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文理分科的一些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文理分科的一些看法

摘要:文理不分科是大方向,但是,目前还不具备取消文理分科的条件与环境。从我国的学校教育体制、科目设置以及现实的环境出发并结合名人梁思成,钱钟书等人的例子,我认为当前文理分科的利大于弊。

关键词:文理分科高考

今年2月6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其中“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可行性的意见征求”尤为引人瞩目。分,学生素质不全面;和,学生负担太沉重,这似乎成了两难命题。从各个方面来看,取消分科最大的理由是希望学生能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事实上,认为文科学生必然理科差,理科学生必然文科差的观念本身就有问题。在分科之前,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完全的知识。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在高中文理分科之前而不是之后的事情。

学校为何要设置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体制?说明学习分阶段的侧重点毕竟不同。小学和初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就是普及基础教育知识的,大学承担着专业型人才培养的重任,那么高中自然就成为从基础到专业的过渡阶段。如果高中分好文理科,明显有利于大学的专业选择。“术业有专攻”,作为通向高等学府的必经之路,高中的文理分科和大学的专业分系是一脉相承,趋势一致的。毕竟成为精英的人少之又少,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及早的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合的科目是有效学习和就业的可行性方式。

再来说说科目。现行教育体制已经把自然和社会知识分为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等具体科目。这些科目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侧重点也迥然不同,形成了大家所熟悉的主科、副科之分。赞同取消分科的人怎么不反对主副科之分呢?要说都是知识,不是掌握越多越好吗?“专而不宽,宽而不专。”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怎么可能都精通?那些认为分科不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人大概不是重点高中出来的。只要想在重点高中站住脚的,无不是念书作业辛苦万分的。我的一个家教学生也曾跟我说过:“我是理科生,我不知道学习线形代数会对我的未来有多大的帮助,但老师说你必须学习这些东西,否则高考的时候你就拿不到高分,那样我的清华北大梦就破灭了。其实,我真的满喜欢学地理历史,但一没时间二没精力,那些物理数学题就要我彻底头大了,但我真还不知道学习牛顿定律会对我的未来有什么帮助。文理不分科就是让学生既做牛顿又做李四光,这可能么?”

高中的学习怎么都离不开高考指挥棒。只要把语数英作为主科来考试,那么必然要将其作为重点来抓,无所谓分科不分科。在我国需要考虑的不是文理分科,而是有没有必要把英语作为主科,甚至超过对语文的重视?当然这已经是题外话了。

我的个人的看法是目前文理分科的利大于弊,原因如下:首先是从学生的学习负担轻重方面来看,中国教育体制中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多年来倡导的素质教育在实践中还是不得不让步于前者,这样,文理不分,考试科目更多,学生精力太分散,每天疲于奔命样的学习,为了高考顺利通过,严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其次,分科更利于培养专业人才,对于偏科学生,尤其是理科有优势的学生来说,文科的课程太缺乏理科课程那样的严谨逻辑和严密推理,将他们作为考试科目对他们来说就是痛苦的折磨,也将思维方式引向严谨逻辑推理的对立面,因此而高考落榜更可能是扼杀了一个将来在科学方面很有成就的人才,一个人一辈子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就很不容易了,样样通样样不精不可取.同样道理,一个在文学及外语方面很有天赋的学生,你强迫他去学习高深的数理化,也是浪费他的时间,他的特长是形象思维能力好过逻辑推理能力,重视培养人才应充分扬长避短,文理不分一刀切的考试与教育不适合学生特长的发挥。

另外针对一些赞成取消文理分科的观点,我觉得有些欠缺:首先,民族整体素质高低与文理分科并无直接关系。素质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其核心是人的才干和道德力量。知识不等于素质。文理分科只是让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有所侧重,对学生素质高低并没有直接影响。事实上,单就知识水平而言,我国中小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远高于欧美学生,这是公认的结论。但我们不能据此认定,我国中小学生的素质远高于欧美学生,因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国中小学生整体素质在下降倒是一个事实。

其次,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分离与文理分科无必然联系。汶川大地震中一夜成名的“范跑跑”是学文的,而且还是北大历史系的高材生,地震来临时,他丢下学生,夺路而逃,事后还为自己的敏捷身手而洋洋自得。试问,“范跑跑”有多少人文情怀?不久前,媒体曝光,浙江大学药学院博士后贺海波因多篇论文学术造假被国际期刊撤销,“名”扬海外,让国内学术界蒙羞。药学院博士后中学应该学理,之后又经过学士、硕士、博士阶段的科学训练,但贺博士又有多少科学精神呢?可见,学文未必有人文情怀,学理也未必就有科学精神。既然没有,何谈分离?

第三,出不出大师与文理分科也无逻辑关联。公认的大师中,有文理兼修的,也有“偏科”严重的。前者,最典型的是梁思成。梁思成是建筑大师,但他的国学根基非常深厚。且看这段出自梁思成之手的文字:“六朝唐宋以来的诗词里,都爱用几次‘阑干’,画景诗意,那样合适,又那样现成。但是滥用的结果,栏杆竟变成了一种伤感,作态,细腻,乃至香艳的代表。唐李颀诗‘苔色上钩阑’,李太白‘沉香庭北倚栏杆’,都算是最初老实写实的词句,与后世许多没有阑干偏要说阑干,来了愁思便倚上去的大大不同。”试问,现在学文的人士中有多少能有这样的文字功力呢?多乎哉?不多也。后者的代表人物是学贯中西的钱钟书。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这无碍于他成为一代宗师。由此看来,出不出大师与分科与否并无多大关系。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何处呢?

现行高考制度才是根源。在现行高考制度下,只有提高升学率才是“硬道理”,因为升学率决定着学校、老师的前途与命运。正因为如此,多年来“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这一状况未有大的改观。由此导致现在的学校教育被严重异化,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基本由高考来决定,而不是由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来决定。说得更直接一些,现在多数中小学是在对学生进行灌输与训练,而不是在培养学生。知识可以灌输,应试技能可以训练,而素质则必须通过培养才能提高。

所以,如果高考制度不变、人才培养模式不变,仅仅取消文理分科,那么,结果既不能提升民族素质,也不能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结合,更谈不上造就什么大师;这样做的实际后果只有一个:折腾学生。

文理不分科是大方向,但是,目前还不具备取消文理分科的条件与环境。现在的重点应放在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创新人才培养的办法措施上,等这些工作做好了,应试教育自然会失去市场,中小学生的负担就会真正减轻,取消文理分科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