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体育概论复习重点

首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体育概论复习重点
首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体育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体育现象与体育概念

1、柏拉图——身心调和论。古希腊注重全民体育,柏拉图重学校体育教育。

2、亚里士多德——古代西方“最博学的人”,第一个在理论上论证了体育、德育、智育的联系。

3、在古希腊,最典型的是斯巴达教育。

5、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行猎、跳棋、吟诗。

6、文艺复习运动后,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是第一个倡导“三育”(德、智、体)的人。

3、法国启蒙运动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卢梭强调“体育乃是个人由童年至成年整个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7、近代体育的三大基石——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英国户外运动。民族主义特别强烈的德国和瑞典,体操最先走出学校。

8、德国国民体操之父——杨氏,创建了哈森赫德体育场。

9、德国学校体操之父——施皮斯,将杨氏体操经过改造引进学校,创造了分段教学法、综合教学法,并把音乐和体操结合起来。

10、瑞典的体操创始者是林氏,他把体操分为教育体操、士兵体操、医疗体操

和健美体操4类。

11、1973年,德国的顾茨姆茨第一个提出恢复奥运会。1859-1889年举办了6

届雅典奥运会。

12、1881年第一个国际体育组织——国际体操联合会成立。

13、1883年,法国史学家、教育家顾拜旦提出举办类似古代奥运会的比赛,1892年访遍欧洲,宣传奥林匹克思想。1893年为恢复奥运会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体育会议。

14、1894年6月16日,“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开幕,大会成

立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IOC)。

15、养生体育、祭祀体育、舞蹈体育、娱乐体育、军事体育、武术。

16、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设立体操科。

17、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颁布,正式将“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18、19世纪70年代,硬德侨民在上海建立“总会”,中国人的各种体育团体

开始涌现。

19、1760年,在法国的报刊上首次出现“体育”一词。

20、1762年,卢梭在法国出版了著名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使用“体育”一词。

21、体育概念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国际用语一致原则、考虑民族习惯原则、

客观性原则。

22、体育——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

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人类社会文化活动。

23、身体练习——人们为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娱乐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而采取的各种具体动作的总称。其主要特点是有大肌肉参与的运动技术动作。24、体质——指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人体

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4、学校体育——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教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等。

25、社会体育——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也称群众体育或大众体育。

26、竞技体育——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在体力、心理、

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

目的的一种运动活动过程。

27、国际体育发展趋势:

(1)体育终身化。20世纪60年代,法国成人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在他的名

著《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终身体育”。

(2)体育的社会化与产业化。

(3)体育运动科学化。应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

(4)体育与环境优化。可持续发展,北京2008年奥运会理念:绿色奥运、科

技奥运、人文奥运。

第二章体育手段

1、体育手段——围绕如何增进人的身心健康而采取的各种运动方式或具体方法。

2、运动负荷——人在运动中所完成的客观的工作量。

3、身体负荷——人在运动中身体所承担的工作量。

4、健康负荷——在大众健身锻炼中能有效发展健康体能又可以使运动风险降为最低的身体负荷。

5、体育手段的分类:

(1)按目的分为:身体锻炼手段、身体娱乐手段、竞技运动手段。

(2)按运动的形式分为:体操、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

(3)按发展人的身体素质的目的分为:发展柔韧的手段、发展耐力的手段、发展速度的手段、发展力量的手段和发展灵敏的手段。

6、体育手段与竞技手段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二者的运动形式相似,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2)区别:二者的活动目的不同;二者的运动负荷差别很大。

7、体育手段的生物学基础。

人体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存在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体的各种需能反映和实现

细胞的各种功能都是借助于ATP的能量来实现的;遗传影响人体的现在与未来;人体的生物学变化不是以必然的形式出现,其变化速度与方向取决于生命系统

内、外的具体条件;人体内的许多生物学规律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各种规律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下进行的。

8、体育手段的社会学基础。

无论是参与竞技运动职业还是非职业运动员,还是普通的体育锻炼参与者或在校的学生,在进行体育或选择体育手段的过程中都会受到社会的、文化的因素的影响或制约,我们不可能也不能脱离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单位家庭去谈运动和选择体育手段。

9、身体练习7要素。

(1)身体姿势:身体及身体的各个各部分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空间位置。(2)动作轨迹:完成动作时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所移动的路线。

(3)动作时间:完成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或动作持续的时间。

(4)动作速率:单位时间内动作重复的次数。

(5)动作速度: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距离。

(6)动作力量:完成运动动作时身体或身体某部分克服阻力的能力。

(7)动作节奏:动作各个部分用力的强弱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10、技术基础——根据力学、运动学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节奏组成的技术基本结构。

11、根据生理学中条件反射学说,可将运动分成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四个相互联系的时相。

12、体育设施——专门用于体育运动的一切人工地面及其建筑物的总称。

13、运动原则。

(1)适宜负荷原则:运动负荷的安排要合理适度,既能满足运动者增强体质等需求,又符合身体的实际承受能力。

(2)循序渐进原则:运动内容方法、技术难度和运动负荷等,应按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合理顺序安排。

(3)持之以恒原则:锻炼者以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奏和周期,经常地从事身体锻炼。

(4)因人制宜原则:根据锻炼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状况、客观条件及锻炼基础等个人特点,合理确定锻炼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使之符合实际需要。

13、运动方法:重复、分解、变换、间歇、巡回、游戏与竞赛。

14、身体练习效果的评价及其方式。

(1)自我评价

(2)专门研究人员的评价:案评价内容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按形式分为现场评价和实验室评价。

15、影响身体练习效果的其他因素。

(1)运动准备;(2)放松与恢复;(3)运动间隔;(4)运动营养;(5)健康生活习惯;(6)身体练习的社会环境;(7)身体练习的时间;(8)体育器材;(9)科学指导与身体练习。

第三章体育科学与体育科学研究

1、科学——反应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2、技术——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的实践中,获得物质财富的各种物质、精神和信息手段的总和。

3、科学研究——人们为了探索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变化规律、创造新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4、体育科学——反映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系统学科群。

5、体育科学研究——人们探索体育与社会、体育与人类健康问题发展变化规律的社会实践活动。

6、学科——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科学基础知识的体系。

7、假说——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和其他规律所做出的一种假定性的说明。

8、专业——根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把科学分成的门类。

9、研究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用的方法和工具的总称。

10、科学事实——人们对观察和实验等实践活动所观察到的客观存在事件、现象和过程的真实描述。

11、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与规范。

12、科学的特征。

(1)科学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指针,并具有可重复性。

(2)科学是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3)科学具有发展性。

(4)科学方法是通向真理的途径。

13、现代体育起源于英国,德国是现代体育科学的发源地。

14、1918年世界上第一个体育运动研究室在哥本哈根建立。

15、1958年,中国成立了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研究所。

16、奥林匹克科学大会是当今世界上学科最全、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级别最高的体育科学大会。

17、国际体育学术组织:国际体育科学与体育教育理事会、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18、发展体育科学的意义。

(1)发展体育科学是落实国家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发展体育科学就是要应对新科技革命给体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发展体育科学就是要全面加快我国体育现代化的步伐。

19、体育科学研究的结构。

(1)基础性研究;(2)应用性研究;(3)推广性研究。

20、体育科学研究的类型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类。

21、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有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

22、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1)选题与假说;(2)确定研究方法;(3)制定体育科学研究计划并撰写开题报告;(4)运用研究方法搜集研究资料;(5)对研究材料的加工和整理;(6)撰写论文与发表。

23、选题原则:新颖性、必要性、可行性原则。

第四章体育的功能

1、体育的异化——在竞技体育强化的过程中,由于过度竞争、商业操纵、政治追求的膨胀,最终形成了一种足以扭曲体育本质的异己力量。

2、体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体育的文化教育功能、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三方面。其中文化教育功能是体育的本质功能。

3、体育的健身功能。

(1)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人体骨骼和肌肉的生长;

(2)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3)体育锻炼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

(4)经常从事体育活动还可以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4、体育的健智功能。

(1)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人的感知的发展;

(2)体育运动能增强人的记忆力;

(3)体育运动能促使人的思维更加敏捷;

(4)体育运动能提高人的创造力。

5、体育的经济功能。

(1)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 2)促进旅游、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发展;(3)增加就业机会。

6、体育的政治功能。

(1)强化民族形象,提高国家威信;(2)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促进国内政治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4)促进国际交流,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7、异化——从主体中分裂出来或丧失掉的东西在摆脱主体的控制并获得独立性后逐渐壮大,反过来控制、支配、压迫或扭曲主体。

8、体育异化的表现。

(1)体育本质的异化:主要指竞技体育与人的关系的失调。外在化、疏远化、贫困化。

(2)体育过程的异化:主要指在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过程中,一些非理性、非科学、非人性、甚至非法手段的采用,导致竞技体育过程的变质。主要表现在

运动训练的野蛮化(不尊重人格、使用违禁药品);运动竞赛的局外操纵(假球、黑哨);竞技体育种失范现象日趋严重(球迷骚乱、球场暴力)。

9、体育异化的原因:商业化对竞技体育的腐蚀、人文精神的缺失。

10、体育结果的异化:竞技体育主要成果——人的塑造和关照被忽视,在狭隘

民族主义和商业主义垄断下,竞技体育基本丧失了文化教育的本原,沦为政治

工具和商业手段。

第五章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和体制

1、体育体制——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包括体育的组织机构;各级体育行政机构与事业机构的职责、权利、利益的划分,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关系的准则;各项体育管理制度。

2、体育目的——整个体育工作的目标,体育任务是体育目的的具体化。

3、制定并认识体育目的、任务的意义。

(1)为领导者制定体育的方针、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2)为广大体育工作者明确工作的目标,正确制定体育工作计划;

(3)正确的体育目的、任务有利于评价各具体领域体育工作的成效,及时发现问题,改正工作,进一步促进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4、确定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依据。

(1)以社会经济为基础;(2)处理好体育与政治的关系;(3)依据我国体育事业的指导思想与法律规范;(4)满足社会与个体发展需要;(5)依托体育

的功能(增进健康、增强体质)。

5、我国体育的目的: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服务。体育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体育事业自身所包含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第二个层

次是指体育要为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6、我国体育的任务。

(1)增进健康、增强体质;(2)提高运动技术水平;(3)丰富社会文化生活;(4)进行思想品德教育;(5)为国家政治、经济和改革发展服务。

7、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及体育市场。

8、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要求。

(1)坚持以人为本,体育为人的发展服务;

(2)坚持体育的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法制化;

(3)坚持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

(4)坚持优先发展学校体育。

9、195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社会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呈

现出全民化、终身化和生活化的趋势。

10、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

(1)社会体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2)竞技体育总体实力稳中有升;(3)体育产业初具规模;(4)体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11、我国体育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体育事业与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

12、体育体制的分类。

(1)国家行政协调体制(中国、原苏联、原民主德国、罗马尼亚)。

(2)社会自我协调体制(美国、原联邦德国、英国、法国)。

13、我国体育体制改革主要是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背景的体育体制改革。改革体制是关键,转换机制是核心,应加快体育改革步伐,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新格局。

14、体育体制改革。

(1)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2)方针:积极、稳妥的方针,不急于求成。

(3)基本要求:注重法制建设(加强体育立法工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发展体育市场。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地位和意义。

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全票通过《体育法》,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体育基本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社会团体、保障条件和法律责任做了详尽的规定。其确立的体育工作基本方针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为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服务;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确立的体育工作原则是:体育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和社会共同办体育;保障公民的体育权利;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体育事业;保障和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对外体育交往。

16、我国主要的体育机构与组织。

国家体育总局:负责国家的体育事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卫艺司:主管学校体育、卫生、军事训练和军事体育等工作;

17、我国主要的社会体育团体。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ACSF)、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18、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领导体制改革;(2)社会体育体制改革;(3)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

19、我国未来竞技体育体制发展趋势。

(1)总结和继承我国作为世界体育强国的成功经验;

(2)以市场经济为主体,利用市场法对竞技体育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3)建立国家集中于地方、社会相结合的竞技体育的业余训练、职业化训练与比赛的体制,逐渐弱化专业训练体制;

(4)国家为公平竞争提供舞台,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建立集中与分散结合、多强竞争的国家队建队机制;

(5)不断完善和建立发展竞技的社会保障机制。

第六章社会体育

1、社会体育——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2、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3、体育人口——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市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4、社区体育——以基本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会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5、社会体育的地位与作用。

(1)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必然延续;

(2)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6、国际社会体育发展特征。

(1)目标明确、协调发展(①重视发展体育人口;②国家重视,统一规划;③组织机构群众化、基层化;④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娱乐节目;⑤提高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的容量;⑥注重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2)注重脑力劳动者和轻体力劳动者的体育服务。

(3)营养摄入不合理与有氧锻炼兴起;

(4)休闲与体育消遣、娱乐。

7、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

(1)不同类型人群社会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2)社会体育向经常化方向发展并逐渐形成传统;

(3)社会体育组织不断发展完善,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4)体育人口不断增加;

(5)体会体育指导员队伍逐渐壮大;

(6)社会体育的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

(7)社区体育快速发展。

8、社区体育的功能。

(1)重要的健身服务功能;(2)良好的政治功能;(3)良好的文化功能;(4)一定的经济功能。

9、我国社会体育组织包括行政组织和群众组织两大体系。

10、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原则。

(1)指导性原则;(2)多样性原则(活动形式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竞赛活动多样化);(3)可行性原则。

11、社会体育的竞赛特点。

(1)结合职业特点;(2)增加竞赛的种类;(3)降低正规竞技比赛的难度;(4)简化比赛过程。

1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意义。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年6月2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施行。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体育要求,提高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

(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3)《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大力推进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4)《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需要。

(5)《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确保公民参与体育权利的需要。

(6)《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第七章学校体育

1、生长——细胞的繁殖和细胞间质的增加所形成的人在形体上的变化。

2、发育——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逐步完善,机能逐渐成熟的过程。

3、智力——使人能顺利地从事多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4、课程——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向学习者提供预先计划好的教育内容,借以发展他们的品格、开发他们潜能的教学内容组织系统。

5、学校体育的功能。

(1)体育运动可以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2)体育运动可以促进青少年体质的发展(身体形态结构、运动机能、适应能力);

(3)体育运动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智力、非智力、人的社会化);

(4)体育运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思想建设)。

6、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是我国竞技体育的摇篮。

7、学校体育目标是学校体育工作想要达到的标准。

8、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9、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2)使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3)发展学生的竞技能力,对体育基础好的学生进行科学锻炼,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人才;

(4)通过学校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质、现代意识和美育教育。

10、学校体育的显著特征:普及性、基础性、科学性。

11、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

(1)健康第一的目标;(2)运动技能目标;(3)运动参与目标;(4)心理健康目标;(5)社会适应目标。

12、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主体性、全面性、全体性。

13、广义的素质指整个主体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即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体水平。包括体质、品质、素养三个层面。狭义的素质

指生理学和心理学上的素质概念,即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的基础。

14、课程设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理论基础,二是技术方法。

15、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1)重在参与。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应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参与要求体育教师善于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使每一个学生愿意参与,能够参与并得到充分发展。

(2)提倡合作。教学中的合作是培养人的社会性活动,是人的情感的交换。(3)尊重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学的主要特点。

(4)体验成功。素质教育主张学生应体验成功。

16、2002年7月4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并贯彻执行《学生体育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的通知。《标准》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17、在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应注意如下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

(2)锻炼、养护与卫生保健相结合;

(3)坚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使课内外体育相结合;

(4)体育应与德育、智育密切配合;

(5)体育锻炼、科学的营养配餐与合理的作息相结合;

(6)加强领导,科学管理,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18、影响人的体质的因素有锻炼、营养与遗传三个方面。

19、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1)提高认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突出体育学科特点。

20、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第八章竞技体育

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和运动员的参与下,为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2、运动竞赛——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

3、竞技能力——运动员通过系统训练所获得的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品质等综合的、稳定的参与竞赛的能力。

4、身体训练——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利用各种身体练习有效地影响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变化,增进运动员健康,提高有机体机能和发展身体素质的训练。

5、战术——根据比赛双方情况,正确分配力量,充分发挥己方特长,限制对方特长而采取的合理有效的计策与行动。由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

和战术行动构成。

6、心理训练——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的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运动训练和争

取优异比赛成绩做好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

7、竞技体育的特点:竞争性、规则性、娱乐性、不确定性、功利性。

8、竞技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1)竞技体育是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竞技体育是体育产业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

9、竞技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2)丰富人民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

(3)教育和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修养。

10、运动竞赛的基本要素有:观众、运动员、裁判员、竞赛组织管理者、竞赛

规程与规则、符合要求的场地器材。

11、运动竞赛的形式有:综合性运动会、锦标赛或世界杯、职业联赛、对抗赛、邀请赛、选拔赛、等级赛、友谊赛、表演赛、商业性比赛。

12、运动训练的目的是不断提高运动员和运动队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技术水平,

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13、运动训练的任务。

(1)增进运动员的健康水平,改善身体形态,不断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发展一般和专项运动素质;

(2)使运动员掌握和提高专项运动的理论知识、技术、战术,并能在比赛中运用和发挥;

(3)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形成克服各种困难的决心、夺取比赛的信心等优良的作风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4)使运动员掌握进行专项运动训练的组织、指导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运动员独立地进行自我训练的能力;

(5)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树立“祖国培养意识”“普通公民意识”和“中华体育精神”,培养高尚、健全的人格。

14、运动训练的特点。

(1)训练内容的专门性;(2)训练方法的多样性;(3)训练过程的长期性;(4)训练负荷的极限性;(5)训练过程的针对性。

15、运动训练的内容。

(1)身体训练(身体形态、有机体机能能力、体能、运动素质);(2)技术

训练;(3)战术训练;(4)心理训练和智能训练。(5)道德思想教育。

16、心理训练的内容通常有放松训练、自我暗示训练、集中注意力训练、意志

力训练、情绪控制训练、模拟训练等;智能训练的内容包括运动理论知识教育、运动智能因素培养两方面。

17、学校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的基础上,为提高学校

的运动技术水平,推动学校课余体育发展,在课余时间里对具有一定体育爱好

和特长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运动训练和竞赛的过程。

18、学校开展竞技体育训练和竞赛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

(2)以提高促普及,有利于推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3)能有效地提高学校的声誉,促进国际学校体育的交流;

(4)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19、学校竞技体育的特性:基础性、间断性。

20、学校竞技体育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1)学生运动员的选材;(2)训练时间的安排;(3)训练与比赛的结合;(4)营养与休息。

21、我国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

(1)学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将受到重视;

(2)学校竞技体育训练与竞赛层次多样化;

(3)学校的训练和竞赛体制将更加完善;

(4)“体教结合”将成为学校开展竞技体育主要特征;

(5)学校竞技体育组织向多元化发展;

(6)学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将逐渐产业化。

第九章体育产业

1、体育产业——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体育需求为依据而进行的一切生产性和经营性组织的集合。

2、体育产业化——以产业的运作形式开展体育事业的一种要求及实现这种要求的程度。

3、体育产业结构——体育资源在体育产业部门之间配置的构成特征和分类。

4、体育本体产业——以体育自身特性进行生产或服务的部门。

5、体育相关产业——以体育为重要资源和手段进行生产或服务的部门。

6、体育产品——满足人们体育欲望和需求的任何事物。

7、1985年,在国务院《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中》,首次将体育与教育、卫

生等部门一道列入第三产业中的第三层次。

8、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2)体育产业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

(3)体育产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发展体育产业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5)发展体育产业是吸收社会游资的重要手段。

9、体育产业结构的分类。

(1)体育本体产业;(2)体育相关产业;(3)体育延伸产业;(4)体育边缘产业。

10、体育产品的类型。

(1)体育有形产品:满足体育消费者从事体育活动的各种实体性产品;

(2)体育无形产品:以活的劳动形态向社会提供的各类体育服务,包括观赏性体育产品、参与性体育产品。

11、体育服务产品的特性:无形性、一次性、不可预测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质量评判的差异性、体力密集型劳动。

12、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基本政策。

(1)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展体育产业;

(2)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娱乐市场;

(3)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市场;

(4)培育和发展体育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

(5)扶持体育用品生产和经营,发展体育相关产业;

(6)因地制宜开展体育系统的多种经营活动;

(7)制定和完善体育事业经济政策,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13、发展体育产业的基本措施。

(1)加快体育单项运动协会的产业化发展;

(2)体育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从事体育经营的重要场所,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3)加强对体育无形资产的经营开发;

(4)加强对体育彩票的管理和发展;

(5)加强对各类体育基金的管理;

(6)加快体育市场的立法进程、推动体育产业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7)大力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加强体育产业队伍的建设;

(8)进一步加强对体育产业工作的领导。

第十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1、奥林匹克主义——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

2、奥林匹克宗旨——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以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

3、奥林匹克格言:更高、更快、更强。

4、北京奥运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5、国际奥委会成立于1984年,现行的《奥林匹克宪章》于2000年9月11日开始生效实行。

6、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均衡发展,体育运动的发展要与文化、教育和环境保护相结合,体育比赛和社会生活中鼓励积极进取、公平竞争的社会行为准则。

7、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8、国际奥委会的总部设在瑞士的洛桑。,其职能是按照《奥林匹克宪章》,领导发扬奥林匹克主义。

9、国际奥委会委员都是自然人,这些委员不得接受来自政府、团体或其他法律实体或自然人的任何可能干涉其行动和投票自由的指令。

10、名古屋会议确认代表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奥委会,正式名称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大学体育理论考试试题与答案(排球)

传球的击球点应在前额的正前上方()A.约半个球的位置B.约一个球的位置C.约一个半球的位置 正确答案:B 2 传球击球前的手型是()A.半球形B.球形C.平板形 正确答案:A 3 发球队员必须在第一裁判鸣哨允许发球后()秒钟内将球发出。A.8 B.6 C.5 正确答案:A 4 发球技术的关键是()A.抛球B.引臂C.挥臂击球 正确答案:C 5 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场地上空的无障碍空间至少是()A.11.5米B.2.5米C.12.5米正确答案:C 6 每队必须始终保持()名队员进行比赛。A.4 B.5 C.6

正确答案:C 7 球网的高度应从场地中间丈量,球网两端(从边线上空)的高度必须相等,并不得超过规定网高()A.2CM B.3CM C.4CM 正确答案:A 8 软式排球于1988年起源于何地(). A.日本B.美国C.英国 正确答案:A 9 暂停和换人是否可以连续请求?A.不可以B.暂停不可能,换人可以C.暂停可以,换人不可以 正确答案:C 10 正面上手发球以全手掌击球的()A.后中上部B.中上部C.后中下部 正确答案:C

判断题 题号 题目 判断题无选项 1 持球犯规是:球未被击出,球在手中有停留时间。------------------ -----() 正确答案:错误 2 1、国际排联规定世界性排球比赛场地至少为长36米、宽21米的长方形。场地的地面只能是木质或合成物质的。任何地面都必须先经国际排联验准。() 正确答案:正确 3 1950年代,中国发明了“快球”,1970年代又发明了“盖帽拦网”和“空间差”扣球技术”。()正确答案:错误

同济大学体育考试题库(满分)

判断题(每题2分,共20题) 1 .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每4年举行一次。 错误正确 2 . 进行体育锻炼要注意饮食规律,一般进食后1小时以上再运动,运动后半小时以上才进食。 错误正确 3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894年6月23日在巴黎成立。 错误正确 4 . 俗话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是符合人体能量代谢规律的。 错误正确 5 . 柔韧性对人体在运动时的速度、力量等其他身体素质发挥、提高动作质量没有很大影响。 错误正确 6 . 肌肉损伤、踝关节扭伤时,首先采用热敷或理疗。 错误正确 7 . 人体进行体循环时,血液从右心室始航,经过主动脉,流入各个大小分枝动脉,最后到达毛细血管。 错误正确

8 . 神经症是一种病理性疾病。 错误正确 9 . 夏季是减肥的大好季节,以选择大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佳。 错误正确 10 . 供给机体新陈代谢的能量物质中,采用脂肪氧化分解供能的比率最高。 错误正确 11 . 每搏输出量的大小是衡量心脏功能好坏的又一因素,也反映无氧耐力水平。 错误正确 12 .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错误正确 13 . 国际奥委会成立以来,至今共举办了29届夏季奥运会。 错误正确 14 . “网球肘”、“摔跤耳”是网球、古典式摔跤的专项损伤,且属于急性损伤。 错误正确

15 . 体育锻炼是人们达到健身、健心、健美的最佳途径。 错误正确 16 .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姿势、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错误正确 17 . 中国国家足球队2002年首次参加世界杯比赛。 错误正确 18 . 首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1960年在法国夏蒙尼举行。 错误正确 19 . I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与遗传及肥胖有关。 错误正确 20 . 发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机体伤害,就是运动损伤。 错误正确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 1 . 神经症患者最好参加()锻炼活动。 A.集体性 B.个人

体育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2)

一、判断40 1、《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 D 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A.原始 B.本来 C.未来 D.基本 2、 A 是体育产生的基本源泉。 A.生产劳动 B.学习技能 C.生活实践 D.身体进化 3、广州成功举办了2010年第 B 届亚运会。 A.15 B.16 C.17 D.18 4、以下不属于奥林匹克文化特征的是 B 。 A.人文性 B.单一性 C.象征性 D.多元性 5、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体育组织是 A 。 A.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B.中国奥委会 C.国家体委 D.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6、 A 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者、指导者和扞卫者。 A.国际奥委会 B. 国家奥委会 C.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 D.竞技制度 7、 B 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A.娱乐体育 B.竞技体育 C.学校体育 D.社会体育 8、负责管理体育事业的领导机构和组织,以及由它们制定和实施的各种体育法规和措施的总和称之为 C 。 A.行政领导 B.政策机构 C.体育体制 D.国家教委 9、体育的功能取决于 D 。 A.体育自身的特点 B.社会的需要 C.劳动 D.A+B 10、竞技运动的本质特征是 B 。 A.高度的科技性 B.激烈的竞争性 C.严密的组织性 D.广泛的国际性 11、我国体育的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 B 生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A.娱乐 B.社会文化 C.经济 D.政治 12、 C 是要把动作做得好而省力,在做动作过程中,尽量减少时间和能量的消耗。 A.动作的准确性 B.动作的协调性 C.动作的经济性 D.动作的弹性

体育概论试题及答案

体育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体育发展战略: 2、体育管理科学化: 3、体育教学 4、游戏的概念: 5、人文体育观的概念 三、简答题 1、体育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有哪些作用? 2、正确处理体育与政治的关系要注意哪四个方面? 四:论述题 1、从体育课的组织工作、课的密度和负荷量以及培养学生自我体育 锻炼等方面,论述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 2、论述如何对动作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价? 答案 二、名词解释 1、体育发展战略:是指根据体育发展规律,结合体育内部外部和国际国内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对未来一个时期体育发展的知道思想、方针、任务和布局等进行的全局年和高层次的谋划。 2、体育管理科学化:是要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遵行管理的基本规律,提高体育管理效率和综合效益。 3、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大纲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4、游戏的概念:是指有一定的情节,遵循特定规律和组织形式的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身体活动。 5、人文体育观的概念:主要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怀,回到以人为本的体育的世界。 三、简答题 1、体育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有哪些作用? (1)健身活动可以培养劳动力: (2)健身活动可以发展劳动力:减少因病旷工,提高生产率。(3)健身活动可以保护劳动力: 第一:降低发病率:第二:可以减少工伤事故:第三:可以防止

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4)健身活动可以延长人的劳动寿命: (5)健身活动可以“修理”劳动力 (6)健身活动可以“恢复”劳动力: 2、正确处理体育与政治的关系要注意哪四个方面? (1)体育的发展受政治的制约。 (2)体育是具有多功能的复杂结构。 (3)努力寻找体育为政治服务的恰当方式和方法。 (4)对于“体育为政治服务”口号的正确认识。 四:论述题 1、从体育课的组织工作、课的密度和负荷量以及培养学生自我体育 锻炼等方面,论述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 (1)解决编班分组问题:(2)掌握分组教学的形式:(3)认真执行教学常规,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4)课的密度和课的负荷了解:(5)体育课中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的理解:学生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组成:认识能力、运用、调控制能力和自治能力。 2、论述如何对动作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价?P187 1、动作的准确性。 2、动作的协调性。 3、动作的力度。 4、动作的经济性。 5、动作的弹性。 1、《体育概论》 (1)、科学性(2)、民族传统习惯(3)、力争与国际用语相一致 2、现代竞技运动的特点 (1)、竞技运动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它总包含着身体的努力(包括体力和智力) (2)、竞技运动的竞赛具有国际性 (3)、竞技运动的竞赛结果被社会乃至世界所承认 (4)、参加竞技运动的人,往往代表一个组织或团体 (5)、竞技运动活动的目的是讲究功利的 3、广义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4、狭义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5、竞技体育——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体能、心理

(完整版)大学体育理论试题和答案(三)

、负重锻炼法,既用于普通人为增强体质锻炼身体,又用于各项运动员进行身体锻炼,还可用于解决身体疾患的康复。 (√ ) 25、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作等长收缩时产生的力量。(×) 26、采用大重量、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最有利于减肥。 (×) 27、采用中重量、中次数、高组数、短间歇的练习可以达到突出肌肉线条的效 果。(√ ) 28、训练心血管呼吸系统必须严格控制速度,控制速度最好的指标是用心 率。(√ ) 29、女子进入青春期,柔韧素质会出现明显下降趋向,这是由于体重的增加,有氧能力下降的缘故。(×) 30、发展柔韧素质时不用部位的练习要交替进行,练习中一般应先拉压、后振踢,先主动、后被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 31、日光浴不宜在沥青地面或靠近石墙进行,避免沥青蒸汽中毒和辐射太 强(√ ) 32、人体共有206块骨头,其中有1/3在两只脚上(×) 33、矫正体育是指针对某些身体有缺陷或运动功能障碍的人所进行的专门性体育锻炼。(√ ) 34、在运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把减少运动量或停歇下来降低负荷的方法,叫间歇锻炼。(√ ) 35、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按肌肉收缩形式可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 36、中重量、中次数、中组数、中间歇主要用于发展爆发力量。(×) 37、耐力练习中,对青少年学生来说脉搏应该维持在130-160次/min为宜。(√ ) 38、体育锻炼的特点有群众性、选择性、适应性、习惯性。(√ ) 39、体育游戏属于竞技运动类。(×) 40、每天下午4时至6时,是一天最好的运动时间。(√ ) 二、选择题 1、安排每周锻炼计划时,运动负荷应大中小结合,大运动负荷每周 A 次为宜。 A、1-2 B、2-3 C、3-4 D、4-5

大学体育理论考试题库完整

1. 雅典奥运会举行的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A )年。 A . 1896 B . 1897 C . 1898 D.1899 2. 以自我(B)为基本活动方式来实现对自身的改造,是体育的特有属性。 A.体育锻炼 B.身体活动 C.强体健身 3. 体育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教会人们去(A)利用、保护和促进身体发展,它是一种用身体而又去完善身体的活动过程。 A.合理有效地 B.循序渐进地 C.持续不断地 D.周而复始地 4. 体育是(B)的结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社会化进程。 A.物质文明 B.人类文化 C.历史发展 5. 体育属于文化的范畴,是(D)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A. 中华文化 B. 民族文化 C. 各国文化 D. 大众文化 6. 全面提高大学生(B)水平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A. 身体健康 B. 身心健康 C.体质健康 7. 大学体育对大学生(C)教育培养以及人格、品质的陶冶塑造的积极、独特的作用。 A.文化、专业的 B. 思想、道德的 C. 身体、心理的 8. 大学体育的(A)与育人功能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推崇。 A. 健心功能 B. 锻炼功能 C.教育功能 9. 身体活动不仅能够(C)、提高素质,还可以消除紧张情绪、调节心理状态。 A.体育锻炼 B. 活动筋骨 C 增强体质 10. 大学体育的目标之一是进一步理解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B),培养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A. 意义 B. 关系 C. 涵意 11. 现代社会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A)、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A. 心理健康 B.身体健康 C 体质健康 12. 健康的水平可分为:最佳健康、一般健康、(C )。 A. 不健康 B. 次健康 C.亚健康 13.目前危害人类的三大杀手:( A )。 A. 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 B. 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精神病

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体育概念 第一节体育的概念与定义 1、体育的本质: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名词解释) 2、体育概念的定义:体育就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名词解释) 第二节体育的分类 一、体育分类的依据 二、体育的三种形态 (一)体育教育 1、体育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通过身体运动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她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 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主体部分就是学校,学校体育的对象主要就是儿童、少年与青年,规模大、普及程度高。 3、育人思想“以学生为本”,体育思想“自主发展”,指导思想“健康第一”。 (二)竞技运动 1、竞技运动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与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与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与竞赛。 2、竞技运动源于娱乐,现代竞技运动具有强烈的竞争性而区别一般的游戏与娱乐。 3、竞技运动就是一种高度组织化的社会文化活动,当今政治与资本这两个因素几乎成为竞技运动能否成功组织实施的关键条件。 (三)健身休闲

1、健身休闲就是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2、重要特征: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兴趣性与娱乐性。 3、作用:使人们在情感的宣泄中获得补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快乐与愉悦,可以使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 第二章体育功能 第一节体育功能概述 一、我国体育功能研究所的简介 二、体育功能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1、体育的功能:就是指体育这一文化活动对人与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作用与效能。 2、构成功能的两大要素:本质属性与社会需要 3、社会对体育的需求:社会政治需要与社会经济需要 三、体育功能的变化性 1、任何事物的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会发生变化,事物的功能初一一种变化的状态之中。 2、体育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中所凸显的功能也处于一种变化状态。 四、体育功能的层次性 (一)体育的本质功能 1、体育的本质功能: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2、体育最原始的表现形式: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悬垂与负重等各种运动方式。 (二)体育的延伸功能 1、经济功能与政治功能 第二节体育的本质功能(简答题或论述题) 一、体育的健身功能 (一)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 (二)调适与保持心理健康 (三)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 (四)促进骨骼与肌肉的生长发育 (五)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 二、体育的教育功能 (一)教导基本的生活能力 (二)传授体育的文化知识 (三)教导社会规范,促进人的社会化 (四)开展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 三、体育的娱乐功能

大学体育理论考试试题

大学体育理论考试试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选择题 1、无氧运动的锻炼方式有( ) (A) A 短距离疾跑 B慢跑 C 游泳 D健身操 2、心率作为反映人体()功能的客观指标之一(A) A 心血管系统 B 身体形态 C 身体素质 D耐力素质 3、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B) A 6%--7% B 7%--8% C 8%--9% D 9%--10% 4、如果以健身为目的的锻炼,一般人的运动频率应以每周()次以上为适宜(B) A 2 B 3 C 4 D 5 5、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是:()(B) A 心理咨询 B 健身运动 C音乐治疗 D社会交往 6、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就是以运动和( )为基本手段,对大学生机体进行科学的培养,在提高人的生物潜能和心理潜能及社会适应潜能的过程中,进得、益智、促美,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的(B) A合理营养 B身体练习 C体育竞赛 D学习 7、根据目的、对象和社会施予的影响不同,目前通常认为体育可由哪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 ) (A) A 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 B 娱乐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 C 社会体育,娱乐体育和学校体育 D 娱乐体育,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 8、在原始社会,体育与生存需要之间的天然联系,主要表现在()(A) A 谋生与防卫需要中 B 宗教与祭奠需要中 C 娱乐与游戏需要中 D 战争与掠夺需要中 9、社会环境引起的心理活动因素是复杂的,解决的办法也多种多样,但为了及时排除个人性格和心理状态中的不健康因素,宜采用下列哪种积极措施()(C) A 采取睡眠疗法缓解精神疲劳 B 参加社交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C 通过体育锻炼调节身心健康 D 广交知心朋友解除内心烦恼 10、体育作为一种传播体育价值观的理想载体,在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及培养社会公德等方面所引起的教育作用,是要教育人们()(A ) A 积极参加社会体育 B 成为社会体育活动家 C 与社会保持一致性 D 树立个人奋斗目标 11、体育的娱乐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下列哪方面的需要()(C ) A 生存和发展需要 B 提高生物潜能的需要 C 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D 增强体质的需要 12、体育之所以具有军事功能,主要由于下列何种需要()(B) A 娱乐与游戏 B 战争和训练士兵 C 保健和养生 D 竞技和运动 13、体育的经济功能,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B) A 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B 体育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 C 国民经济对体育的合理投资 D 体育促进了劳动生产力提高 14、体育的经济功能,最初是体育本身的发展,间接通过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最终转化为()(C) A 精神意志力 B 社会感染力 C 劳动生产力 D 政治鼓动力 15、我国高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B)

《体育概论》复习材料

一、单选题(共20个,每个1分,共20分) 1、《体育概论》是从()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A、微观上、宏观上 B、单项上、整体上 C、宏观上、整体上 D、全面和局部上 2、《体育概论》的学科性质属于() A.自然科学 B.人文与社会科学 C.工程技术科学 D.医药科学 3、()年,体育科学被列为一级学科。 A 1990 B 1980 C 1992 D 2000 4、()发表的《体育之研究》较为系统地探讨体育的含义、体育的功效、体育在“三育”中的地位以及体育锻炼的方法等。 A 朱德 B 洛克 C 毛泽东 D 郑杭生 5、()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身体运动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A 体育教育 B 竞技运动 C 健身休闲 D 体操 6 ()是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A 体育教育 B 竞技运动 C 健身休闲 D 体操 7 ()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A 体育教育 B 竞技运动 C 健身休闲 D 体操 8、下面哪项不属于体育的本质功能() A 健身功能 B 教育功能 C 娱乐功能 D 政治功能 9、“三维”健康观不包括() A 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C医疗卫生 D社会适应能力 10、(),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奥委会的合法权利。 A 1989年11月26日 B 1979年11月26日 C 1999年11月26日 D 1969年11月26日 11、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称之为。 A.体育人口 B.运动员 C.体育锻炼者 D.体育爱好者 12、竞技运动的本质特征是。 A.高度的科技性 B.激烈的竞争性 C.严密的组织性 D.广泛的国际性 13、()可以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种。 A 体育参与 B 体育教育 C 竞技运动 D 健身 14、体育的延伸功能除了政治功能,还有() A 健身功能 B 教育功能 C 娱乐功能 D 经济功能 15、我国体育运动的根本任务是() A 增强人民体质 B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C 提高运动成绩 D丰富人民业余生活 16、以()为标准,可将体育划分为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等。 A 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 B 参与体育活动的群体 C 参与体育活动人群的年龄 D参与体育活动的职业。 17、体育的功能取决于。 A.体育自身的特点 B.社会的需要 C.劳动 D.A+B 18、“体育”这一术语在含义上有一个演化的过程,当这一术语传入我国时,就是指___,是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出现的。 A.身体的教育 B.竞技运动 C.体操 D.大众体育 19、1971年,有名的“乒乓外交”最终促成了中国和()建立外交关系,传为外交工作的佳话。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印度 20、体育过程控制按时间分类,可分为_______ A 预先控制、现场控制、事后控制 B 预先控制、时间控制、事后控制 C 预先控制、事后控制、过程控制 D 预先控制、过程控制、结果控制 21、体育过程按活动的主客体分类,可分为______ A自我控制、个体控制、社会控制 B 自我控制、他人控制、社会控制 C 自我控制、间接控制、直接控制 D 自我控制、他人控制、直接控制

大学体育理论试题和答案(六)

A、小步跑 B 、1000m C、后蹬跑 D、匀速跑800~1500m 13、立定跳远是发展下肢肌肉力量、________及跳跃能力的指标之一。(AB) A、协调性 B 、腰腹力量 C、反应 D、肺活量 14、提高弹跳力的锻炼方法是:(BC) A、压腿 B 、深蹲跳 C、单腿跳 D、引体向上 15、柔韧性是指人体完成动作时,关节、________和韧带的伸展能力。(AD) A、肌肉 B 、血管 C、神经 D、肌腱 16、柔韧素质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它的提高对________等都很有积极的作用。(ABD) A、增强协调能力 B 、发挥力量 C、防止受伤 D、肌腱 17、增强握力的锻炼方法是:(AD) A、引体向上 B 、深蹲跳 C、单腿跳 D、负重前臂屈伸 18、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训练方法一般有:(AC) A、小步跑 B 、1000m C、后蹬跑 D、匀速跑800~1500m 19、仰卧起坐是测试腹肌的________的一个项目。(CD) A、机能 B 、体能C、耐力D、力量 20、爆发力是最短时间发挥最大的力量,下面测试爆发力的项目是。(AB) A、立定跳远 B 、50m C、10000米D、引体向上 21、握力是反映________肌肉的力量,测试其肌肉静力的耐力状况。(AC) A、前臂 B 、三角肌C、手部 D、胸大肌 22、能增加肺活量的锻炼方法一般有:(BD) A、小步跑 B 、长跑C、后蹬跑 D、游泳 23、能增强腹肌力量和耐力的锻炼方法有:(ABC) A、仰卧举腿 B 、悬垂举腿 C、仰卧起坐D、引体向上 24、体质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AB) A、个体差异性 B 、个体发展的阶段性C、共性 D、相似性 25、生理机能水平主要是指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以及各______的工作能力。(BC) A、体能 B 、器官 C、系统 D、骨骼 26、心理发育水平主要是指:机体感知能力、等。(AB) A、个性 B 、意志 C、呼吸系统D、心肺功能 27、适应能力一般包括对内外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以及和_____。(AD) A、应急能力 B 、器官 C、系统 D、对疾病的抵抗力 28、人们可以通过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等,来保持和增强体质。(BC)

大学体育考试题库完整

基础理论试题 作者:体育部来源:体育部发布日期: 2010-11-19 总访问量: 1662 1、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过程和____C__活动。 A、生产 B、劳动 C、社会文化 2、现代体育的范畴包括竞技体育、___C___和群众体育三个方面。 A、中学体育 B、大学体育 C、学校体育 3、学校体育是指通过体育课教学、__C___和训练以及运动竞赛等形式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与智力发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个性特征的教育过程。 A、早操 B、课间操 C、课外体育锻炼 4、群众体育是指广大国民以锻炼身体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调节精神和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_B_____活动。 A、经济 B、体育 C、商业 5、体育的功能包括___A___、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A、健身功能 B、健美功能 C、健康功能 6、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就是以运动和 B 为基本手段,对大学生机体进行科学的培养,在提高人的生物潜能和心理潜能及社会适应潜能的过程中,进得、益智、促美,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的。 A、合理营养 B、身体练习 C、体育竞赛 7、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是通过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三基, A 培养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来具体实现的。 A、培养道德品质 B、提高运动水平 C、提高身体机能 8、高等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C 、课余体育活动。 A、体育训练 B、体育竞赛 C、体育课程 9、竞技体育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或集体的运动能力去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A 和竞赛。 A、运动训练 B、理论教学 C、基础练习 10、公元前300年,古希腊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 B ”名言。 A、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B、生命在于运动 C、活动是生活的基础 11、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提高心理素质宣泄情绪 A 、调节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作用。 A、增强社交能力 B、解除疲劳和精神紧张 C、完美人格个性 12、心理健康是指人在 C 、认知意志、平衡人际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 A、智力 B、兴趣 C、情绪 13、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C 和道德健康。 A、自我实现 B、意识健康 C、社会适应良好 14、人的信仰、品德、情操、人格等处于积极向上、高尚和完善的状态就是 B A、身心健康 B、心理健康 C、体质健康 15、体育作为一种健身养生、 A 的手段是最好的,并且可以伴随终身。 A、延年益寿 B、增长知识 C、形体锻炼 16、现代健康观的内涵包括 B 、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A、遗传因素 B、生物因素 C、体育因素 17、体育运动在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形态结构和机能方面具有提高心肌用氧能力、 B 、降

体育概论总复习

一.列举体育起源主要学说。 1.游戏说:游戏说强调了游戏冲动和身体完善间的重要联系,肯定了游戏是在人的 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条件下,由于精力过剩所从事的一种身体活动(仅仅 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未能揭示出体育产生的最终原因)。 2.模仿说:模仿说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使人类试图去再 现自己所见到或感到有趣的行为或活动,从而形成了一些带有动物行为特点的活动。对于原始体育来说,模仿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这一行为更多的是手段,而不是 目的(模仿的观点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 3.巫术宗教说:巫术就是早期人类试图控制自然力的一种行为方式和行为指导。 体育的起源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 活动,巫术和宗教并非体育起源的最初动力。 4.劳动说:劳动说认为,体育是从生产劳动中产生出来的,是人类伴随着劳动在人 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生产劳动只是满足人类需要的最主要的方式,而 不是唯一的方式。 5.战争说:尽管战争不能作为体育起源的原动因,但是战争丰富了原始体育的内容,并使之具有一定的仪式化和军事化倾向,对体育的产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需要说:体育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一种社会活动,是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包 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和人类本身的需要(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产 生的。 体育的起源不是单一的因素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劳动为体育的产生创造力前提条件,模仿、游戏是体育产生的直接原因,巫术、宗教、战争对体育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需要是体育产生的诱因和目的。总之,体育的起源表现出明显的多源性。 二.西方的骑士七技有哪些内容? 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三.近代体育的三大基石是什么? 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英国户外运动 四.体育(广义)的概念是什么? 广义概念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概念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知识、技能,培养组 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体育的基本元素有哪些? 人、人的运动、目的指向、运动项目

体育概论试题及答案

体育概论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体育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体育发展战略: 2、体育管理科学化: 3、体育教学 4、游戏的概念: 5、人文体育观的概念 三、简答题 1、体育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有哪些作用? 2、正确处理体育与政治的关系要注意哪四个方面? 四:论述题 1、从体育课的组织工作、课的密度和负荷量以及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等方面,论 述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 2、论述如何对动作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价? 答案 二、名词解释 1、体育发展战略:是指根据体育发展规律,结合体育内部外部和国际国内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对未来一个时期体育发展的知道思想、方针、任务和布局等进行的全局年和高层次的谋划。 2、体育管理科学化:是要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遵行管理的基本规律,提高体育管理效率和综合效益。 3、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大纲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4、游戏的概念:是指有一定的情节,遵循特定规律和组织形式的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身体活动。 5、人文体育观的概念:主要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怀,回到以人为本的体育的世界。 三、简答题 1、体育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有哪些作用? (1)健身活动可以培养劳动力: (2)健身活动可以发展劳动力:减少因病旷工,提高生产率。 (3)健身活动可以保护劳动力: 第一:降低发病率:第二:可以减少工伤事故:第三:可以防止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4)健身活动可以延长人的劳动寿命: (5)健身活动可以“修理”劳动力 (6)健身活动可以“恢复”劳动力: 2、正确处理体育与政治的关系要注意哪四个方面? (1)体育的发展受政治的制约。 (2)体育是具有多功能的复杂结构。 (3)努力寻找体育为政治服务的恰当方式和方法。 (4)对于“体育为政治服务”口号的正确认识。 四:论述题

大学体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理论课试题 C1、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过程和______活动。 A、生产 B、劳动 C、社会文化 C2、现代体育的范畴包括竞技体育、______和群众体育三个方面。 A、中学体育 B、大学体育 C、学校体育 C3、学校体育是指通过体育课教学、_____和训练以及运动竞赛等形式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与智力发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个性特征的教育过程。 A、早操 B、课间操 C、课外体育锻炼 B4、群众体育是指广大国民以锻炼身体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调节精神和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______活动。 A、经济 B、体育 C、商业 A5、体育的功能包括______、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A、健身功能 B、健美功能 C、健康功能 B6、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就是以运动和为基本手段,对大学生机体进行科学的培养,在提高人的生物潜能和心理潜能及社会适应潜能的过程中,进得、益智、促美,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的。 A、合理营养 B、身体练习 C、体育竞赛 A7、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是通过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三基,培养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来具体实现的。 A、培养道德品质B、提高运动水平C、提高身体机能 C8、高等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有、课余体育活动。 A、体育训练 B、体育竞赛 C、体育课程 A9、竞技体育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或集体的运动能力去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和竞赛。 A、运动训练 B、理论教学 C、基础练习 B10、公元前300年,古希腊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名言。 A、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B、生命在于运动 C、活动是生活的基础 A11.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提高心理素质宣泄情绪、调节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作用。 A、增强社交能力 B、解除疲劳和精神紧张 C、完美人格个性 C12、心理健康是指人在、认知意志、平衡人际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 A、智力 B、兴趣 C、情绪 C13、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

大学体育理论考试题目

1.拦近网扣球时,手臂不能伸过球网,否则判过网击球犯规。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正确错误 2.在做推铅球练习时,可用前脚掌停球或用手直接接滚动的铅球。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错误正确 3.体能也叫体适能,主要通过体育锻炼获得。错误;正确答案:正确错误正确组成的器械套路对练形式.( ) 摔,拿等方法,4.器械对练是运用踢,打,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 错误正确 法国网球公开赛是在硬地网球场进行比赛的。( ) 5.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 正确错误 6.篮球比赛中持球队员身体部位触接端线或边线均判出界。 错误;正确答案:正确正确错误 7.古代足球游戏起源于中国汉朝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错误正确就综合练习方法,是指在教学中各种练习方法往往是相互结合起来运用,8.在发展体能时,形成了综合练习法。( ) 错误;正确答案:正确 错误正确 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由美国麻省奈.史密斯在18919.年发明的。 错误;正确答案:正确 正确错误 10.一名运动员站在发球线外被发出的球在落地前击到,他将得到这一分。( )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 正确错误 年排球运动传入中国,当时为16人制,直到1950年中国才推广6人制排球。 错误;正确答案:正确 正确错误 12.马拉松被称为距离最长的田径项目。() 错误;正确答案:正确 正确错误 13.武术具有攻防技击和外虚内实,貌似神非等特性.( )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 正确错误 14.为了保持适宜的体重,人体要保持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 正确错误 15.拥有良好的体重和围度,需要一生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 正确错误 16.早期的网球的裹球的布是产自英国的坦尼斯镇,所以英国人称网球为TENNIS.( )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 正确错误

体育概论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体在体力、技艺、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的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学校体育:是指以学生为对象,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传授身体知识、技术、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社会体育:是指一切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或组织为社会公民所开展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普及性体育活动。 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体育产业:体育产业是指以向社会提供与体育有关的物质产品和劳动服务为收入来源的经营性的各种行业总和。 体育功能:体育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以其自身的特点作用于人和社会所能产生的作用和效能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锻炼获得的在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与体育活动能力、人体适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家庭教育:是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以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家庭成员的需要与爱好选择体育活动内容和方法,利用自己的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和学校的体育教学计划,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运动竞赛:是指以争取胜利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为内容,根据规则的要求,进行个人或集体在体力、技艺、心理等方面的竞赛过程。 身体姿势: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 身体运动轨迹:身体运动轨迹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所移动的路线。身体运动时间:身体运动时间是指完成身体运动所需的时间,或身体运动所持续的时间。身体运动速率:身体运动速率也称动作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某一动作的重复次数。 身体运动速度:身体运动速度是指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角度 身体运动力量:身体运动力量是指人体通过肌肉收缩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 身体运动节奏:是指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大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以及时间间隔的长短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 体育手段:体育手段是指为实现体育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运动技术:体育运动技术是指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体育目的而完成身体运动的方法。 体育科学:指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体育文化:是指在增进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包括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

大学体育考试答案

【判断】 柔韧素质是指跨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的伸展能力,即指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T 人体总能量消耗等于基础代谢能量加上活动消耗的能量。F 大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已基本完成,身体素质处于一生中发育中的高峰期,因此,大学体育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锻4.炼方法,而增强体质不是大学体育的主要目的F 心里健康:指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充实,处事态度和谐安宁,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T 体育锻炼是通过科学的身体活动形式给予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一种良性刺激,促进身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技能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反应和变化,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T 最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7年开始实施。T 身体素质通常是指在人大脑的指令下,人体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机能能力。 F 中国人民的食盐摄入量普遍偏低,食盐的摄入量要提高到每人每日6g以上。F 如果长期摄入某种营养素过多也不会产生相应的毒副作用。F 遗传是指子代和亲代之间在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上的相同,是一切生物共有的基本特征。 大豆含有35%的蛋白质,含量很高,故大豆在五谷中营养最丰富。T 合理控制能量摄入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F 身高标准体重查表得分占健康测试标准达标成绩的百分之20。F 遗传是指子代和亲代之间在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上的相同,是一切生物共有的基本特征。F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开设体育课应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育特点。T 为保证《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测试仪器要符合国家标准。T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各种血管及其中的血液构成。T 健康必须包括以下要素:无病、心情好、吃的好和喝睡眠好。F 体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是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过程和社会文化活动。T 狭义体育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身体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品质与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F 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病发病呈正相关,因而食盐不宜过多。F

考研体育概论复习总结

1、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2、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身体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3、健身体育:以身体运动为手段,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文化活动。 4、休闲体育:是满足人们身心健康,娱乐需要而产生的文化活动。 5、体育的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对人和社会所发生会的有力作用和效能。 7、自然质功能: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悬垂和负重等各种运动形式,可以看是体育最原始的形式。 8、家庭体育: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境条件与成员的需要与爱好,利用属于自己的余暇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以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9、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10、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祛病.娱乐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采取的各种内容和方法的总称。体育运动技术:为达到某种具体体育目的而完成的身体运动方法。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11、体育科学体系:体育科学内部的结构及各学科之间相同联系和作用的关系。 14、体育人:(是指从事体育传播活动和体育教学的工作者) 15、体育中介:(是指体育活动过程中支持‘体育人’与体育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媒介)。体育学习者:(是指那些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人)。17、体育文化: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综合利用身体文化锻炼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 18、(广义)的奥林匹克文化:奥林匹克运动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奥林匹克文化:主要指构成奥林匹克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奥林匹克的传统。 19、体育目的:是规定体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 20、体育教学:是指通过向体育教学对象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等活动,达到使体育教学对象能够在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接受全面发展教育目的双边教育活动。体育锻炼:是指参加者通过重要性的身体运动,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的文化活动。体育游戏(广义):是指在一定规则约束下,通过身体运动方式进行的娱乐活动。体育运动训练(业余):是指运动训练主体通过对运动训练客体进行生物学,心理学的改造,达到运动训练客体的竞技能力得到一定提高的教育活动。体育运动训练(职业或专业)是指运动训练主体通过对运动训练客体进行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系统改造,达到使运动训练客体的竞技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并取得最佳运动成绩的教育活动。 21、体育竞赛:是指通过参加者之间所进行的体育比赛,使参加者最充分展示和锻炼其竞技能力,接受强烈的心理体验的活动。 22、体育体制的长期性:是指体育体制的建设过程涵盖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体育体制的稳定性:是指体育体制一旦确立,不易受现实的短期需求而随意更改,这种体制要能够科学地反映体育体制的运行的基本规律。体育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 23、机构:是指由专职人员组成的,专门从事某一工作的专业部门的构成。 24、职能:一般指人,事物和机构所具有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