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交通规划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
服务水平(service level) 是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 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如可以提供的行车 速度、舒适、方便、司机的视野以及经济安全等方面所 能得到的实际效果与服务程度。 即:道路提供给司机的车辆通行条件,用以区别不同的 车流状态。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驾驶员与乘客 感受的一种质量标准。
2)国内城市日平均出行次数为2.0~2.8次/人;国外 2.4~3次/人
表3. 我国部分城市的居民出行率
出行率(次/ 人.日) 2.64 2.62 2.47 3.06 2.06 2.78 2.84 城市名 哈尔滨 郑州 青岛 南京 成都 济南 汕头 城市名 北京 上海 天津 广州 大连 苏州 武汉 出行率(次/ 人.日) 2.58 2.37 2.54 2.75 2.93 2.70 3.07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2.1 交通因素
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
用地、人、车、路
2.1.1 用地
城市用地是交通产生的“源” 城市用地即可以产生交通、也可以吸引交通;
不同的用地产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不同;交通性 质和特征也不同。
2.1.1 用地 交通生成指标:表示交通的产生和吸引量与城市用地等 相关因素的关系。 用地相关因素: 城市用地性质、面积、人口密度、就业密度。 其它相关因素: 工业门类,技术水平,工业产值、工业产量、运输总 量、生活供应指标、商业零售额、平均家庭收入、生 活方式与习惯。
1)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
道路条件(车道数、车道与路肩宽度、侧向净空、 纵断面) 交通条件(车辆的组成、车辆流量流向) 管制条件(管制的设施、信号种类、车道管理)
其他条件(气候、温度、地形、心理等)
根据通行能力的性质和使用要求:
①基本通行能力(理论通行能力) ②可能通行能力 ③设计通行能力(实用通行能力)
3.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路段每条车道的规划通行能力应按500—1000辆/h(平原 1000辆/h )计算;平面交叉口的规划通行能力应按10000辆/h 计算。
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几辆自行车并排行驶的情况。 1、各类非机动车单一车道和实际的通行能力。
3)平均出行距离 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 1)平均出行距离与城市的规模、形态、用地分布、 城市用地布局、人口分布有关。 2)多中心组团方式比单中心模式减少平均出行距离 和平均出行时间,减缓道路的交通压力。
4)日平均出行次数
每日人均出行次数。
1)平均出行次数反应了城市居民对生产生活活动的 要求。
2.2.1交通流三要素
1.交通量的基本特征
1)交通量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 道的交通实体数。
(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
一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通量,且指来往两个方向的 车辆数。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
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
2.4 自行车交通
1.自行车交通的特点 (本讨论包含电动助力车)
方便、灵活,经济
缺陷:占用道路资源多。与机 动车的交通矛盾突出。舒适性 差。
2.4 非机动车道设计
1.速度 1)自行车速度分布10~18Km/h,电动车分布17~30Km/h。
2)设计车速------ 统一采用18~20Km/h
3)计算通行能力车速------10-15Km/h
4.行车的舒适性和乘客的满意程度。 5.行车的安全性(事故率和经济损失等)。 6、经济性(行车费用)
服务水平分级 1)美国公路服务水平分级(六级) 完全自由流状态、一般自由流状态、基本自由流状 态、接近非自由流状态、非自由流状态和强制流状 态。(A 、B 、C 、D 、E 、F) 2)我国公路服务水平(四级) 3)我国城市道路服务水平在研究中,目前参考公 路。
3)按车头间距计算路段基本通行能力
车辆在一定车速下行驶时,即在动力状态下所需要的安全行驶 空间称为车辆的动力净空。 (“动力净空长度”,安全的车头距离,车头间距。)
停车视距:
定义:司机发现前 方障碍物采取制动 措施到完全停止时, 所需要的最小安全 距离。
假定汽车在畅通无阻的车道上匀速v(m/s)形式,
用地做为交通源头,不同 性质用地产生出不同的交 通数量,这是研究的 出发点。
2.1.2 人
人的类型在交通出行特征上相差很大; 职业、年龄、收入、性别等因素。 交通出行的特征有下列4项要素: 1.出行目的 2.出行方式 3.平均出行距离 4.日平均出行次数
1)出行目的
出行目的类型 上班、上学、公务、购物、文体、探亲访友、看病、 其它和回程九类。上班上学为刚性(职业)出行,除回 程外其余为弹性出行。 了解出行目的意义 分析一个城市的出行特征。一般来说,自由度越高, 弹性出行比例越高。
服务交通量:在不同服务水平下所具有的通行能力,是 道路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5、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
服务水平分级: 服务水平是驾驶者对道路状况判断的一个定性尺度。 判断因素包括以下: 1.行车速度和行驶时间; 2.车辆行驶时的自由程度(通畅性);
3.行车受阻或受限制的情况,以每公里停车次数和车辆延误 时间等。

交通量的折算 因各个车辆的大小、速度(占有道路的时间空间 特性不同),不能直接累计车辆数量,必须将记录 的不同车辆经过折算为标准车才可以统计分析。
城市道路、高等级公路一般折算为标准小汽车 一般公路常折算为载重车辆。
2.2.1交通流三要素
2.车流速度
1)地点车速 (交通管理)
2)行驶车速--不包括停车时间。(计算道路通行能力) 3)行程车速(区间车速)---包含停车时间,(评价交通畅 通程度的指标)。 平均速度--空间平均车速
4、能反映交通流特性的一些特征变量:
(1)极大流量Qm,就是Q-V曲线上的峰值。
(2)临界速度Vm,即流量达到极大时的速度。
(3)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极大时的密度。
(4)阻塞密度Kj,车流密集到车辆无法移动(V=0)时的
密度。 (5) 畅行速度 Vf ,车流密度趋于零,车辆可以畅行无 阻时的平均速度。
6、设计通行能力
指道路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按不同服务水平条件下所具 有的通行能力,也就是要求道路所承担的服务交通量。通 常作为规划设计的依据。
C规划设计
V CB C
4)V/C----服务水平参数,越小服务水平越高。 高速公路一级服务水平V/C=0.36,最大服务交通量800.二级服务 水平V/C=0.8,最大服务交通量1750,三级服务水平V/C=0.95, 最大服务交通量2100,四级服务水平V/C=1.0,最大服务交通量 2200.
2)出行方式
出行方式类型
步行,自行车,摩托车,私家车,单位班车,公交,出租车, 其它。
出行方式结构(交通出行结构或城市交通结构)
各种出行方式的比例。
大城市机动车比例高,小城市非机动车比例高。 例如:南京公交出行比例达到28%,扬州6.8%,高邮2% 出行方式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3、基本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又称理论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与交通 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或每一条道路)在单位时 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所谓理想条件: 1)道路--车道宽度应不小于3.5m,路旁的侧向余宽不小 于1.75m,纵坡平缓,并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平面线形和 路面状况。 2)车辆--车辆组成单一,车辆之间保持最小车头间距, 无任何方向的干扰,连续不断的行驶。
B、周变化
周变系数。交通管制的考虑因素之一。
C、时变化--一天24h内各个小时交通量变化图
高峰小时交通量--全日内最大流量的小时。
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占全天交通量之比。
3)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城乡分布 在路段上分布
交通量方向分布(方向分布系数)
交通量在车道上的分布
车辆统计注意事项
当Q≤Qm、K>Km、V<Vm时,则交通属于拥挤;
当Q≤Qm、K≤Km、V≥Vm时,则交通属于不拥挤。
例题:
已知某公路上畅行速度Vf=80km/h,阻塞密度Kj=105辆/Km, 速度-密度用直线关系式。 求:1)该路段上期望得到的最大流量?
2)此时对应的车速是多少?
2.3通行能力
1、定义:在一定的道路、交通状态和环境下,单位 时间内一条车道或某一断面上可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或 行人数量。(道路容量、交通容量、容量)。 车辆要统一,一般以小汽车为单位,其他车辆均换算 为小汽车。 一条道路的通行能力随外界条件变化会有一定变化 (天气、交通组成、道路设施等) 通行能力作用: 设计道路、评价交通状况、交通组织管理的依据。
N=1000V/L (辆/小时) L----车头安全间距。 可知,最小的纵向车头安全间距 L= l +S停
V V2 St t l0 3.6 254( i)
1000 V N 2 V V l l0 3.6 254
该通行能力的计 算值取决于参数 的选定。 摩阻力系数极大 的影响了通行能 力。
2. 非机动车的单一车道宽度和车行道宽度
非机动车的设计空间 自行车的设计净空。 净高:2.5m; 净宽:0.25+0.5+0.25 m; 长度:1.9米 一条自行车道宽度取1米。
三轮车宽度:1.1米,车道宽2m;
3.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
1.自行车车道的通行能力 运用车头时距计算 运用经验法计算 问题: 该计算方法与实际状况比较存在 哪些缺陷? 实际预测采用经验值或实际观测 比较好
4)以车头时距计算基本通行能力
3600 N ti
t i 值可以通过理论推导;也可以通过实测得到。
建议采用实际观测值,更接近实际通行能力。
各种汽车混行的平均车头时距 t i =3.0~2.2s,纯小客车的 车头时距2.0秒。即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约为1200~ 1800辆/小时;
4、可能通行能力
在实际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最大可能 交通量。 计算该值是以基本通行能力为基础,考虑实际的道路地形、 交通状况确定修正系数。再以修正系数修正基本通行能力。 (车道宽度、侧向净空、道路纵坡、视距不足、交通条件等)
2.1.3 车辆与道路
1)Biblioteka Baidu辆的尺寸 车辆特性—(规划)--速度 车辆的载客能力、空驶率
2)车辆的动力性能
3)车辆载客容量 1)路网特征 2)道路结构 3)道路线形
平均运距;车流密度、速度、 流量。
道路容量
交叉口通过能力
停车能力
2.2 交通流理论
前提:将道路上运动的车流、人流视为流体类型,通过研究 其速度和流量分析交通的状态,称为交通流理论。 交通流是指某一时间段内,连续通过道路某一断面 的车辆或行人所组成的车流或人流的统称。
格林希尔茨公式
Vf V Vf Kj K
V---平均速度 Vf--畅行速度 Kj--阻塞密度
(2)流量与密度的关系
K Q KV f (1 ) Kj
(3)流量与速度关系
V K K j (1 ) Vf
V2 Q K j (V ) Vf
Qm、Vm和Km是划分交通是否拥挤的重要特征值。
2)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
交通量是一个随机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交通量都是变 化的,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现象,称为交通量的时空 分布特性。 ①交通量的时变化 A、月变化
月变系数--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用K月表示。 月变化对于受季节影响的交通有重要作用,例如旅游、春运、黄金 周等。
基本通行能力的计算值与实际的差异 1)按照以上公式取正常值得出的通行能力大约在500~ 1300pcu/h.车道 2)实际观测最大辆达到2000辆以上。 3)差异在于正常条件下,司机将车头间距低于最小值很 多。 4)美国推荐基本通行能力取值2000~2300辆/小时.车道。 我国交通部规范推荐取值1400~2100辆/小时.车道
2.2.1交通流三要素
3.车流密度(交通流密度)
是指在某一时刻,单位长度路段上的车辆数。(K=N/L) 反应一条道路上车辆密集程度。同一条道路不考虑车道数。讨 论不同道路时,为有可比性,一般以单车道来定义。
4、三参数基本关系:
Q=K*V
Q-----流量(交通量)(辆/h) K--密度 V--空间平均车速 (辆/Km) (Km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