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学》完整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工:人类在经济领域中为进行合理的劳动而使劳动专业化的做法
交换:交换双方为了让渡自己的商品,占有别人的商品,必须彼此承认对方是私有者。从表面(实质)看,交换是商品实体的运动(所有权的让渡)
商品交换:是一种买卖的交易,亦即平等主体之间自愿的交换,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化交易。
市场:狭义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社会关系或利益关系。
有形市场:商品交换有固定的场所
商业:即商品贸易行业,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行业,属于市场化交易的范畴,是贸易的一种特殊形态
信用: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者是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以协议或契约为保障的不同时间间隔下的经济交易行为。
商业信用:指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中自发产生的一种直接信用,是一种直接的融资方式。
消费者权益:指消费者在生活消费过程中,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所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利益
消费引导:指政府、经营者以及其他社会组织采用行政、经济、舆论和法律的手段,对消费者进行消费教育,对其消费行为加以科学指导,使其消费行为合理化与科学化,以实现预期的消费目标
消费结构:消费过程中消费各种消费支出的比例关系
非对称信息:指在交易当中一方所持有而另一方却不知道的信息或知识,尤其是对方无法验证的信息或知识
合约:指当事人(两人以上)在地位平等、意志自由的前提下,各方同时为改进自己的经济状况(至少是理性预期)而在交易过程中确立的一种权利流转关系
商品流通: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是商品交换过程连续进行的整体。
商品流通渠道:即商业客体运行渠道,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流转线路和经济组织。流通规律:
等价交换规律:指商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亦即商品按照符合商品价值量的价格进行交换
自愿让渡规律:指商品流通中,买卖双方在意志自由和互惠互利的条件下完成商品交换的必然现象
供求规律:指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必然要相互适应,总是向供求平衡方向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竞争规律:指在市场经济中,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经济利益而进行竞争的客观必然性
货币流通规律: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货币的独立运动
商业运行环境:指商业经营活动的外部因素与条件。它包括经济环境和非经济环境
商业运行的经济环境:指影响商业运行的经济因素与经济条件
商业运行机制:商业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活动功能
商业投资:指商业经营者将这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投入到商业经营活动之中,就是商业货币投资
商业主体:指商业活动的行为主体,即商业经营者,一般简称为经营者,常常与生产者、消费者相对称
客体:主体活动的对象或受体。
商业客体:商业活动的客体,是指在生产领域与消费领域之间由商业主体组织流通的商品
零售:是指针对最终消费者的销售活动,是一种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商品交易方式。
零售商业:指商品流通过程的最后一道环节,是将商品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商业形式
业态:面对不同的消费需求形成的不同的消费形态。
3S主义:连锁经营的三大原则即简单化、标准化、专业化
批发:用来满足生产消费需要或商品再流转需要而存在的,发生在生产者之间、经营者之间、以及经营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不涉及最终消费者的销售活动。
批发商业:从生产者或其他经营者采购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再将其提供给再销售者、生产者及其他生产资料消费者的经济行业。
批发交易组织:是指为批发交易提供场所和条件,并为商品流通服务的组织机构。
电子商务:所有运用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商务活动
一交换与商业
社会分工与内部分工虽有许多相似和相互联系之处,但是二者本质上是不同的。
具体表现:1社会分工中独立劳动发生联系是因为生产者各自的产品都是作为商品而存在的,而内部分工的劳动者彼此的劳动成果不作为商品,而是作为经济体内部各种劳动的共同产品,2社会分工以不同劳动部门的产品的买卖为媒介,而内部分工则是以劳动的结合为使用媒介,3社会分工以生产资料分散在许多互补一览的商品生产者中间为前提,而内部分工则是以生产资料积聚在一个经济体中不为前提。
分工的客观必然性:由于资源的制约、技术的限制和提高效率的需要所决定的。1.资源的制约: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往往不可能占有其所需的一切资源,因而受资源条件的制约,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尚不能完全摆脱资源条件的束缚,而且资源条件在长期内难以改变。2.技术的限制:技术往往具有垄断性,其分布往往具有不均衡性,再加上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的保护等,使技术的传播、掌握笑话需要一定的时间。3.分工往往可以增进效率,促进整体发展。具体表现为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熟练程度、促进技术改进、摆脱自然束缚等
分工与交换的关系:分工是交换的基础,交换是分工之必须。从理论和历史相结合角度来分析:(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出现,即畜牧业与农业实现了分工。该两业打破了原始部落的传统模式,出现了专业化生产的该两业部落。于是出现两部落之间的商品交换,但此时的交换主要是剩余产品的交换,并不占主要地位。(二)第二次。。。。。的发展,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和等价物业随之出现,为商品交换的扩大创造了必要条件。货币不仅使交换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交换数量增加,而且使交换产生了质的飞跃,为商业的产生创造了前提条件(三)第三次。。。与商业产生即商业从产业部门独立出来。产生了商业,同是创造了商人。商业的产生,标志着商品交换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商业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社会分工向深层次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使原有的生产部门获得了蓬勃发展,使新生产部门不断出现,使原本属于商业内部、为商品交换服务的部门如金融等业相继从商业部门中分化出来,变成独立的部门。综上所述,分工是交换的基础,无分工便无交换;交换是分工是必需,无交换,分工无意义。分工的深化要求交换的发展,交换的发展又促进了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分工与交换密切联系,彼此相互影响。
商品交换的形式:商品交换共经历了简单的商品交换-简单商品流通-发达商品交换三个阶段。简单商交是商交的原始形态,表现为直接物物交换(W-W)。商品流通是总体来看的商品交换,是连续不断的商交过程,又分为简单商品流通(W-G-W)和发达商流(G-W-G)(1)简单商交:典型的物物交换,特点:交换的双方既是生产者也是交换者,要求双方在需求的商品、时间、空间、和数量等方面严格一致否则无法成交。不等价交易常见,成交率低,交易范围狭小。(2)简单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特点交易范围扩大,交易风险大,需要专业的人从事生产交换。3.发达的商品流通。即商业,是专门媒介商品交换的经济行业
市场的功能:1)经济结合的功能2)资源配置的功能3)价值实现的功能4)经济核算功能5)调剂供求的功能
6)信息导向的功能
市场的类型:1.按商品交换的主题不同,分为:消费者市场与组织市场2.按商品交换的客体不同,分为: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3.按商品交换的时间界限和商品交割的程度不同,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4.按商品交换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地方市场、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
商业与简单的商品流通相同与区别:相同:1二者都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基础之上。2都是由买和麦两个独立的环节所构成。3.都是以货币为媒介。区别:1流通形式不同2流通目的不同3提现的经济关系不同。
6市场特点:1竞争2自发性3两面性4开放性
市场体系:1商品市场:农,工,生产资料2要素市场: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商业的职能:1.联结供求职能。最原始、最本质和最主要的职能。包含三个内容:1)商品购销:商业职能的基本内容2)商品调整:商品调整解决了供求间的矛盾,为商业发挥联结供求职能、媒介商品交换所必须3)信息沟通:引导生产和消费(不同于手工业、农业)2.物流职能。调节时间的产销矛盾、调节地区之间的产销矛盾、调节生产和消费在数量上的矛盾(蓄水池),促进商品生产和消费的统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商品运输:是为了求得商品供给与需求在空间上的统一2)商品储存:是为了求得商品供给与需求在时间上的统一。3.辅助职能。便利交换和实体交换的职能—风险承担,资金融通、信息,主要有两方面:1)资金融通的职能:垫支资本活动2)风险承担的职能:流通过程存在许多风险
二货币、信用与商业
信用的要素:具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信用工具、授信方资产、时间间隔,是信用得以存在的要素
信用的类型: 1.根据信用主体(授信者)的不同,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财政信用、股份信用等根据信用客体用途不同,分为:生产信用、流通信用、消费信用等 2.根据信用期限不同,分为:长期信用、中期信用、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