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用药规律
中医如何从奇经八脉的角度调理经络
中医如何从奇经八脉的角度调理经络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而奇经八脉作为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中医是如何从奇经八脉的角度来调理经络,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
总任一身之阴经,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
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
总督一身之阳经,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
冲脉与足少阴肾经并行,上至目下。
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有“十二经脉之海”和“血海”之称。
带脉横行于腰腹之间,约束纵行诸经。
阴跷脉和阳跷脉,分别起于足跟内侧和外侧,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阴维脉和阳维脉,分别维系阴经和阳经。
当人体的奇经八脉出现失调时,就会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比如,任脉不通,可能会导致女性月经不调、带下异常、不孕不育等病症;督脉不畅,可能会出现腰背疼痛、头痛头晕、精神不振等症状。
中医调理奇经八脉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针灸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手段。
通过针刺或艾灸奇经八脉上的穴位,可以刺激经络气血的运行,调整脏腑功能。
例如,艾灸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可以温补肾阳,补充元气,因为关元穴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针刺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能够振奋阳气,疏风散寒,因为大椎穴是督脉上的穴位。
中药调理也是中医的一大特色。
根据奇经八脉的病症特点,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比如,对于冲任不调导致的月经失调,可能会使用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来养血调经;对于带脉失约引起的带下过多,可能会用完带汤(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来健脾祛湿、止带。
奇经八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奇经八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什么是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指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脉络,包括任脉、冲脉、督脉、带脉、阴交脉、阳交脉、阴维脉和阳维脉。
这八条脉络被称为奇经八脉,因为它们分布在人体的正中线上,与平常常见的经脉相区别。
奇经八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非常广泛,下面将逐一介绍。
任脉1.任脉是奇经八脉中最主要的一条脉络,起源于子宫,并沿着胸腹部和颈部的正中线上行至舌根。
2.任脉能够调节和平衡脏腑功能,具有养血和调理月经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产后出血等妇科疾病。
冲脉1.冲脉起源于子宫,与任脉一起向上行走,下腹部的大血管周围缠绕,向胸腹分布。
2.冲脉能够调节和平衡血液循环,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病后水肿、腹痛、泌尿系统疾病等。
督脉1.督脉起自会阴部,沿背部正中线上行至头颈部。
2.督脉能够贯通全身其他经脉,调节阴阳平衡,具有补益肾气和强身健体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头痛、失眠、脊柱不直等。
带脉1.带脉起自胸肋的正中线,两侧绕腹部至脊柱,并沿臀部到达下肢。
2.带脉能够调节和平衡腹胸部的气血运行,具有舒筋活络和止痛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肋间神经痛、胃痛、腰酸等。
阴交脉1.阴交脉起自胸腹部的气海,穿过会阴部进入下腹部。
2.阴交脉能够调节和平衡生殖系统,具有补益肾阳、暖宫益精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男性阳痿、女性不孕、月经不调等。
阳交脉1.阳交脉起自胸腹部,沿着腹股沟进入大腿内侧。
2.阳交脉能够调节和平衡气血运行,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腹股沟疝、寒湿疼痛等。
阴维脉1.阴维脉起自阴交穴,沿股骨内缘向下至足底。
2.阴维脉能够调节和平衡气血循环,具有滋养阴血和调理心脏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心悸、抑郁症、湿疹等。
阳维脉1.阳维脉起自阳交穴,沿股骨外侧向下至足底。
2.阳维脉能够调节和平衡气血运行,具有温阳散寒、通利气机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下肢冷痛、阳痿、腹泻等。
八脉交会穴的应用规律
八脉交会穴的应用规律(二)八脉交会八脉指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交指交通;会指会合。
它具有统帅和调整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而十二经脉本身又有上下循行,交错相会的特性,所以在四肢部位的十二经上有八个经穴相通为八脉。
即:小肠经后溪通于督脉,肺经列缺通于任脉,脾经公孙通于冲脉,胆经临泣通于带脉,肾经照海通于阴跷,膀胱经申脉通于阳跷,心包经内关通于阴维,三焦经外关通于阳维。
另外这八个经穴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沟通。
如公孙与内关相通,合于心、胃、胸;后溪与申脉相通,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临泣与外关相通,合于目锐眦、耳后、颈项、肩;列缺与照海相通,合于肺系、咽喉、胸膈等。
这样就使八脉八穴分为四组,相互结合,有着一致的主治范围,如内关配公孙治胸、心、胃部之疾……。
《标幽赋》:“阴蹻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1.公孙配内关(1)公孙①冲脉病候《素问•骨空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冲脉……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
”《素问•痿论》:“冲脉者……与阳明合于宗筋……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难经•二十九难》:“冲之为病,逆气而里急。
”《脉经•平奇经八脉病》:“冲督之脉者,十二经之道路也。
冲督用事,则十二经不复朝于寸口,其人皆苦恍惚狂痴。
”“(脉来中央坚实,经至关者,)冲脉也。
动苦少腹痛,上抢心,有瘕疝,绝孕,遗矢溺,胁支满烦也。
”逆气,指升降之失常,气应上升而反下行,气应下降而反上升,则喘逆。
气机升降不通可引起疼痛里急、九种心疼、脐腹疼痛等病。
②公孙主治肝气横逆与肝气下迫从生理上看,五脏配属五行,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五脏之间既有相生的联系,又有相克的制约。
从病理上看.如果肝有病则可以影响脾,因为肝五行属木,脾属土、肝木克脾土,所以治疗当实脾土,故公孙能治肝气横逆、下迫之疾病。
这是“上工治未病”的原则,是古代预防医学的方法。
治奇经八脉疾病,叶天士这样用药
治奇经八脉疾病,叶天士这样用药小编导读叶天士对奇经论治的阐发最富代表性,其治病每多讲究奇经,以通补为法,扩大了奇经证治的范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天士的奇经八脉用药规律。
01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起着总督、统摄作用。
督脉治在少阴,故历来对督脉病的调治多从填精补髓着眼,明清以降多注意及此。
李时珍《本草纲目》谓鹿乃“纯阳多寿之物,能通督脉”,尤推重鹿茸和脊髓生精补髓、养血养阳、强筋健骨之功。
叶天士说:“鹿性阳,入督脉。
”鹿茸、鹿角、鹿角霜为其主药,其他如紫河车、羊肉、猪骨髓、骨髓、羊骨髓、枸杞子、肉桂、黄芪、羊肾等。
02任脉任脉为阴脉之海,起担任作用。
任脉主病治在厥阴,龟甲为其主药。
李时珍称“龟性阴,走任脉”“能通任脉”。
叶天士则更力主“血肉填阴”,并将鳖甲、阿胶、鱼胶、淡菜等归属之,且喜在用药时辅以紫河车、艾叶、紫石英等暖宫之品;滋肾降火,药如知柏、生地黄、大补阴丸等。
其他如阿胶、鳖甲、鱼胶、淡菜、覆盆子、丹参、紫河车、艾叶等。
03冲脉冲脉为血海。
叶天士说:“病在冲脉,从厥阴、阳明两治”“石英收镇冲脉。
”紫石英为其主药。
其他如熟地黄、枸杞子、沙苑子、五味子、赭石、肉苁蓉、当归、紫河车、鳖甲、杜仲、山药、丹参、巴戟天、白术、莲子、川芎、附子、香附、木香、吴茱萸、黄芩、黄柏等。
04带脉带脉起约束作用。
叶氏说:“脉隧气散不收……必引之收之固之,震灵丹意,通则达下,涩则固下,惟其不受偏寒偏热,是法效灵矣。
”震灵丹由禹余粮、赤石脂、紫石英、赭石、乳香、没药、朱砂、五灵脂组成。
其他药如当归、海螵蛸、龙骨、牡蛎、熟地黄、白芍、五味子、莲子、黄柏、黄芩、艾叶等。
05维脉维脉起维系作用,分阳维和阴维两脉。
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治在中焦。
叶氏常用当归桂枝汤加鹿角霜、沙苑子、枸杞子等治疗。
入阳维脉的药物主要有白芍、桂枝、黄芪等;入阴维脉的药物主要有龟甲、鳖甲、山茱萸、五味子等。
06跷脉跷脉起到维系作用,分阳跷、阴跷两脉。
叶天士对奇经八脉用药与运用
叶天士对奇经八脉用药与运用·叶氏对奇经八脉的认识,承接于内、难诸家,发展于临床实践。
例如“久病必通任督”“八脉隶于肝肾”,在杂病中运用甚广。
“女科之病,冲任最要”,在妇科疾患中指导意义颇大。
·从全部叶氏对奇经八脉治疗疾病的脉案来分析,冲、任、督、带,各有一味主药,这就是《指南》产后门按语所说:“冲脉为病,用紫石英以为镇逆,任脉为病,用龟板以为静摄,督脉为病,用鹿角以为温煦,带脉为病,用当归以为宣补。
”为什么称八脉是奇经?叶天士(以下简称叶氏)在《叶氏医案存真》(以下简称《存真》)一案中说:“十二经属通渠旋转,循环无端,惟奇经如沟,满溢流入深河,不与十二经并行者也。
”并概括地阐述道:“奇经八脉是不拘于十二经”及“督脉行于身后,带脉横束于腰,维跷一身之纲领。
”【认识】叶氏根据《难经》对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和病变时所出现症状的记载,再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对八脉分析得很透彻。
如对冲脉病的阐述,由于冲脉主经水,经水来源于血,血由脾胃所生,所以叶氏指出:“冲脉隶于阳明”(《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指南》,调经门沈案),“凡经水之至,必由冲脉而始下,此脉胃经所管”(《指南》调经门赵案)。
叶氏还指出:“冲脉上冲,犯胃为呕。
”并认为不孕或经水不调皆与冲脉有关。
因为“血海者,即冲脉也,男子藏精,女子系胞,不孕经不调,冲脉病也”。
由于冲脉是十二经之冲要,又是经络之海,所以叶氏指出:若“冲脉动,诸脉皆动”,“呕吐之时,周身牵引直至足心,其阴阳跷维不得自固,断断然矣”(《指南》席案)。
叶氏认为任脉主胞胎,胞胎的供养又属阳明所司。
“夫冲任血海,皆属阳明主司”,“任主一身之阴,任脉不固,可成遗精,任脉为病,男子七疝,女子带下”,而且“任脉为阴海之冲,虚攻入络为瘕”(《存真》齐门外氏案),“任脉为担任之职,失其担任,冲阳上冲莫制,皆肾精肝血不主内守”(《指南》虚劳门邹案)。
叶氏叙述“督脉以总督其统摄”。
所谓督主一身之阳,就是说督脉统摄全身阳气,督脉空虚,可以引起腰背酸坠等症。
奇经八脉也是药
奇经八脉也是药(其代表穴位:内关、外关、列缺、后溪、公孙、临泣、申脉、照海)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奇经八脉是我们的生命线,只要你每天去按摩八脉上的大穴,以穴通经,以经通脉,就会感觉人体仿佛有了一股清阳之气。
十二正经以外,人体还有一套更重要的平衡系统,就是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八脉里有八个代表性的穴位,公孙、内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
每个穴位的功效,打个比方来说,相当于“核反应堆”,一治就治一大片。
1、内关穴:养颜养心很多女性朋友在40岁至50岁之间,经常容易产生心慌、气短、出虚汗等不适症状。
医院也查不出是什么病,只能笼统说是更年期综合症,或者亚健康。
实际上按照古人的说法,女人一到这个年龄段,基本上身体就到了衰退的阶段,女子的衰老首先从阳明经开始,慢慢地导致三条阳经气血逐渐衰退。
头为诸阳之会,气血不能上达于面部,皱纹和斑点就产生了。
人的美实际上与气血息息相关。
心主神,其华在面。
心之神主要靠气血来充盈,气血充足,自然反映到脸上,所以女人养颜首先要养心。
内关穴所属的这条经络叫心包经,通于任脉,会于阴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
内关穴的真正妙用,在于能打开人体内在机关,有补益气血、安神养颜之功。
内关穴也很好找,在手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取穴时手握虚拳向上平放,另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以腕横纹为准并齐,食指点按的地方就是内关穴。
这个穴位在养生上的好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点揉,以略感酸痛为宜。
2、外关穴:“聪耳神穴”传统的道家医学认为,出现暂时性听力问题,是人体阳气不足的表现。
那么外关在此刻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按摩外关穴具有充实三焦的元阳之气,并引导元气出纳运化于一身的效果。
这个穴位淤阻的时候,会引起耳膜弛缓不收,塌陷的耳膜无力恢复常态。
奇经八脉用药归纳
奇经八脉用药归纳
经络各从脏腑而发,直行上下者谓之经,斜行左右者名为络;奇经则各施前后上下的阴阳气血,不主一脏一腑,故以奇字称之,以区别于经气之常升、络气之常降的特点。
古今医藉对经络用药论之较多,唯独对奇经用药阐述甚少。
笔者从临证中观察到,治疗疑难性皮肤病,只要遵循奇经作脉理论用药,效验往往迅捷。
如成人硬肿病,病变区域集中为肩背部位,常规用药多从膀胱经考虑,效验甚微,若加入督脉经药,如鹿角片、制附块、上肉桂、羌独活、山萸肉等,配以散寒通络之品,如灸麻黄、桂花枝、路路通、丹参、甲珠、细辛、黄芪等,可直通督脉、振奋阳气、驱散阴寒,其症霍然。
奇经八脉用药归纳于下:
1、督脉药多系通阳刚药,如鹿茸、鹿角胶、鹿角霜、附子、肉桂、干姜、川椒、桂枝、细辛、藁本、锁阳、菟丝子、山萸肉、巴戟天、肉苁蓉及牛、羊、猪脊髓等。
2、任脉药多为血肉填阴药,如龟板、鳖甲、阿胶、鱼胶、淡菜、蚌水、知母、黄柏、玄参、熟地、紫河车、何首乌、人乳、柏子仁、艾叶等。
3、冲脉药多以利气通络药为主,如玄胡索、川楝子、香附、郁金、降香、茺蔚子、乌药、青皮、吴萸、小茴香、桃仁、当归等。
4、带脉药多为固摄下元药,如五味子、山药、湘莲肉、芡实、金樱子、覆盆子、桑螵蛸、当归、白芍、川续断、龙骨、升麻、艾叶、甘草。
5、二跷药既有升阳,又有养阴,还有祛风湿、强筋骨之类,升阳有麻黄、防风、苍术、炙甘草;养阴有知母、黄柏、枣仁;祛风湿、强筋骨有虎骨、玄胡索、南星、甲珠、肉桂等。
奇经八脉辨证论治方法四:带脉经脉辨证论治方法
奇经八脉辨证论治方法四:带脉经脉辨证论治方法一、带脉经脉循行及病候意义辨析(一)带脉经脉循行意义辨析《难经·二十八难》云:“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
”《奇经八脉考》云:“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
围身一周,如束带然。
又与足少阳会于五枢、维道。
”1、“带脉”李时珍曰:“是故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
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
督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
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
”“六合”指上下、四方而言,故“横束”一词既有横向“约束”之功,又有纵向“提系”之意。
(1)带脉具有“约束”之功:带脉循行,在腰胁部回身一周,形如束带,约束往来诸经,不使妄行。
其中十二经脉的循行或络属均过腰部,冲、任、督三脉起于胞中皆络带脉,而跷脉、维脉由下肢上行经过腰腹,因此带脉汇聚上下、前后、左右诸经,外束其外,不仅加强了诸经横向的联系,而且使上下往来之经气不壅滞,经脉不迟缓。
(2)带脉具有“提系”之意: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云:“是知一身上下,机关全在于带,带不能自持其气,其症皆陷下而不上矣。
”可见,带脉有“提系”的生理功能。
带脉经气充足,提系有力,可使中气不陷,脏器稳固,安于其位。
反之,带脉失充,经气虚衰,提携失职,则形成中气下陷、脏器下垂之症。
2、“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带脉起始在季胁部,开始为有腧穴的体表路线,起点为章门,为带脉与足厥阴经、足少阳经的交会穴,又为脏会,脾脏精气汇聚之募穴,善调肝脾两经之气。
若肝气瘀滞,克于脾土,脾虚生湿,湿郁化热,流注带脉,可发为赤带,如《傅青主女科》云:“妇人忧思伤脾,又加郁怒伤肝,于是肝经之郁火内炽,下克脾土,脾土不能运化,致湿热之气蕴于带脉之间。
”则可刺此穴以疏肝健脾。
此穴又为脏会,刺之可调五脏虚衰之疾,而尤以肝脾病为主。
3、“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又与足少阳会于五枢、维道”带脉沿腰部横向循行,与足少阳胆经交会于带脉、五枢、维道三穴,是本经有腧穴体表路线的终止。
奇经八脉用药规律(优选材料)
奇经八脉用药规律明代的李时珍和清代的叶天士奇经八脉的用药规律可谓炉火纯青.奇经药考(一)明.李时珍 1.入奇经八脉有:茴香,秋葵子,马鞭草,泽兰 2.入冲脉有:巴戟天,香附,川芎,黄芩,鳖甲,木香,当归,黄柏,白术,芦荟,槟榔,吴茱萸,鹿角,甘草,枸杞,王不流行,丹参. 3.入带脉有:当归,白芍,川断,艾叶,龙骨,升麻,苍术,甘草. 4.入督脉有:苍耳子,细辛,附子,羊脊骨,白果,鹿角霜,鹿茸,鹿角胶,藁本,枸杞,黄芪,肉桂,狗脊,苍术5.入任脉有:龟版,王不留行,泽兰,丹参,苍术6.入阴维脉有:白芍,鳖甲,鸡子黄,龟版,白蔹,萆薢7.入阳维脉有:黄芪,白芍,桂枝8.入阴跷脉有:肉桂,穿山甲,虎骨,木瓜9.入阳跷脉有:防己,穿山甲,虎骨,木瓜奇经药考(二)清.叶天士1.奇经八脉隶属肝肾. 2.督脉为病:背寒怄偻,椎尻气坠.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带脉为病:腰酸带下,久遗久漏.维跷为病:因维跷主一身纲维.病则倏起寒热,步态不调,下肢萎痹无力. 3.奇经八脉病机:或因先天不足,肝肾素亏,久病缠绵;或因内伤情志,导致八脉伤损. 4.奇经八脉通补方:景岳全鹿丸,叶氏青囊斑龙丸,香茸丸,龟鹿二仙膏等. 5.通补奇经法:用填精养血药时,同时用辛香之品,使补而不滞,恢复八脉功能.(1)填精养血药:鹿角,鹿茸,当归,羊肉,河车,龟版,阿胶,动物脊髓等.(2)辛香之品:麝香(引药向上),小茴香(引药横向),降香(引药向下),生姜(引药由脏向皮),细辛(引药由皮向脏) 6.奇经八脉病症共有临床表现:腰脊酸软,或少腹隐痛,或遗精崩漏,或下肢萎痹无力等.7.叶氏治八脉病:(1)八脉伤损症:用温养药,如鹿角,鹿茸,鹿角霜,桂枝,羊肉,当归,生姜等.(2)八脉病导致精血亏损症(无力):主用血肉有情之品.阳虚:鹿角,鹿茸,鹿角霜,羊肉,羊肾,河车等温肾助阳.阴虚:龟版,阿胶,人乳,天门冬等填精补血.8.诸药物入奇经八脉考:(1)鹿角,鹿茸,鹿角霜:能通督脉之气.(2)巴戟天,枸杞,肉苁蓉:能补冲脉之气.(3)龟版:补任脉之血.(4)当归:补冲脉之血.9.龟得阴气最足,善通任脉;鹿得阳气最足,善通督脉.奇经药考(三)清.严洁施雯洪炜著>茴香,入奇经.秋葵子,入奇经.巴戟,入冲脉.马鞭草,入奇经.香附,入冲脉.川芎,行冲脉.实芩,行冲脉.鳖甲,行冲脉.木香,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当归,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带脉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黄柏,主冲脉逆气.白术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芦荟,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槟榔,主冲脉逆气里急.苍术(本书缺,据别本补:入任冲脉,亦入带脉,亦入督脉,主腹满痞胀).吴茱萸,主冲脉逆气里急.苍耳子,走督脉.细辛,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附子,主督脉,脊强而厥.羊脊骨,通督脉.白果,通督脉.鹿角霜,通督脉之气舍.鹿茸,通督脉之精室.鹿角胶,温督脉之血.龟板,通任脉.藁本,主督脉.脊强而厥.鹿衔,补温冲督之精血.杞子,补冲督之精血.黄芪,主阳维为病,苦寒热.督脉为病,逆气里急.白芍,主阳维寒热,带脉腹痛.桂枝,走阳维.防己,入阳跷.肉桂,通阴跷,督脉.穿山甲入阴阳二跷.虎骨,入阴阳二跷.川断,主带为病.艾,治带脉,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龙骨,治带脉为病.王不留行,通冲任二脉.泽兰,调病伤八脉.升麻,缓带脉之缩急.甘草,和冲脉之逆,缓带脉之急.丹参,益冲任.(据别本补:金毛狗脊,入督脉,温阳祛湿,下浊利尿)奇经八脉脉诊1.寸口脉直上直下如弓弦,见于浮候的,为督脉的病脉象.2.牢脉为冲脉的病脉象.3.紧脉为任脉的病脉象.4.寸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阳跷脉的病脉象.5.尺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阴跷脉的病脉象.6.关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带脉的病脉象.7.脉自尺部外侧斜向前行而达寸部的,为阴维脉的病脉象.8.脉自尺部内侧斜向前行而达寸部的,为阳维脉的病脉象.奇经八脉为病说1.督脉有病,发生脊强癫痫.2.任脉有病,发生七疝瘕块.3.冲脉有病,则内部气逆上冲,急迫不安.4.带脉有病,则有带下,脐痛,遗精等.5.阳维脉主一身之表.有病则发生恶寒发热,目眩和僵仆等.6.阴维脉主一身之里.有病则发生心痛,胸胁刺痛等.7.阳跷脉起于足跟中,经外踝上行.有病则外踝以上肌肤弛缓,内踝以上肌肤紧急等.8.阴跷脉起于足跟中,经内踝上行.有病则内踝以上肌肤弛缓,外踝以上肌肤紧急等.阳虚:鹿角,鹿茸,鹿角霜,羊肉,羊肾,河车等温肾助阳.阴虚:龟版,阿胶,人乳,天门冬等填精补血. 8.诸药物入奇经八脉考:(1)鹿角,鹿茸,鹿角霜:能通督脉之气.(2)巴戟天,枸杞,肉苁蓉:能补冲脉之气.(3)龟版:补任脉之血.(4)当归:补冲脉之血.9.龟得阴气最足,善通任脉;鹿得阳气最足,善通督脉.奇经药考(三)清.严洁施雯洪炜著>茴香,入奇经.秋葵子,入奇经.巴戟,入冲脉.马鞭草,入奇经.香附,入冲脉.川芎,行冲脉.实芩,行冲脉.鳖甲,行冲脉.木香,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当归,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带脉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黄柏,主冲脉逆气.白术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芦荟,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槟榔,主冲脉逆气里急.苍术(本书缺,据别本补:入任冲脉,亦入带脉,亦入督脉,主腹满痞胀).吴茱萸,主冲脉逆气里急.苍耳子,走督脉.细辛,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附子,主督脉,脊强而厥.羊脊骨,通督脉.白果,通督脉.鹿角霜,通督脉之气舍.鹿茸,通督脉之精室.鹿角胶,温督脉之血.龟板,通任脉.藁本,主督脉.脊强而厥.鹿衔,补温冲督之精血.杞子,补冲督之精血.黄芪,主阳维为病,苦寒热.督脉为病,逆气里急.白芍,主阳维寒热,带脉腹痛.桂枝,走阳维.防己,入阳跷.肉桂,通阴跷,督脉.穿山甲入阴阳二跷.虎骨,入阴阳二跷.川断,主带为病.艾,治带脉,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龙骨,治带脉为病.王不留行,通冲任二脉.泽兰,调病伤八脉.升麻,缓带脉之缩急.甘草,和冲脉之逆,缓带脉之急.丹参,益冲任.(据别本补:金毛狗脊,入督脉,温阳祛湿,下浊利尿)奇经八脉脉诊1.寸口脉直上直下如弓弦,见于浮候的,为督脉的病脉象.2.牢脉为冲脉的病脉象.3.紧脉为任脉的病脉象.4.寸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阳跷脉的病脉象.5.尺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阴跷脉的病脉象.6.关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带脉的病脉象.7.脉自尺部外侧斜向前行而达寸部的,为阴维脉的病脉象.8.脉自尺部内侧斜向前行而达寸部的,为阳维脉的病脉象.奇经八脉为病说1.督脉有病,发生脊强癫痫.2.任脉有病,发生七疝瘕块.3.冲脉有病,则内部气逆上冲,急迫不安.4.带脉有病,则有带下,脐痛,遗精等.5.阳维脉主一身之表.有病则发生恶寒发热,目眩和僵仆等.6.阴维脉主一身之里.有病则发生心痛,胸胁刺痛等.7.阳跷脉起于足跟中,经外踝上行.有病则外踝以上肌肤弛缓,内踝以上肌肤紧急等.8.阴跷脉起于足跟中,经内踝上行.有病则内踝以上肌肤弛缓,外踝以上肌肤紧急等.。
什么是奇经八脉,下面中医给你讲述奇经八脉的含义
什么是奇经八脉,下面中医给你讲述奇经八脉的含义奇经八脉,经络分类名词,简称奇经。
奇经八脉指十二经脉以外的八条经脉。
奇经是相对十二正经而言。
奇经八脉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和阴维脉。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因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脉合称为“十四经”。
一、奇经八脉的分布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
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二、奇经八脉的作用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 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 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经与任、督脉之中,惟任、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
十四经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所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临床上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础。
三、奇经八脉的特点《难经.二十七难》说:“凡此八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歌
奇经八脉歌奇经正经外,八脉自成规;冲任与督带,阴阳跷与维。
(一)任脉歌任脉起胞中,前身经腹胸;上咽环唇口,目下承泣终。
(二)督脉歌督脉始长强,后背循脊梁;上巅还入脑,前额下鼻腔。
(三)冲脉歌冲脉起气冲,夹脐上走胸;会肾并阳明,血海称谓雄。
歌诀语释:冲脉起于少腹胞中,出于气冲穴,偕足阳明胃经之气,并肾经夹脐上行而散。
会于咽喉,向上与任脉相会,络唇口达目下。
冲脉与女子经血有密切关系,故称血海。
(四)带脉歌带脉出章门,横行绕一身;诸经能约束,带下痛经寻。
歌诀语释:带脉起于季胁部之章门,横绕一身如腰带。
于第二腰椎处与足少阴肾经之经别相连,再分出别走太阳经而系肾。
带脉能约束诸经,对痛经、带下病有治疗作用。
(五)阴维脉歌阴维始筑宾,上行系诸阴;过腹上结喉,颈部会于任。
歌诀语释:阴维脉起于足少阴经的筑宾穴,沿腿过腹至结喉,在颈部与任脉交会。
阴维脉有维系诸阴经的作用。
(六)阳维脉歌阳维始金门,诸阳系此端;胁背肩头面,颈后与督团。
歌诀语释:阳维脉起于足太阳经的金门穴,循腿之外侧经肩背到额面部,再折至项后与督脉交会。
阳维脉有维系诸阳经的作用。
(七)阴跷脉歌阴跷起足跟,腿股内侧循;沿腹上胸面,治阴急阳缓。
歌诀语释:阴跷脉起于跟中足少阴经的照海,沿腿股之内侧上行,经腹部、胸部、咽喉而上头面,阴跷脉能交通一身阴阳之气,使人下肢矫健,故能治疗阴急而阳缓之病。
(八)阳跷脉歌阳跷申脉始,外踝向上移;胁侧过肩颈,目系止风池。
歌诀语释:阳跷脉起于跟中的申脉穴,外踝向上移行,经肋胁至肩部,上面、经鼻旁人睛明,再行止于足太阳经的风池。
阳跷脉能交通一身阴阳之气。
主动,使下肢灵活矫捷。
1、五输穴: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奇经八脉用药法:冲、任、督、带
奇经八脉用药法:冲、任、督、带冲脉《黄帝内经》上说:“冲脉为病,逆气而里急”。
逆气是气机上冲,这里讲两个代表性的处方。
第一个方是苓桂术甘汤,治心下悸,气机从少阴心上冲。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第二个方是真武汤,治疗气机从少阴肾上冲。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瓣(一作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任脉《奇经八脉考》:任为阴脉之海,其脉起于中极之下,少腹之内,任脉的穴定在膻中穴,对应的处方是桂枝甘草汤。
桂枝的一个特点就是通任脉。
督脉督乃阳脉之海,也起于胞中。
《灵枢经》上讲:“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所以麻黄定位在督脉的风府穴。
带脉带脉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然后“围身一周,如束带然”。
《难经》上说:“带脉之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因为带脉围腰一圈,所以腹满,大腹便便的人是带脉病。
《伤寒论》上讲:“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腰以下有水气,如果用牡蛎泽泻散不见效,灸章门穴,也可以用苍牛防己汤。
“腰溶溶如坐水中”“腹重如带五千钱”,可用肾着汤,即干姜苓术汤,带脉的引经药是白术。
八脉用药法_督脉,在人背后的正中线,定在三个大穴:腰阳关穴,用附子,比如金匮肾气丸的独证是腰痛;至阳穴,用人参,“背恶寒者,加人参”,如白虎加人参汤、附子汤、四逆加人参汤等皆因背(至阳穴)恶寒;风府穴,用麻黄。
督脉对应右手的寸、关、尺,对应肺、脾、肾。
气升水布,元气上升,蒸腾气化,水液才能代谢。
所以用麻黄发表可利尿。
任脉的第一个穴位定在腹中穴,用桂枝。
桂枝通任脉,故乳腺病或心悸用桂枝,冲脉也对应在左手的寸、关、尺,即心、肝、肾,水生木、木生火。
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心肾交泰的过程就在于冲脉。
中间有木,水生木、木生火,有一个转换,所以冲脉上连少阴心,下连少阴肾,中间连着厥阴肝和阳明胃。
李可论奇经八脉病变及八脉病的用药规律
李可论奇经八脉病变及八脉病的用药规律奇经八脉病变的诊断,经络学说已作归纳:督脉--总督诸阳,统领全身经脉。
病变为角弓反张、脊柱强直、癫痫、惊风、痔疾;任脉--任受诸阴,诸阴之海,主胞胎。
病变为疝,白带、月经不调,不孕、小便不利、遗精、阴中痛;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渗灌十二经气血。
病变为月经不调,不孕、流**产**、气急、腹内绞痛,奔豚气;带脉--约束诸经,病变为下肢痿软,腰腿痛、腹满、白带、腰软无力;阳跷脉--主左右之阳,病变为失眠、癫痫、足外翻;阴跷脉--嗜睡、癫痫、足内翻;阳维脉--维络诸阳,主表,病变为寒热交作,外感热病等表症;阴维脉--维络诸阴,主里,病变为胃痛、心痛、胸腹痛等里症。
八脉病有两大特点,一是久治不愈的'频发痼疾',二是'定时发作'类病症。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对治疗八脉病变有独特的成功经验。
经方桂枝加桂汤是治疗奔豚症--冲脉病变的特效疗法。
我省中医学校已故温碧泉老师所创'奔豚汤'是通治八脉病变的特效方剂(另见本书'温氏奔豚汤治验录')。
清代《得配本草》并归纳了八脉病的用药规律。
现参酌鄙见,简介如下:督脉--黄芪、附子、肉桂、细辛、鹿茸、鹿角胶、鹿角霜、十羊脊髓、紫河车、鹿衔草、枸杞子;督脉统诸阳,更具总督全身经脉作用。
故凡入督脉药,可通治阴阳各经病,具补五脏元气、元阳、元精效用。
其中之动物药,号称'血肉有情之品',主补五脏,为治奇经病要药。
任、冲脉--龟鳖甲、紫石英(镇冲要药)煅用、王不留行、巴戟、香附、川芎、当归、苍白术、吴茱萸、枸杞、丹参。
带脉--乌贼骨、茜草、当归、白芍、川断、龙牡、艾叶、河车。
此外,肾为先天之本,治八脉不效时,'万病不治,求之于肾',加肾四味鼓舞肾气,统率八脉则病愈。
气为血帅,阳为阴根。
重用生芪100克以上,以气统血,则八脉得养。
重用附子100克以上,又是八脉病变中沉寒痼冷、危急难症的不二法门。
奇经八脉的辨证与用药
奇经八脉的辨证与用药导读:奇经八脉辩证临床使用是一个难点,当今中医能熟练使用十二经络辩证指导的已非常少见,能熟知奇经辩证的更是凤毛麟角。
然而在临床上很多疑难杂症都需要用到奇经辩证。
奇经八脉辩证在临床上很有实用价值,认真总结和探讨其用药规律,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生理功能奇经八脉纵横交叉循行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生理作用:1. 进一步密切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在其循行的过程中,同十二经脉的某些经脉交叉衔接,从而紧密地沟通了各条经脉之间的相互联系。
2. 调节十二经脉之气血奇经八脉错综分布,循行于十二经脉之间,当十二经脉的气血旺盛而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当人体生理功能活动需要或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可由奇经“溢出”,渗灌和供应于全身组织,予以补充。
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将奇经喻为“湖泽”,即指其有调节气血作用而言。
《灵枢·逆顺肥瘦篇》指出,冲脉上行能“渗诸阳”“灌诸经”,下行则“渗三阴”“注诸络”,亦是说明奇经有渗灌、溢蓄等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的功能。
3. 与肝、肾等脏及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关系密切其中女子胞和脑髓主要与奇经直接联系,相互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均有一定的影响,如冲、任、督三脉一源而三歧,都起于胞中,带脉则环腰一周,使它们互相沟通,成为一个相互联络调节的系统,其与肝经相通,又和盆腔内的生殖器官相联系,故与女子的经、带、胎、产等密切相关。
二、病证分论《灵枢·经脉篇》对奇经病的辨证,简要分为虚、实两型。
因为疾病的发生取决于各种致病因素,而疾病的发展则凭人体正气与邪气的强弱和它们之间的转化程度为根据。
从奇经八脉的病候分析,实证多因外感六淫,饮食不慎,跌仆损伤以及痰瘀等原因导致奇经气血阻滞不得畅通而病;虚证多数由于七情内伤,先天不充,后天失调或大病、久病致精血内耗,脏腑功能衰退而成。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虚实夹杂之证。
奇经八脉的病证在相关章节有详细论述,在此仅简单地归纳,使大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奇经八脉一般规律
奇经八脉一般规律奇经,指“别道奇行”的经脉,有别于“正经(十二经脉)”,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奇经八脉主要功能任督脉调节人体的阴阳,冲脉统合人体的气血。
带脉发挥约束经脉的作用,维脉维络经脉,跷脉调节运动功能和睡眠活动。
奇经八脉督脉为“阳脉之海”,主一身之阳气,同时与肾、脑、肝经有密切联系,故其功能是统领阳气和真元;任脉为“阴脉之海”,主一身之阴气,任脉对诸阴经起主导和统率作用,对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有重要影响;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和“血海”。
冲脉起于胞中,与十二经脉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故又称“十二经脉之海”和“五脏六腑之海”;带脉则有约束人体各条经脉,调节其经气的功能,对分布于下肢内、外侧的阴经和阳经有着统率和协调的作用。
阴、阳跷脉能够交通一身阴阳之气,调节肢体运动,可使下肢运动灵活。
卫气运行主要是通过阴阳跷脉而散布全身。
卫气行于阳则阳跷盛,主目张不欲睡;卫气行于阴则阴跷盛,主目闭而欲睡。
此外,亦说明阴阳跷脉主肢节运动与司眼睑开合,跷脉功能与人的活动与睡眠密切相关。
阴、阳维脉有“维系”、“维络”人身阴经、阳经的功能,阳维脉主一身之表,阴维脉主一身之里。
循行研究过去医家一般多认为奇经是不会循行“环周”的.并以十=经脉比喻如江河的奔流.奇经八脉比喻如湖泊的涵蓄.认为奇经八脉只有调节和溢蓄十二经经气的作用,其本身的脉气不会循行流转。
从中医资料的记载来看,冲脉的脉气从少腹一直循行胸中,并向上行于头部,向下行于腿足,阴跷的经脉都是从足踝部分出,循行身体而上达头目,并深入于脑部;带脉的脉气回绕环流于腰腹之间等等。
督脉和任脉与手太阴肺经脉气通贯而构成十四经的循行。
十二正经左右对称分布在人体两侧,奇经八脉则不同于十二正经遍布全身,其循行分布并没有规则,例如,奇经在上肢并无奇经分布;在奇经八脉中,除了带脉是除了带脉横绕腰腹,冲脉一分支下行之外,其余的奇经均是从下肢或少腹部自下而上的向心性循行,有异于十二正经上下内外顺逆的阴阳表里规律;除督脉外,与脏腑并无直接络属关系,相互之间亦无表里相配关系,只有部份经脉与脏腑连属,如督脉入属脑、络肾、贯心;冲、任、督均与胞宫联系。
奇经八脉辨治用药规律_张秋玲
30第11卷 第7期 2009 年 7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7 Jul .,2009续表1 古代奇经治案中药物类属及出现频次 (次数/出现率:n/r)温里 n/r清热 n/r 收涩 n/r 安神 n/r 解表n/r 凉血 n/r 重镇 n/r 冲脉25小茴 5 20肉桂 4 16五味子 4 16紫石英 7 28茯神 5 20生地3 12青铅 3 12任脉2小茴 1 50艾炭 1 50生地 1 50 黄芩 1 50督脉38附子 6 16覆盆子4 14桑螵蛸4 14茯神 5 13牡蛎 13 34带脉18覆盆子4 14桑螵蛸4 14茯神 4 14牡蛎 13 46跷脉6案川连 1 17山萸肉 2 33紫石英 2 33枣仁 1 17远志 1 17茯神 1 17石菖蒲 1 17柏仁 1 17琥珀 1 17元参 1 17丹皮 1 17生地 1 17阳维20小茴 8 40茯神 5 25柏子 4 20桂枝7 35生地 5 25冲任103小茴 24 23艾叶 19 10肉桂 12 12乌贼骨16 16莲子肉12 12茯神 29 28紫石英17 17生地 15 15生地炭11 11丹皮 10 10任督11小茴 2 18萸肉 2 18覆盆子 2 18莲子 2 18桂枝3 27笔者对20余部古代医案,应用统计对比方法归纳,总结各经用药范围及特点,现报道如下。
1 文献资料来源1.1 资料库 中医古籍大型电子丛书《中华医典》是迄今为止规模最为大的中医类电子出版物。
1.2 信息检索 古代文献:使用《中华医典》软件中的检索功能,分别以“医案” “奇经”“八脉”“奇脉”“冲脉”、“任脉”、“督脉”、“带脉”、“跷脉”、“阴维”、“阳维”、“冲任”为关键字对全部光盘内容进行检索,将含有以上关键字的段落复制并黏贴在word 文档上,成为原始资料。
奇经八脉(一)
奇经八脉(一)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共8条。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
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奇经八脉的作用: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二是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
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因积肥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全称为“十四经”。
十四经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和所属腧穴。
奇经八脉之阳跷脉阳跷脉1.循行部位: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
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
与足太阳经和阴骄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
2.生理功能: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
同时还有濡养眼目,司眼睑的开合和下肢运动的作用。
3.主要临床表现:腿腹肌削,痿痹无力,下肢阴经弛缓或阳经拘急的足外翻,癫狂、嗜睡或失眠,目内眦赤痛,眼睑下垂或两目开合失司,舌淡,苔白,脉虚。
4.病机分析:阴跷脉、阳跷脉行于下肢,维持下肢正常的生理活动。
气血虚衰,跷脉失养则腿腹肌削,屡痹无力,行走欹斜或两足瘛疭;跷脉上行至目内毗,阴跷脉、阳跷脉阴阳失调,则嗜睡或失眠;跷脉虚衰,经脉失养,则司眼睑开合功能失司或眼睑下垂;舌淡,苔白,脉虚为虚弱之象。
5.交会腧穴: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经)、居髎(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肩髃、巨骨(手阳明经)、天髎(手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经)、睛明(足太阳经)。
奇经八脉用药
奇经八脉用药归经用药十二经用药手太阴肺经: 南星款冬花升麻桔梗檀香山药粳米白茯苓五味子天门冬阿胶麦门冬桑白皮杏仁葱白麻黄丁香益智白豆蔻知母缩砂(檀香豆蔻为使) 栀子黄芩石膏足太阴脾经: 代赭石赤茯苓麻仁甘草半夏益智黄芪苍术白术胶饴草豆蔻茱萸缩砂(人参益智为使) 防风当归手阳明大肠经: 升麻白芷麻仁秦艽薤白白石脂缩砂(白石脂为使) 肉豆蔻石膏足阳明胃经: 半夏苍术升麻白芷葱白知母白术神曲葛根乌药丁香草豆蔻缩砂防风石膏手少阳三焦经: 川芎柴胡青皮白术熟地黄黄芪地骨皮石膏细辛附子足少阳胆经: 半夏龙胆草柴胡手厥阴心包经: 沙参白术柴胡熟地黄牡丹皮败酱足厥阴肝经: 青皮羌活吴茱萸白术山茱萸代赭石紫石英当归甘草龙胆草蔓荆子阿胶瞿麦桃仁手太阳小肠经: 白术生地黄赤茯苓羌活赤石脂缩砂(赤石脂为使) 足太阳膀胱经: 泽泻桂枝黄柏羌活麻黄蔓荆子滑石茵陈白茯苓猪苓手少阴心经: 麻黄桂心当归生地黄黄连代赭石紫石英栀子独活赤茯苓足少阴肾经: 知母黄柏地骨皮阿胶猪肤牡丹皮玄参败酱牡蛎乌药山茱萸天门冬猪苓泽泻白茯苓檀香甘草五味子茱萸益智丁香独活(或用桂) 桔梗(或用硝) 豉缩砂(黄药藁本为使) 附子沉香黄芪十二经用药歌诀心经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经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朮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朮甘草宜。
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
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经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经八脉用药规律
明代的李时珍和清代的叶天士奇经八脉的用药规律可
谓炉火纯青.奇经药考(一)明.李时珍 1.入奇经八脉有:茴香,秋葵子,马鞭草,泽兰 2.入冲脉有:巴戟天,香附,川芎,黄芩,鳖甲,木香,当归,黄柏,白术,芦荟,槟榔,吴茱萸,鹿角,甘草,枸杞,王不流行,丹参. 3.入带脉有:当归,白芍,川断,艾叶,龙骨,升麻,苍术,甘草. 4.入督脉有:苍耳子,细辛,附子,羊脊骨,白果,鹿角霜,鹿茸,鹿角胶,藁本,枸杞,黄芪,肉桂,狗脊,苍术
5.入任脉有:龟版,王不留行,泽兰,丹参,苍术
6.入阴维脉有:白芍,鳖甲,鸡子黄,龟版,白蔹,萆薢
7.入阳维脉有:黄芪,白芍,桂枝
8.入阴跷脉有:肉桂,穿山甲,虎骨,木瓜
9.入阳跷脉有:防己,穿山甲,虎骨,木瓜奇经药考(二)清.叶天士1.奇经八脉隶属肝肾. 2.督脉为病:背寒怄偻,椎尻气坠.
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带脉为病:腰酸
带下,久遗久漏.维跷为病:因维跷主一身纲维.病则倏起
寒热,步态不调,下肢萎痹无力. 3.奇经八脉病机:或因先天不足,肝肾素亏,久病缠绵;或因内伤情志,导致八脉伤损. 4.奇经八脉通补方:景岳全鹿丸,叶氏青囊斑龙丸,香茸丸,龟鹿
二仙膏等. 5.通补奇经法:用填精养血药时,同时用辛香之品,使补而不滞,恢复八脉功能.(1)填精养血药:鹿角,鹿茸,当归,羊肉,河车,龟版,阿胶,动物脊髓等.(2)辛香之品:麝香
(引药向上),小茴香(引药横向),降香(引药向下),生姜(引药由
脏向皮),细辛(引药由皮向脏) 6.奇经八脉病症共有临床
表现:腰脊酸软,或少腹隐痛,或遗精崩漏,或下肢萎痹无力等.
7.叶氏治八脉病:(1)八脉伤损症:用温养药,如鹿角,鹿茸,鹿角霜,桂枝,羊肉,当归,生姜等.(2)八脉病导致精血亏损症(无力):主用血肉有情之品.阳虚:鹿角,鹿茸,鹿角霜,羊肉,羊肾,河车等温肾助阳.阴虚:龟版,阿胶,人乳,天门冬等填精补血.8.诸药物入奇经八脉考:(1)鹿角,鹿茸,鹿角霜:能通督脉之气.(2)巴戟天,枸杞,肉苁蓉:能补冲脉之气.(3)龟版:补任脉之血.(4)当归:补冲脉之血.9.龟得阴气最足,善通任脉;鹿得阳气最足,善通督脉.奇经药考(三)清.严洁施雯洪炜著>茴香,入奇经.秋葵子,入奇经.巴戟,入冲脉.马鞭草,入奇经.香附,入冲脉.川芎,行冲脉.实芩,行冲脉.鳖甲,行冲脉.木香,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当归,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带脉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黄柏,主冲脉逆气.白术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芦荟,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槟榔,主冲脉逆气里急.苍术(本书缺,据别本补:入任冲脉,亦入带脉,亦入督脉,主腹满痞胀).吴茱萸,主冲脉逆气里急.苍耳子,走督脉.细辛,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附子,主督脉,脊强而厥.羊脊骨,通督脉.白果,通督脉.鹿角霜,通督脉之气舍.鹿茸,通督脉之精室.鹿角胶,温督脉之血.龟板,通任脉.藁本,主督脉.脊强而厥.鹿衔,补温冲督之精血.杞子,补冲督之精血.黄芪,主阳维
为病,苦寒热.督脉为病,逆气里急.白芍,主阳维寒热,带脉腹痛.桂枝,走阳维.防己,入阳跷.肉桂,通阴跷,督脉.穿山甲入阴阳二跷.虎骨,入阴阳二跷.川断,主带为病.艾,治带脉,病腹满,腰溶
溶如坐水中.龙骨,治带脉为病.王不留行,通冲任二脉.泽兰,调病伤八脉.升麻,缓带脉之缩急.甘草,和冲脉之逆,缓带脉之急.丹参,益冲任.(据别本补:金毛狗脊,入督脉,温阳祛湿,下浊利尿)奇经八脉脉诊1.寸口脉直上直下如弓弦,见于浮候的,为督脉的病脉象.2.牢脉为冲脉的病脉象.3.紧脉为任脉的病脉象.4.寸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阳跷脉的病脉象.5.尺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阴跷脉的病脉象.6.关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带脉的病脉象.7.脉自尺部外侧斜向前行而达寸部的,为阴维脉的病脉象.8.脉自尺部内侧斜向前行而达寸部的,为阳维脉的病脉象.奇经八脉为病说1.督脉有病,发生脊强癫痫.2.任脉有病,发生七疝瘕块.3.冲脉有病,则内部气逆上冲,急迫不安.4.带脉有病,则有带下,脐痛,遗精等.5.阳维脉主一身之表.有病则发生恶寒发热,目眩和僵仆等.6.阴维脉主一身之里.有病则发生心痛,胸胁刺痛等.7.阳跷脉起于足跟中,经外踝上行.有病则外踝以上肌肤弛缓,内踝以上肌肤紧急等.8.阴跷脉起
于足跟中,经内踝上行.有病则内踝以上肌肤弛缓,外踝以上肌肤紧急等.阳虚:鹿角,鹿茸,鹿角霜,羊肉,羊肾,河车等温肾助阳.阴虚:龟版,阿胶,人乳,天门冬等填精补血. 8.诸药物入奇经八脉考:(1)鹿角,鹿茸,鹿角霜:能通督脉
之气.(2)巴戟天,枸杞,肉苁蓉:能补冲脉之气.(3)龟版:补任脉之血.(4)当归:补冲脉之血.9.龟得阴气最足,善通任脉;鹿得阳气最足,善通督脉.奇经药考(三)清.严洁施雯洪炜著>茴香,入奇经.秋葵子,入奇经.巴戟,入冲脉.马鞭草,入奇经.香附,入冲脉.川芎,行冲脉.实芩,行冲脉.鳖甲,行冲脉.木香,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当归,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带脉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黄柏,主冲脉逆气.白术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芦荟,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槟榔,主冲脉逆气里急.苍术(本书缺,据别本补:入任冲脉,亦入带脉,亦入督脉,主腹满痞胀).吴茱萸,主冲脉逆气里急.苍耳子,走督脉.细辛,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附子,主督脉,脊强而厥.羊脊骨,通督脉.白果,通督脉.鹿角霜,通督脉之气舍.鹿茸,通督脉之精室.鹿角胶,温督脉之血.龟板,通任脉.藁本,主督脉.脊强而厥.鹿衔,补温冲督之精血.杞子,补冲督之精血.黄芪,主阳维为病,苦寒热.督脉为病,逆气里急.白芍,主阳维寒热,带脉腹痛.桂枝,走阳维.防己,入阳跷.肉桂,通阴跷,督脉.穿山甲入阴阳二跷.虎骨,
入阴阳二跷.川断,主带为病.艾,治带脉,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龙骨,治带脉为病.王不留行,通冲任二脉.泽兰,调病伤八脉.
升麻,缓带脉之缩急.甘草,和冲脉之逆,缓带脉之急.丹参,益冲任.(据别本补:金毛狗脊,入督脉,温阳祛湿,下浊利尿)奇经八脉脉诊1.寸口脉直上直下如弓弦,见于浮候的,为督脉的病脉象.2.牢脉为冲脉的病脉象.3.紧脉为任脉的病脉象.4.寸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阳跷脉的病脉象.5.尺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阴跷脉的病脉象.6.关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带脉的病脉象.7.脉自尺部外侧斜向前行而达寸部的,为阴维脉的病脉象.8.脉自尺部内侧斜向前行而达寸部的,为阳维脉的病脉象.奇经八脉为病说1.督脉有病,发生脊强癫痫.2.任脉有病,发生七疝瘕块.3.冲脉有病,则内部气逆上冲,急迫不安.4.带脉有病,则有带下,脐痛,遗精等.5.阳维脉主一身之表.有病则发生恶寒发热,目眩和僵仆等.6.阴维脉主一身之里.有病则发生心痛,胸胁刺痛等.7.阳跷脉起于足跟中,经外踝上行.有病则外踝以上肌肤弛缓,内踝以上肌肤紧急等.8.阴跷脉起于足跟中,经内踝上行.有病则内踝以上肌肤弛缓,外踝以上肌肤紧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