意:横画较长,竖画挨近竖中线起笔,竖画的下部长于上部,一“点”不宜偏下。
5.永,“点”在竖中线上方落笔,横折钩的“横”部稍短,在竖中线左侧起笔,至竖中线处沿竖中线向下运笔,至底部“钩”出,“横撇”的“横”沿横中线向右运笔,至“横折钩”“横”的起笔处向左下“撇”出。撇在右上格与“横折钩”的“横”齐平处起笔,至田字格中心收笔。捺从田字格中心起笔,向右下角运笔。
第四板块——指导写字【目标15分钟】
1.出示生字:恩补针根抚摸报迟寸永
教师指出:10个生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是6个,写时有两种情况:
(1)“补、针”两个字,左右两部分宽窄相当,上方左右齐平,下方左高右低。
(2)“根、抚、摸、报”,左窄右宽,右边部分的第一笔,起笔时都高于左边部分的第一笔,最后一笔都向外伸展。
2.恩,上下结构。除了引导学生注意上面的“因”小而窄,下面的“心”宽而扁之外,侧重指导“心”字的写法:卧钩起笔较高较细,然后略向右下行笔,底部稍平,超出“因”字右侧再向左上“钩”去。三个“点”,第一、三两“点”分别在卧钩左右外侧相对,第二“点”落在竖中线上。
3.迟,写时注意两点:一是下面的“捺”要包住“尺”,二是“尺”字的“捺”要改为“点”。
3.(课件出示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服的画面)你观察到了什么?你体会到母亲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4.对比:“一针一线”和“一针针一线线”,哪个词语更能体现母亲的辛劳?
5.再次出示句子: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二、学习诗歌第二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让我们再次细细观察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服的画面,看一看,母亲缝得怎么样?为什么要这样缝呢?(学生自由回答后,老师解释:这里隐含着一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否则出门人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是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
预习作业设计:
1.自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类字、二类字,并做不同标记。
2.读课文,标出小节号。
3.读《同步》中《母亲的恩情》一课,拓展知识。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学生学习活动
第一板块——以情导入,诱发感恩【目标3分钟】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是歌颂母爱的。题目是《母亲的恩情》。说的就是唐代诗人孟郊感受母爱而作诗的故事。
学生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第二板块——揭示课题,学习生字,了解作者【目标3分钟】
1.(板书:母亲的恩情)恩,领读。教“恩”,前鼻音,上下结构,上“因,,下“心”。“恩情”,深厚的情意,恩惠。问: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文章写谁的恩情?(母亲)
4.(出示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呀,谁说小草能够报答得了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诗。
结合图文,展开想象,说说图上你都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诗歌《游子吟》,检查阅读情况。
打开语文书,学生默读课文。
用记号笔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再读一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读。
小记者采访,说说母亲此刻会说些什么?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孟郊写的诗歌《游子吟》。
一、学习诗歌第一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这首诗的来历可不简单,它的背后蕴藏着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就在大家的语文书中。请大家打开语文书,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哪一句或者哪几句话最令你感动,用笔画下来。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1.标出自然段序号,告诉学生:《游子吟》为一个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看清字形,想想意思。
(1)出示生字词。
缝补针脚几根抚摸报答迟迟
寸草永远恩情孟郊沐浴铭记
(2)指名拼读生字词,用生字词卡片,抽查认读情况。
(3)自由讨论记忆生字的办法。
组织交流后教者小结:
①“恩、补、针、抚、摸、迟”用部件法帮助记忆。
寸草:小草。寸,本来是长度单位,3厘米多一点。
报答:用实际行动表示感谢。
沭浴:(小草)在阳光的照射下(好比人在水中洗澡一样)。
由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者解疑。
学生自读课文。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词语。
齐读,开火车读。
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概括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7.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诗,相信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出示:“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三、学习诗歌第三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同学们,如果你是孟郊,此时此刻,手捧母亲亲手缝制的衣服,耳听母亲殷殷嘱咐(看插图3),你会想些什么呢?
2.是啊,尽管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于是,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带着母亲的期望走向远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2.是啊,一张小小的卡片,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都能让妈妈感到幸福和安慰。让我们随着音乐,唱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我们永远铭记——《母亲的恩情》。
小组讨论,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
指名回答。
全员起立,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板书设计:
母亲缝衣送儿
孟郊铭记在心
教学资料:
孟郊:唐朝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年时隐居嵩山。贞元十二年登进士第,官居溧阳尉。其诗作力避平庸浅率,追求古淡清寒。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6.按笔顺描红。
仔细观察字形,注意写字姿势。
学会分析字形,总结写字规则。
第二课时
第五板块——谈话导入,整体感知【目标3分钟】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你觉得你的妈妈对你怎么样?
2.是啊,妈妈的关怀无处不在,她常常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妈妈对子女真是恩重如山,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9课《母亲的恩情》。
3.让我们一起郑重地写下“恩”字。(注意提示“恩”字的记忆方法。)
4.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恩情?是谁在表达这种恩情?(板书:母亲孟郊)
书空课题。
第六版块——品读,感悟真情【目标27分钟】
短短的一首小诗,字字句句流露出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今天,我们进一步来体会这份浓浓的深情。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因此,母亲此刻在想……
朗读指导:读出母亲的担忧。
3.这真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出示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4.观察书中插图2,想一想,母亲此刻会说什么?
5.母亲这么担心儿子,这么期盼儿子早日归来,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还能从哪里看出母亲这样的心情。
6.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可是此刻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这句话中饱含着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