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受众理论 传播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尔斯:
认为旧中产阶级已经衰落,代之而起的是以管理人员、专
业和事务人员为主的新中产阶级,即白领。人们常常抱有
一种失落感或无力感,在业余生活中则音乐逃避到大众传 媒提供的消遗或娱乐领域,他们与蓝领劳动工人一起,构 成了美国社会中的大众。
李斯曼:
从人的社会性格或社会适应方式的变化来说明大众社会
的成因,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的社会适应方式经
(4)选择权:这是受众的一种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国际消费者联
盟宣布的八种权利之一,即“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
务的权利”。在大众传播中,受众面对众多的媒介和信息有权 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口味和自己所能运用的方式作出自由 选择——或喜爱或厌恶,或接受或拒绝,或阅听或观看,没人 可以强迫。 (5)反论权:这是指当个人或集团遭到来自大众媒介或传播者方 面的攻击和对自身权益、权利的侵犯时,有权要求该媒介划出
一定的版面或时间供自己作自由公开的反驳,以便人们对事情
真相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6)监督权:这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认定的一项权利。它是指 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运作和传播者的传播行为有查看并监督 的权利,以免其产生不良后果。
(7)隐私权:又叫免知权。它是指受众享有个人独处,对个人与
公众利益、公众事务无关私生活进行保密、不受新闻媒介打扰 和干涉,以及个人的名誉和利益不受伤害的权利。对此,合法 权益受到损害的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要求道歉和 赔偿。 受众的义务:作为民事主体;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2 大众的主要特点:
规模 巨大
分散性
匿名性
流动性
无组 织性
同质性
3 大众社会理论
(1)早期的贵族主义观点: 20世纪30年代的代表人物是社会学家 卡尔·曼海姆。他认为,随着产业化的 发展,人的活动越来越变得具有功能 合理性,但功能合理性却大大压抑和 剥夺了一般人个人的思考能力和责任 能力,并把这些活动托付给少数居领 导地位的精英人物。 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代表人物有 20世纪50年代的密尔斯、李斯曼、孔 豪瑟。
(3)大众传媒的发达和大量信息、娱乐产品的提供;
(4)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5)传统的中产阶层的衰退和以白领为主的新中产阶
层的扩大;
(6)社会组织中的官僚化的发展。
(二)受众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 受众是谁?Audience (1)传播过程中的受众,即受传者, 或称阅听人,是对信息接收者的总称。 具体而言,包括报刊书籍的读者、广播 的听众、电影电视戏剧的观众、网络的 浏览者等等; (2)受众,即信息传播的接受者, 是信息流程的终端,又称受传者。受众 是信息的“目的地”,又是传播过程的 “反馈源”,同时也是积极主动的“觅 信者”; (3)受众是传播系统中的一个复杂 的子系统,他们是信息的受传者,又是 反馈信息的发布者。
5 受众的特征:广泛性;不确定性;独立性;能动性;隐匿性。
(三)受众的类型及制约因素 积极受众和消极受众; 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 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现实受众和潜在受 众); (1)根据对信息的关注程度和内容的范围,
可以分为一般受众和专门受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力和影响。中间社会群体的衰退、人际关系
的淡漠和孤立性、社会权力的集中、大众传 播所导致的文化均一性和流动性等是现代大 众社会的主要特点。
如何评价大众社会理论: 大众社会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它的精英史观。大众社 会论的六个基本条件是:
(1)产业化的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存在; (2)社会的平权化或民主化验的发展;
4 受众的权利和义务
受众的权利主要包括:
(1)、传播权;又称表达权、告诉的权利。它是指受众“有权把 他所看到的关于个人生活条件、愿望、需求和痛苦的真实情况 告诉别人。凡是用恐吓或惩罚迫使他保持缄默,或剥夺他利用 传播渠道的机会,就是侵犯了这项权利。
(2)、知晓权;受众享有知悉有关方面真实情况的权利。对于大 众传播来说,受众有权要求大众传播媒介提供和通过传播媒介 了解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应获得的种种真实的消息情报,有权 及时得知政府、行政机构等的有关公共信息和国内外每天发生 的重大事件或有意义的事件。凡是有意扣留这些信息,或者传 播假的或歪曲失实的信息,就是侵犯了受众的知情权。 (3)、媒介接近权,指受众利用新闻传播媒介表达自己的意愿、 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2 受众含义的扩张及演变趋势
从书籍、报纸、广播电视 、网络、手机媒体等新技术 受众的受众 对于不同的传播类型来说,其受众也是不尽相同的。 演变的趋势: (1)受众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2)受众参与和接受信息传播活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3)受众在接受和传播信息时的身份和地位的差别在 消失。
3 认识受众的视角:
历了一个由传统型到内向型又到外向型的变化过程。这 种社会性格意味着现代人的行为具有过多的趋同倾向, 其结果是社会成员的自主性降低和均质性增加,从而成 为无个性的一般大众。
William Korn hauser
孔豪瑟: 强调现代大众社会具有双重性质: 一方面,一般大众容易受到精英的操纵; 另一方面精英人物又容易受到一般大众的压
第十章 受众理论
受众
一 受众的含义 及基本特征
二 受众研究的 经典理论
一 受众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一)大众及大众社会理论 (二)受众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三)受众的类型及制约因素
(四)受众媒介观念
(一)大众及大众社会理论:受众概念产生的基本前提 1 大众: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进入大众社会的一个分界 点。社会成员失去了统一的行为参照系,变成了孤立的、 分散的、均质的、原子式的存在,即所谓大众。
(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受众总是隶属于某一社会群体。其群体背景可以分为 两个方面:一是人口统计意义上的,如性别、年龄、 学历、职业、民族等;二是社会关系意义上的,如家 庭、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归属阶层、宗教信仰的归属 阶层等。 拉扎斯菲尔德的研究表明:受众的群体背景或社会背景 是决定他们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例如IPP(既有政治倾向指数)分析,提出了既有政治 倾向假说。 (2)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见受众的权利部分) (3)作为市场的受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