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的发展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子银行的发展和作用
(1)2001年以前:在我国,影子银行最初一直以“地下钱庄”和民间借贷的形式存在于民间。这种早期的借贷活动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没有合法的从事金融活动的身份和地位,也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影子银行体系。
(2)2001年-2004年缓慢发展阶段:传统金融体系逐渐完善,我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层次机构体系。股票债券等直接金融资产占比上升,改变了企业市场资金来源完全依靠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单一局面。我国经济的金融化程度日益提高。在这一阶段,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缓慢发展,主要形式为民间融资体系,包括小贷公司、典当行等(3)2005年-2008年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我国开始实施资产证券化,真正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诞生了。2005年-2008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迅速扩大。另外,这一阶段,我国社会融资总规模不断增加,但是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所占比重却逐渐下降。
综上所述,在这一阶段,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快速发展,形式更加丰富,主要有银行理财产品、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
(4)2009年-2010年暂时停滞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影子银行的总规模呈回落状态。首先,由于2008年的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投资者的风险理财意识开始觉醒并回归理性,更加谨慎。其次,监管者加强了对影子银行中相应产品的监管。
(5)2011年-2012年恢复发展阶段:2011我国采取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连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的放贷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银行绕开放贷规模的限制,通过开发银信理财产品等方式变相放贷,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发展起来,非金融机构类的影子银行迅速发展。。再加上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它们为了获得资金,纷纷向民间非正规的金融机构借贷,导致民间资本类的影子银行迅速发展。
(6)2013至今减速发展阶段:2013年6月的“钱荒”是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分水岭。在流动性供给下降的背景下,政府试图通过“不救市”向商业银行施压,试图敦促部分过去在影子银行业务上狂飙突进、风险资产比重过高的商业银行纠正其过度的风险追逐行为。由此可见,未来一段时间内,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速度将会下降,潜在风险可能逐渐浮出水面,影子银行业务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
积极作用:::
1、满足商业银行提高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以及规避监管的需要。通过资产证券化,将期限较长的流动性较差的贷款变为流动性更强的证券,也分散了风险,将贷款资产由表内转向表外,规避监管。
2、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拓宽其融资渠道。
中小型企业若是想从商业银行获取资本十分不易。传统商业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一方面是因为获取中小企业的信息成本比较高、风险相对比较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商业银行面临信贷额度以及存贷比等监管要求。影子银行在不改变金融市场上货币存量的情况下,利用自身快捷、灵活等特点,增加了社会上的资金供给,缓解了我国中小型企业资金紧张的困境,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表现出其积极一面。
3、有利于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影子银行的运作采用市场化的定价方式, 事实上突破了利率限制,能客观地反映市场化的利率水平,客观上推进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4、弥补了传统商业银行功能的缺失
影子银行以金融服务为核心,它弥补了传统商业银行服务功能的缺失,适应了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其资金来源不是储蓄存款,而是使用商业票据、中期票据和债券等金融工具进行融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为了赚取利差,但是影子银行则是通过交易活动赚取中间业务收入,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层出不穷,甚至可以为消费者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
消极作用:::
1、影子银行内在的风险特征会导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影子银行不受存款准备金和资本充足率的约束,虽然其自有资本有限,但是通过采取高杠杆的运作模式,加倍地放大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体系信息披露不完善,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给商业银行增加竞争压力和风险
影子银行系统实现资产负债业务的表外化,一旦表外贷款无法偿还,表外风险可能转嫁到表内,增加银行体系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影子银行体系显著特点是融资快,创新性强,影子银行的兴起对于仍然依靠“净息差”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和作为盈利模式的商业银行来说,产生巨大冲击。
3、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削弱宏观经济调控效果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可创造信用,能对货币信贷政策产生对冲,影响货币政策效果。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程度及运作规模,缺乏权威的统计信息,政策制定者对货币信贷形式和流动性情况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部分影子银行机构和业务规避信贷政策调控,将资金投向了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的行业,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此外,部分影子银行的投资运作抬高了资金价格以及回报率,助长社会投机风气,形成实体经济“空心化”的不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