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总结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合集下载

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引言《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是高中高三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世界的本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审视世界的角度。

本文将探讨该课程的重要性、学习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启发与提升。

重要性探究世界的本质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深刻理解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审视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探究世界的本质也是高考考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这门课程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内容《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的学习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物质与运动本单元主要介绍物质和运动的概念,通过学习物质的属性和运动规律,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基础和运行方式。

2. 空间与时间本单元主要围绕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展开,介绍宇宙的构成和演化、地球的形成和变化、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定位等内容。

3.变与不变本单元主要研究变与不变的规律和机制。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将了解到事物的变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同时也深化了对物质和能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4.因与果本单元主要研究因果关系的探究和理解。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将逐渐认识到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并学会运用因果关系解答问题。

对学生的启发与提升《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对学生的启发和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系统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逐渐培养系统思维的能力。

系统思维是将问题整体化、综合化的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关联性,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拓宽眼界和知识面探究世界的本质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世界各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全球视野。

3. 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学习探究世界的本质可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4.1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轮复习

4.1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轮复习

A C
B D
A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指 A、物质的多种形态 B、原子、电子等物质形态 C、物质现象的总和 D、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D
人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 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 )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A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
D
劳动者 生 产 方 式
生产力(客观 劳动资料 的物质力量)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客观 的经济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都 是 物 质 关 系 , 具 有 物 质 性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 会是物质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 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 性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 主观符合客观
研析高考考点
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知识清单 1.物质的含义 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 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区别 客观实在仅指物质现象 客观存在包括物质现象,还包括精神现 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注意:哲学上说的物质和我们平时所说的物 质一样吗? 例如:一枝粉笔是不是物质? 不够准确,一枝粉笔是 物质的具体形态
矫正训练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 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 ( ) ①人与自然的矛盾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 践不断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发展 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 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
样化和复杂化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

必修四一轮复习《探索世界的本质》

必修四一轮复习《探索世界的本质》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 含 事物、现象的变化和 义 区 过程 别
状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 态 件的和永恒的
(1)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 联系 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 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 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 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密不可分的。物质的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①物质世界的组成部 分。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②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
观事物和现象的③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
质形态。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 人类社会。 (2)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
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
根本不存在的。 (3)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 心主义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物质、运动与规律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
映的客观实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它们在
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2)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与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 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 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有两层意思: 欢它,它都客观存在。
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

高三一轮复习4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三一轮复习4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单元框架
本单元总体线索(综合探究——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党的思想路线)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考点考向概览
考点概览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 于世界的本质这一主线,重点 考查物质概念、绝对运动与相 对静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 性等知识点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 体现类、启示类、措施类为主。 选择题往往以名人名言、诗词 典故、漫画等为载体,立足于 信息的解读,考查对物质、运 动、静止、规律的理解;规律 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以启示类、 措施类主观题考查为主
• [答案] B
• 典型例题 • (2008年广东)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 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 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 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 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实在。

①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等视 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 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
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事
物,并进一步认识事物。
实战演练
分析以下观点:
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 正确 既承认绝对运动,又承认相对静止
2、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相对主义 相对主义 诡辩论 诡辩论 3、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惠施)

2023届一轮复习: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023届一轮复习: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宏观物体
热、光、电及分子、原子 原子、离子 生命有机体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人脑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 是根本不存在的。
——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 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 了什么样的错误?
原理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 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
让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 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鸟鱼虫,
也有许多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 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同属性呢? 结合课本P29回答。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
(客观的物质力量)
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
决 定
反 作 用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
(客观的经济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人与人)
产品的分配关系
都是客观 的,不以 人的意志 为转移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 社会。—— 马克思
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它 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意识产生的条件
客观世界 人脑:人身体的一部分,具有客观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 一起产生的。
一、自然界是物质的 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三、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高三第一轮复习-探究世界的本质1

高三第一轮复习-探究世界的本质1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2)运动与静止的区别
一切存在物,一切 生活在地上和水中 的东西,只是由于 某种运动才得以存 在、生活。
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的哲学涵义是( )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
劳动者 生产力 生 产 方 式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决 定 适 应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
产品的分配
运动与静止的区别:
• 运动: 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 静止: 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两个错误倾向:
否认运动,只看到静止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既看到绝对运动, 又承认相对静止 只看到运动,否认静止
辩证法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宏观物体—— 机械运动的载体
原子、离子—— 化学运动的载体 生命有机体—— 生物运动的载体 生产方式—— 社会运动的载体 人脑—— 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3、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
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 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探究世界的本质学习课件PPT

探究世界的本质学习课件PPT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之树常青”、 “生命在于运动”,这些俗语说明:
A.运动离不开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D.运动包括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一次也不 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 A .前者是唯物主义观点 B .前者承认物质运动是绝对的,后者否认了相对静止 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C .两者都正确说明了物质和意识关系 D .两者都割裂了物质和运动关系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在于它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 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下列对 “物质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寓言“刻舟求剑”的哲学寓意有:
①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指空间位置的移动 ②运动与静止是辩证的统一 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 ④承认相对静止才可以认识和区分事物的性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辨析: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3、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不是强加 (内在的根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的) 本性质) (确定不移,反复出现)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 质性。”下列能够充分说明这一论述的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④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③④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4第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4第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思想政治
课标要求 1.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备考指导 1.引述事例,证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围绕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阐释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 意识 3.领会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说明要按客观规律办 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以“为什么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为议题,探究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的意义
误区辨析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比较 区别 联系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 物的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 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 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 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 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 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 质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
③艺术作品表达的是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不具有客观内容
④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命题立意本题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为情境,通过剖析 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的主题和设计理念,调动物质与意识的 关系等必备知识,考查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等关键能力。
答案:A
[真题实战]
1.(2023·山东卷)月亮门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开设在院墙上的圆弧形洞门,因 其形如一轮满月而得名。月亮门通常与云墙配合使用,在波浪形的云墙上 开设门洞,看上去如同月亮在云间穿行。由于寓意美好且形态优美,月亮门 的营造案例远传海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C )

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38张)

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38张)

物质是整个世界的本质,也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它具有不同的现象和 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 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 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 状态
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识记)
〖原理内容〗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②静止是运动的特 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③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 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 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联系实际】运用此原理分析资源环境问题落实新发 展理念,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原 理】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产物。
•②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主要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们都是客观的物质要 素,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它具有物质性
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①辨证唯物论(4、5课) ⑴辨证唯 物主义 ②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课)
③唯物辨证法(7-10课)
⑵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11课) 人生观、价值观
(12课)
知识提要
自然界的物质性
第 世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探运动Leabharlann 含义究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 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

备考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必修4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

备考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必修4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

其次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标要求命题点考题取样核心素养1.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达无神论立场。

2.表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的看法。

世界的物质性2024浙江6月选考,T272024海南,T16①政治认同:坚决唯物主义信念,在敬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认同党和国家的路途方针政策以及发展理念。

②科学精神:科学认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的本质、规律的客观性;科学相识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和违反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对改造世界的不同作用。

③公共参加:在实践活动中,用物质确定意识以及规律的观点指导实践活动;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敬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正确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意识的本质2024湖北,T132024浙江7月,T25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2024湖北,T152024辽宁,T122024广东,T152024全国卷Ⅲ,T212024全国卷Ⅱ,T2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2024山东,T72024湖南,T1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024全国卷乙,T232024全国卷乙,T40(1)2024广东,T122024天津,T13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2024山东,T102024全国卷甲,T232024全国卷甲,T23命题分析预料高考对本课的考查,命题情境多样,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贴近生活实际的漫画,有时还会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要考查规律的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动身。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2025年高考,可能会以科技发展等为情境,考查世界的物质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也可能以党和国家质量强国、数字中国等的部署和支配所取得的成效为材料,模块内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跨模块上联系选必修1中的经济全球化、选必修2中的就业与创业、选必修3中的辩证思维、超前思维等进行综合考查。

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1)精确把握物质概念提示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探究世界的本质-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

探究世界的本质-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
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故②错误。 ④: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故④错误。 【答案】B
命题点3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例题1】(2020课标2)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拟)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制度不应照搬任何其他国家或地方的模式,必须按 照“--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切合香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条件,探索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制 度,推动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重新回到正确轨道。这体现了( )
①只有在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中,才能不断接近真理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和进步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例题3】(2022.广东卷)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酷爱莲花,长期观察莲花的形貌特征与生长环境,领悟
到莲花之美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的高雅情操有共通之处,创作出“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
妖”的千古名句。由此可见()
①艺术作品是人仅凭灵感创作出来的
②艺术体验不能脱离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验
③艺术修养是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2)方法论意义: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 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 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图示法揭示物质、运动和规律的关系
【典型题目演练】
命题点1 世界的物质性
【例题1】(2020.海南卷)在距地球5.6亿光年的类星体“马卡良231”内,中外科学家联手首次发现
【知识拓展】正确认识规律
规律≠ 联系
规律是联系,但并非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只有 同时满足“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四个条件的联系才是规律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1)2017哲学生活一轮复习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1)2017哲学生活一轮复习

C
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目录
考点三 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含义 •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本__质__的___ 、必然的、
_稳___定__的__联系。 提示: • 固有的 即自身具有,不是主观臆造的(如乌鸦报
丧)
• 注意:如法律、规则、定律、定理、公理等凡是人制定出 来的都不是固有的,而是可变的主观的东西,因此不是规 律。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 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 B.自然界所有事物的共同属性 • C.所有的有形物体 •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解析: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不是整体和部分的 关系,而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因此A项错 误; B项缩小了物质的适用范围,也是错误的; C项把 自然科学的“物质”与哲学的“物质”混淆在一起,故 应排除;D项是正确选项。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 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 物“什么都不能说”。他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目录
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2.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 身所固有的____规__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 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 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 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 是__物__质__世__界__ 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 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②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的______ 体 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物理质环 境、 __________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 物质的要素人。口这因些素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 类社会的_________。

4.2哲学第四课高三一轮复习课件探究世界的本质

4.2哲学第四课高三一轮复习课件探究世界的本质

①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不会发生变化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 解析 本题易错选④,错在没有准确理 解规律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材料体现了人们利用自然要遵循自然 规律,这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了规律要受到 规律的惩罚,①②③正确,选A。 • 答案 A
下列哪些属于规律,为什么? 并分析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 (1)红灯停,绿灯行 (2)乌鸦报丧,喜鹊叫喜
规则,人制定 的,强加的 唯心主义 主观意识 赋予
(3)国之将亡,必有妖异; 国之将兴,必有吉兆
(4)新陈代谢
规律,生物体本身 所固有的联系
4、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规律 规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含义
不 同 客观的、普遍的、 主观的、可以制 性质 点 不能创造和废止 定、修改、废止 联系 规律决定规则,规则反映规律。
• 矫正训练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 的。” • 这说明 ( ) • A.运动是有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 B.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 C.静止是无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 D.静止是不存在的
解析
本题易错选A、C、D,原因在于对运动和

止的关系认识不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 动变化中,因此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 的,A错误,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有关静止的信 息,而且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 的,C、D错误。 答案 B
技巧点拨 考生在做涉及物质运动的规律的选择题时,凡是 看到题肢中出现“人可以改变规律”、“人可以 创造规律”、“人可以消灭规律”、“人可以无
视规律”、“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人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客观性”和“可知性”,正确回 答了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坚持了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从区别看,物质抽象概括的仅仅是物质具体 形态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 性除了客观实在外,还有自己的个别属性;物质 是永恒存在的,不生不灭的,物质具体形态是多 变的,有生有灭的。 2、从联系看,物质是从物质具体形态中抽象概 括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物质具体形 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3、注意:不能说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物质≠事物,事物 指物质具体形态;人们不能改变、创造物质,只 能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 舍静
知识回顾: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是什么?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是什么?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原理是什么? (4)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5)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及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 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 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 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
错误 倾向
一是“宿命论”,夸大规律的客观性,认为 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二是“唯意志论
”,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规律的客观 性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2015年上海卷22)事物的发展是从量
变开始的,在量变的过程中,事物所处状态 是( )
• A.发展中断
B.显著变动
• C.相对静止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 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2015年江苏卷) “如果你是鱼,不要迷 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诗 句表明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 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这 是因为( )
3、“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 有法”这表明 A.宏观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4、(2011•四川卷)《吕氏春秋•察今》记载: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 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 惊而坏都舍。以下选项,与荆人教训具有相 同哲学寓意的是
方法论?
三、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固有”的联系:事物自身具有的、真实的联系,不是人 主观臆造的、强加的。
2、“本质”的联系:不是现象联系,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但 不等于本质。
否认事物的运动,离开运动谈物 质,是一种形而上学静止观。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关系
运动
含义 区 不同
指宇宙中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
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空间位 置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基
本不变。
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定相 对静止:----相对主义、 诡辩论
2、如僧肇的“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芝诺的“飞 矢不动”(还有“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他把无 限份时间换成了无限长时间)。
只承认相对静止否定绝对运动: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如何理解以下这三个观点?
• 5、 (2014·上海高考)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
• 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 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 C.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特质 • 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
1、哲学的运动概念
——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 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 过程
2、规律的特征:
• A、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 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 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 B、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
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 遵循其固有的规律(简单说:规律普遍存 在)。
3.方法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1、(2011•江苏卷)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 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 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 现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3、“必然”的联系:是必然发生、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联 系偶然存在于必然之中,必然通过偶然表现出来。
4、“稳定”的联系:指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联系,不是多变的、 易逝的联系。
注意:作为规律的联系四者必须同时具备,但四者并不是任何 时候都是一致的(如现象联系有很多也是固有的必然的稳定 的联系),只有“本质联系”一定同时具备另三者属性,故 “规律”有时就指“本质”。
4、“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既是它本 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 中”。这句话是说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明朝诗人钱宰在《拟古》中写道:“长江 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 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 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下列与诗中哲理相近的是( )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可知性
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具体物质形态
? 物质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客观性(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指 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 外。
2、可知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指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意识和物质具 有同一性。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 D.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 6、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 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 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 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 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2、为什么说自然界是物质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以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 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 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原 理)
方法论:要求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 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为什么说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产生)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
(2)哲学的运动概念: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哲学的物质概念
客观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③世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 ④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4年5月8日以来,我国南方多地连续出 现强降雨天气,广东、湖南等省约52.68万人 受灾,倒塌房屋1 400间,紧急转移5.33万人 ,受灾农作物22.83万亩。材料告诉我们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流。”看到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克拉迪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 河流。”看到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 芝诺认为“飞矢不动”。(P32专家点 评)
看到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观点。
1、(2015年江苏卷)世间万物,变动不居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 明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 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 式(物质在运动中存在,物质离不开运动),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静止观。
(2)、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 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物质载体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了什么样的 错误?
• A.人与自然是难以和谐相处的
• B.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有其自身的客观 规律的
• 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4、专家指出,人类的活动破坏了地面的地质 结构,这是洪涝灾害的破坏性加大的重要原 因。这说明
A.人类的活动要尊重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
• B.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 C.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