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佳作。
诗歌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一重大喜讯为切入点,表达了诗人听闻家国喜讯后的喜悦心情。
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百姓的关心,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但对于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人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目标1. 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理解诗歌的大意。
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体会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百姓的关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艺术表现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思想内涵。
2. 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和节奏韵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讲解诗歌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2. 引导学生逐句阅读和理解诗歌内容,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带领学生朗读诗歌,重点指导学生把握诗中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默写重点诗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1. 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重点复习诗歌中的生字词和诗意。
2. 通过抽查背诵和默写,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情况。
(二)深入理解诗歌内涵1. 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之情。
2. 分析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诗人如何通过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18)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18)一.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写了唐朝时期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情景。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历史,感受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对历史故事充满好奇。
但学生对古代战争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战争背景,感受诗人的真挚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唐朝时期的战争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句的理解、朗读与背诵。
2.难点:战争背景的了解,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战争背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
2.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知传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图片、音乐、战争背景资料等。
2.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了解战争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学生跟读,感受诗人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诗句含义,小组讨论战争背景。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诗句和战争背景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战争后的景象,分享自己的感受。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人的爱国情怀。
7.家庭作业(5分钟)背诵古诗,了解一个爱国诗人,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战争背景、诗句含义、诗人的爱国情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的理解有了深入的认识,他们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真挚情感,培养了自己的爱国意识。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17)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17)一.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情景。
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疾苦,表达了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本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于古代战争和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学生应通过学习这首诗,感受战争的残酷,理解和平的珍贵,培养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珍惜和平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文的理解和背诵。
2.难点: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诗人情感的体会。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诗文内容、作者简介、战争背景等。
2.多媒体资源:图片、音频等。
3.教学道具:战争场景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频,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
提问:“你们认为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然后呈现诗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如:“诗中描绘了哪些战争场景?”“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些场景?”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应该如何珍惜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12)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12)一.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中期安史之乱后,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喜讯传播开来,诗人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表达了他对国家兴盛和人民幸福的殷切期望。
本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唐代诗人杜甫有一定的了解。
但这首诗的历史背景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对安史之乱和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历史事件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了解诗文的历史背景,理解诗文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文中的关键字词,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自己的爱国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诗文,理解诗文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诗文中的关键字词,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所描述的情境。
2.关键词教学法:分析诗文中的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大意。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图片、音乐等素材。
2.参考资料:准备与诗文相关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文背景。
3.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安史之乱和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文的历史情境。
2.呈现(10分钟)展示诗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关键字词,如“剑外”、“蓟北”等,并解释其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参考资料,理解诗文大意。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1)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安史之乱后,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喜讯传遍全国,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感慨万分。
诗中充满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怀,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唐代诗人及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这首诗的意境较深,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战争和历史背景的知识较为匮乏,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补充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了解安史之乱和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民生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文的朗读、背诵和理解。
2.难点:诗中意境的感悟和诗人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情感教学法:以情促读,以读悟情,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的意境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诗文、图片、历史背景等资料。
2.音频:古诗朗诵作品。
3.视频:关于安史之乱和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纪录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文件,播放古诗朗诵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随后,老师简要介绍安史之乱和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历史背景。
2.呈现(10分钟)老师展示诗文,引导学生逐句阅读,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在此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字词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3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3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设计及反思篇1一、揭题,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2、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3、这首诗是谁写的呢?(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读通顺1、欣赏配乐范读。
2、师:大家喜欢这首诗吗?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生字。
这句诗能读准吗?“却看妻子(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三、再读,明诗意。
1、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小结: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
最后请2号同学把同学们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2、交流:(1)交流了哪些读懂的地方?(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过渡:看来,同学们运用自己的方法把诗意弄明白了。
(板书:明诗意)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板书:喜欲狂)四、细读,悟诗情。
(一)从哪里看出“喜欲狂”?过渡:诗人欣喜若狂呀!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的品味一下。
1、学生自由体会。
2、集体交流。
a、“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悲喜交集。
指导朗读。
)b、“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的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
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导朗读。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放”字和“纵”字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当诗人想到,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做伴还乡、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d、出示三峡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教案5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代表作。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全文感情真挚,语言奔放,是杜诗中少见的轻快诗作。
同时,对于唐代历史背景的了解,对于杜甫个人遭遇的了解,对于安史之乱的平定经过的了解,也是理解本诗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 通过品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的意境和韵味。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后,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难点:理解诗中表达的诗人情感和家国情怀。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安史之乱的影视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历史事件吗?对于杜甫来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时期?”通过影视资料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作者简介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风格,重点强调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和诗歌的人民性。
通过介绍杜甫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他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同时,让学生了解安史之乱的背景和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遭遇,为理解本诗的情感打下基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纠正字音,感受节奏。
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跟读,进一步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
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情感基调。
2. 结合注释,学生初步理解诗句含义。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生字词及语义上的困难。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自学情况。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细读课文,品读感悟1. “剑外忽传收蓟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忽传”二字:“‘忽传’表现了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忽传’表现了消息来得突然,出乎意料。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3)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3)一.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和平的渴望。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背景,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对古代历史和诗歌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的意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词语,掌握诗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诗的正确朗读和背诵,诗中意象和词语的理解。
2.难点:诗人的情感和意境的把握,对古代历史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古诗的背景、作者、意象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2.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古诗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文、意象、历史背景等内容。
2.图片:准备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如地图、古代战争场景等。
3.音乐:选择与古诗氛围相符的音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呈现古诗的全文,引导学生朗读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诗中的意象有哪些?”“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古诗。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范例15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范例15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1苏教版小学语文六班级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清人蒲起龙称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充分体现了听到收复失地蓟北后的欣喜若狂和急迫还乡的心情。
在教学时,我注重指导他们读准字音,如“蓟北”的“蓟(jì)”,“涕泪”的“涕(tì)”,“漫卷”的“卷(juǎn)”;尤其是“衣裳”的.“裳(cháng)”,“妻子”的“子(zǐ)”,与平常的朗读习惯有差异。
教学全诗时,我抓住“喜欲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体会诗的内容和的情感。
整首诗,最能体现的心情的词语是哪一个?引导学生自读、查找“喜欲狂”。
那么,为什么“喜欲狂”?哪些词能体现的“喜欲狂”?“喜欲狂”之后,想到些什么?又增添了什么样的心情?学生通过自读、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等方式,一步步理解诗的主要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情感。
最终,请学生扮演杜甫一家进行表演,抓住杜甫的动作,如“涕泪满衣裳”“却看”“漫卷诗书”“放歌”“纵酒”体现的心情。
反思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一、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
站让孩子们先了解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苦痛,他们自然就能理解官军收河南河北的重大意义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2一、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让孩子们先了解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苦痛,他们自然就能理解官军收河南河北的重大意义了。
他们了解了诗人生活的苦痛,自然就能理解诗人听到喜讯时的心情为什么那么喜悦激动了。
二、让学生自己理解诗歌学生在前一天预习了整首诗,对全诗已经有了肯定的了解。
于是抓住“妻子”的音义、“涕泪”的古今异义,我就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了。
三、围绕诗歌主题,引导学生品诗为了帮忙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全诗为“喜”而作,包含着诗人剧烈的爱国心,你是从哪些字词看出来的?能想一想诗人是怎么表达他的情感的吗?学生通过思考回答这些问题,自然就能感受到诗人的拳拳爱国之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及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及反思《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教学目的1、学习2个生字,正确读写“涕泪”、“洛阳”;2、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热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了解诗人与写作背景。
1、教师吟诵古诗学生说感受。
2、导入课题:这首诗是我国伟大诗人杜甫所作,题目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理解诗题的意思。
4、知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使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积极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
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南归。
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象。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
忽然有一天传来了收复蓟北的喜讯,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于是喷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诗----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
三、检查反馈。
1、蓟北涕泪喜欲狂巫峡襄阳洛阳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四、再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自由说。
2、汇报(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再看夫人和孩子,哪还有一丝忧伤?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大晴天里防声歌唱,纵情饮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五、三读古诗,体会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和思想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诗,体会。
诗中哪些词句体现了诗人“喜欲狂”的心情,用~~画出来。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生汇报六、品读古诗,背诵古诗。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6)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6)一.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历史背景和古诗意境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引导他们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能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品格,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感受古诗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古诗的氛围。
2.情感教学法:教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诗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有关唐朝历史背景的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唐朝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然后为学生讲解诗文内容,帮助他们理解诗人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讲解,让学生加深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参考资料,深入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佳作。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河山的消息而无比喜悦的心情,展现了诗人的一腔热血和浓浓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 通过品读、感悟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中的意境和意象,感受诗人的创作风格。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欢快的古诗,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杜甫的简介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诗人和他的作品风格。
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这首诗为什么会如此欢快呢?它描述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这首诗的世界。
”(二)作者简介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风格,重点强调他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
通过介绍杜甫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他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理解杜甫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纠正字音,感受节奏。
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跟读,进一步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
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
2. 学生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生字词及语义上的困难。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自学情况。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网络等资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诗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例如:重点词语包括“剑外忽传、蓟北”、“漫卷诗书、喜欲狂”等;诗句可以选取能够体现诗人情感的代表性语句进行深入分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及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战争背景和重要事件;•理解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对历史演进的意义;•学会运用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全面理解并评估历史事件。
2. 教学内容•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历史事件背景;•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过程;•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影响。
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案例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共同研究历史事件并发表观点;•多媒体展示: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历史事件相关资料。
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与激发兴趣(10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介绍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历史事件,并简要说明其背景和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案例分析与讨论(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具体的历史事件案例进行分析。
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该事件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官军如何收复河南河北?–这个事件对中国历史的演进有何影响?第三步:小组展示与讨论(30分钟)•每个小组按照事先规定的顺序进行展示,并发表观点和分析结果。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进行补充讨论。
第四步:多媒体资料呈现(2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以简要回顾和总结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反思。
同时,学生也可以就课堂展示与讨论过程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和多媒体呈现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这些方法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环节,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历史事件;•多媒体资料展示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以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深入;•反思环节可以更充分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加互动性和思辨能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不足之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不足之处引言本文是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堂历史课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内容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通过讲解这段历史事件来帮助学生了解明朝晚期的政治军事局势。
本文将重点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不足之处1. 教学内容准备不充分在准备教学内容时,我发现自己对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段历史事件的了解不够充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讲解不清晰、逻辑不连贯的情况。
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我应该事先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准备,以确保能够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2. 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在这堂课上,我没有明确地给学生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导和评价标准。
学生在学习历史时,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
下次教学时,我应该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其告知学生,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3. 缺乏互动与参与在本节课中,我主要以讲授模式为主,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由于我对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我没有积极地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
下次教学时,我应该采用更多的互动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学习效果。
4. 缺乏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我过于注重对事件的描述和解释,没有充分利用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历史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下次教学时,我应该增加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的内容,以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5. 缺乏评价和反馈在这堂课中,我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理解问题和困惑,并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评价和反馈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下次教学时,我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改进建议基于以上不足之处,我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提前准备:在教学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准备,确保自己对所讲内容了解透彻,能够清晰地传达给学生。
小学语文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之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感情。
3.让学生学会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字词及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明作者,知背景,解诗题1. 师:在唐朝,有一个瘦弱的老人,因为战乱而不得不带着全家四处漂泊,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
当他带着全家流浪到四川的时候,他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官军收复他的家乡——河南、河北的消息,于是,他就做了一首诗……(课件出示:课题)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师:闻:听说;官兵: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生: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师: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生:唐代诗人杜甫你对杜甫有什么了解?生:介绍杜甫资料。
师:(课件出示杜甫资料,提炼学生回答内容)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
字子美,河南省人。
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
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他的诗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师: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哪些诗歌?生回答2.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杜甫的这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听说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生:安史之乱师:安史之乱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首先,让我们走进强大的盛唐时期(梦回大唐视频,师解说,引出“安史之乱”)师:(课件出示“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至763年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前后历时八年,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师:这一场叛乱的结局又如何呢?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一个金戈铁马的岁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教案a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在杜甫的创作生涯中,这是他个人心情最愉快的一首诗。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后,用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这首诗既反映了作者听到胜利消息后惊喜欲狂的神态,又饱含着他对祖国重新获得统一的欣喜之情。
二、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词,读通课文。
2.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 培养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
4. 背诵并默写古诗。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小黑板,生字卡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挂图,和教学古诗的课件。
2. 学生:收集有关杜甫和安史之乱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唐代有许多著名的诗人,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其中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很多诗作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端,表现出他对社会生活的洞察力。
在他的笔下有很多独特的“杜”字词语。
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看谁有“火眼金睛”能找出这些词语?(教师出示一些词语):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学生试着说出意思)师:同学们可真棒!看来大家都是有“火眼金睛”的孙悟空啊!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杜甫的脚步,再次踏上他返乡的征程。
(板书课题)看看这次他的心情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是什么事情让诗人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二)了解诗人和时代背景。
1. 师:对于这首诗的作者杜甫你们了解多少?(学生自由说)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课件)这是唐朝的杜甫,他的诗作大多关心民间疾苦、反应社会矛盾,内容十分深刻。
被后人称为“诗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2. 了解时代背景(出示课件)。
唐朝末期,由于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形成了国困民危的局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教案c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佳作。
此诗为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山的消息而作,表现了杜甫强烈的爱国之情。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的心情,真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古诗的意韵,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4.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2. 难点:背诵古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挂图,播放录音。
2. 学生:朗读古诗,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听音乐猜一猜:我们刚刚听的这首歌曲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学生回答后,教师简介电视剧《凤穿牡丹》及主题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教师出示挂图:杜甫的《春望》。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教师简介杜甫及安史之乱。
3. 教师导入新课:安史之乱结束了,蓟北被收复了,你们知道这个喜讯是谁传给杜甫的吗?在杜甫得知这一消息后,他又做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和挂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为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和体会诗人情感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静听静思,标出不认识的字,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2. 学生自由朗读,并交流学习方法和体会。
3. 学生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知古诗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1. 理解一、二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意思。
(在巴山以南地区多阴雨绵绵,被称为“剑南雨”,因此称收复的地区为“剑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之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感情。
3.让学生学会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字词及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作者,知背景,解诗题
1. 师:在唐朝,有一个瘦弱的老人,因为战乱而不得不带
着全家四处漂泊,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
当他带着全家流浪到四川的时候,他忽然听到外面传
来官军收复他的家乡——河南、河北的消息,于是,
他就做了一首诗……(课件出示:课题)
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师:闻:听说;官兵: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
生: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师:这首诗的诗人是谁?
生:唐代诗人杜甫
你对杜甫有什么了解?
生:介绍杜甫资料。
师:(课件出示杜甫资料,提炼学生回答内容)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
字子美,河南省人。
一
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
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
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他的诗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
他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
称为“诗圣”。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
部集》传世。
师: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哪些诗歌?
生回答
2.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杜甫的这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
北》,听说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那到底是一个什么
样的故事呢?
生:安史之乱
师:安史之乱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首先,让我们走进强大的盛唐时期(梦回大唐视频,师解说,引出“安史
之乱”)
师:(课件出示“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至763年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前后历时八年,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师:这一场叛乱的结局又如何呢?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一个金戈铁马的岁月。
(视频出示“安史之乱”结局,引出诗
人写下这首诗的缘由。
)
三、明诗意
1.师:长安城的百姓泪流两行,那么我们的诗人写这首诗的
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齐读,纠正字音。
出示读诗节奏以及韵律,自读诗文。
个别读,读出感情。
(相机回顾诗歌的学习方法:
解诗题、明作者、知背景、解诗意、悟诗情)
2.师: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借助课本注释以及
课件中的注释,试着自己理解诗词。
(生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师相机提示)
难点预设:地名,以及古今异义的词。
如:剑外妻子青春
3.个别汇报、整体学习。
(师相机给予提示解答)
4.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歌的理解。
5.根据诗句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理解诗意
相机板书
四、悟诗情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喜)欲狂
师:“喜”到什么程度?
生: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的时候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师:诗人的喜欲狂表现在哪里呢?默读诗句,找出表现作者喜欲狂的诗句。
生回答,师相机引导,相机板书。
师:杜甫当时已经52岁了。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既要尽情歌唱,还要开怀畅饮,真是“喜欲狂”呀!
(板书:放歌纵酒)
生:杜甫还想象了具体的还乡路线: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仿佛觉得,他已经很快地乘船从巴峡出发,穿越巫峡,马上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师:你从哪些词感受到杜甫急切地返回了故乡呢?
生:即从、穿、便下、向。
这时老师补充资料:
师:你们知道杜甫现在在哪?(四川)
出示由剑外到洛阳的地图,感受距离之远,诗人心之急。
师:这么远的距离,跨省市、隔江海,诗人却想要快速的回到家乡,从这里可以看出洛阳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他真是(生回答)啊!
(板书:急切、归心似箭)
师:诗人是这样表内心的喜欲狂和急切的,那你又如何去表达呢?让我们试着把这种“喜欲狂”的感受通过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读出诗歌的韵味。
(生展示)
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在听到这样的消息是喜极而泣,除了“喜欲狂”,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包含着他浓浓的——爱国之情。
板书:爱国之情
男女生分读,引出爱国诗词
李清照《夏日绝句》
岳飞《满江红》
陆游《示儿》等
师:透过诗句,隔着千年的时空,我们仍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
师:杜甫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始终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这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写下了一千五百多首诗,被人尊称为“诗圣”。
最
后让我们全体起立背诵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作业:学习了这么多爱国的诗词,你能不能也试着写一首爱国的小诗词呢?课下试着写一首自己的爱国小诗词。
【板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满衣裳
↑
放歌、纵酒← 喜欲狂→即从、穿、下、向
↓
爱国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学情分析
古诗词教学,激趣方法很多,小学六年级学生对于古诗文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并不透彻,甚至于只会读,不会用,因此我们运用由浅入深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其思维,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同时,激发起其对古诗文深层含义的了解,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们对古诗文肤浅的认识。
本诗浅显易懂,相对六年级的学生较为简单。
但难点在于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浓浓爱国之情,需在读、悟当中深入体会。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效果分析
本首诗学生在边听边读中展开想象,看到一个苦难的杜甫,喜极而泣的杜甫,欣喜若狂的杜甫,放歌纵酒、忘乎所以的杜甫,归心似箭的杜甫,忧国忧民的杜甫。
诗人的形象立体、丰厚,深深根植于学生的精神世界。
声情并茂的诵读,把学生带到诗人的情感世界里,浸润在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本课,我力求使自己的课堂呈现出语文味来。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作为马上要接触历史的六年级学生,我更想让孩子们通过语文的学习了解这段历史,并从中体味胜利消息传来时作为诗圣杜甫内心抑制不住的喜悦之情。
在当时文坛中的影响可见一斑,因此让孩子亲近诗人,是我想做的第一件事。
你对杜甫了解多少?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阅历、工具书、文化积淀学语文,是语文课该
做的事。
于是学生知道了李杜,知道了他们的诗各有千秋,李的浪漫,杜的写实;知道了杜甫的沉郁顿挫;知道了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处境,读杜甫的诗就能了解当时的历史。
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
让诗歌的学习沉浸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让学生受到熏陶,受到感染,用一诗的学习兴趣唤醒学习其他诗歌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目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材分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杜甫携带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平定了安史之乱这一胜利喜讯时,大喜若狂,极度兴奋的种种表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本诗格调轻快活泼、语言爽朗奔放,绝对称得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本诗的教学目标是:
1.会读写两个生字“涕”、“蓟”;
2.能说出诗中重点词及诗句的大意,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3.指导朗读、背颂本诗,初步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4.学习本诗的写作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浓浓的爱国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测评练习
一、阅读诗句,完成相关问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的描
写方法,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二、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诗篇。
那么你也试着写一首小诗来赞美一下我们的祖国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标分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的“生平
第一首快诗”,写于公元763年。
延续了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被平息,沦陷的河南河北等地被相继收复,诗人的流离生活即将结束,破碎的祖国可望重归统一……正是在这样的时刻,诗人研磨挥毫,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措、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全诗字字表现了激动心,句句洋溢着喜悦情,使人读后,无不被“喜欲狂”的情绪所感染。
既然这跃然纸上的“喜欲狂”之情是贯穿全诗的主旋律,那么,在教学时,可以巧借这个关键点入手,在激发学生探究“喜欲狂”的始末中,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和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感,达成教学目标。